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共讀小夥伴,又一個10天過去,在主播領讀、並肩堅持中,我們一起閱讀完了《島上書店》這本書。
這是一本能熨帖心靈的書:沒有扣人心弦的情節,沒有劇烈的戲劇衝突,「溫柔,有趣,暖洋,不低估讀者,不文藝腔,關鍵是真誠。」今天就讓我們根據這份短篇小說書單來回顧這部作品帶給我們的溫暖與思考。
大家在十點讀書會公眾號回覆:領讀筆記,即可查看《島上書店》的知識包。
PS:3月25日共讀系統調試無法正常打卡,現已恢復。在今日底部【閱讀原文】處,可以補打3月25日的籤到。明晚開啟《如何閱讀一本書》,屆時將關閉《島上書店》的10篇領讀筆記的籤到,各位小夥伴請知悉。
相信有不少人在讀完《島上書店》後,會覺得A.J.十分幸運,在人生最艱難的一年裡,會遇到瑪雅,開啟了新的生活。的確如此,但大家是否有想過,為什麼A.J.的改變會這麼大呢?在十點君看來,是因為「溝通」。
妮可還在世時,雖然他們兩人的生活過得也不錯,但憤世嫉俗的A.J.未必有那麼快樂——雖然擁有島上書店,但他討厭閱讀的書籍太多,諸如名人傳記、成功學等等類型的書均是他不屑一顧的;此外,書店的主要收入來源於夏季遊客,但他卻對這些遊客充滿厭惡感。他也不與小島上的居民交流和來往,所有一切都是妮可打點好的。所以在妮可去世後,他很難適應沒有她的生活。
但瑪雅的出現,讓他開始與周圍的人產生聯繫:蘭比亞斯警長、伊斯梅、丹尼爾……在乎瑪雅,讓他不得不在乎一切事,甚至開始接納並喜歡上了開圖書派對等一系列以前厭倦的事物。因此,在生命的最後,他在寫給瑪雅的短篇小說清單裡說:跟人溝通,我親愛的小書呆子。只有溝通。
或許大多數人都會喜歡這句話: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艱難的那一年,將人生變得美好而遼闊。但十點君想說,不是艱難讓生活變得美好而遼闊,而是在艱難中,我們更珍視想要守護的東西,乾癟的生命為此而豐富,爆發的能量也超乎想像。而此刻,我們內心需要守護什麼?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瑪雅在這個故事裡,是小天使一般的存在,軟萌軟萌、笑容燦爛。但這麼可愛的生命背後,也有著無盡的傷感。她的媽媽瑪麗原本是哈佛大學的高材生,卻因錯付了一腔深情而將自己的人生引到了絕境。四處求助無門,萬般無奈之下瑪麗將瑪雅放在了小島書店裡,而自己卻沉入了汪洋大海。如果不是A.J.收養了瑪雅,真讓人難以想像她的人生軌跡是怎樣的。此後,瑪雅雖然也因為A.J.和艾米麗婭而擁有了幸福的家庭,但也確實無法擁有與生父、生母團聚的機會了。
在外人眼中,在出車禍之前,伊斯梅的生活都是令人豔羨的:自己是學校裡的老師,丈夫是帥氣的作家,和妮可姐妹倆都有託管基金……但事實上,伊斯梅的丈夫總在外拈花惹草,而自己頻繁流產,無法擁有屬於自己的孩子,外人眼裡的豐厚的基金,早已用完,妹妹也過早去世,甚至在一場車禍後,不僅在身上留下了永久的疤痕,也失去了丈夫。
至於艾米婭,看似波瀾不驚的生活裡也是暗流湧動。她和大多數到達結婚年齡的女生們一樣被母親催婚,母女間的關係時而也劍拔弩張;在網絡上交過友,卻在拒絕再次約會時被冷言冷語對待;工作雖然賣力辛苦,但不時也會遇到閉門羹(比如和A.J.的第一次會面)。或許沒有大風大浪,但確實,糟心的事兒也是不少。
沒有完美的人,也沒有完美的人生。有時候,我們覺得別人過得好,僅僅是因為我們只看到了他人生活裡的朝陽面,而忽略背後的陰影;有時候,我們覺得自己過得糟,只是過分將自己身上的困難擴大化了。但這本書提醒我們,愛與被愛的能力、付出與接受的意願,能拯救陷於孤獨絕境中的我們。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去拒絕愛呢?
