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等新業態帶動就業3000萬人 學者呼籲專業設置要符合市場需求

2021-01-13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遊戲、直播等新業態帶動就業3000萬人 學者呼籲專業設置要符合市場需求

新經濟、新業態已經成為2020年帶動新增就業的重要力量。

近日,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教授曾湘泉在以「新就業、新模式、新引擎」為主題的研討會上,發布《數字文化產業就業報告(2020)》。

該報告涵蓋了對遊戲、電競、直播、文學四個數字文化產業典型領域的就業相關研究及核心發現。報告顯示,數字文化產業正在創造大量的就業崗位,持續為「穩就業」做出重要貢獻,遊戲、電競、直播、網絡文學四個領域涉及到全職和兼職就業人數約3000萬人,全職就業大約1145萬人。

後疫情時代的新職業

隨著網際網路和數位技術的普及,數字文化產業快速發展,已經成為當前大眾文化消費和信息消費的主流形態,影響著人們生活方式、社交方式和表達方式,並創造大量就業崗位。

報告顯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數字文化在穩就業中表現亮眼,為社會穩定做出顯著貢獻。由於數字產業具有相對靈活的特性,也在後疫情時代成為經濟增長及就業減壓閥。

《數字文化產業就業報告(2020)》報告稱,數字文化產業整體受疫情衝擊較小,在疫情中實現逆向增長,成為加快中國疫情後經濟復甦的重要助力。

而且各個典型領域的就業創造機制各具特色,遊戲產業的就業創造與研發和發行環節相連,大部分就業創造於衍生市場中,並具有包容、專業等特性及出海優勢;

電競就業創造主要與內容生產流程有關,衍生行業就業規模不大,預期會超過核心部分創造的就業量;

直播行業就業創造與行業核心層,包括主播等平臺就業者、直播平臺內部從業人員,以及公會等主播運營單位等密切相關;

網絡文學產業就業創造主要基於文學內容創作,通過網絡文學平臺直接帶動核心層,即平臺作家和平臺內部從業人員就業。

數字文化產業帶動就業的一個大背景是中國網際網路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第 46 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 2020 年 6 月,我國網民規模為 9.40 億。

受疫情影響,線上化渠道為服務業提供了新的發展窗口。網上外賣、在線教育、網約車、在線醫療等數字服務蓬勃發展,用戶規模分別達4.09億、3.81億、3.40億和2.76億,佔網民整體的比例分別為43.5%、40.5%、36.2%和29.4%。

如何培養貼近市場需求的人才?

2020年7月份,人社部聯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正式向社會發布了一批新職業。其中以「網際網路營銷師」為代表的新職業備受關注,2020年最熱門的的「網際網路營銷師」,有李佳琦、薇婭等。

如何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數字經濟領域的人才?在研討會的圓桌研討環節,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直播分會副秘書長桑楠透露:「協會在考慮利用自身的資源進行主播培訓體系建設,為企業提供統一的培訓體系,為主播技能的提升和未來的發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研究員丁大建強調:「在新的社會形勢下,應該主張這樣一種標準——對企業有用的人就是人才,社會需要和認可的人就是人才。教育部門需要緊跟社會發展,大學專業的設置也需要貼近市場需求。」

騰訊平臺與內容事業群人力資源總經理馬冰冰提出,遊戲、電競等垂直領域的實際就業人數未必特別多,但發展出了很多派生的機會,帶動如醫療康復、教育訓練領域就業;優質內容成為IP源頭,使產業發展具有可擴展性,帶動更多平臺與就業產生。

新經濟帶動的新就業有哪些問題需要注意?一位參會專家提醒,基於新經濟,特別是平臺經濟創造出了新的就業形態,必須克服兩種傾向。一種是片面強調就業靈活化,借新經濟之名使就業過分靈活化,損害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另一種是片面強調靈活就業的正規化和穩定化,用傳統的管理模式辦法強拉硬套,這個也不符合實際和發展的趨勢。

他表示,數字文化產業真正體現出科技賦能、創新驅動和創業引領。新技術、新經濟和新業態創造出來的新就業形態,特別是新的靈活就業方式,使得傳統的管理政策服務模式不再適用,需要重新構建一套新的符合新技術和社會發展的管理服務和政策模式,促進數字文化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作者:周慧 )

