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最被低估的民謠歌手,唱的歌爛大街被公認為天才

2021-01-10 故事君MrStory

堯十三本名唐堯,生於1986年,畢業於武漢大學醫學院臨床專業。

對唐堯來講,只有站在臺上唱歌的人,叫堯十三。他曾經和這個世界說好了做一個醫生,然後卻變成了一個民謠歌手。

或許和多數人一樣,我是先知道馬頔、宋冬野,和他們的麻油葉,最後才聽說了堯十三這個怪名字。

認識了有幾年,堯十三始終把馬頔和宋冬野當做最好的兄弟。在馬頔、宋冬野眼裡,作為組織存在的麻油葉,只可能有一個天才,那便是堯十三。

就這樣,三個人的關係,用兩句話,畫一個圈,就講完了。換言之,他們分不開的,這裡有過命的深意。

尚不知情時,我也曾揣測過堯十三名字的來由。十三或許是字母B,堯應該是什麼,可能是本來的名字。

這看上去很酷,一面像是自嘲,一面在外放一個消息:我和你不一樣。

後來才去聽歌,依舊和多數人一樣,去搜熱門的單曲,去嘗試循環某一首,堅持不下去。再切換一首,還是不行,幾次過後,宣布放棄。

他給我的第一印象,確實不如宋馬二胖那般輕易入耳,反推之堯十三爛大街的速度,也會比他們慢半拍。

記得住宋冬野的《董小姐》,記不住堯十三的《二孃》。

記得住馬頔的《南山南》,記不住堯十三的《龍港秘密》。

至於《他媽的》《他爸的》《他姐的》……陌生人只會小聲嘀咕一句:這都是歌嗎?譁眾取寵罷。

現實果然,堯十三不僅是半拍,而且是慢許多。即便被圈內更多認可為麻油葉最有才華的民謠歌手,也沒有改變才華與名氣無法兼得的事實現狀。

直到2014年,導演婁燁把堯十三的《他媽的》收錄進了電影《推拿》,人們才在宣傳曲MV裡看見主人公小馬對著鏡頭,用尖銳物劃開了自己的脖子,血漿頓時噴射而出,這時候堯十三的低音炮也跟著響了。

「媽媽,我愛上一個姑娘。

可是她在別人的床上呻吟。」

喔,這可是堯十三。

對,那個奇怪名字的主人。

2014年的夏天,北京最熱的那陣子,我在一家名為《人物》的雜誌社做事。恰逢紙媒動蕩,上下人心惶惶,公眾號開始跟實體刊搶奪廣告商,新媒體逐漸勃興,傳統媒體開始式微。

寫稿的日子裡躲在房間不出來,長時間焦慮;交稿過後,就撒歡地找地方看演出,主要是聽歌。結果,剛好有天碰見了堯十三在臺上。

那晚是在麻雀瓦舍,還是別的地方,早已記不得。只見一個瘦幹的人,一邊嘶吼著唱歌(或者說怪叫),一邊弓著腰四處找酒瓶子,他滿臉通紅著,時不時幾句方言。前面有人在耳語,那是貴州方言,這人是堯十三。

這一年,堯十三早就籤了摩登天空,作品《他媽的》在電影院熱播著,演出現場的觀眾氣氛稱得上火熱,按理說一切都呈上升趨勢飛著,堯十三應該會更好,更被熟知,更快走向大街才是。

隔一年,堯十三發行了個人首張創作專輯《飛船,太空人》,一時間叫好者眾,但都在圈子裡轉,沒幾個是圈外的,極少數來自大街(屬於大眾)。

總言之,圈裡火熱圈外冷。難道說,堯十三難道也中了這個魔咒?