對瑪雅的愛,讓A.J.也救贖了自己糟糕的生活,與他人交流溝通,產生聯繫。雖然在故事的最後,他去世了,但他卻給小島帶來了不可磨滅的改變——如同瑪雅給他帶來的改變一般。A.J.改變了小島上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比如警長蘭比亞斯,從幾乎不讀書到成為讀書會的領軍人物,最終在A.J.去世後接手了書店。而通過與A.J.的往來,蘭比亞斯也找到了自己的真愛。
A.J.本人也再次感受到了愛情。原來愛情並不是會隨著某個人的離去而死亡,只要時機合適,它依然會在兩個人心裡生長出來。就像阿米莉婭所說的,原來一直在尋找的,不過是兩趟火車、一趟船的距離。所以,當與一段記憶、一個人好好地告別之後,千萬不要也放棄愛的勇氣。要相信,總有那麼個人,正向你走來,或許數月,或許經年,但無論如何,TA都會到來;而當感受到愛的來臨時,也切莫耽擱,我們都只會越來越老,要把握當下、抓住機會呀。
對瑪雅而言,她自小便感覺到,書店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正如A.J.在去世前說的話:「我們讀書而後知道自己並不孤單。我們讀書,因為我們孤單;我們讀書,然後就不孤單。」 讀書,是門檻最低的高貴、是最平等的享受。願意來書店的人,應該也是內心柔軟的人吧,希望能在蕪雜的生活瑣事之餘,到書店裡來享受內心片刻安寧——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像瑪雅一樣好運氣,能在書店裡長大和生活呀。
無論如何,有閱讀,還有愛,我們都不會是茫茫人海中的一座孤島。
最後,以本書開篇詩人魯米的這首小詩做結尾吧:
來吧,親愛的,
且讓我們來相愛,
趁你我
尚在人世。
相信大家在閱讀完這部《島上書店》,都有了自己的感悟,十點君就不多說啦,將整理好的本書中A.J.為瑪雅列的短篇小說書單(也是本書各個篇章名稱)奉上,大家可以選取感興趣的篇章,進行深度閱讀哦。
《待宰的羔羊》:在這篇短篇小說裡,妻子用凍羊腿打死了丈夫,然後讓警察吃了這條羊腿,以此處理這件兇器。作者是羅爾德·達爾,英國作家,最廣為人知的作品是《查理與巧克力工廠》(已拍成電影)。
《像裡茨飯店那樣大的鑽石》:菲茨傑拉德的中篇小說,講述了一個用鑽石建造的小鎮所遇到的挑戰。A.J.認為這個故事寫作手法巧妙,值得一讀。
《咆哮營的幸運兒》:布賴特·哈特作品,講述一個採礦營地收養了「印第安寶寶」的故事。A.J.說,第一次讀到它是在大學參與文學討論會時,但沒有絲毫感覺;但很多年之後再次閱讀時,他卻哭得很厲害,書本上都留下淚漬。他認為,小說應該在適合它的人生階段去閱讀。他告誡瑪雅:「我們在二十歲有共鳴的東西到了四十歲的時候不一定能產生共鳴,反之亦然。書本如此,生活亦如此。」
《世界的感覺》:理察·鮑什,講述了胖乎乎的女孩跟爺爺一起住,她參加體操訓練,好在小學的匯報演出上表演的故事。A.J.對鮑什能把這樣一件類似於小插曲的作品寫得驚心動魄感到驚訝,他教導瑪雅要記住:一次手撐跳躍表演,完全有可能像墜機事件一樣戲劇性十足。但這段裡最讓人感到溫馨的是,A.J.說自己人生中會有一些階段讓自己更有心情閱讀短篇小說,其中一個階段正好是瑪雅蹣跚學步的時候——「我哪有時間讀長篇小說呢,我的小女孩?」
《好人難尋》:奧康納作品,講述全家出遊時出了岔子的故事。A.J.說,這是艾米莉婭最喜歡的一篇短篇小說,而他在此前並不知道她性格中有這些奇怪而隱秘的方面。他說:關於政治、上帝和愛,人們都講些無聊的謊話。想要了解一個人,你只需問一個問題:「你最喜歡哪本書?」
《卡拉維拉縣馳名的跳蛙》:馬克·吐溫作品,講述一個嗜賭之人和他被打敗的青蛙的故事。這篇小說勝在吐溫信筆書寫的敘述富有樂趣。
《穿夏裙的女孩》:歐文·肖作品。A.J.除了藉助這一篇與瑪雅探討寫作中要考慮到的「逆轉」問題,也給瑪雅建議:不是專門說寫作,不過,有一天,你也許會想到婚姻。要是有誰覺得你在一屋子人中是獨一無二的,就選那個人吧。
《與父親的對話》:格蕾斯·佩利,講述垂死的父親與女兒談論何為講故事的「最佳」方式。
《逮香蕉魚的最佳日子》:塞林格作品。瑪雅參加縣裡短篇小說競賽的《海灘一日》讓A.J.想到了塞林格的短篇。A.J.說,自己推薦這一篇是因為覺得瑪雅應該得第一名,他說,獲獎對銷售來說多少有其重要性,但就質量來說很少有關。
《洩密的心》:愛倫·坡的作品,A.J.推薦這一篇主要是因為自己在大學攻讀美國文學博士學位時,研究對象便是愛倫坡。
《鐵頭》:艾梅·本德作品,講述南瓜腦子的父母有個鐵腦袋的孩子。在這裡,A.J.指出,新生的一切並非都比老舊的糟糕。
《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雷蒙德·卡佛,故事是兩對夫婦越喝越醉,討論什麼是愛,什麼不是愛。A.J.在這裡提出了自己的考慮:為什麼我們寫我們不喜歡、討厭、承認有缺點的事物,要比寫我們喜愛的事物容易得多?A.J.說,這是他最喜歡的一個短篇,但無法講出喜愛的原因所在。他同時也補了一句:你和阿米莉婭也是我最喜歡的人。
《書店老闆》:羅爾德·達爾作品,A.J.推薦這一篇給瑪雅主要是因為這個角色與他本人有共鳴。而且他說,在書店這一行做得越久,就越相信這一點是所有的意義所在:跟人溝通,只有溝通。
領讀:深藍藍。來自十點領讀營,新媒體編輯,臉有點大,但很可愛。嘿,要一起開花嗎?:)微博@深藍藍,公眾號:花步(ID:heyhuabu)。
10天共讀一本書:目標拆解 | 主播領讀 | 精華梳理 |思維導圖。本期共讀書目《島上書店》,明天開啟共讀書目《如何閱讀一本書》,請支持正版書。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來「共讀籤到」
小提示:3月25日共讀系統調試無法正常打卡,現已恢復。點擊今天的【閱讀原文】,可以補打3月25日的共讀籤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