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釀葡萄酒能不能喝?提醒:這件事情把握不好,容易中毒

2020-12-26 快速問醫生

如今,越來越多人愛喝葡萄酒,無論是商務宴請還是自斟自酌,都有非常多人願意嘗試。畢竟,適量紅酒對人的身體是有益的,可謂老少鹹宜。而伴隨著炎炎盛夏的到來,「吃葡萄、自釀酒」的風潮再度掀起。美酒雖甘甜,可也存在著不可忽視的風險,稍有不注意甚至會中毒!

提醒大眾:家庭自製葡萄酒幾乎等同於浪費時間和精力,因為普通人不具備自釀葡萄酒的條件,不要輕易嘗試!專業廠家與家庭「作坊」的區別在於酒廠會通過前處理、改良菌種和提升工藝等手段降低菌群含量,控制甲醛產生,並在原料優選、酒莊儲存、製作流程等多方面做出貢獻,實乃普通家庭無法匹及的。

元兇一:易甲醛中毒

自釀葡萄酒在經過自然發酵和熱能作用後,將會不可避免的產生甲醛等有害物質,容易引起酒友中毒。據悉,發酵越徹底、甲醛含量越高,而甲醛中毒絕非小事,輕則增加酒友的肝臟代謝負擔,重則失明死亡,慘例比比皆是,引人深思。

元兇二:菌群含量多

自製紅酒時,原料隨著腐敗菌和病菌的「發酵作用」會使口味變酸、變質最後將產生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毒素。菌群超標的後果可大可小,輕則會引起腹瀉、噁心,重則會對腸道產生不可逆的影響。就算是再細心的主婦,也沒辦法通過手洗將葡萄上的果粉完全消除,從而導致農藥殘留、病從口入,進而威脅酒友們的健康。

元兇三:儲藏條件難

為有效避免葡萄黴變,葡萄酒應使用非金屬器皿進行釀製保存,隔絕產品與空氣接觸。不少普通百姓認為刷乾淨的飲料瓶一樣可以盛放,其實不然!專業酒莊會花費大量精力去營造新鮮的儲放環境,針對成熟度高、表皮無破損的優質原料去保鮮,這對普通家庭來說絕非易事。

此外,自製葡萄酒所用的玻璃容器很容易發生爆炸,因為葡萄酒在發酵時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如果沒有提前給瓶內預留出足夠的空間,玻璃瓶會隨著發酵程度加強、氣體膨脹而變成「定時炸彈」,威脅著您和家人的安全。

元兇四:製作很繁瑣

真正適合做葡萄酒的原料並非普通人認為那些「又甜又大」的果肉,而精華盡在葡萄的果皮。只有專業製作者才能認真對待果肉、果核和果皮三個部分、細緻去處理,讓食客得到得到一杯香氣撲鼻、口感淳萃的佳釀。此外,葡萄酒作為自然發酵的酒種,應該一切「從簡」,製造時不能亂「添加」,以免破壞它本身的味道和顏色。即便如此,自釀葡萄酒還是很難控制度數,不少人辛苦自釀一個月,最後喝到的只是葡萄甜水,而非一杯好酒。

小結:雖然法國是葡萄酒發源地,可當地百姓卻鮮有自釀葡萄酒的情況,民眾更願意將專業的事情交由更懂的人去做。酒莊工作人員亦會在原料、器皿、儲藏以及技術等各方面貢獻智慧。告誡大家:自釀葡萄酒風險多多,變數不少,切勿輕易嘗試!最後,建議各位從正規渠道選購正品葡萄酒。