我印象很深,當時有過片刻的好奇,它來自於我對堯十三的期待未完全轉化成相應的聲名。聽他歌的人是多了,但也不見得多很多;去他現場的人也多了,但似乎也就那麼多。

這時候,正當我的疑問待解釋時,堯十三消失了。

他回去了貴州老家,躲在一處名叫「夜郎谷」的山谷裡,和一群人同住。按照堯十三的說法,都是些和他極其相似的人,「失敗的音樂人」。

一時間,我有點恍惚。一顆星的上升與隕落,在宇宙的浩瀚裡,或只是光輝一瞥。但能划過人眼的星辰畢竟是少數的,正如我們所能接觸到的人事,也只有那麼多。

耳朵只有兩隻,唱歌的人卻如繁星無數。誰讓他曾在我這裡回想過,他是堯十三,我記得。

所以我恍惚的也許是故事走向轉折的速率,剛才還好好的,怎麼一下子就這樣了呢。堯十三不該,他應該比這好才是。

去年初,我辭掉最後一份媒體工作,略帶嘗試地做起了現在的這件「民謠故事」。寫不同音樂人的故事,把他們拉回生活的現實裡,變回一個個人。

可我總也找不到寫堯十三的理由,他離熱點與頭條是那麼遠,他離急切關注的人群隔著群山座座。

他還是會上音樂節,只是天還亮著呢,不會是壓軸的,不會是臺下人擠著最多的,這有點像「老一輩民謠音樂家」的路子。

他當然還有專場,但城市總無定所,消息偶爾傳出,微博就像是QQ空間,看不出籤了經紀公司的痕跡,更看不出刻意打理的樣子。

他在寫新歌,但也會「自暴自棄」,抱怨自己懶惰,不肯看書學習,就是貪玩,不像是武漢大學畢業的人能幹出來的事兒。

更意外的是五月的一天,他自稱為「過氣歌手」,賤賣一把吉他以換取生活費。於是便在微博上轉出來售賣的連結,我抱著是個陷阱的心打開一看,我艹,竟然真有一把琴。

大概只思考了幾分鐘,我就下手拍了,付款,想到沒什麼好說,就直接等,等什麼不太清楚。對,等不知道誰來發貨。

我思考的關鍵是,我並不會彈琴,對世界上大多數樂器(筷子除外)毫無使用技能。這把琴若是堯十三的閒置,那我把它帶回家,也只能是換一個地方落灰。

我糾結的點在於,他在貴州,我在廣州。琴應該是個精貴的東西,發什麼快遞能不把它摔成樹枝,廣州又這麼潮這麼溼這麼熱(推測不適宜存放),這麼多好吃的萬一濺上了油……

於是,我填了卷總的地址。果然,一個意外發生,幾天後快遞送上了門,那把琴完好無損地到了北京。

轉瞬間,又一個意外來臨,發件人寫著兩個字:唐堯,電話號碼是……。

卷總應該是驚了,她只顧著在微信裡拍圖,沒來得及加一句解釋。

這一分鐘,我們短暫而深刻地體會到了一絲迷弟迷妹的喜悅。結果下一分鐘,就有鋪天蓋地的朋友們「追上門來」,或者是求購這把琴,或者是討論其他話題,比如「買走他的琴,比堯十三的便宜」。

我在手機一端只能苦笑。提問的人不見少,大家都來關心起秒殺的動機,終於我也忍不住表達的衝動,只說了一句,留了一句。

所以,我回復到:十三說他需要「生活費」,我猜鐵定是玩笑的自嘲。對於一個聽歌的吉他白痴來說,買走一個唱歌的歌手的琴,單純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支持。支持什麼,支持他繼續唱下去。僅此而已。

前段時間,看見當年從《人物》離職的主編張悅,做了一個短視頻項目,名叫FIGURE。這一期,採訪的主角正是堯十三。

三十歲的堯十三戒酒了,早已記不起來僅有的那張專輯裡,都有些什麼作品。他隨口說出了兩首還有印象的歌名,結果全都不是現在最受歡迎的曲目。

他說:我在努力推翻了過去的那個自己,結果就發現了一個新的傻逼。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那一幕,堯十三拍著腦袋說,我明白了,問題出在這兒。

現在,我更加確定:買走堯十三的琴,是我做過最正確的決定。

那天,卷總問我:「你為什買琴啊?」我回道:「支持堯十三的人,從不缺我們這一個。但我們缺每一個人,還沒來得及支持我們的人。」(完)