相關焦點

  • 數字文化產業成就業新「藍海」 新職業呼喚新人才紅利
    新業態催生新職業,新職業帶動新就業,新就業滿足職業新需求。日前,以「新就業、新模式、新引擎」為主題的《數字文化產業就業報告(2020)》發布暨研討會在北京召開。研討會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主辦,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網絡表演(直播)分會、騰訊公司、閱文集團、歡聚時代、智聯招聘等單位協辦。數字文化產業的就業「蓄水池」容量有多大?就業創造機制是怎樣的?
  • 新業態催生「花式」新職業 中國年輕人就業敢「嘗鮮」
    中新社長沙12月10日電 題:新業態催生「花式」新職業 中國年輕人就業敢「嘗鮮」中新社記者 唐小晴今年28歲的劉宏偉是長沙GBOX密室逃脫的密室遊戲設計師兼合伙人,他開發的多款主題密室斬獲行業大獎,版權被多個城市的密室採購複製
  • 數字經濟興起 共享員工、靈活就業層出不窮——新就業 未來已來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我國快遞小哥已突破300萬人,外賣騎手突破700萬人,網約車司機更是數以千萬計;人工智慧培訓師、數位化管理師、網際網路營銷師,隨著產業更迭,眾多新興職業層出不窮,數字經濟將開啟2億人口就業空間……顯然,新就業形態已然成為經濟業態發展、市場競爭與技術進步交互作用的必然結果。早在2015年,中央便提出「加強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支持」。
  • 《數字文化產業就業報告(2020)》在京發布
    會上,《數字文化產業就業報告(2020)》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教授曾湘泉正式發布,該報告涵蓋了對遊戲、電競、直播、文學四個數字文化產業典型領域的就業相關研究及核心發現。報告顯示,數字文化產業正在創造大量的就業崗位,持續為"穩就業"做出重要貢獻,遊戲、電競、直播、網絡文學四個領域涉及到全職和兼職就業人數約3000萬人,全職就業大約1145萬人。
  • 人社部發布100個短缺職業排行,報考這些專業就符合
    大家可能會預期短缺程度最高的應該是與新技術、新經濟、新業態緊密相關的高技術、高技能職業,然而,正如國際勞工組織所指出的,勞動世界的未來需求並不僅僅是高技能,中低技能的工作同樣不可或缺。 因此,大家選擇符合未來社會發展需求、就業方向還是要不斷充實自我多學習新技能去適應社會需求。在大學選對專業就很重要了,來看看選擇哪些專業,畢業之後更好就業吧! 時代的爆款專業 報考時若能選中熱門專業,畢業後對口率高,就業快,發展機會多,工資水平高。
  • 新360行打開就業「新窗口」
    今年,新就業形態遇到疫情「催化劑」,乘勢而上,並表現出就業人群數位化素養更高、就業方式更靈活、創業創新質量更高的特點,成為吸納和帶動就業的龐大「蓄水池」。   就業是民生之本。河南作為人力資源大省,如何充分利用新就業形態的帶動效應,將就業壓力轉變為就業機遇,是當前必須充分思考的民生命題。
  • 比心遊戲陪玩:個人+平臺的新個體經濟與電競新就業形態
    今年7月,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工業部和信息化部等13個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意見》,首次提出了積極發展新個體,支持自主就業等多項措施,為遊戲陪練等個體提供堅實有力的生活保障。
  • 明年高校畢業生將首破900萬人!就業新空間在哪?
    但也要看到,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時代,大學生數量大幅增長,就業形勢就會發生變化。根據教育部預測,2021年高校畢業生將首次突破900萬人,達到909萬人,再下一屆畢業生將超過1000萬人。對此,吳愛華認為,一方面要看到就業形勢的嚴峻,另一方面也要尋找新機會。
  • 視頻|新增就業22.23萬人,棗莊超額完成「十三五」目標
    全市連續5年城鎮新增就業在4萬人以上,累計新增就業22.23萬人,超額完成「十三五」新增就業21萬人目標。尤其2020年為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年初我們及時成立工作專班,大力開展支持企業復工復產促進穩定就業專項行動,全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4.03萬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11.02%。「十三五」期間我市年度城鎮登記失業率分別為2.38%、2.39%、3%、2.23%、2.33%,始終控制在3.5%以內。
  • 應運而生的新業態新工作意味著什麼?
    人力資源市場機構網絡招聘數據顯示,疫情發生後市場需求急劇下滑,招聘需求人數一季度同比減少25.9%,目前已經由負轉正,三季度同比增加1.1%。   在新冠肺炎疫情突發多變、國際經貿環境趨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風險挑戰交織疊加情況下,就業形勢能夠保持總體穩定,成績來之不易。這根本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對就業工作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
  • 預計2021年高校畢業生將首破900萬人 就業新空間在哪
