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華樂團的生存與發展之路——專訪馬來西亞藝演華樂團指揮林順發、林順有先生

2021-02-06 國音藝術


如今在世界各地,雖同是華人並使用同一樂器,演奏同一樂曲,卻因地域不同分別奏出了中樂、華樂、民樂和國樂。大陸的是民樂、臺灣是國樂、香港是中樂、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是華樂。
馬來西亞由馬來人、華人、印度人構成,馬、華、印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如今馬來西亞政府努力塑造以馬來文化為基礎的國家文化,推行國民教育政策,重視馬來語的普及教育,同時華文教育比較普遍,有較完整的華文教育體系,這也是華人長期堅持的結果。
在馬來西亞,林順發、林順有兩兄弟長久以來堅持推廣華樂,為華樂在馬來西亞的發揚光大不遺餘力。本刊在林順發、林順友兩兄弟赴大陸期間得以採訪二位華樂人,交流分享馬來西亞當地院校的華樂發展的現狀及經驗。

林順發

林順有


邂逅華樂 一生相伴

1964年生人的林氏二兄弟自七歲接觸鋼琴,到中學時代進入中學樂團跟著學習拉奏二胡。到15歲左右,林順有學習小提琴,林順發學習大提琴,後來二人進入當地的交響樂團拉琴,由於樂團是業餘性質的,從這時起二人開始廣泛接觸各種音樂。當時,馬來西亞的華樂才剛剛起步,發展相對較為落後。為了取得在音樂方面更高的造詣,二人跟隨新加坡交響樂團的首席上課,並接受了系統、科學的西樂的訓練。隨後又在新加坡、中國大陸及臺灣地區等各路朋友的幫助下學習了華樂知識,積累經驗。
當時馬來西亞很多學校都沒有華樂團,相關的教師資源更是缺乏。受一位在校教導華樂的長輩之託,林氏二兄弟前去幫忙。令二人想不到的是,一個偶然的機會卻成為了一輩子的事兒。之後,林氏二兄弟積極為華樂發展奔走推動,並在當地的大學、中學大力號召開辦學校樂團。
除了負責各大學校的樂團,林氏兄弟也是馬來西亞藝演華樂團的指揮,該組織屬於民間演出團體,成立時間達十年之多。樂團成員為當地學校畢業生,靠業餘時間參加華樂演出。談及當初成立這個團體的初衷,林順有說到: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學校內部的華樂教育初步形成了體系。不過我們華樂的發展主力是在學校,很多學生畢業後都離開了學校,流動性比較大,如果想要把華樂推動的更加系統化、普遍化,必須得深入到中學裡,把種子播出去,這樣就比較固定。在這樣的想法驅使下,二人積極在各大學校推動華樂的各種活動,吸引更多的人前來關注和參與。
如今,馬來西亞人口人數3000多萬,華人總人數佔據總人口的24%左右,學習華樂的學生人數每年都在幾千人到整萬人不等。其實,早在70到90年代,華樂在馬來西亞的發展主要靠的是民間推動。見證了這個時期華樂發展歷程的林順發深有感觸:一幫搞南方音樂的老潮汕人極大的推動了馬來西亞華樂在六七十年代的發展,到90年代後,伴隨著各種新的娛樂形式的出現,馬來西亞社會上的華樂團只留下了三家,整個民樂的發展走向轉入學校,並依靠學校力量推動華樂的發展。
林氏兄弟將他們從西洋樂的管理、活動經驗搬到華樂上,從90年代後積極帶領樂團出國交流、比賽。也是從90年代後期,馬來西亞才開始有留學生到國內音樂學院上課。尤其是2002年,林氏二兄弟經人推薦進入北京大學學習文化藝術管理,讓他們對華樂的管理、組織、長遠發展等有了深入的認識。


