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電影《嗝嗝老師》:教育是讓每個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2021-02-21 派萊特


分享給大家一部電影《嗝嗝老師》:故事的主人公嗝嗝老師,她從小患有圖雷特綜合症,時不時會發出類似打嗝的怪聲。父親無法接受她,同學嘲笑她學她發出怪聲,老師把她趕出課堂……只有母親,堅持要把她送去普通學校學習。

 

 在被12所學校拒絕後,最終一位校長的一句「我們會像對待其他學生一樣對待你」讓她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平等待遇,同時她也在心中種下當一名好教師的夢想。

 

 正如電影中的一句話:一般的老師只會教你讀書,而好的老師會教你做人,偉大的老師會讓你明白人生真諦!

 

 在媽媽的堅持下,在校長的鼓勵下,她一路前行,到擁有了理科碩士和教育碩士雙學位的研究生;她拒絕爸爸介紹的所謂好工作,堅持對「教師」職業的追求。在五年來十八次碰壁之下,她依舊在堅持,「我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教師」。

 

 故事裡有一種強大的力量,那是教育溫暖的傳遞。校長給了她學習的支撐,學成後,她亦想要用自己的成長力量去影響更多的孩子,傳道受業,教書育人。

 

 後來她終於被成功錄用,一個貧民窟班、學渣班,實在是找不到一位老師願意來教。她卻把它們當成了寶貝。這是她夢開始的地方,也是困難開始的地方。

 

 「只有差老師,沒有差學生」這句話,是嗝嗝老師的名言。

 

 這些「差學生」的背後都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故事:出身歧視、環境壓迫、怨天尤人……他們一邊渴望著改變、渴望著幸福,一邊又百般的抗拒、百般的懷疑和恐懼。

 

 如何春風化雨、因材施教,成了嗝嗝老師最苦心積慮的事。但大家面對她的善意並不太領情,還一再的給她各種打擊,她的病情也因為這幫孩子多次嚴重發作。

 

 她鼓勵孩子們直視自己的出身和天賦、缺點,寫下自己的恐懼並做成紙飛機來放飛。

 

 她讓大家去實驗室、圖書館,嘗試使用學校的資源,打開視野、開闊眼界。

 

 她擅用啟發式教學,將操場、戶外改造成了「另一種教室」,自由發散的思維讓學生們產生更強烈的學習欲望。

 嗝嗝老師告訴學生「不要問為什麼,要問,為什麼不?」面對學生一次一次的質問和抱怨,她說,「為什麼不讓自己做一點點變化呢?只要一點點變化,結果就會不一樣。」

 

教育不是一樁優勝劣汰的工程,而應當是依循生命本真的大愛。嗝嗝老師顯然身體力行地做到了這一點,她在這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努力。

 

 在電影的最後,一直看不起F班的A班老師,他把「優秀勳章」頒給了第一名——F班奈娜的學生,他說:「二十年前,以為老師的教學難,如今發現原來做學生更難。因為老師教的不好,不會被人批評、不用承擔後果;而當學生,則要面對老師的批評、考試升學的壓力。」

 

 這是他說給自己聽的,也是說過他的學生聽的。後來那個想用陰謀趕走F班的學生主動把「優秀勳章」還給了老師。

 

 嗝嗝老師的父親見證著女兒帶給學生的力量,在電影的最後,他鄭重的對女兒說,我以你為榮,我不會再要求你去做我幫你安排的工作了。

 

 「只有差老師,沒有差學生」我想這句話也可以成為父母的自我勉勵之辭:「只有差父母,沒有差孩子。」而這似乎又成了今天的教育困境。無論是在貧富差距越來越懸殊的印度,還是在高速發展的中國。

  

 相對於與生俱來的先天困境,那些擁有更多,卻揮霍著人生頹廢著青春的後天困境更讓人心痛。

 

 我能試著接受你本來的一無所有,卻很難平靜的看你用一生浪費所擁有。

 電影結束的時候,嗝嗝老師師已經是學校的校長即將退休,看到一個個與她送別的學生,我熱淚盈眶。

 

