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 | 鬼節那些可怕的鬼故事,膽小勿入

2022-01-08 南康微視野

中元節,俗稱鬼節。傳說這天陰間放出全部鬼魂,已故祖先全部回家與親人團圓,因此,人們要在這一天祭祀鬼魂。中元節,那根據傳說,你的身邊說不定就圍繞著各種各樣的大頭鬼,小頭鬼喲!在這麼有氣氛的日子裡,我們怎麼能不提前聽聽鬼故事呢?今天大波就給大家講幾個極度高能的鬼故事講給大家聽。大波膽兒小,先溜了。

在一個夜黑風高的夜晚,計程車司機開過那條路燈昏暗,大家紛紛繞道而行的路……半路上,有個婦人在路旁招手上車了。一路上,兩人都沒有開口說話,寂靜的夜裡,空氣中只迴響著汽車發動機的嗚咽聲。直到那婦人說話了。

她說:「師傅,蘋果給你吃,很好吃的哦。」司機為避免尷尬,就拿了,接著吃了一口。

那婦人問:「好吃嗎?」

司機說:「好吃呀!」

婦人又回了一句:「我生前也很喜歡吃蘋果啊……。」下意識裡,司機透過鏡子看到婦人嘴角淺淺的笑意。

嚇得緊急剎車,司機面色泛白,呼吸急促。只見那婦人慢慢把頭傾到前面,對司機說……

「但我在生完小孩後就不喜歡吃了!」

夜已經很深了,一位計程車司機決定再拉一位乘客就回家,可是路上已經沒多少人了。

司機沒有目的的開著,發現前面一個白影晃動,在向他招手,本來寧靜的夜一下子有了人反倒不自然了,而且,這樣的情況不得不讓人想起了一種不想想起的東西,那就是鬼!!!

可最後司機還是決定要拉她了,那人上了車,用悽慘而沙啞的聲音說:「請到火葬廠。」司機不由得打了一個冷顫。難道她真是……他不能再往下想,也不敢再往下想了。他很後悔,但現在能做的只有儘快地把她送到目的地。

那女人面目清秀,一臉慘白,一路無話,讓人毛骨悚然。司機真的無法繼續再開下去了,距離火葬場很近的時候,他找了個藉口,結結巴巴地說:「小姐,真不好意思,前面不好調頭,你自己走過去吧,已經很近了。」那女人點點頭,問:「那多少錢?」司機趕緊說:「算了,算了,你一個女人,這麼晚來這裡也不容易,算了!」「那怎麼好意思?」「就這樣吧!」司機堅持著。那女人拗不過,「那,謝謝了!」說完,打開了車門……

司機轉過身要發動車,可是沒聽到車門關上的聲音,於是回過了頭……那女人怎麼那麼快就沒了?他看了看後坐,沒有!車的前邊、左邊、右邊、後面都沒有!難道她就這樣消失了?她果真是……?

司機倒吸一口涼氣,剛準備發車離開這裡,一直帶血的手扒開了他的窗戶,司機極度驚恐地盯著那隻手,眼睜睜地看著那女人滿是血的臉也出現在車窗上:

「師傅!請你下次停車的時候不要停在溝的旁邊好嗎?!」

哈哈哈哈哈

猜中了開頭卻沒猜中結尾吧

不管怎樣

能讓大家開心一笑

就是大波最大的夢想

▍內容來源:整理自網絡

▍圖文編輯:羊大波(轉載請註明出處)

▍商務合作:18607974422(微信同號)