以比賽提升學樂團建設

辦華樂營搭建交流平臺

林氏兄弟從畢業留校至今已經有30年的光陰,「掌握中學華樂團的生存規律」是二人的教學理念。如今檳城缺乏華樂師資,加之學校經費有限,每間學校華樂團僅能聘請一位華樂指揮兼指導,華樂團的傳承主要依靠高年級團員指導低年級團員。教練每周只到學校指導兩小時,其餘時間全靠學生自行操作。
馬來西亞國民型中學五年制,三年級學生必須於每年的十月參加全國統一初級文憑考試,五年級學生則需參加十一月下旬至十二月上旬的全國統一高級文憑考試,因此,中三、中五團員將於七月暫停出席華樂團的任何活動。正是這樣,許多人數不多的華樂團在下半年無法進行樂隊排練。基於此,為了讓中四團員不至鬆懈,每年11月都會舉行「檳州中學生華樂獨奏觀摩賽」。該賽會自1997年由北馬華樂協會主催、大山腳韓江公會青年團及藝演華樂團主辦、日新獨立中學華樂團協辦,至今持續了17年,從2010年擴展至齊奏比賽,加入打擊樂及拉弦低音樂器大提琴及倍大提琴。賽會也因此易名為「檳州中學生華樂演奏觀摩賽」。齊奏比賽指定參賽隊伍所有組員必須從第一個音齊奏至最後一個音包括散板,目的是培養學生合奏的能力。齊奏也加強了樂團同聲部團員的合作能力與默契,對團隊精神方面有很大幫助。
2008年,林氏兄弟將西樂經營管理經驗搬至華樂上,引入了由藝演華樂團主辦的「樂響青春」全國青少年華樂營。來自各州的華樂團團員在檳州大會堂進行3天排練後,第四天呈獻匯報音樂會於檳州大會堂。人數由2008年的100名營員上升至2010年的200位營員,並分為兩個樂隊,每個樂隊負責演奏半場音樂會。華樂營主要參加對象為各校中四領袖及團員,這是一個提供他們互相認識、交流及切磋的平臺。
學校集訓營是為隔年三、四月間專場音樂會的排練,同時進行一月份招收新生的籌備工作。馬來西亞中學實行讓學生們自己選擇所想要參加的課外活動團體。新生人數是一個團體傳承的關鍵,以日新國中為例,學校有五十多個課外活動團體,可是新生人數只有大約六百多位,因此各個團體皆須費盡心思吸引新生。



提升文化傳承使命感

創造屬於自己的時代

經過一系列的比賽、華樂營、專場音樂會等,樂團的合奏水平逐步提升,並邁入一年中的高潮時刻——「春蕾」全國中學華樂合奏比賽。從2008年伊始,該比賽由藝演華樂團主辦,2009年,第二屆比賽由學生指揮,開創了合奏比賽由學生指揮的先河。學生指揮們精湛的指揮能力得到了來自大陸、臺灣、香港等地區的評委肯定,並建議附加優秀指揮獎。至此,春蕾優秀指揮獎成為競爭最激烈的職位。春蕾比賽共分為甲組和乙組,甲組人數介於60—85人,乙組人數介於25—40人。談及設立乙組的原因,林順發指出:鄉區學校人數少、經費少、編制尚未完善,只能演奏小型合奏曲目如絲竹類,設立乙組是為了鼓勵並提供給他們觀摩學習的機會。
由於春蕾是由民間團體主辦,充足的經費是比賽持續主辦的基本條件。乙組團員購票觀賞甲組比賽,支持他們的學長學姐,提升自我對文化傳承的使命感。甲組團員為了支持學弟學妹購票觀賞乙組,為了不在其他華樂團朋友面前顏面盡失,他們十分賣力訓練參加乙組的低年級團員,啟發他們培養新生的動力。甲乙組的互幫互助促進了春蕾的票房,為賽會爭取了更高的收入。春蕾比賽項目無指定曲,純粹自選式讓「春蕾」更具欣賞性,很少會有不同隊伍選擇同一首樂曲,它集中了各大中學華樂團一年來努力的成果、並以各自不同且高難度、高表現的曲目呈現於觀眾,很多學校的樂團多是上演中國大陸及臺灣地區的作品。春蕾的票價雖然比一般音樂會高,但深受歡迎,在比賽前一兩個星期,票就已售罄。


