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給大家一部電影《嗝嗝老師》:故事的主人公嗝嗝老師,她從小患有圖雷特綜合症,時不時會發出類似打嗝的怪聲。父親無法接受她,同學嘲笑她學她發出怪聲,老師把她趕出課堂……只有母親,堅持要把她送去普通學校學習。
在被12所學校拒絕後,最終一位校長的一句「我們會像對待其他學生一樣對待你」讓她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平等待遇,同時她也在心中種下當一名好教師的夢想。
正如電影中的一句話:一般的老師只會教你讀書,而好的老師會教你做人,偉大的老師會讓你明白人生真諦!
在媽媽的堅持下,在校長的鼓勵下,她一路前行,到擁有了理科碩士和教育碩士雙學位的研究生;她拒絕爸爸介紹的所謂好工作,堅持對「教師」職業的追求。在五年來十八次碰壁之下,她依舊在堅持,「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教師」。
故事裡有一種強大的力量,那是教育溫暖的傳遞。校長給了她學習的支撐,學成後,她亦想要用自己的成長力量去影響更多的孩子,傳道受業,教書育人。
後來她終於被成功錄用,一個貧民窟班、學渣班,實在是找不到一位老師願意來教。她卻把它們當成了寶貝。這是她夢開始的地方,也是困難開始的地方。
「只有差老師,沒有差學生」這句話,是嗝嗝老師的名言。
這些「差學生」的背後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出身歧視、環境壓迫、怨天尤人……他們一邊渴望著改變、渴望著幸福,一邊又百般的抗拒、百般的懷疑和恐懼。
如何春風化雨、因材施教,成了嗝嗝老師最苦心積慮的事。但大家面對她的善意並不太領情,還一再的給她各種打擊,她的病情也因為這幫孩子多次嚴重發作。
她鼓勵孩子們直視自己的出身和天賦、缺點,寫下自己的恐懼並做成紙飛機來放飛。
她讓大家去實驗室、圖書館,嘗試使用學校的資源,打開視野、開闊眼界。
她擅用啟發式教學,將操場、戶外改造成了「另一種教室」,自由發散的思維讓學生們產生更強烈的學習欲望。
嗝嗝老師告訴學生「不要問為什麼,要問,為什麼不?」面對學生一次一次的質問和抱怨,她說,「為什麼不讓自己做一點點變化呢?只要一點點變化,結果就會不一樣。」
教育不是一樁優勝劣汰的工程,而應當是依循生命本真的大愛。嗝嗝老師顯然身體力行地做到了這一點,她在這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努力。
在電影的最後,一直看不起F班的A班老師,他把「優秀勳章」頒給了第一名——F班奈娜的學生,他說:「二十年前,以為老師的教學難,如今發現原來做學生更難。因為老師教的不好,不會被人批評、不用承擔後果;而當學生,則要面對老師的批評、考試升學的壓力。」
這是他說給自己聽的,也是說過他的學生聽的。後來那個想用陰謀趕走F班的學生主動把「優秀勳章」還給了老師。
嗝嗝老師的父親見證著女兒帶給學生的力量,在電影的最後,他鄭重的對女兒說,我以你為榮,我不會再要求你去做我幫你安排的工作了。
「只有差老師,沒有差學生」我想這句話也可以成為父母的自我勉勵之辭:「只有差父母,沒有差孩子。」而這似乎又成了今天的教育困境。無論是在貧富差距越來越懸殊的印度,還是在高速發展的中國。
相對於與生俱來的先天困境,那些擁有更多,卻揮霍著人生頹廢著青春的後天困境更讓人心痛。
我能試著接受你本來的一無所有,卻很難平靜的看你用一生浪費所擁有。
電影結束的時候,嗝嗝老師師已經是學校的校長即將退休,看到一個個與她送別的學生,我熱淚盈眶。
曾經父親的不理解,應聘學校的一次一次拒絕,或許真的就不合適當老師啊。可每次她走向一個新的辦公室面試,她依舊抬頭挺胸,微笑自信。
如果,如果嗝嗝老師最後放棄了,她做了一個看上去更好的工作銀行,她可能會做得很好,但可能永遠得不到那份發自內心的喜悅和感動。
不熱愛教育、不熱愛孩子的人,如果從事了教育,那該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耽誤了學生,更辜負了自己。相較而言,我更不希望你辜負自己。因為只有你自己可以對你自己負責,只有你自己可以讓自己真正的開心。
而滿懷理想投入教育的人,你應該明白,熱愛不等於一帆風順,理想更不會水到渠成,該面對的風霜,該戰勝的艱難,一樣不會少。而真正的熱愛是不畏懼,不退縮,一往無前,即便前方荊棘遍地。
教育大概就是這樣,在人的心裡種下一顆美好的種子,並教會他吸收陽光雨露,慢慢生根發芽,即便後來離開了那個地方,他還是會把花兒綻放。因為心裡有種子的力量。
善良的教育初衷,執著的教育夢想。
馬雲先生在剛過去的教師節他宣布,退居二線,並且將在一年後,回歸教室,再去當老師。看似人生輪迴,大概,他也是在踐行著自己最初的夢想。
在接受採訪時,馬雲說起,做教育的願意,一方面是在師範大學學習過,從事過教師職業,一直熱愛這個職業。另一方面是,他說,我見過世界上的各種人,有很壞的人、很好的人,也有很了不起的人,看到了許多挫折,明白了許多道理,這讓我知道教育的力量有多大,讓我知道,教育最終是要讓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教育是讓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無論此刻你是一個正在受教育的學生,還是一個站上講臺的老師,或者其他的職業,都希望你擁有自我教育的能力,挖掘最好的自己。這件事,別人能給的只是輔助,根本上是要靠你自己完成的,讓輔助變成自主。
一如《死亡詩社》所言:「只有你的內心知道你真正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只有你能找到自己的價值。」
自信如你,執著如你。
西校區:廊坊市廣陽區第七大街北街1號
電話:0316-2192999
東校區:廊坊市廣陽區金光道東77號
電話:0316-2030003
如需預約相關課程,可在微信公眾平臺直接回復寶貝姓名+年齡+聯繫方式,我們會實時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