 曾經父親的不理解,應聘學校的一次一次拒絕,或許真的就不合適當老師啊。可每次她走向一個新的辦公室面試,她依舊抬頭挺胸,微笑自信。

 

 如果,如果嗝嗝老師最後放棄了,她做了一個看上去更好的工作銀行,她可能會做得很好,但可能永遠得不到那份發自內心的喜悅和感動。

 

 不熱愛教育、不熱愛孩子的人,如果從事了教育,那該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耽誤了學生,更辜負了自己。相較而言,我更不希望你辜負自己。因為只有你自己可以對你自己負責,只有你自己可以讓自己真正的開心。

 

 而滿懷理想投入教育的人,你應該明白,熱愛不等於一帆風順,理想更不會水到渠成,該面對的風霜,該戰勝的艱難,一樣不會少。而真正的熱愛是不畏懼,不退縮,一往無前,即便前方荊棘遍地。

 

 教育大概就是這樣,在人的心裡種下一顆美好的種子,並教會他吸收陽光雨露,慢慢生根發芽,即便後來離開了那個地方,他還是會把花兒綻放。因為心裡有種子的力量。 

 

 善良的教育初衷,執著的教育夢想。

 

 馬雲先生在剛過去的教師節他宣布,退居二線,並且將在一年後,回歸教室,再去當老師。看似人生輪迴,大概,他也是在踐行著自己最初的夢想。

 

 在接受採訪時,馬雲說起,做教育的願意,一方面是在師範大學學習過,從事過教師職業,一直熱愛這個職業。另一方面是,他說,我見過世界上的各種人,有很壞的人、很好的人,也有很了不起的人,看到了許多挫折,明白了許多道理,這讓我知道教育的力量有多大,讓我知道,教育最終是要讓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教育是讓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無論此刻你是一個正在受教育的學生,還是一個站上講臺的老師,或者其他的職業,都希望你擁有自我教育的能力,挖掘最好的自己。這件事,別人能給的只是輔助,根本上是要靠你自己完成的,讓輔助變成自主。

 

 一如《死亡詩社》所言:「只有你的內心知道你真正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只有你能找到自己的價值。」

 

