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嘉靖帝除嚴世藩閣員時的三點重要指示,盡顯帝王之術!

2021-02-23 楊角風發作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84期:

上一期我們講到了嚴嵩和胡宗憲一大早進宮面聖,嘉靖帝本想「挑撥」嚴嵩跟胡宗憲的關係,結果並不理想,這裡也註定了胡宗憲最終無法入內閣。

由於拉攏胡宗憲策略失敗,而東南大局又少不了胡宗憲,嘉靖帝也就不得不繼續留著嚴嵩,但需要消減嚴黨的勢力,於是頒布聖旨,讓小閣老嚴世藩退閣,與此同時高拱和張居正也退出內閣,那麼他此舉到底有何目的呢?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84期:大明王朝:嘉靖帝的帝王之術,開除嚴世藩閣員時展現的淋漓盡致!

一、

我們再來捋一下此次事件中嘉靖帝的打算:

一開始嘉靖帝對嚴嵩非常信任,直到「毀堤淹田」事件發生,胡宗憲進京面聖后,嘉靖帝第一次跟呂芳講如果嚴黨跟自己「分贓」不均,自己也不會留他們。

再到楊金水匯報有人打著織造局的牌子低價買田,此時嘉靖帝對嚴黨·起了疑心。但是東南抗倭大業不能少胡宗憲,而胡宗憲又是嚴黨骨幹,所以他打算拉攏胡宗憲,試探他對嚴嵩的態度。甚至還賜給他進精舍和喝嘉靖帝蓮子羹的機會,最終給他們一次機會,利用沈一石的帳冊來套嚴嵩的態度。

但是試驗的結果讓嘉靖帝略微失望,此次試驗嚴嵩的所作所為可謂滴水不漏,本想拉攏胡宗憲,反而讓這師徒倆更團結一心了。

因此,嘉靖帝改變策略,暫緩倒嚴步伐,畢竟此時還需要他們撐著大局,但是內閣需要調整,這次調整是這樣的:

「嚴世藩退出內閣……高拱、張居正也退出去……首輔還是嚴閣老,實事讓徐階去幹,把李春芳和陳以勤補進來!」

嘉靖帝從「織造局買田」事件開始一直在動腦筋,如果胡宗憲願意跟嚴黨切割,說不定他會狠下心來倒嚴,但是胡宗憲並沒有這樣做,所以,此時的嚴嵩不能倒。但是嚴世藩是可以動的,理由雖然表面沒說明,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那就是鄭泌昌和何茂才都是嚴世藩舉薦的,自然脫不了干係。

但是僅僅消減了嚴黨勢力,那朝政必然不穩,所以又適當消減裕王勢力。嘉靖帝雖然知道裕王是未來的皇帝,但是未來是未來的事,現在,此時此刻,還是朕說的算,自然不希望受制於裕王。

補進來的兩個人也比較講究,按照小說中的說法,李春芳是一個老好人,誰都不得罪,輕易不表態。陳以勤,按照歷史上的說法,他曾經當過裕王的老師,後來也跟其他內閣成員有過爭鬥,失敗後隱退:

「穆宗即位,擢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入參機務。時徐階、高拱、張居正相靈交攻,因惡黨爭,乃引疾於隆慶四年罷歸。」

可以看出,此時的內閣首輔仍然是嚴嵩,實事是徐階來幹,其他兩個人是各成一派,既不是嚴黨的人,也不是裕王的人。

二、

至於嚴嵩跟徐階的權力怎麼分,到底嚴嵩的首輔是虛職還是徐階的實事是虛職,這個問題後面隨著劇情發展會揭曉,這也算是嘉靖帝埋下的一個坑吧!