相關焦點

  • 喝自釀葡萄酒需謹慎,周口已有6人中毒入院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曉敏本報訊自製的葡萄酒,您喝過沒?相信很多人會回答:是。但是,記者在此鄭重提醒您,下次再喝時,一定要慎重!1月5日,在周口一個縣城裡,王花(化名)和幾個朋友湊在一起聚餐,席間王花的好朋友專門從家裡拿來了自釀的葡萄酒供大家品嘗。飯桌上共有6人飲用了該葡萄酒。聚餐後,包括王花在內的飲用過自釀葡萄酒的6人先後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嘔吐,伴隨渾身發冷等不適反應,並在隨後的幾天裡經過簡單治療並無好轉,而且出現發燒等症狀。
  • 自釀葡萄酒,你真的敢喝嗎?
    筆者曾拿這個問題問過鄰居李嬸兒,她告訴筆者:「外面賣的那些葡萄酒能幹淨到哪去,都是些爛葡萄,洗都不洗就扔進去榨汁了。再說,那些釀酒葡萄又小又酸,還澀的不行,釀出來的酒不好喝。不像我這個,自己親手做的,乾淨又安全,過年拿來招待親戚,大家都說好喝。」
  • 自製葡萄酒的危害,你真的知道嗎?
    又要到葡萄成熟的季節,很多都喜歡自釀葡萄酒的朋友都在蠢蠢欲動了,認為純天然,沒有化學成分及便宜又放心。就算每年自釀葡萄酒中毒、爆炸的新聞層出不窮。也擋不住朋友們自釀的步伐!其實自釀葡萄酒有非常大的危害,你知道嗎?
  • 家庭聚餐9人中毒,全部死亡
    該菌產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嚴重的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耐熱性極強,即使用100℃的開水煮沸或用高壓鍋蒸煮也不能破壞其毒性,進食後即可引起中毒,對人體的肝、腎、心、腦等重要器官均能產生嚴重損害。 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麵亞種引起的中毒在黑龍江省時有發生,食品因天氣炎熱、潮溼,貯存不當而變質。
  • 麥德氏自釀啤酒設備,教你在家自釀啤酒喝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啤酒的口味越來越挑剔,為了滿足人們對個性啤酒的需求,下面麥德氏自釀啤酒設備教你在家自釀啤酒喝,可以做出自已喜歡的啤酒,沒有試過自釀鮮啤酒的朋友可以嘗試一下。一.原料原料:麥芽、啤酒花、酵母、水
  • 導致急性肝中毒,除了酸湯子,還有這4種食物,要忌口
    據悉,引起中毒的該酸湯子食材為該家庭成員自製,且在冰箱中冷凍近一年時間,為由椰毒假單胞菌汙染產生米酵菌酸引起的急性肝衰竭,多臟器損害。這種食物非常常見,主要是發酵的玉米粉製品,變質的木耳和其他變質的澱粉產品(糯米,小米,高粱,土豆粉等)。引起肝損傷中毒的,除了酸湯子,還有這4類食物1.黑木耳黑木耳遇水會滋生微生物,長時間很容易被細菌汙染。
  • 喝了葡萄酒之後舌頭變成黑色是喝到假酒嗎?
    撰文、編輯 | 主頁菌說起來這還是我大學時候的故事,在參加完酒會之後我驚奇地發現我的舌頭變成了紫黑色,非常有中毒已深的感覺。這篇文章會幫你解答。葡萄酒的顏色來自於葡萄皮。在釀製葡萄酒,尤其是紅葡萄酒的時候有一個工序叫做「浸皮」。一如其字面上的意思,浸皮就是通過帶皮浸泡將葡萄皮當中的色素萃取到葡萄酒當中。
  • 疫情期間南非實施禁酒令,夫妻饞酒喝了自釀啤酒後雙雙離世
    不過近日在南非,疫情期間政府發布了禁酒令,市面上沒有任何商店售賣酒品,很多人紛紛開始自給自足,出人意料的是有一對夫婦因釀製過程中的操作不當,導致酒出現了問題,喝下後雙雙離世。據每日郵報5月8日報導,這對夫婦中,丈夫名叫託尼,現年54歲,妻子名叫阿利達,現年42歲,住在北開普省諾洛斯港。由於兩人存儲的酒類已經喝光了,因為饞酒於是他們決定自己釀造。
  • 這種自釀硬核酒,你家裡肯定也有一壇!
    中國人愛自釀泡酒就像愛種菜一樣刻在骨子裡。
  • 肝不好的人,能吃紅薯嗎?醫生提醒:這4種食物,儘量遠離