相關焦點

  • 「民謠熱」冷卻:民謠被嘲低俗、濫大街,民謠歌手或轉型或消失
    到了2015年《南山南》繼續為民謠熱「添柴加火」,再到2017年趙雷的《成都》,這一時期的民謠藉以娛樂選秀或是綜藝節目,完成了它自己的一次次躍進,從小眾到大眾,再到後來,變成了一種後來人們口中所謂的「爛大街」的音樂風格。
  • 擁有一首「爛大街」的歌曲,究竟是每個歌手的夢想,還是噩夢?
    文|聶非池對於每個流行歌手來說,擁有一首爛大街的代表作,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呢?「華語樂談」今天想跟大家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先說明一下,這裡的「爛大街」並非貶義,不是說爛俗的口水歌,僅僅指傳唱度高,非常高,高到這首歌已經成為了此歌手的另一個藝名。
  • 《歌手》停辦,那些年最經典的三首歌百聽不厭,其中一首爛大街
    ,也是讓觀眾百聽不厭的,其中的《成都》更是達到了爛大街的程度。2012年林志炫在參加節目時翻唱了這首歌,他通過自己對這首歌的理解,不僅在編曲上進行了大膽的創新與改編,而且在演唱時他放棄了高音優勢,改以用深情的演繹出這首娓娓動人的曲目,獲得場內外歌手與觀眾的一致好評。
  • 中國民謠歌手,集體消失了
    馬頔不再民謠,是因為「成長」了,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人會進步,以前寫的東西,看不下去了,太矯情了」(圖片來源:《獨家專訪網易雲音樂》)馬頔最火的歌,是《南山南》。當初他寫這首歌,純粹是為了抒發自己的情感,壓根沒想過能不能火。
  • 中國民謠歌手,集體消失了.
    最近,在一檔叫《我是唱作人》的節目中,許久未露面的馬頔唱了首自己寫的《是首俗歌》。這首歌和他之前的音樂風格相差甚遠。所以這首歌能火,純屬意外。那是2015年夏天,張磊在《中國好聲音》的舞臺上唱了《南山南》,一下子給唱火了。這首歌在當時,火到什麼程度呢?
  • 蔣敦豪為何能在中國新歌聲奪冠,細數火過的選秀民謠歌手
    除了蔣敦豪和《天空之城》,我們還曾回顧近年來民謠在選秀節目中的「發家史」,這些「最受選秀節目歡迎的民謠金曲」,你還記得嗎?1董小姐2013年《快樂男聲》 左立2013年,一曲《董小姐》在選手左立的愛情宣言烘託下,唱哭了評委陶晶瑩,也讓野馬走進了萬千觀眾心裡的草原。
  • 原唱咋也無法唱紅,翻唱卻「爛大街」的8首歌,最後一首無人不知!
    可能原唱本身並沒有那樣高的人氣,但是在別人的神仙翻唱之下便火了起來,可以說火到了「爛大街」的地步。《說散就散》當時曾經引發了很多人的共鳴,現在也有很多人都喜歡,大家接受的版本是袁維婭唱的,但是這首歌翻唱自一位香港歌手,名字叫做陳詠桐。《化身孤島的鯨》原唱也是一位來自與香港的歌手。
  • 歌紅人不紅的4位歌手,歌曲名火到「爛大街」,歌手名卻鮮為人知
    歌紅人不紅的4位歌手,歌曲名火到「爛大街」,歌手名卻鮮為人知第1位:莊心妍說起「歌紅人不紅」的歌手,相信很多人跟筆者一樣等等,都火遍全網,可是即便歌曲名火到「爛大街」,被各種短視頻當成背景樂,了解黃齡這位歌手的人,卻非常少,甚至在她參加《浪姐》之前,很多人甚至從未聽過黃齡的名字。
  • 中國民謠歌手,集體消失了。|百家故事
    馬頔不再民謠,是因為「成長」了,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人會進步,以前寫的東西,看不下去了,太矯情了」(圖片來源:《獨家專訪網易雲音樂》)馬頔最火的歌,是《南山南》。當初他寫這首歌,純粹是為了抒發自己的情感,壓根沒想過能不能火。所以這首歌能火,純屬意外。
  • 除了口水歌,我們就沒別的好民謠可聽了嗎?
    那些爛大街的充斥著「理想、姑娘、南方、孤獨、遠方」以及諸如此類的字眼的歌,那些一把木吉他一曲朗朗上口的曲子搭配歌手現場的幾句憤世嫉俗的罵娘,是真正的民謠嗎?為什麼聽搖滾的總覺得聽民謠的很Low?難道音樂還有高貴低賤之分?這些問題,也許很多人心裡都有疑問。把某一類「口水歌」和接近流行的民謠作為民謠音樂的全部範疇去理解和批判,這是一種絕對不客觀的妄論。
  • 《歌手》幫唱嘉賓已全員敲定,民謠遇上情歌她們被評6年最爛組合