劇情推到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嘉靖帝仿佛是變了一個人,他這次竟然沒有延續一直追崇的「雲在青天水在瓶」,也就是「無為而治」的策略。以前還弄個銅罄,躲在後面,讓內閣和司禮監擬旨,滿意了就敲,不滿意就不敲,弄得雲裡霧起,讓人捉摸不透。而這次竟然是直接安排妥當了,甚至由誰宣旨都定了:

「這個旨意叫徐階去宣布,記住了,先叫那幾個人,看看眷錄出來的爛帳,看完了帳再宣布旨意,然後商議一個人選……」

剛才也講了,嘉靖帝這次宣旨跟以往不同,以前並不是這麼細,這次卻直接表明了三個觀點:

第一是點名讓徐階去宣旨,第二是先讓嚴世藩、高拱、張居正看完帳冊再宣,第三件事則是要內閣擬定一個人選去浙江查辦鄭泌昌、何茂才。

除了這三點,其實還有一點,那就是讓胡宗憲速速回浙江繼續抗倭,缺錢缺糧及時講,就算砸鍋賣鐵也要今年打贏倭寇,同時浙江的貪墨案也要過問,不能亂了套。

下面我們就一點點的揭開謎題:

先說第二要點,也就是為什麼要等嚴世藩、高拱、張居正看完帳冊後再宣旨?

我們先看在場的都有誰?

嚴嵩嚴閣老坐在正中,幾乎是在閉目養神,面朝左方,根本就沒心思看在場的各人;呂芳和徐階則坐在兩排椅子的最前面,面對面坐著,也是面無表情;正中的桌子上嚴世藩、高拱、張居正翻著帳冊,每個人的面部表情都值得探討。

其實嘉靖帝此舉就是為了判斷一下,到底嚴世藩有沒有貪墨,同時也要搞明白另外兩個人跟帳冊是否有關,並且對嚴黨又是何態度,記錄人不是別人,正是呂芳!

第一個蹦出來的果然是嚴世藩:

「畜生,貪墨誤國,這些個畜生把我們都害了!」

三、

注意嚴世藩的用詞,他能說出這句話,至少表明兩個態度,一就是他確實被牽扯進去了,不然不會說自己被害了,而他自己被害顯然不甘心,必須得拉上其他人,故用了「我們」二字。

其他人還沒發話,徐階發話了:

「東樓兄,這是內閣會議,注意禮態!」

徐階的發話其實自相矛盾,從劇集當開始的御前財政會議開始,他就一直喊嚴世藩為小閣老,僅僅一會兒功夫他就改口為了「東樓兄」。因為他知道嚴世藩已經退出了內閣,所以他這麼喊,可是喊了「東樓兄」,後面又加一句「內閣」會議,這就自相矛盾了。

但是嚴世藩並沒有聽出異常,繼續飛揚跋扈的性格,懟了回去:

「事情都鬧到這個地步了,禮態還有什麼用?」

徐階之所以後來成為閣老,能忍是他的一大特點,在嚴嵩手下這麼多年,一直忍著,熬著,終於是媳婦熬成婆,即使成為了婆,面對嚴嵩時還是一副謙謙君子的樣子,這種喜怒不形於色之人,往往是最恐怖的。

嚴世藩並不知道自己已經退閣,還在舉薦鄢懋卿和羅龍文,打算派自己的人去給自己擦屁股,此舉再次驗證了他確實不乾淨,嚴嵩鬱悶的看都不想看他們。

由此我們就推出第一個結論,嘉靖帝之所以讓他們先看帳冊再宣旨,就是看嚴世藩等人是何表現,這下子在場的人都能作證,嚴世藩確實跟貪墨有關。

後來的高拱和張居正也加入互噴戰,眼看現場亂唱一鍋粥,嚴嵩發話了:

「住嘴,呂公公,請徐閣老宣旨吧!」

下面我們再看第一點,那就是嘉靖帝為什麼讓徐階來宣旨?

「……乃有閣員嚴世藩、高拱、張居正,議政處事屢屢浮躁,且互相攻訐貽誤國事……朕聽納嚴嵩、徐階建言,著將嚴世藩、高拱、張居正,除去內閣閣員之職……」

四、

我們看這段聖旨,先是講了嚴世藩、高拱、張居正的問題所在,就是處事浮躁,互相攻訐,顯然剛才的一幕驗證了嘉靖帝的說法。重點不是在這裡,而是後面,這個旨意是聽從了閣老嚴嵩和實事徐階的建言,才除掉了這三個人的內閣職務。

除嚴世藩這裡非常好理解,既然要削弱嚴黨勢力,最好父子倆也反目為仇,即使做不到,噁心一下也是好的。而高拱和張居正這裡就非常耐人尋味了,張居正還年輕,尚不敢有脾氣,但是高拱就不一樣了,當時臉色就變了。

好啊,你個徐階,為了自己能無限接近閣老位置,換來自己實事權力,竟然把我踩下馬?

