近日,在金山工業區生物醫藥產業園路演中心,一場以「共享,譜寫產業變革新旋律」為主題的金山區「四史」學習教育「紅領圓桌會」順利舉行。據悉,在優化營商環境的大背景下,金山區推動同類及上下遊企業建立產業集群黨委,以黨建引領產業集群發展,推動同行企業「牽手」或「抱團」發展,在疫情期間取得了明顯成效。
活動中,來自「兩新」組織的「紅領新星」對產業集群共享模式建立的背景及作用進行了路演推廣。據悉,金山工業區產業集群黨委平臺成立於2018年,由高端智能產業集群黨委、生命健康產業集群黨委和新材料產業集群黨委組成。在此基礎上,為了更好地聚合有效資源,金山工業區又將產業集群企業細分為閥門類、汽車零部件類、電纜電線電器類、食品類、生物醫藥類等五大企業「鑫聯盟」。
建立初期,面對全新的工作探索和嘗試,平臺也曾讓產業聯盟內企業無所適從,甚至以為是「空架子」。但經過不斷的摸索,平臺內的「共享模式」打破了傳統的觀念,讓原本不可能的變成了可能,讓「空架子」有了「主心骨」。
比如,在訂單業務信息共享合作方面,電線電纜電器類企業的市場訂單,通過高端智能裝備產業集群平臺,將相關變壓器、配電櫃等自身不完全匹配的系列產品,交由聯盟內匹配的企業合作生產,達到優勢互補的效果。
「作為服裝企業,我們在疫情期間接到大量的防護服生產訂單,忙得焦頭爛額。儘管把本地的員工都叫回來了,人手還是大大緊缺,當時真是一籌莫展。」來自集群內的企業燕莎服裝廠黨支部書記,結合自身碰到的「困局」暢談了對產業集群共享合作模式的觀點。
「後來與集群黨委反應了這個情況後,集群黨委充分發揮聯盟內行業相同或相近、員工操作技能相同的特點,得到了聯盟內同類型企業傑西服裝廠的大力幫助。為我們支援了一批熟悉操作的員工幫助生產,這種『共享員工』真是幫了我們大忙!」
其他不少產業集群黨委內企業代表,也紛紛交流了對這一模式的看法。特別是在疫情期間,金山工業區產業集群黨委內有的企業面臨「經濟寒冬」,訂單業務蕭條;有的企業訂單量大增,然而配套材料、員工、設備等資源短缺。這種情況下,金山工業區產業集群黨委這一平臺在「共享」方面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成功「破局」企業資源短缺的困境。
活動現場,4名來自全區首批試點單位的產業集群黨委代表共同啟動了金山區產業集群共享模式,推動全區產業集群黨委內的企業在黨建資源、人力資源、訂單資源等多領域合作牽手、互利共贏。
據悉,目前,金山區內不少產業集群黨委已立足實際,展開多方面的黨建「合作」項目。如活動聯辦,每月一次的主題黨日採取「輪值制」的形式,每次輪流由一家企業黨組織牽頭組織產業集群企業的黨員和積極分子開展工作交流、拓展培訓、參觀學習等;陣地聯建,發揮產業集群中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打造融企業黨建與產業集群企業黨建於一體的紅色陣地;黨課聯上,邀請黨建名師或集群內黨支部書記給集群內的黨員上黨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