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古地名,在今天的河北省邢臺市廣宗縣大平臺村。這裡不是什麼風水寶地,甚至稱得上是一個「邪地」,歷史上在這裡發生了許多大事,它見證了三位帝王的隕落,兩個國家的興亡。
一:商紂王
商紂王在沙丘大興土木,增建苑臺,放置了各種鳥獸,還設酒池肉林,使男女裸體追逐遊戲,狂歌濫飲,通宵達旦。其荒淫奢侈程度駭人聽聞。商紂王的最終結局從他在沙丘荒誕頹靡的生活中就可以折射出來了。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在最後的牧野之戰中,紂王被滅。沙丘見證了商紂巔峰時的奢侈,也見證了商朝滅亡的原因。
二:沙丘之亂——趙武靈王
公元前299年,雄才大略、胡服騎射的趙武靈王趙雍傳位於少子趙惠文王趙何,自號為「主父」,從此埋下了宮變的種子。趙惠文王趙何四年(前295年),主父趙雍和趙惠文王趙何離都城邯鄲,到沙丘遊覽(一說是尋找墓冢地點)。長子公子章與趙惠文王趙何爭奪王位,興兵圍攻趙惠文王趙何,不想爺爺公子成和大臣李兌竟發四邑之兵攻打公子章,趙章兵敗,逃到主父趙雍所住的沙丘宮,主父因憐惜而庇護叛亂的公子章。公子成和李兌為解除後顧之憂,率兵包圍沙丘宮,殺公子章。又擔心事後主父趙雍追究二人殺公子章和兵圍主父宮的罪過,遂「以圍代誅」。主父趙雍被圍在宮裡,宮中本無存糧和飲水。公子成對主父斷糧斷水前後達三個月之久,主父趙雍被逼不得不掏鳥窩吃雛鳥。最後,「一代英主」趙武靈王趙雍竟在壯年時被活活餓死。公子成在確定主父趙雍死之後,才打開內宮為其收屍。並發訃告告知各諸侯。事後趙惠文王趙何任命公子成為宰相,封號安平君趙成,任命李兌為司寇。至此沙丘兵變結束。
一代雄主趙武靈王,通過以胡服騎射為代表的一系列措施,對趙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領域進行了一次大改革,使趙國消除了分裂的內在隱患,在人力、物力上得以優化配置。消除了外勢力對趙國的威脅,還親自立了秦昭王與燕昭王兩位國王,在國際政治中是舉足輕重的一代霸主。最後卻落得被活活餓死的結果,一代英主在沙丘悽涼的結束了他的一生,令人唏噓。
三:秦始皇
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生平最後一次出巡。像往常一樣,李斯、胡亥、趙高從行,去疾留守。始皇在歸途中,來到平原津(今山東德州南)時患病,次年七月病重,遷移至沙丘(今河北廣宗縣平臺村南)宮頤養。隨後他的病情越來越嚴重,在病中勉強支撐寫下璽書,賜公子趙扶蘇,要他立刻趕回鹹陽主持治喪葬禮。璽書寫好後封存在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璽事署所,還沒有來得及交給使者傳送,始皇趙政(嬴政)就死在沙丘平臺。此時扶蘇正在上郡監督蒙恬的軍隊,管理詔書的趙高卻發動了陰謀,威脅丞相李斯,矯詔處死扶蘇與蒙恬。隱瞞秦始皇死訊,以鹹魚放到秦始皇車上,遮擋秦始皇屍體發出的臭味。回到鹹陽後,他們擁立公子胡亥為皇帝,就是秦二世。這被稱為沙丘之變,又稱沙丘之謀。大秦自此二世而亡。
沙丘見證了商紂的荒淫無道,也見證了一代英主趙武靈王的悽涼陌路,更見證了千古一帝的最後時光,見證了中國第一個大一統國家由盛轉衰的陰謀詭計,見證了歷史。這片看似不起眼的土地,卻成了著名的「困龍之地」,威武不可一世的皇帝在此紛紛落馬,不甘心的結束了自己的一生。秦漢以來,此地成為一方名勝。文人騷客在此留下不少了詩文--「武靈遺恨滿沙丘,趙氏英名從此休」;「魚分龍臭曾茲臺,野寺清鍾入夜哀」等等,清朝康熙年間廣宗縣吳存禮的《沙丘宮懷古》,堪為其中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