但木已成舟,當場高拱是沒有發話的,但是他的痛點很快就在回家的路上被嚴世藩戳破:

「高肅清……你要是還想賴著,等著內閣首輔那把椅子,我今天就告訴你,徐階都還沒坐上呢,就算他老徐坐上了這把椅子,也不會傳給你!」

高拱的回答則有一種落寞:

「我沒有什麼當首輔的爹,我也從沒有想當首輔!」

隨後頂了嚴世藩一下,氣呼呼地走了,由此可見,嘉靖帝的離間之計是成功了。後來裕王再召集他們開會,總是充滿著火藥味,想來也是從這裡開始的,畢竟嘉靖帝可不希望裕王一派多麼團結。

再說最後一件點,嘉靖帝表面上讓大家擬定人選,實際上他早就定了人選,自所以悶著不講,就是看看大家都舉薦的是誰?

嚴世藩舉薦羅文龍和鄢懋卿,高拱和張居正舉薦的是譚綸,那麼這三個人,嘉靖帝必然不會用。嚴世藩跟高拱和張居正還在為人選爭執,呂芳站出來宣讀了上諭:

「浙江巡撫著南直隸巡撫趙貞吉調任……」

嘉靖帝還是挺狠的,坑了徐階一把不夠,繼續坑第二把,等於裕王這邊犧牲了兩個閣員,換來徐階的「實領其事」權,以及自己的徒弟晉升浙江巡撫,可想而知裕王會怎麼想,高拱和張居正又會怎麼想?

徐階也不傻,知道自己被坑了,為了挽留形象,忙不迭的答應海瑞和王用汲協助趙貞吉辦案,畢竟他們倆是譚綸舉薦的,也算是平衡一下裕王這邊的勢力均衡吧。

至此,嚴黨勢力被嚴重削弱,與此同時,裕王勢力這邊也開始出現分歧,而皇權還是皇權,仍然玩弄他們於股掌之中,嘉靖帝的帝王之術可謂高超至極!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大明王朝,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原創文章,喜歡就關注吧!