    《歌手》節目已經接近尾聲了,最後的總決賽歌手幫唱環節來了。一直受到網友們關注的就是幫唱歌手是誰了,幫唱歌手在總決賽環節中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選擇適合的歌手一起演唱也成了《歌手》參賽的歌手們的一個重要環節,下面我們來看下歌手幫唱名單吧!第一組:華晨宇與鄧紫棋
  • 那些唱到人心裡的民謠歌曲和歌手,趙雷最火,最後一位你認識嗎!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音樂也開始變得豐富多彩,在各種各樣歌曲的類型中,民謠歌曲的劃分是偏小眾的,但這似乎無法阻擋我們對它的喜愛。這些民謠歌曲的旋律一般比較舒緩悠揚,音一般不會太高,歌詞一般比較優美,像詩一般,那些唱到人心裡的民謠歌曲和歌手,趙雷最火,最後一位你認識嗎!
  • 細數選秀民謠歌手唱紅的那些歌,《董小姐》居榜首,你喜歡哪首?
    在華語樂壇裡面有很多經典的歌曲,如今的曲風也是越來越多樣了,有搖滾、流行歌曲、還有DJ舞曲、古風歌曲等等,但是小編在眾多風格中尤為喜歡民謠歌曲,這些歌像是訴說著人生旅途中的每一個故事,聽民謠歌曲有一種灑脫漂泊的感覺,下面小編就來跟大家細數選秀民謠歌手唱紅的那些歌,《董小姐》居榜首,你喜歡哪首?
  • 原唱無人問津,翻唱卻「爛大街」的5首歌,我打賭你至少聽過3首
    娛樂圈裡面不乏唱歌好聽的歌手,他們的歌能不能夠紅,其實他們自己也無法掌控,一首歌能紅不僅僅是好聽,還有觀眾的喜好。但是有種很奇怪的現象,有的歌無論原唱怎麼唱都紅不了,但是翻唱卻能爆紅,你知道都有哪些嗎? 原唱無人問津,翻唱卻「爛大街」的5首歌,我打賭你至少聽過3首。
  • 那些曾經讓我追逐的中國民謠歌手,他們都在漸漸隱去
    馬頔不再民謠,是因為「成長」了,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人會進步,以前寫的東西,看不下去了,太矯情了」(圖片來源:《獨家專訪網易雲音樂》)馬頔最火的歌,是《南山南》。當初他寫這首歌,純粹是為了抒發自己的情感,壓根沒想過能不能火。所以這首歌能火,純屬意外。那是2015年夏天,張磊在《中國好聲音》的舞臺上唱了《南山南》,一下子給唱火了。這首歌在當時,火到什麼程度呢?
  • 天才民謠歌手堯十三的隱居生活:每天睡到自然醒
    看過電影《推拿》的朋友,大概都聽過《他媽的》這首歌,但估計很少有人知道唱這首歌的人叫堯十三。因為這首歌,堯十三漸漸被外界所熟識。民謠圈內對他的評價頗高,高過因《董小姐》、《南山南》紅極一時的宋冬野和馬頔,甚至稱讚「堯十三老師是個天才」。其實,和大家一樣,在採訪他之前,我也不知道堯十三,因為他實在過於小眾。
  • 歌手蕭全是一個天才,寫出《社會搖》,還為莊心妍創作代表作
    網絡歌曲能流行,自然有他的理由,有他的受眾人群。這個世界是多樣性的,並非每個人都能聽懂高級音樂。所以網絡歌手和網絡歌曲具備存在的必要,如果音樂類型單一,才是真正的悲哀。在諸多的網絡歌手中,蕭全就是一個異類。他始終在為音樂的多樣性做貢獻,既能寫爛大街的網絡歌曲,也能寫正常的流行音樂。
  • 中國八大民謠歌手,每一位都有一首能打動你的歌
    萬曉利是一位富有濃鬱人文色彩的民謠歌手,「顛覆民謠」的國內民謠偶像,現代民謠代表人物之一,被稱為「後民謠時代的鮑勃·迪倫之子」他的歌有新民謠的特點,旋律和意境都很優美,樸素卻又美得結實。堯十三是一個帶著濃厚人文氣質的年輕音樂人,他低調的做派讓喜歡他的人只能從他的音樂中去了解他。他以天才般孤獨而敏感的觸覺讓作品游離在詩意與痞性之間
  • 兩屆《我們的歌》,高估了任賢齊,低估了陳小春
    《我們的歌第二季》正在熱播中,這屆前輩歌手邀請到了國民度非常高的小春哥陳小春,說到陳小春,大眾印象停留在演技精湛的演員層面,不少觀眾都質疑陳小春會不會唱歌,其實小春哥是唱而優則演的代表人物,其不以唱功見長,但膾炙人口歌曲眾多,從職業發展看非常像上季前輩歌手任賢齊,於是筆者從職業風格
  • 李宗盛塑造一個天王,只因把自己最爛的一首歌,送給他唱
    李宗盛塑造一個天王,只因把自己最爛的一首歌,送給他唱李宗盛是大家都不會陌生的音樂製作人了,因為在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李宗盛可以說製作了大量的經典歌曲,我們最為熟悉的有《愛的代價》,《真心英雄》,《鬼迷心竅》等,可是大家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