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在線12月22日訊(記者 劉玉鋒 通訊員 陳俊宇 肖景峰 攝影 彭福宗)脫貧攻堅戰勝利在望,全面小康社會即將建成,鄉村振興將成為下階段農村工作的重點。如何建設好新農村?怎樣發展農村的產業?12月21日,湖南省鄉村振興長期觀測點(村)2020年度工作交流會首日,觀摩團走進瀏陽竹聯村和蘆塘村,解疑答惑,取經問計。
當日冬至,雖然寒意陣陣,但長沙迎來久違的陽光。鄉村振興長期觀測點(村)主要負責人、農業經營主體代表60餘人抵達第一站瀏陽市官渡鎮竹聯村。現場,講解員李霞從產業發展、鄉風建設、環境治理、鄉村旅遊等方面向大家介紹了竹聯村發展情況。大家邊走邊看邊聊,認真地觀摩竹聯村的相關情況,不斷向李霞提問,並不時與其他村代表交流。
近年來,瀏陽市官渡鎮竹聯村大刀闊斧推進治廁、治垃圾、治房、治水、治人情風,為盤活閒置資源,引導多元產業入駐,竹聯村將以往小而散的地塊、閒置的「巴掌田」整理成大田,全村集中流轉土地面積近2200畝。憑藉宜居宜業的生態環境,創新利益共享機制,通過村民閒置房屋入股等方式在竹聯村「詩畫中州」功能區打造客家風情民宿,吸引了一大批遊客前來遊玩。
祁陽縣黎家坪鎮鐵腳灣村村支書張新華表示:「竹聯村的五治和整體規劃做得非常好,很有特色。」他告訴記者,鐵腳灣村目前主要產業是水稻種植和水產養殖,水稻種植1900畝,魚塘500畝。「這裡的整體規劃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屋場建設很有特色,每家每戶都有菜園,整體規劃得非常好。」津市市青苗社區支書傅年喜則表示,竹聯村整體規劃因地制宜,「環境衛生、屋場建設、民宿都做得好,非常接地氣,很質樸。」
與竹聯村同樣享有盛名的還有瀏陽市永安鎮蘆塘村灣裡屋場。近年來,屋場以「鄉賢文化」為核心,充分發揮鄉賢能人示範引領作用,自籌資金280餘萬元打造了花園式屋場。下午,觀摩團在此參觀了中華老種子博物館、老種子博覽園、屋場建設。
鱗次櫛比的房屋,乾淨整潔的小道,悠閒自在的生活,蘆塘村處處流露的「精氣神」讓觀摩團成員點頭稱讚。「每家每戶都有花園菜園,自成特色,規劃得非常好。」張新華邊看邊感慨,一旁的郴州市蘭王廟村企業代表肖鈞允附和:「是啊!農村竟然可以搞得這麼好!這次學習太有意義了,讓我看到了很多自己沒想到的內容,長見識了。」
肖鈞允坦言,瀏陽的竹聯村和蘆塘村兩個村的環境、合作社都讓他印象深刻。「兩個村環境很好,看不到白色垃圾。今天考察過程中,地上有片垃圾,講解中順手就撿了起來,說明保護環境的意識深入人心。」
目前,肖鈞允所在的蘭王廟村以種植葡萄、黃桃、奈李等水果為主要產業。「我看到蘆塘村的合作社在產業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如何運作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在接下來的美麗鄉村建設中,我們也會把這些先進經驗融入到工作中。」
22日,考察團前往長沙縣新明村、湘豐村考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