    肝不好的人,能吃紅薯嗎?醫生提醒:這4種食物,儘量遠離導語:當肝臟不好出現異常之後,大多數人在日常中都會多加注意,也相信大家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不能吃紅薯,因為紅薯會影響肝功能正常運轉,但這件事情是真的嗎?
  • 雞西「酸湯子」中毒事件死亡人數升至8人!省衛健委重要提示
    這起中毒事故死亡人數升至8人。該菌產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嚴重的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耐熱性極強,即使用100℃的開水煮沸或用高壓鍋蒸煮也不能破壞其毒性,進食後即可引起中毒,對人體的肝、腎、心、腦等重要器官均能產生嚴重損害。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麵亞種引起的中毒在我省時有發生,食品因天氣炎熱、潮溼,貯存不當而變質。
  • 剛買的葡萄酒就漏液,這酒還能喝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這樣事情,晚上興致衝衝準備開瓶紅酒小酌一下,然後竟然發現這瓶酒漏液了!!!然後用紙巾擦的時候發現,酒標和瓶身都有酒漬。心想,這瓶酒還能喝嗎?會不會壞了?這漏液又是怎麼造成的呢?接下來,小編就來為你們一一講解!
  • 國家衛健委發布重要提示,這五種食物一旦變質...
    ,該菌能產生致命的米酵菌酸,高溫煮沸不能破壞毒性,中毒後沒有特效救治藥物,病死率達50%以上。該菌產生的米酵菌酸是引起嚴重的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耐熱性極強,即使用100℃的開水煮沸或用高壓鍋蒸煮也不能破壞其毒性,進食後即可引起中毒,對人體的肝、腎、心、腦等重要器官均能產生嚴重損害。 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麵亞種引起的中毒在黑龍江省時有發生,食品因天氣炎熱、潮溼,貯存不當而變質。
  • 真全糧燒酒設備-酒中有沉澱物是好還是壞,這酒還可以喝嗎?
    相信很多喜歡喝酒的朋友們都是會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有時候酒放久了就會看見沉澱物,很多不是很懂酒的人就會覺得是不是自己買到了假酒,而有的人覺得這是糧食酒的痕跡。那么喝酒時出現的沉澱物到底能不能喝呢?這個其實是不能一概而論的,要具體分析,接下來黃麗娜老師就按照葡萄酒、白酒、啤酒來分別分析一下這些沉澱物的差別!
  • 放了10年的葡萄酒能喝嗎?有什麼根據?
    葡萄酒按顏色可分為: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及粉紅葡萄酒三類。葡萄酒雖然沒有保質期,卻有適飲期。一瓶葡萄酒如果過了適飲期,即使它是82年的拉菲,也不好喝了。然而我們國人對葡萄酒一直存在著誤區,以為葡萄酒和白酒一樣,越放久越好、越陳越香。
  • 隔夜的葡萄酒,還能喝嗎?
    #,隔天能不能繼續喝呢?今天小藍就跟大家一起探討,應該怎麼處理喝不完的葡萄酒!喝不完的葡萄酒,我們該做的就是盡力阻止酒與空氣接觸。有些廚神級別的吃貨,甚至會為了烹調出想要的味道,特地買來紅酒做菜,或者做成一款款甜點,比如:葡萄酒味的曲奇餅、紅酒夾心巧克力、紅酒布丁……葡萄酒清潔葡萄酒內含酒精,有去漬功能,不能喝的葡萄酒,可以拿來做物品清潔喲,比如擦拭窗戶或者灶臺啥的..
  • 一碗麵導致一家8人中毒身亡,這種食物吃了很可能危及生命
    如果是購買發酵玉米面、酵米麵湯圓等製品,一定要注意生產日期、保質期等,一旦發現粉紅、綠、黃綠、黑等各色黴斑,就不能食用。磨漿後要及時晾曬或烘乾成粉;貯藏要通風、防潮、防塵。木耳如果長時間浸泡也容易產生椰毒假單胞菌,所以大家在泡發時,一定要注意不要一次泡發太多,泡發好的木耳要及時洗淨,儘早食用。
  • 喝的不止是葡萄酒,還喝出技能?!
    喝葡萄酒有什麼好處? 除了能讓你更健康,讓你更快樂外, 還有哪些你不知道的技能? 快來數一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