相關焦點

  • 大明王朝中是誰給了嚴世藩膽子水淹九縣?
    胡宗憲把改稻為桑執行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快速遞到了朝廷,那麼嘉靖帝為什麼連看都不肯看一眼呢?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1:大明王朝中什麼時候事態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就在嘉靖探望孫子時!一、哭鬧的皇孫時間已經到了第三集,一開始裕王府就鬧翻了天,原來嘉靖帝今天要來看皇孫。
  • 大明王朝19:嘉靖帝說的「我們就都勉為其難吧」,到底難在哪?
    嘉靖帝並沒有追究胡宗憲隱瞞毀堤淹田事件的罪狀,只是撤掉了胡宗憲的浙江巡撫職務,仍讓他當浙直總督。安排好一切後,他仍然要推行改稻為桑政策,而且還得顧及民情,最後對大家說了句「我們就都勉為其難吧」,這句話什麼意思?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9:大明王朝中嘉靖帝面對胡宗憲的欺騙,為何卻說大家都勉為其難吧?
  • 《大明王朝1566》影評8.2——大明王朝
    花了3天時間,把46集大明王朝肝完了這是一部正史劇,相比於康熙王朝著重表現康熙,大明王朝更加視野開闊,講述了那個時代君臣,父子,同僚,朋友。更加揭示了腐敗的根源,尺度很大,在今天看來仍然有借鑑意義,人民的名義,也沒敢把貪汙腐敗講得那麼深。
  • 《大明王朝1566》背後的歷史|嚴黨為什麼招惹身為儲君的裕王
    導語《大明王朝1566》是國產劇的巔峰之作,在前大部分描繪了清流和嚴黨的鬥爭,但是很多觀眾會感到有些莫名其妙,裕王是大明朝事實上的皇儲,嚴黨就算是再厲害,怎麼就那麼不知死活的和以裕王為核心的清流死磕,其實劇中隱去了一個歷史上很重要的人物。
  • 大明王朝:陳洪的死局,嘉靖帝為什麼說,就你這德行也想學呂芳?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68篇文章)海瑞上了《治安疏》,嘉靖帝大為惱怒,幾番較量下來,他派陳洪去給裕王送信,帶著四個大字,分別是「好雨」、「明月」。聽完了裕王等人對「好雨」的解釋,再加上陳洪自己對嘉靖帝身體的判斷。
  • 信念與方法,由《大明王朝1566》一個情節說開去,海瑞對嗎?
    《大明王朝1566》絕對是部好劇,老戲骨的演技通通在線,或剛直不阿、或貪婪成性、或書生意氣........體現得淋漓盡致!這裡單就劇中的一個情節與大家討論一二,並且由此說開去,以期引起大家的思考。要想倒嚴就不能牽涉嘉靖帝,牽涉嘉靖帝就倒不了嚴,並且還會牽涉裕王,而裕王是大明朝未來的希望! 譚綸(裕王府詹事,裕王的人):不提到織造局,不能牽涉皇帝嘉靖帝。理由:嚴黨把持朝政二十多年,為何屢參不倒?
  • 大明王朝:嘉靖帝臨終前,為什麼流著淚講,連孫子都不認自己了?
    大明王朝解密:嘉靖帝臨終前,為什麼流著淚講,連孫子都不認自己了?一、嘉靖帝、裕王、世子三人同審海瑞的畫面,堪稱整部《大明王朝1566》最經典的畫面。三人刻意坐成一個山字,顯然這是經過嘉靖帝深思熟慮後作出的考量,也表示他在拼盡最後的力氣跟海瑞對決。
  • 大明王朝:躲著嘉靖帝擦眼睛的呂芳,透露官場傳話大智慧!
    一方面呂芳用茅臺酒泡腳緩解嘉靖帝的病症,另一方面不忘繼續拍馬屁迷惑皇上。都說他忠心不二,但他的這種行為也最終讓嘉靖帝找不到方向,斷送了性命!而呂芳當天的種種行為,除了馬屁拍得很以外,還有另外的目的……《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48期:大明王朝中呂芳躲著嘉靖帝擦眼淚,透露官場傳話的深深套路!
  • 大明王朝:裕王是未來的皇上,嚴嵩父子為什麼偏要處處跟他作對?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56期:上一期講到了嘉靖帝因為浙江絲綢商打著織造局牌子買田之事,找了嚴嵩和嚴世藩,一番較量之後。雖然表面上沒有怪罪嚴嵩或嚴世藩,但其實已經拉開了「倒嚴」的序幕。《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56期:大明王朝:嚴嵩被嘉靖困住,李妃被裕王困住,他們倆都是媳婦!一、在開始推劇情之前,我們先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嚴嵩明明知道裕王是帝位的繼承人,也知道裕王他們對自己不感冒,那麼他為什麼不提前巴結一下裕王呢?
  • 大明王朝12:嘉靖帝設局試探嚴嵩,調整內閣成員,布局縝密
