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來越多人愛喝葡萄酒,無論是商務宴請還是自斟自酌,都有非常多人願意嘗試。畢竟,適量紅酒對人的身體是有益的,可謂老少鹹宜。而伴隨著炎炎盛夏的到來,「吃葡萄、自釀酒」的風潮再度掀起。美酒雖甘甜,可也存在著不可忽視的風險,稍有不注意甚至會中毒!
提醒大眾:家庭自製葡萄酒幾乎等同於浪費時間和精力,因為普通人不具備自釀葡萄酒的條件,不要輕易嘗試!專業廠家與家庭「作坊」的區別在於酒廠會通過前處理、改良菌種和提升工藝等手段降低菌群含量,控制甲醛產生,並在原料優選、酒莊儲存、製作流程等多方面做出貢獻,實乃普通家庭無法匹及的。
元兇一:易甲醛中毒
自釀葡萄酒在經過自然發酵和熱能作用後,將會不可避免的產生甲醛等有害物質,容易引起酒友中毒。據悉,發酵越徹底、甲醛含量越高,而甲醛中毒絕非小事,輕則增加酒友的肝臟代謝負擔,重則失明死亡,慘例比比皆是,引人深思。
元兇二:菌群含量多
自製紅酒時,原料隨著腐敗菌和病菌的「發酵作用」會使口味變酸、變質最後將產生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等毒素。菌群超標的後果可大可小,輕則會引起腹瀉、噁心,重則會對腸道產生不可逆的影響。就算是再細心的主婦,也沒辦法通過手洗將葡萄上的果粉完全消除,從而導致農藥殘留、病從口入,進而威脅酒友們的健康。
元兇三:儲藏條件難
為有效避免葡萄黴變,葡萄酒應使用非金屬器皿進行釀製保存,隔絕產品與空氣接觸。不少普通百姓認為刷乾淨的飲料瓶一樣可以盛放,其實不然!專業酒莊會花費大量精力去營造新鮮的儲放環境,針對成熟度高、表皮無破損的優質原料去保鮮,這對普通家庭來說絕非易事。
此外,自製葡萄酒所用的玻璃容器很容易發生爆炸,因為葡萄酒在發酵時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如果沒有提前給瓶內預留出足夠的空間,玻璃瓶會隨著發酵程度加強、氣體膨脹而變成「定時炸彈」,威脅著您和家人的安全。
元兇四:製作很繁瑣
真正適合做葡萄酒的原料並非普通人認為那些「又甜又大」的果肉,而精華盡在葡萄的果皮。只有專業製作者才能認真對待果肉、果核和果皮三個部分、細緻去處理,讓食客得到得到一杯香氣撲鼻、口感淳萃的佳釀。此外,葡萄酒作為自然發酵的酒種,應該一切「從簡」,製造時不能亂「添加」,以免破壞它本身的味道和顏色。即便如此,自釀葡萄酒還是很難控制度數,不少人辛苦自釀一個月,最後喝到的只是葡萄甜水,而非一杯好酒。
小結:雖然法國是葡萄酒發源地,可當地百姓卻鮮有自釀葡萄酒的情況,民眾更願意將專業的事情交由更懂的人去做。酒莊工作人員亦會在原料、器皿、儲藏以及技術等各方面貢獻智慧。告誡大家:自釀葡萄酒風險多多,變數不少,切勿輕易嘗試!最後,建議各位從正規渠道選購正品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