 自信如你,執著如你。

西校區:廊坊市廣陽區第七大街北街1號 

電話:0316-2192999

 東校區:廊坊市廣陽區金光道東77號      

       電話:0316-2030003          

如需預約相關課程,可在微信公眾平臺直接回復寶貝姓名+年齡+聯繫方式,我們會實時為您服務。

相關焦點

  • 《嗝嗝老師》:教育是讓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在她的孩童時代,相對於無可奈何地不能接受現實的爸爸,她有一個堅持要她去普通學校學習的母親;相對於印度貧民窟的孩子,她有一個支撐她健康快樂學習成長的家庭;相對於被嘲笑走向絕望的疾病患者,她有遇到一位偉大的教育者,校長。正如電影中的一句話:一般的老師只會教你讀書,而好的老師會教你做人,偉大的老師會讓你明白人生真諦!奈娜更是執著的。
  • 《我的嗝嗝老師》:每個成功孩子的背後,都有老師教育的縮影!
    《我的嗝嗝老師》是一部關於教育的影片,同時這是一部印度電影,從這部影片背後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思考,教育是我們共同的話題,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每個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義務,如何進行教育是一門學問,而老師的教育方法是各種各樣的,不可能適合所有人,但是每個成功孩子的背後必定有一個優秀的老師,在孩子的身上體現的是教育的縮影
  • 《嗝嗝老師》,印度電影教學
    有很多和老師有關的經典電影,比如《死亡詩社》《心靈捕手》《放牛班的春天》……然而當我們談到教師時,我們不得不說,每個國家,甚至每個地區和每個學校的教育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人受教育,不同的教育資源導致不同的教育。
  • 又一部印度電影《嗝嗝老師》火了
    印度電影《嗝嗝老師》正在熱映中,電影延續了近一兩年印度電影的上佳口碑,印度電影在中國電影市場屢屢創下佳績,《小蘿莉的猴神大叔》《神秘巨星》《起跑線》等每部都值得二刷,這次的《嗝嗝老師》也是如此,勵志溫情,又貼近現實生活,引發中國觀眾強烈的情感共鳴。
  • 印度的高分教育電影《嗝嗝老師》,看了開頭就停不下來!
    「嗝嗝老師」這個電影,下載到電腦裡有相不短時間了,各種原因,一直沒有看,直到前幾天給看了,禁不住讓人驚呼電影的高質量與優秀,直接就把它收藏了。嗝嗝老師是一部關於教育的印度電影,有《三傻大鬧寶萊塢》珠玉在前,印度的教育電影都是高口碑。
  • 印度大片《嗝嗝老師》,一部直擊教育痛點的電影!
    《嗝嗝老師》是一部沒有懸念就能猜中結局的電影,但豆瓣評分是8.9。秉承著「沒有壞學生,只有差老師」的理念,奈娜包容了孩子們的頑劣叛逆,引導每個人發現自己的長處所在,努力重燃他們對學習的熱情。她用一碗很有料的「雞湯」,使他們懂得寒門出身不是墮落的藉口,只有出色的成績才是對上流社會最有力的反擊。
  • 《嗝嗝老師》:教育的作用,是喚起孩子的良善之心
    當這些學生遇到一個語言有障礙的老師,會發生什麼樣的碰撞?可能在很多人看來,這就是一場災難,但嗝嗝老師卻把這場災難,變成了一場讓人感動的人性轉化。反思教育類型的電影,印度國寶阿米爾·汗曾經就拍過《心中的小星星》《三傻大鬧寶萊塢》,還有去年引起不少討論的《起跑線》,我們甚至能從這些影片中,看到國內如出一轍的教育現狀。
  • 《嗝嗝老師》: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黑影
    《嗝嗝老師》是今年開展心理電影觀賞沙龍時,我與來自市內的30多名心理健康教育老師共同觀看的。坐在暗淡的空間裡,一起感受光影的魅力,似乎更能引發情感的共鳴。《嗝嗝老師》講述了身患妥瑞氏症的女孩奈娜.馬圖爾,在家人的愛護與鼓勵之下,戰勝周圍人的嘲笑,不僅在學業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而且以堅韌的耐心贏得母校的聘請,成為被全校邊緣化的9F班班主任。她用愛與智慧感化、教育著這群生活在貧民窟,頑劣不堪的孩子,創造了教育的奇蹟。
  • 《嗝嗝老師》:好的老師終將給我們好的教育
    在《摔跤吧爸爸》、《廁所英雄》之後而印度電影也真實的再現在我們的眼前,仿佛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相信大家都是非常喜歡最近上映的這些印度電影的,畢竟無論是內容還是現實都讓我們難以忘記,以及知道了關於印度的文化。然而今天小編也要來講一講一部最近新上映的印度電音《嗝嗝老師》。