    胡宗憲終於見到了嚴嵩,他將帳冊呈上,但嚴嵩並沒有看帳冊,而是對胡宗憲說他這樣做是犯了欺君之罪,就算帳冊裡面牽涉到了嚴世藩,也必須馬上把帳冊送到宮中先給嘉靖帝看,所牽涉之人都應立刻拿辦,所貪墨之財要嚴加追繳。嚴嵩的態度讓胡宗憲感動不已,但是他這樣做也才是真正的老謀深算。
  • 大明王朝:嚴嵩大勢已去,為什麼點名要帶著六心居醬菜見嘉靖帝?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48篇文章)隨著嘉靖帝一聲令下,把持朝政達二十年之久的嚴黨,毫無招架之力,頃刻倒臺。
  • 大明王朝:嘉靖帝臨終前連下三道聖旨,裕王看後為什麼淚流不止?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大結局(總第178期):隨著嘉靖帝跟海瑞的終極對決結束,整部《大明王朝1566》也走到了尾聲,楊角風對劇情的解讀也到了最後一期
  • 大明王朝之明世宗(大明史上著名的道君皇帝)
    誰來接手這大明江山呢?那今天的主角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便登上了歷史舞臺,開啟了他以「道」治天下的帝王生涯。 世宗朱厚熜還是頗有管理之才的,繼承王位後把王府管理得井井有條,而且治下百姓豐衣足食,一派祥和,名聲在外。從而才走入到群臣眼前,成為了皇位的繼承人,天下共主。所以這好名聲是多麼的重要呀。
  • 回顧經典歷史劇《大明王朝1566》,誰才是最狠的角色?
    ——嚴嵩 《大明王朝1566》嘉靖帝記得嚴嵩對朝廷的貢獻,因而在嚴家倒臺之後,嚴世藩被處刑,嚴嵩卻得以壽終正寢。評價這個角色,也只有用「大奸似忠」這個詞來形容吧。推倒嚴黨的是徐階為首的清流黨,嚴嵩倒臺後,接任內閣首輔的自然而然就是副手徐階了。
  • 大明王朝:1566年的那些人
    當看到這裡的時候,你會為嘉靖帝可嘆,海瑞可敬而哭泣嗎?46集的《大明王朝1566》我看完了,可我再無勇氣看第二遍,「蒼生」二字太過沉重!有智商、有情節、有顏值,絕對內地電視劇最高水平,其他宮鬥偶像劇與之相比,就像小孩過家家一般軟弱無力!哪怕威名遠揚的美劇《權力的遊戲》《紙牌屋》等也相形見拙。看完這個,感覺《權利的遊戲》只能改名叫《權利的鬥毆》了。《大明王朝》一巧破千鈞。
  • 大明王朝:為什麼高翰文請罪被押赴進京後「只有沉默才能出獄」?
    之所以他要把帳冊背給海瑞聽,其實就為了向海瑞揭開大明朝最大的黑暗點。背完後海瑞拍案而起,感慨一句:「官場之貪墨,一切皆始於內廷!」隨後,海瑞讓高翰文請罪後保持沉默,只有沉默才能出獄,那麼這又是為何呢?《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79期:大明王朝:高翰文向錦衣衛請罪,海瑞為何一再強調沉默才能出獄?
  • 大明王朝14:嘉靖帝下旨嚴查,海瑞手持聖旨,熱淚盈眶
    而這道聖旨對內心坦蕩的海瑞來說真的是感動至極,他熱淚盈眶,不禁感嘆道:皇上聖明,大明之福,天下蒼生之福。因為他從一開始就想要追查織造局,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挖到貪汙大案的根上,現在嘉靖帝顯然同意了自己的主張,譚綸覺得這是二十年來倒嚴的最好時機。
  • 《大明王朝1566》,何以能高度還原明朝的真實政治生態?
    不過,《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等歷史劇,確是可圈可點的佳作。《大明王朝1566》,整部劇的氛圍同其布景、光線、色彩一樣,充滿了陰鬱、灰暗的基調。每一個出場人物,都給人以壓抑的感覺。可是,這種設定,恰恰真實地襯託出嘉靖一朝的政治氛圍——在剛愎自用又馭下有術的嘉靖皇帝的統治下,朝堂上下拉幫結派,相互攻訐,既為了爭權,更為了自保。
  • 大明王朝:人稱「鬼才」的嚴世蕃,為什麼在劇中的表現如同白痴?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第178期:《大明王朝1566》全集解讀177期共45萬字,已經完畢,後面楊角風將帶大家解讀一下劇中的人物,暫且定位為大明王朝人物篇吧
  • 國劇巔峰《大明王朝1566》背後的那些歷史:時間線與人物關係
    《大明王朝1566》  《大明王朝1566》這部神劇,自拍攝至今,幾近波折,口碑被推上國劇巔峰就從淺顯處入手,來聊聊《大明王朝1566》中背後的那些歷史,希望對喜歡這部歷史權謀劇的觀眾們有所裨益。  首先是神劇的名字《大明王朝1566》,大明王朝後綴的1566代表公元紀年,1566年在歷史上是嘉靖四十五年,那一年的農曆十二月,嘉靖帝世宗駕崩,其第三子裕王繼位,為隆慶穆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