除了這些國內的演出交流,林氏兄弟也不忘記「走出去」,每年都會帶兩三支民樂隊伍赴中國大陸參加上海長三角地區民族樂團展演活動,也曾赴新加坡、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展開學校樂團間的交流比賽。
充足的經費是持續主辦的基本條件,學校華樂團購買樂器經費主要來源是以舉辦專場音樂會並向社會人士籌款,因此,較大型的華樂團如日新國中、北海鍾靈、恆毅國中、檳城鍾靈等,每年將於三月至四月主辦音樂會,各個學校領袖通過參加「樂響青春」互相認識,促進他們將前往觀賞其它樂團音樂會起到了互相支持、學習及互相競爭的作用。
在林氏兄弟看來,學校是一個培養學生能力的地方,而在馬來西亞,卻沒有一個職業性的華樂團,利用學校樂團訓練學生能力,達到了課外活動所要教育學生的目的,並由學生自行管理團務、籌備音樂會、排練等,培養學生們的組織能力、領導能力、服從能力、團隊精神及藝術實踐等。
在馬來西亞的學校,很多新生入校後首選的社團就是華樂團,使得華樂團成為校內最受歡迎的團體。在每年新生入團時,林順發都會告誡他們:人不可能永遠存在,系統的精神卻可以永久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存在的價值就是創造歷史,你們要自己去創造屬於自己的時代。林氏兄弟希望這些從學校樂團學成的學員將來可以回饋社會,將華樂的普及觸角伸向小學以及大學,並期待馬來西亞將來可以有一個職業性的華樂團。


如今身兼學校裡室內樂、弦樂團、管樂團、管弦樂團、華樂團多個樂團職務的林氏兩兄弟每周都要分赴馬來西亞三個州的不同學校交流指導,為促進華樂在馬來西亞當地的普及發展而四處奔波,奉獻自己的力量。


