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對於愛書的人來說,讀書就是讓靈魂得到一次次的洗禮。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每本書都是一個世界。
《島上書店》主人公A.J.費克裡,在與世隔絕的孤島上,經營著一家書店。人們總說上帝關上一扇門的時候,會為你打開一扇窗,但上帝好像忘記為費克裡打開那扇窗,以至於讓他的生活過得如此孤苦。
費克裡在經歷過愛妻去世之後,書店也陷入了危機,自己剩下的唯一一件值錢的寶貝也被人盜竊,此時費克裡的內心像是孤島過冬時,一片荒涼。
就在費克裡以為一切都要完了的時候,一個神秘的嬰兒出現在了書店裡,讓費克裡意外的同時,又燃起希望。費克裡的生活有了轉機,這個孩子為他和伊斯梅、出版社女業務員阿米莉婭、警長蘭比亞斯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這個嬰兒被留在了書店,為費克裡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正是那句「開書店有幾分英雄氣概,收養一個孩子也有幾分英雄氣概。」
命運的玩笑一個接一個的開,費克裡並沒有為此屈服,就算難過的事情很多,也要笑著過活。隨著神秘嬰兒瑪雅的到來,他的生活態度大有轉變,後來與志同道合的阿米莉婭結婚,生活又平靜又溫馨,愛情無關年齡,幸福就好。
上半部分的故事結束,下半部分的故事開始。小瑪雅開始長大,費克裡的姨妹伊斯梅與警長蘭比亞斯互相告白,他們的故事尤為動人。
人好比一本書,了解一個人就像是在讀一本書。伊斯梅和蘭比亞斯對互相的了解就像是對了一本厚厚的書,不僅僅讀到了美好的片段,還包括其中空洞的內容,他們兩人對對方都有絕對的信任。
費克裡逝世後,書店由伊斯梅和蘭比亞斯夫婦接管,書店開始了新的運作。一個書店不僅僅承載了許多本書,還見證了許多個故事。每個書本裡的故事也許都發生在看書的人身上,人和書本產生共鳴。
書本會讓人從中得到慰藉,沉醉其中,便不會覺得孤單。書本向人宣洩情感,人向書本寄託情感,雙向的傾訴,沒人會覺得孤單。每個人都會遇到適合自己的書,無關時間,只覺值得。
每個階段都會有一本與之產生共鳴的書,只是也許過了那個階段,就不一定會有那麼深的感觸。生活也像讀書一樣,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經歷,感受自會不同。
女孩瑪雅的到來為書店裡的人帶來了希望,但她的到來又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她的到來撫慰了那些大人受傷的心,卻失去了母親,帶著母親永恆的愛意,她留在了書店,在書店所有人的愛護之下成長,她是幸福的。
書店裡的人都在失去後傷痛,在得到後治癒,書的陪伴,讓他們不覺孤單。悲傷的人生需要自我救贖,給自己一個機會,也給別人一個機會。人都不是一座孤島,相互依戀,相互寄託,相互治癒,便不會孤單。
「最深的孤獨不是長久的一個人,而是心裡沒有了任何期望」。無人為孤島,只是需要情感寄存處,一本詮釋書與愛的書,值得我們用心去讀。
畢業於哈佛大學的加布瑞艾拉·澤文,是一個美國的作家,還是電影劇本編劇,深愛閱讀與創作。《島上書店》是她的第八部小說,2014年在美國出版。她的成名作《瑪格麗特小鎮》出版後,成了大街小巷討論的焦點。
在加布瑞艾拉·澤文還是一個十四歲的小女孩的時候,就向報社投了一封關於"qiang與玫瑰樂團"的信函,由於激烈的措辭,意外地獲得了樂評人的職位,為她成為作家提供了條件。一直以來,她對書、書店以及愛書人的未來,充滿見解。
《島上書店》是由翻譯家孫仲旭和李玉瑤共同翻譯而成。孫仲旭是該書的主翻譯,在2014年因抑鬱症在家中自盡,他的逝世令眾多文學愛好者感到遺憾,很多人認為孫仲旭的去世讓中國又少了一位才華出眾的譯者。《島上書店》是一本寫給全世界所有真正愛書的人,在短短一年的時間,沒有經過電影、動漫以及周邊文化商品的宣傳,在全世界各地暢銷,是感動全球千萬讀者的陽光治癒小說。
《島上書店》講述了一個失去一切的人,如何重新找到牽掛、書、愛和歡笑。每個人在度過了最艱難的那一年之後,人生將變得美好而遼闊。
《圖書館日報》對《島上書店》作出評價:「有趣、溫柔、動人,恰如其分,又洶湧澎湃,《島上書店》提醒了我們,為什麼閱讀,為什麼去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