▍法律顧問:李河芳律師 | 江西金蓉律師事務所

相關焦點

  • 鬼節你了解多少?用英文談中元節的五大禁忌!膽小勿入~
    今天是農曆七月半,也就是傳說中的鬼節,也叫中元節或盂盆蘭節,人們要掃墓,燒香,以緬懷祖先。相信大家從學習英語以來就有介紹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經歷,可介紹了那麼多次,你有介紹過中元節嗎?你知道「中元節」用英文怎麼說嗎?還不知道如何說的童靴趕緊看過來!
  • 港真文化 | 給大家講個「鬼」故事,保證不嚇哭你……
    給大家講個「鬼」故事 保證不嚇哭你…稍微熟悉香港的朋友都知道,香港是個中西文化融合得非常巧妙的城市。在這裡,很多中華傳統文化和習俗保留得非常完整。一些在內地已經式微,或者失傳的風俗,在香港仍然很盛行。比如說農曆七月的「鬼節」— 盂蘭節,內地來的朋友可能都未必聽說過。香港習俗,都說步入農曆七月,傳說中的鬼門關已開,百鬼橫行,一不小心就會遇到些奇奇怪怪的事。
  • 鬼節不「鬼」,淺談七月半鬼節文化
    七月十五是我們的傳統節日,又稱「七月半」、「鬼節」、「中元節」、「盂蘭盆節」等。清初期,「中元祭掃,尤勝清明」,可見這是一個相當隆重的祭祀祖先和亡靈的節日。2010年5月8日,「中元節」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遺產入選目錄,傳承了千年的節日至今仍得到重視,說明該節日蘊含的民俗文化有重要的意義。
  • 民間鬼故事,床下有人,膽小勿入|百家故事
    #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豆粒天生有些膽小,怕黑,怕鬼。之後,便在學校附近找了一份工作,也就留在了學校所在的城市。不過還是和普通人不一樣,豆粒有的時候總會胡思亂想,這裡冒出個鬼,哪裡蹦出來一個殭屍,有的時候累了還好,想著想著就睡著了,但是有的時候越想越害怕,越晚越精神。
  • 鬼節說鬼:上林鬼故事,膽小慎入
    那麼,借著「鬼節」的氛圍,林林姐給大家分享一些上林唄噥們講述的「鬼故事」不知當年的夥伴有沒有在論壇的,看到我說的故事,應該能記起的。
  • 膽小勿入!《午夜兇鈴3》導演翻拍馬伯庸小說
    膽小勿入!該片主要講述了網絡上斷更多年的小說突然復更,幾位讀過復更小說內容的原作者相繼離奇死亡的故事。一部攝魂噬命的小說正在無限更新,而這場奪命遊戲也才剛剛開始......鶴田法男 馬伯庸強強聯手 打造國產恐怖片精品與血腥的美國恐怖片相比,日本恐怖片雖沒有那些噁心的畫面
  • 講講故宮的「鬼」故事(膽小勿入)
    你們小時候有沒有被鬼故事嚇得睡不著覺呢,那想聽,聽完又害怕,不聽,又好奇,百爪撓心似的。別急,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些有關故宮的「鬼」故事。其一:珍妃井有關故宮的鬼故事應該不少,但是我聽到的關於故宮鬼故事的第一個神奇又詭異的故事。說是有一個人在晚上的時候還在故宮轉悠沒有出去,然後就想著趁著月色逛逛。
  • 倫敦最恐怖的戲劇《鬼故事Ghost Stories》登陸魔都,膽小勿入!
    小怪這次要介紹就是它:《鬼故事Ghost Stories》倫敦最恐怖戲劇、演出中途會見「鬼」、全程尖叫不斷將在上海新光懸疑劇場上演2015年07月16日膽大的可以先跟著小怪來看看,這個「鬼故事」到底是個什麼鬼:真實的「見鬼回憶錄」
  • トイレの花子~(高能預警·膽小勿入)
    小夥伴們在日本的影視劇中經常會看到有關「都市傳說」的橋段,話說回來,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盛產妖怪文化和都市怪談的國家。日本傳統神道教認為萬物皆有靈,一切生物逝去後都會另一種超自然的狀態繼續存留在人世間。他們相信精神力量能做到許多事,一個人精神上的壓抑如果無法排除,將會造成極大的自我傷害。而妖怪文化的出現,則被認為是精神力量的一種宣洩。
  • 恐怖動漫骷髏膽小勿入!!!!
    恐怖動漫骷髏膽小勿入!!!!Great works are performed not by strength , but by perseverance. 人世間的大多數煩惱都是由那些想成為重要人物的人惹出來的If you doubt yourself, then indeed you stand on shaky ground.
