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北京車展,因為要拍攝視頻,有幸近距離觀察了一番極星Precept。作為一款GT轎車,它有著獨特的顏值。讓人驚喜的是,這款概念車已被宣布將正式投入量產。
材料運用新革命,顏值、環保全都要
極星全球CEO託馬斯·英格拉特表示,將在中國建造一座全新工廠用於生產極星Precept,100%使用可再生能源。不止純電驅動和可持續材料應用,我們的工廠也將成為引領時代的環保先鋒。
說到"極致環保",極星確實很有發言權。Precept發布之初,品牌就宣布這款車不會用真皮、實木彰顯豪華,取而代之是更多創新環保材料。比如天然亞麻纖維複合材料,應用於內飾面板和座椅背板;座椅正面材料源自可回收的PET塑料瓶;內襯和頭枕由紅酒的軟木塞和回收的軟木廢料製成,地毯則源自可回收漁網。
將環保元素滲透到美學設計中,定義了時代先鋒的"新豪華"。這種理念並不止於概念車,而是早在去年上市的極星2上就已投入應用。雖然也提供Nappa真皮內飾可選裝,在首批試駕中,幾乎所有媒體都對另一套"純素內飾"更感興趣。那便是後來大家所熟知的"WeaveTech"面料,觸感如同潛水服,防塵防水,即使咖啡灑在上面,抹布能立刻擦乾淨。
外觀優雅、內飾極致,這種行事作風和行業其他電動品牌截然不同。比如,只要駕駛過極星2和其他電動車,你就一定能體會完全是不同的駕駛體驗。
道不同不相為謀
首先在設計方面,相比較於其他電動車車型如Model 3,極星2的設計具有獨特的高級感,它是北歐冷淡風的典型代表。內飾和細節區別上也有所差異,行業中關於電動車門框膠條開裂、門縫對不齊等等吐槽總不絕於耳,但極星2一直秉承自己的造車理念,專業極致。
拿已經量產交付的極星2來說,它的內飾延續了傳統豪華品牌的調性,各處細節可見一斑。比如色彩管理極其"嚴格",車身只提供黑白灰藍冷色調可選,內飾除了安全帶是瑞典金外,其餘都是黑白灰,連車機界面的配色也和內飾色調統一。
全車13揚聲器的哈曼卡頓音響系統,大多數都做成了隱藏式設計,憑此還榮獲2020年iF國際設計大獎,簡約低調。檔位杆造型靈感來自於王國的權杖,中間鏤空,下方設有夜間會點亮的Logo,十分别致。坐在後排還能看到車頂上的極星投影,在情調上有所加分。
安全
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更加強大
或許有人覺得這些小設計也無所謂,但時有電動車車機卡死、自燃、剎車失靈等事件出現也是讓人有所顧忌。之前有一個報導,美國一位某電動車車主使用AutoPilot在高速行駛,毫無減速地撞上一輛大卡車,當場身亡。事故原因是卡車側面在強光照射下出現反光,系統誤以為前方是天空,因此沒有制動。
不得不承認某些電動車品牌在自動駕駛領域確實加速推進了行業發展,但它也是一個過於大膽的品牌,在自動駕駛功能尚不完善的狀況下就早早向用戶開放,發生事故後,再選擇關閉部分功能,對待安全的態度有時候就像它的售價一樣自由隨性。
其實行業很多電動車品牌在大規模量產後遇到這些問題並不意外,以同為新興科技公司的大疆來說,它的無人機、運動相機產品十分出色,市場佔有率快速飆升,讓很多老牌公司比如goPro、索尼等等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
但品控問題也隨之暴露,比如OSMO ACTION時常會出現死機,電池過熱自動關機。讓很多人再次轉身選擇更靠譜的goPro。當然,相比數碼產品,汽車需要承擔的安全責任更艱巨。
在極星2"冷淡"的外表下,安全技術的投入是很多人不了解的。比如,車輛兩側防火牆邊緣裝配有實心鋁塊——"SPOC模塊",碰撞時,可有效降低輪胎和其它部件進入車艙內部和破壞電池包的風險。這種獨創性設計是沃爾沃沒有的。
同時,高壓電池包會與車輛自動斷開連接,確保車輛斷電。第三,車輛前下部還有載荷路徑(FLLP),在更嚴峻的前柱碰撞中能有效保護乘員和電池包。
車身外部,採用了大量超高強度的硼鋼,全系標配8個安全氣囊,其中還包括全球首創的前排內側安全氣囊,這一點與沃爾沃相比更細緻。另外,為了提高低速時的安全性,還特別開發了低速警示音。這些僅僅是安全方面的一部分技術而已,還有高溫、極寒環境等環境下的耐久性測試等等。
電車不配談駕駛樂趣?可能是你沒開過好的
身處汽車圈,認識太多熱愛駕駛的鋼鐵直男了。他們以前對電動車總是嗤之以鼻,好像電動車無論做得多好都不配談駕駛樂趣。但有些在試駕了保時捷Taycan後,不出意料地出現了大型打臉現場。
即便是鋼鐵直男也會承認,有實力的汽車品牌無論電動還是燃油,都可以把操控做到極致。如果你開過選裝了性能套件的極星2也會感同身受。
Ohlins DFV雙閥流減震器+4活塞Brembo前制動卡鉗,是套件裡最硬核的配置。整車通過減速帶幾乎感覺不到任何餘震和晃動,過彎的側傾也可以忽略不計,性能車的質感太正了。
作為一個寶馬3系(F30)車主,我的車經常被貼上"終極駕駛機械"、"操控標杆"之類的標籤,但不得不說一分價錢一分貨,畢竟用上了賽級改裝件,懸架響應、剎車回饋,還有電動車的加速性能,就個人體驗來說,極星2比3系更出色一籌。另外,這些都是原廠改裝,可以省去後期自行改裝的成本和法規風險。
我曾經也開過特斯拉的SX3,相比之下,雖然加速感猛烈,但它們的調教風格是舒適柔軟型的,個人感覺與性能車的風格有所差距。對於有些開慣傳統性能車的朋友,他們可能不喜歡這種過濃的電子味。
雖然對於大多數熱衷於諸如特斯拉Auto Pilot的人而言,他們需要的只是一件科技產品,有酷炫自動駕駛功能可以向副駕演示(大多數複雜路況下謹慎使用),但這僅僅是汽車魅力的冰山一角,許多純粹的快樂,可能只有真正開過更多不一樣的車才能體會。
這就是極星,當你靜態觀賞它,可能會覺得這是一家被造車耽誤的設計公司;當你查閱它的技術資料,可能會覺得這是一家比沃爾沃更追求極致安全的公司;但當你駕駛它,可能會覺得這是一家功底深厚的高性能品牌。雖然脫胎於傳統車企,但沒有沉重的歷史作風包袱,在一眾新時代電動車中,極星獨樹一幟,有著自有的獨特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