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小蘿莉的猴神大叔》《起跑線》……紛紛在殘酷的市場上殺出一條血路,給國產片帶來了不少衝擊和啟迪。
一方面,影片本身質量上乘,可看性頗高;另一方面,這些作品往往關注社會現實,敢於針砭時弊,因而更加深入人心。
拿去年上映的《起跑線》來說:
一場印度版的「擇校大戰」不僅戳了印度人的心,還讓重視教育的中國觀眾感同身受。最終它逆市狂飆,收割2.1億高票房。
不過,《起跑線》雖說透了擇校焦慮,卻留下又一道難題沒有深究:
費盡心思擠進名校,就一定能獲得好的教育?
上一周上映的一部新片,將給出一個意外的答案——
《嗝嗝老師》
《嗝嗝老師》今年3月在印度本土上映,口碑飆高引發熱議。女主拉妮·穆赫吉也憑藉精彩表演再度拿下最佳女演員獎盃。
有些中國觀眾通過上海電影節提前觀影,也紛紛留下好評。
甚至有影迷將它與經典對照,稱之為「印度版《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我們現在都懂,指的是那些不考慮升學的「差生」班級。可是,「嗝嗝老師」又是什麼來頭?
實際上,這個看似玄妙的片名,指代的是女主人公奈娜的「特殊身份」——
奈娜是一名老師,同時,她也是一名抽動穢語綜合症患者。
這是一種頑疾,患者會無法自控地發生肌肉抽搐和聲音痙攣,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打嗝或發出怪聲。
說話打嗝,走路打嗝,連安靜思考問題也會忍不住打嗝……
因為這些症狀,奈娜從小受盡譏諷和歧視。成年之後,也在求職之路上不斷碰壁。
終於,永不言棄的她收到了母校的聘用通知,如願成為一位老師。
就此夢想成真走向人生巔峰?
不,故事才剛剛開始……
奈娜要教導的這個班級,不太普通——
全校聞名的9F班,學生個個都是「混世魔王」。
抽菸、喝酒、賭博、打架、養老鼠……
各種無視課堂紀律就算了,面對新來的老師,他們獻上的「禮物」竟然是,故意拆壞的椅子?!
看到奈娜被這幫學生「整」得無所適從,一邊心疼,一邊急著想看奈娜如何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反過來收服他們。
但,導演的野心顯然不僅僅停留在一部女性成長勵志史,接著看下去你會發現,奈娜和她教導的9F班孩子在某種程度上有些相似——
這群孩子來自貧民窟,因為政府的政策才得以進入名校。
然而,進是進來了,但他們從未被這所學校的老師、同學真正接受和尊重。
無論上課還是日常生活,他們都會遭遇偏見,時刻被提醒貧民窟的出身,仿佛成績不好是應該的是註定的。
長此以往,孩子們的心態發生了轉變。
自怨自艾,自暴自棄,對老師和學校莫名敵視……都是偏見所釀出的惡果。
而另一邊,被學校聘用的奈娜同樣處於不被信任的環境之中。
同事們會在背後竊竊私語,校長對她密切關注,學生也時刻讓她難堪……
奈娜的工作可以說舉步維艱。
就這樣,同樣遭遇社會偏見和心理創傷的人碰撞在一起,是擁抱取暖還是互相傷害?
劇情衝突愈加激烈,影片的主題也得以深化:
校園故事不再局限於校園。在導演犀利的視角下,這所名校變成一個微縮版的現實社會。
一邊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光明正大歧視貧民窟出身的孩子;一邊是遭受校園冷暴力的9F班孩子,又聯合起來欺負新來的老師。
在弱肉強食的潛規則下,受害者和加害者的身份轉變就在一念之間。
如果新老師是個知難而退的人,又或者,他跟其他老師一樣對9F班心存偏見……後果不堪設想。
幸好,嗝嗝老師來了。
奈娜與學生們的相處可謂一波三折,高潮頻起。
一場場「師生大戰」看得人時而笑到噴飯,時而又感覺暖流入心。
第一招: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當然,不管用……
第二招:正面硬槓。
你拆椅子我用粉筆,你貼小傳單我就去撕掉。
然而,這樣的對峙也只能持續一陣子……
第三招:創意教學。
奈娜針對9F班的孩子制定了特殊的教學方式,寓教於樂。
拋籃球、接雞蛋、親自動手做實驗……
看起來枯燥難懂的數理化知識,瞬間就變得生動有趣了。
有時,奈娜手中一根小小的粉筆,也能承擔起教育的重任。
她誠懇地告訴所有學生,只要一點小小的改變,人生也許就會從此不同。何樂而不為呢?
在奈娜多管齊下的努力下,師生之間的誤解、隔閡逐漸化解。
而她對學生的關愛不僅存在於校園,更在於深入生活,去了解他們真正的生存環境。
將心比心,這才令學生們真正敞開心扉,釋放善意,並漸漸將嗝嗝老師視為精神的支柱……
戳預告,感受一下嗝嗝老師「點石成金」的過程:
影片最讓人觸動的地方,在於它對現實的關切。它如同一根根針,扎在了社會難以掩蓋的傷疤上比如,貧富差距。
當9A班的孩子肆無忌憚學習玩樂時,9F班的孩子首要面對的卻是生存問題。
在溫飽都要擔心的前提下,父母又哪來的精力督促他們去學習?
還有,社會偏見。
影片中有個細節,外出就餐的奈娜無法克制地打嗝,立刻被服務生上下打量。
嫌惡、好奇、憐憫、嘲笑……目光如同刀子,不斷刺在奈娜的身上。
事實上,她因為身負疾病,從小到大都要忍受異樣的眼神。
9F班的孩子亦是如此——
本該秉持人人平等理念的學校,卻因為物質條件不同將人劃分了三六九等,致使階級歧視、教育分層現象愈加凸顯。
當看到孩子們輕易被認定「不可救藥」時,你會從心底感到悲涼和憤怒。
種種社會弊端累積,也就構成了我們前面提出的問題:
擠進名校就能獲得好的教育?
答案自然是:不。
老師能否不帶偏見、同學能否友愛相處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還要看老師怎樣教。
流水線生產也許能解決「傳道授業」的問題,但只有出現像奈娜這樣因材施教、用心育人的老師,才能真正達到「傳教授業解惑」的效果。
9F班的孩子由於長期承受偏見,對未來的態度不僅悲觀,還充滿恐懼。
他們如同一架架不知飛往何處的紙飛機,有天賦卻茫然四顧。
幸好有嗝嗝老師的出現——
她就像一顆北極星,照亮了孩子們的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