  • 臺灣每年鬼節必播動畫,你敢看嗎?
    片中還不忘「科普」了鬼的知識點:「假如你做壞事,死後就要變成惡鬼,不允許吃東西,就算吃東西,到嘴裡就會變成火,就算沒有燒完,它們也吞不下去,因為它們的喉嚨像針孔那麼大。所以上天可憐他們,叫它們在鬼節出來吃東西啊。」
  • 民間鬼故事,太平間管理員,膽小勿入|百家故事
    #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從農村裡出來,文化顯然有些不太夠用,一些大公司都不要他,一些體力活難以讓他在這個大城市裡承受得起高額的房租和消費。後來在招聘廣告裡看到市中心醫院需要一個太平間管理員,工資不錯,而且不需要什麼文化和技能,只要膽子大,有力氣就行了。
  • 那些知名作曲家的萬聖節造型【膽小勿入】
    今天咱們一起回味下古典音樂家的萬聖節造型吧膽小勿入哦以下圖片來自classical fm 網站,文字來自庫客音樂微信公眾號 ,轉載請註明莫扎特選的是殭屍造型,點睛之筆在於眼睛造型和傷口造型。巴赫選擇的是漢尼拔造型,恩恩 ,大師你怎麼知道殺手最愛聽您的音樂?!
  • 鬼節話鬼:美好肉體也有驚悚的一面
    今天是中元節,也就是傳說中的鬼節嚕,相傳在鬼界中,有人供奉的是祖先,無人侍奉的是孤魂野鬼,每年逢七月半,那些游離失所的亡魂們心有不甘,蹭著鬼門關大開,進入凡界找大家「耍耍」,面對小鬼們的騷擾,咱們就以普渡的儀式禮待他們,包括「請鬼、施食、誦經、驅鬼」等步驟,安頓這些地獄中空虛寂寞的惡鬼們。
  • 寫在中元:中國的鬼節為什麼不熱鬧
    佛典《孟蘭盆經》中記載目蓮解救母厄的故事,這個故事非常符合中國人的孝道思想,據《佛祖統紀》記載,梁武帝即開始設壇舉行盂蘭盆法會,以報答父母、祖先恩德。自此可以說,七月十五這一天成了道、佛、儒三教的通節。
  • 超重口味,膽小勿入!
    超重口味,膽小勿入!一年一度的萬聖節又到了,很多人都在想著如何打扮自己和家裡,儘量營造出詭異恐怖的氣氛。也有人把餐桌布置得古怪離奇。帶血的蠟燭、詭異的餐盤和餐巾……總之,一切與鬼有關就對了。光有氣氛也還不夠,有的人就連吃的也搞得造型無比驚悚,真的是令人難以下咽!眼球造型的各種食物:這貨其實是椰奶撈獼猴豆沙那麼好吃的東西居然做成這樣的造型!真是感覺鮮血淋漓,膽小的人請跳過!
  • 【很血腥膽小勿入】
    劇烈的疼痛和恐慌喚醒了馬兒的天性(逃跑),馬兒用最後的力氣掙脫了插在自己身上的牛角開始拼命奔跑,就這一跑可怕的事情發生了,馬兒的後肢踩著自己脫落在地上的腸胃連帶著開始把內臟開始往外拖,心肝肺瞬間被拖出腹腔,馬兒又繼續跑了幾步倒在了場地中。致死它都沒明白,為什麼,為什麼這頭鬥牛會對它做出如此大的傷害!它死了..死的很悲慘,真的好慘!
  • 客家文化風俗習慣
    所謂客家人,是指原籍為河南地區的中原漢族,在東晉戰亂時南遷,開始成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群居民,更在後來的幾次遷徙行動中,逐漸形成今天具有獨特風貌的客家民系。客家民系是中華漢民族的一個支系。客家人最為明顯的特徵是講客家話,客家語系是漢民族八大方言之一。歷史上,客家人有五次大南遷,時延1500年的記載。
  • 為了孩子的福祉,遠離「萬鬼節」
    無論是家長、老師還是商家,似乎都挺歡迎「萬鬼節」的,或者,至少不反對。近年來,國內的「萬鬼節」活動正亦步亦趨地跟上北美的節奏。恐怖血腥的裝扮,幽暗靈界的背景絲毫沒讓中國人停下來分辨一番,因為許多國人已經在腦子裡設定系統默認值:「西方文化都是好的」。
  • 七月半中元節:中國的鬼節,「三俗合一」的日子
    西方有萬聖節,人們在那一天喜歡裝扮成鬼怪慶祝,相當於是西方的鬼節,但在我國,卻有一個實實在在的鬼節,那就是中元節,民間俗稱七月半,傳說是地府開門放鬼魂出來活動的日子,一年僅此一次,每到這一日,家家戶戶都閉門不出,唯恐被鬼纏身,小時候家裡的老人們就經常用這樣的故事來嚇唬不懂事的小孩,因此在許多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