  • 《嗝嗝老師》,印度電影版本的有教無類與因材施教
    和老師有關的電影作品,經典的很多,就好像《死亡詩社》《心靈捕手》《放牛班的春天》……但是提起老師,就不得不說一下教育,每一個國家,甚至對每一個地區,每一個學校來說,教育都是不同的,受教育的人不同,教育的資源不同,導致了教育的不同
  • 觀電影《嗝嗝老師》有感
    電影《嗝嗝老師》講述了,印度女孩奈娜患有妥瑞氏綜合症,並時不時地伴有響亮的打嗝聲,這種無法自我控制,無法根治的疾病使奈娜本人及家人都遭受到周圍人很多異樣的眼光
  • 《嗝嗝老師》:又是關於教育的電影,印度再次走在了我們前面
    印度時不時就能帶來這種有思想的好電影,為什麼中國電影就不能有類似的出品呢。是我們缺少生活的體會,還是沒有好的編劇撰寫故事,這個問題值得思考。在我們思考的同時,先來看看10月12日最新上映的印度教育電影——《嗝嗝老師》。
  • 印度暖心之作《嗝嗝老師》讓我們穿越語言的隔閡重拾教育的真諦
    印度真是個神奇的國家,印度電影也一向以畫風清奇而著稱於世,然而當我們帶著老眼光去看待印度電影的時候,印度電影卻早已跳脫出了歌舞的套路,在探討社會現實和人性的道路上,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幼稚與感人並存,即使我們會吐槽某些情節的合理性,但我們依然會哭得稀裡譁啦的。
  • 【電影】《嗝嗝老師》
    剛剛上映的一部印度電影《嗝嗝老師》,話題就與此相關。這部電影豆瓣評分7.5,一些看過的老師感慨:「原來,師生關係從來都不應是單向傳授,而是一種良性互動、互相影響、共同成長的結果。」「真戳心呀,道出了教育的真諦,仿佛讓人觸摸到了教育的溫度。「我想,您若可以在繁忙工作中抽出一點時間來看看這部電影,或許會有意外的收穫。
  • 《嗝嗝老師》印度教師再開掛,打嗝改變國家教育理念
    一個從小被秘密囚禁的替身,不甘只做他人手中的武器;但若想衝破枷鎖,找回自我,又必將歷經千難萬險的考驗;替身能否尋回自由,他又該如何選擇? 最新上映的這部《嗝嗝老師》,也許就是在這個背景下,能頂住檢驗的一個破冰之作。
  • 透過《嗝嗝老師》探討教育的本質
    今天咱介紹一部抨擊教育的影片,名字有點怪,叫做《嗝嗝老師》。故事發生在一個貧民窟的孩子組成的特殊班級——9F班。9F班一共就14個孩子,妥妥的小班授課,但是這個班在這座歷史悠久、氛圍一流的高等學校格格不入。
  • 印度電影《嗝嗝老師》,值得一看
    昨天偶然間看到朋友圈有人說這電影好看,夜晚就找出來看完了。真的很不錯,很感人的故事。印度電影給我們的感覺一直是穿插著歌舞,像《幻影車神》系列的。近年來印度電影傳到我們這幾部代表作還是口碑不錯的。《嗝嗝老師》帶給大家什麼感覺呢,我想大部分人都是會感動,然而之後就是極力吐槽老師的種種不是。當然,該片而更是一種雞湯似的的勵志故事,我個人的思想裡是極度排斥雞湯的。不同的人透過電影看到不同的東西,各自的切入點不一樣,想法自然會有殊入。其實細想一下,除了感動之外,好像也沒有什麼了。電影畢竟是電影,這種帶著修飾手法的藝術品有一種無形的張力,不管是藝術本身還是赤裸的現實。
  • 印度電影《嗝嗝老師》:或許這才是老師最美的樣子
    剛剛上映的一部印度電影《嗝嗝老師》,話題就與此相關。這部電影豆瓣評分7.5,一些看過的老師感慨:「原來,師生關係從來都不應是單向傳授,而是一種良性互動、互相影響、共同成長的結果。」「真戳心呀,道出了教育的真諦,仿佛讓人觸摸到了教育的溫度。「我想,您若可以在繁忙工作中抽出一點時間來看看這部電影,或許會有意外的收穫。
  • 集印度現實主義電影之大成,《嗝嗝老師》成「後國慶檔」唯一黑馬!
    面對《無雙》《影》《李茶的姑媽》這些話題之作的圍攻,營銷力度極其有限的《嗝嗝老師》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要知道同日上映,多方外部優勢均領先於《嗝嗝老師》的科幻大片《超能泰坦》目前票房僅有1300多萬。《嗝嗝老師》無疑又是一部以內容取勝的印度電影。
  • 溫暖勵志的治癒系電影《嗝嗝老師》:沒有差學生,只有差老師
    看電影之前就知道是個感人至深的電影,大家聽說過叫我第一名這部電影嗎,題材的各方面都有點像,但是同樣是好題材好電影,近幾年印度電影給我的感覺是更多的感動,更多的背後深意,他們在電影上反思自己國家的各種問題。最後那個老師為了學生自己認下了錯誤,讓我還挺意外的,就是人性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