    對大學生來說,既要看到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就業挑戰,更要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正確認識自我。對高校來說,要深入挖掘更多就業資源、拓展就業空間,從人才培養到就業各個環節為大學生提供更多機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受到了衝擊。不過,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副司長吳愛華近日透露,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數據,截至今年9月1日,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要好於去年。
  • 明年高校畢業生將首次突破900萬人 教育部梳理六大就業新空間
    據教育部預測,2021年高校畢業生將首次突破900萬人,達到909萬人,2022年畢業生將超過1000萬人。對大學生來說,既要看到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就業挑戰,更要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正確認識自我。
  • 觀點丨適應市場需求 培養專業人才
    「本科保姆」開招,有網友認為是家政行業越來越專業的表現;也有網友對於是否有必要開設本科專業表示質疑,認為本科學歷當「保姆」是人才屈就。開設家政本科專業,是順應市場需求之舉。近年來,我國家政服務業快速發展,2018年家政服務業經營規模達到5762億元,從業人員超過3000萬人,但也存在著門檻較低、服務不規範、素質參差不齊、群眾滿意度不高等問題,不少人抱怨「好阿姨難找」。前段時間上熱搜的32歲家政阿姨,碩士學歷,精通法語、英語,不僅有大型企業外派非洲的工作經歷,還從事過早教工作,年薪曾達30萬。
  • 比心陪練入選「中國企業社會責任榜「, 抓安全、促就業反哺在線新...
    比心陪練作為電競陪練這一線上新經濟領域的領軍企業首度登榜,並獲得「責任品牌傳播獎」,成為唯一入選此次榜單的電競類企業。此番獲獎,意味著電競陪練行業積極踐行社會責任的探索與成果,獲得了公眾及專業機構的認可。
  • 新就業形態「蓄水池」作用需進一步鞏固
    1099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22.1%。,折射出人們需求的多樣性,反映出業態的多元化,既拓寬了就業空間,也有利於帶動相關產業、業態的發展與完善。工作機會,還呈現出分布式效應,有助於減緩經濟與就業的波動,如疫情期間,在線下消費受影響的同時,線上消費、線上教育、線上醫療的需求卻成倍增長,新就業形態正在成為就業
  • 酷狗為新個體經濟搭建就業新路徑
    當前,新業態勃興催生了一批新興職業,在酷狗直播上湧現了很多像曾小美這樣的主播歌手。「雖然疫情對經濟社會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但同時也給「直播+」這樣的新業態帶來了新機遇和新活力。」酷狗音樂宣傳部負責人方圓說,公司也陸續推出了包括「酷狗直播學院」「酷狗開放平臺」等系列計劃,幫助平臺音樂主播、獨立音樂人等通過「直播+音樂」獲取更多的收入,酷狗還能對他們在職業規劃發展上予以專業指導。
  • 疫情後聚焦新經濟,比心陪玩帶動電競就業熱潮
    疫情後聚焦新經濟,作為依託電競產業而衍生出的「電競陪練」行業,發展現狀如何?作為細分賽道頭部平臺,比心陪玩又將如何行動以反哺電競產業並帶來更大的社會價值?需求催熱供給,比心陪玩帶動電競就業電競等新經濟、新行業的崛起也源自年輕一代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的轉變。
  • 2021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首次突破900萬人,規模增長必然使就業形勢...
    但也要看到,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時代,大學生數量大幅增長,就業形勢就會發生變化。根據教育部預測,2021年高校畢業生將首次突破900萬人,達到909萬人,再下一屆畢業生將超過1000萬人。對此,吳愛華認為,一方面要看到就業形勢的嚴峻,另一方面也要尋找新機會。「總的來說,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後,每年GDP的增長會帶來新的就業機會。」
  • 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浙江省數字賦能促進新業態新模式...
    為深化數字浙江建設,培育壯大新業態新模式,近日,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浙江省數字賦能促進新業態新模式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2年)》,要求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等,到2022年,數字賦能社會效益顯著,累計帶動形成100萬個以上新就業機會,下面請隨小編了解詳情。
  • 學習訪談|何琳:海南將繼續完善社保機制 鼓勵以創業帶動就業
    南海網記者周靜泊 攝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在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上,海南省人社廳已經行動起來,進一步完善就業及創業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