相關焦點

  • ...作曲:李博禪 指揮:黃光佑 演奏:張雅迪 協奏:臺北簪纓國樂團
    視頻為《晚秋》國樂團協奏版臺灣首演。油畫作品《晚秋》(100x60cm)由馬來西亞著名當代畫家Eston Tan陳鎰森先生為李博禪琵琶協奏曲《晚秋》創作於2019年。指揮曾受美國Dr.Donald Potnoy教授(University of SouthCarolina)、新加坡華樂團音樂總監葉聰、著名指揮家蘇文慶、陳如祁、邵恩、顧寶文、於興義等老師指導。美國著名指揮家 Dr.
  • 梁安琪音樂中心5周年 馬來西亞勁旅Muffin Scars樂團演出助慶
    請到過江龍Muffin Scars樂團丶本地姜涼茶舗樂隊演出。李錦聯親自下廚請一眾來賓品嘗美食。梁安琪臺上分享說:「音樂中心由2014 到現在5個年頭,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曾經有友人說過「看你能撐多久」,幸得一眾熱愛音樂人支持,才能走到今時今日,未來日子將會帶更多好音樂給大家。
  • 指揮:林大葉
    2010年9月受聘為廣州交響樂團常任指揮,當年即率領樂團赴曼谷為包括皇室在內的泰國政要舉行了兩場音樂會。在2012和2013年,與廣州交響樂團赴澳門、臺灣和新加坡進行文化交流和訪問演出,並曾在2009年10月和2010年12月兩次與樂團赴歐洲巡演。
  • 資訊 | 指揮家劉沙榮任中央民族樂團首席指揮
    樂團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劉玉普、副團長趙聰出席了授予儀式,副團長唐峰為劉沙頒發聘書。劉沙先生先後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和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音樂學院,詮釋作品橫跨中西,為新一代「兩棲指揮」。據介紹,中央民族樂團首席指揮已空缺23年,劉沙指揮是繼閻惠昌,胡炳旭之後,第三任中央民族樂團首席指揮。也就意味著,中國民族管弦樂的發展,在指揮方面劉沙將會成為新一代的領軍人物和代表。
  • 大筒獨奏《楚風》編配:姚廣 演奏:蔡霞 指揮:劉江濱 伴奏:臺灣國樂團
    樂曲由湖南青年教師姚廣擔任配器,臺灣著名指揮家劉江濱擔綱指揮,胡琴演奏家蔡霞演奏,臺灣國樂團伴奏,於2013年5月成功首演臺北音樂廳。演出當晚得到現場觀眾雷鳴般的掌聲和著名音樂家閻惠昌先生的高度評價,隨後首演的視頻多次被媒體平臺轉載播出,深受人民群眾喜愛。
  • 樂海壯遊——廣東民族樂團與臺灣高雄市國樂團聯合演出音樂會(公益票價50元)
    ◆◆演出團體:臺灣高雄市國樂團 臺灣高雄市國樂團於1989年3月創團,2000年進駐高雄市音樂館,更名為高雄市國樂團;2009年4月正式轉型成「財團法人高雄市愛樂文化藝術基金會」由文化局史哲局長出任董事長一職
  • 邵恩與新加坡華樂團
    2018年,新加坡華樂團與眾多世界級音樂大師合作,為新加坡樂友帶來聽覺的頂級盛宴。在這次的音樂會中,國際知名指揮家邵恩將首次指揮新加坡華樂團,與您縱橫他的華樂世界!2018年4月7日(星期六)8pm新加坡華樂團音樂廳指揮:邵恩二胡:  趙劍華嗩吶: 常樂演唱:  崔蕊小白菜主題幻想曲 / 邵恩
  • 全國吉他樂團展示(合奏篇):米可吉他室內樂團
    米可吉他室內樂團是本次全國吉他樂團展示特邀的一支很有活力的樂團。
  • 專訪丨香港中樂團藝術總監閻惠昌:讓中國民樂奏響世界音樂之林
    讓中國民樂奏響世界音樂之林——訪中國文聯全委、香港中樂團藝術總監閻惠昌高峰閻惠昌:在香港市民和香港政府的支持下,香港中樂團在回歸這20年間,發展非常迅速,特別是2001年公司化以後,香港中樂團的發展更加符合樂團發展的規律,獲得更快速的成長,從一個職業的演出團體,變成了一個多元發展的大型團體。
  • 風林火山樂團 我等了你們13年
    (張立辰——鼓手)他們只有一個名字——風林火山樂團在這個非黑即白的世界,風林火山樂團能做的,只有不斷地往前闖!睽違三年,作為風林火山樂團籤約恆大音樂後,首次推出的迷你專輯《因樂人》,會讓很多人透過他們的創作與發聲,發現到屬於這支未忘初心的樂隊,在音樂當中最為光芒綻放的一面。
  • 「指揮公益活動」走進內蒙古,林大葉給予樂手們更多啟示
    「指揮公益活動」由中國音協交響樂團聯盟發起,旨在手把手幫助部分省級樂團建立音樂季體系。日前,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交響樂團迎來了深圳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林大葉。一周時間中,林大葉指揮樂團排練了貝多芬的《艾格蒙特序曲》和《D大調第二交響曲》,青年鋼琴家李悅萌與樂團合作了貝多芬《C大調第一鋼琴協奏曲》。「第一天上手排練就給了我驚喜,樂團在演奏上有相當的水準。」林大葉說。今年是貝多芬誕辰250周年,他特地選擇了三部貝多芬作品。
  • 專訪:亞太地區應繼續推動貿易自由化和可持續發展——訪馬來西亞...
    新華社吉隆坡11月17日電 專訪:亞太地區應繼續推動貿易自由化和可持續發展——訪馬來西亞專家哈茲裡新華社記者 林昊 鬱瑋馬來西亞戰略與國際研究所執行長赫裡扎爾·哈茲裡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面採訪時表示,面對新冠疫情衝擊,亞太地區各經濟體應加強抗疫合作推動經濟復甦,並繼續推動貿易自由化和可持續發展
  • 【馬來西亞凱歌合唱團】藝術無國界 文化通民心(全國優秀合唱團展播 22)
    音樂讓無力者有力 有悲觀者前行合唱讓孤島連城大陸讓繁星匯聚銀河傳播友情 溝通心靈讓歌聲與友誼相隨合唱與世界同飛馬來西亞凱歌合唱團藝術無國界 文化通民心麻坡凱歌歌樂協會成立於2005年,是一個政府註冊非營利的民間業餘音樂團體
  • 【推薦】屠式璠先生文章:《琴園花開兩岸香——寫在琴園國樂團成立三十周年之際》
    他們認為林先生是一位出色的音樂會導聆,他們的很多音樂知識都是從林先生處得來的。聽到我說林先生像一個青澀的求知若渴的少年很不習慣。其實,林先生的這個側面才是他成功的根本的原因。區區三十年,歷史一瞬間。在這麼短的時間裡琴園國樂團的成長和貢獻也都是這種虛心、刻苦學習的精神造就的。林先生學習的專業是竹笛演奏。
  • 風林火山樂團《花樣年華》MV首播 追憶逝去時光
    舉報 太合麥田旗下藝人風林火山樂團新專輯最後一首主打歌
  • 馬來西亞對華特使陳國偉一行專程訪問協會
    、馬來西亞文化交流協會會長陳慶文、拿督方天養、拿督劉國強及馬來西亞對華特使兼馬中商務理事會主席特別事務官廖勇勝一行應國際大口徑工程井(樁)協會理事長王慧榮先生邀請,到協會所在地寧波市北侖區鳳凰國際廣場專程考察、訪問,受到協會理事長王慧榮、常務副理事長張良夫、副理事長陳保德及秘書長武進熱情接待。
  • 民族交響詩《穆桂英掛帥》關迺忠編曲 指揮:廖元鈺 演奏:新竹青年國樂團
    說起這部作品的創作來由,曾擔任中央樂團指揮的胡炳旭感慨萬千。「1960年,中央樂團在廣州舉行音樂會,曲目是西洋的作品,結果遭遇票房滑鐵盧。樂團的團員們在坐火車回北京的路上,討論起為什麼這次音樂會不受觀眾歡迎。後來,他們覺得中國的觀眾對於西方的古典音樂不了解,所以很難對他們進行交響樂的普及。需要用觀眾們熟悉的中國音樂元素來創作交響樂,這樣或許可以有所突破。
  • 樂團指揮究竟有什麼作用?
    一個樂團少則三五十人,多則一兩百人。雖然樂手都有自己的樂譜,但他們對音樂強、弱、快、慢、理解都不一樣,如果任由樂手們肆意發揮,現場會慘不忍睹。所以必須要有一個人,來指導樂隊按照同一個標準進行演奏,指揮就是統一標準的這個人。
  • 琵琶協奏曲《晚秋》作曲:李博禪 指揮:黃光佑 演奏:張雅迪 協奏:臺北簪纓國樂團
    以敏銳細微的情感詮釋出令人驚嘆的動人音符,精準的指揮手法清晰的掌握中國音樂特性與風格,被樂界譽為優秀指揮家,常受邀於各樂團擔任客席指揮。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中國文化大學中國音樂系。指揮曾受美國Dr.Donald Potnoy教授(University of SouthCarolina)、新加坡華樂團音樂總監葉聰、著名指揮家蘇文慶、陳如祁、邵恩、顧寶文、於興義等老師指導。美國著名指揮家 Dr.
  • 臺灣揚琴樂團帶來好聲音!
    【衍生影響】自2008年起大陸各地、馬來西亞、香港、澳門、日本、新加坡等地,陸續成立揚琴樂團,本團積極與各揚琴樂團做演奏形式、樂譜交流等,為揚琴音樂藝術交流作出貢獻。【獲獎紀錄】2008年/2011年-2017年/2019-2020年,共10次獲選為臺中市傑出演藝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