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為什麼高翰文請罪被押赴進京後「只有沉默才能出獄」?

2021-02-23 楊角風發作

前一期提到了打算請罪的高翰文,在請罪之前先跟海瑞見了面,見面二話不說,先給他背誦了一段沈一石帳冊。之所以他要把帳冊背給海瑞聽,其實就為了向海瑞揭開大明朝最大的黑暗點。

背完後海瑞拍案而起,感慨一句:

「官場之貪墨,一切皆始於內廷!」

隨後,海瑞讓高翰文請罪後保持沉默,只有沉默才能出獄,那麼這又是為何呢?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79期:大明王朝:高翰文向錦衣衛請罪,海瑞為何一再強調沉默才能出獄?

一、

在《大明王朝1566》中,高翰文一出場就是以替罪羊的方式出現,只是他自己並不知道罷了。

而胡宗憲第二次跟他見面,就說了兩句逆耳刺心的話,而且總結的非常貼切:

「第一,你不該出來當官,你的才情只宜詩文風雅;第二,既然中了科舉,就應該在翰林院儲才撰書,不應該妄論國策!」

而且最後胡宗憲還說了一句至理名言:

「聖人的書是拿來給別人看的,拿來辦事是百無一用!」

也就是說,在胡宗憲的眼中,高翰文雖然做任何事情的出發點都是高大尚的,一為了朝廷,二為了百姓,三為了自己。實際上,高翰文如果繼續在杭州這樣待下去,一會影響到朝政走向,二會連累了底下百姓,三也會害了自己。

總結起來,高翰文如果自動請罪,首先可以保住小命不死,其次可以給朝廷緩衝的時間,最後還能延緩嚴黨下臺,給胡宗憲剿倭寇留足時間。

胡宗憲並沒有跟高翰文講沉默才能出獄,究其原因,是他以為高翰文並不知道浙江的很多事,尤其是牽扯到織造局的事。但其實高翰文雖然情商不高,但是智商還是超牛的,因為他意識到了,自己知道的那點事,一旦在請罪後吐露出來,必然會傷了既得利益者,尤其會觸犯到嘉靖帝的尊嚴,迎接他的必然是死亡。

所以,他要把這些話說給靠譜的人,也就是說給海瑞!

海瑞聽完就意識到了這段帳冊的重要性,所以才一再強調高翰文,進了京一句話都不要說,只有這樣才能出獄。其實他所謂的一句話不說,就是指關於沈一石帳冊中這一段的話,一句都不要說!

二、

其實高翰文一出場就是以替罪羊的身份出現的:

我們先看舉薦人小閣老嚴世藩,他是怎麼對待高翰文的?

不要被他表面上的舉動所蒙蔽,這只是嚴世藩拉攏人的方式罷了!比如裝模作樣找出一支毛筆,這支毛筆可了不得,筆桿是當年鄭和下西洋弄回來犀牛角做的,筆毫是全身通紅的黃鼠狼鼠尾做的;送的墨那可是宋朝米南宮款的,送的硯是宋朝黃庭堅款的,送的紙是宋朝李清照燕子箋……

這真的是嚴世藩惜才嗎?

不能說不是,但絕不全是,這裡面還有另外的打算在裡面,之所以送他這些東西,其實就是為了讓高翰文表個態,這次去杭州到底能不能辦好「以改兼賑」的大事。

「學生此去,一年之內倘若不能替朝廷完成改稻為桑的國策,就用這盒子裡的筆墨,寫下自己的祭文。」

高翰文果然感動地伏地跪拜,下了類似於軍令狀的承諾!

而等到高翰文走了,嚴世藩才跟自己真正的嫡系羅龍文講了真話:

「翰林院那種清苦畢竟難捱,儲才養望本就是為了施展,他們這種人水裡火裡若是真能掙出來,便不枉此生,再說,這一次讓他去推行改稻為桑的國策,倘若引起民變,這面對朝廷,也算有了遮擋。」

所以,當初嚴世藩推薦高翰文出任杭州知府,是有幾方面原因的:

首先「以改兼賑、兩難自解」方針就是他提出來的,這跟在很多企業裡其實很像,某人提出某個方案,那好,你就去按這個方案辦吧,辦好了,那是企業的功勞,辦砸了,那是你的不是。

其次,高翰文這個人比較直,比較衝,有衝勁,就當時浙江的形勢來看,也只有這種人能辦好。

最後,也是嚴世藩最主要的目的,那就是遮擋牌,說難聽點,就是找替罪羊。

三、

其實不僅高翰文是嚴世藩的替罪羊,海瑞也是裕王他們的替罪羊,當初舉薦海瑞的時候,他們就明著說了:

「要救百姓,就要抗上,尤其是淳安這個知縣,這個時候去,就得有一條準備,把命舍在那裡!」

其實在清流派這些人的心裡,是巴不得浙江亂起來,派海瑞去,頂多噁心嚴黨一把,最終還是會把命交代在那裡的。

就像面對即將被殺的人,主宰者憐憫地看向他,其實我也不想讓你死啊,待會下手會輕一點,道理是一模一樣的。最起碼在他們對百姓的愧疚心上,能稍微得到一絲安慰,畢竟我們派了海瑞了啊!

而高翰文赴任的半路上又被胡宗憲給截了,目的也是為了讓他抗爭一下,不要讓他們低價買田,不然百姓反了,你難逃其咎。

心事重重的高翰文赴任後,浙江巡撫鄭泌昌又給他下了套:

「你給朝廷提的那個「以改兼賑,兩難自解」的方略……根據高府臺的這個方略,我們謀劃了好些日子,總算拿出了一個方案……」

整句話都是講浙江後面的方針和政策,是嚴格按照高府臺提出的方略執行的,言外之意,如果後面出了問題,第一個要背鍋的還是你——高翰文!

這之間的爭鬥就不多說了,總之高翰文自赴任一來,就沒遇見過一件好事,僅有的一次好事,還是被沈一石聯合芸娘,玩了一場「仙人跳」!

等到後來查抄沈一石府上,沒有抄出銀兩來,耽誤了彌補國庫虧空和抗倭大業,鄭泌昌和何茂才仍然是要高翰文去頂罪。

但是,他們倆打算讓高翰文頂的罪,和後來胡宗憲和海瑞建議頂的罪是完全不同的。

四、

那麼高翰文此次自動請罪,到底是請的什麼罪?

他能請的罪只有一個,那就是查抄沈一石家時,沒有抄出有價值的東西,沈一石家財已經不知去向了,頂多給扣一個辦事不力的罪名,這個罪名並不致死。

而此時眾人打算給他安的罪名,那就多了:

首先,他是嚴黨的一份子,但凡他說出跟嚴嵩或嚴世藩有什麼利益來往,嚴黨倒臺又迫在眉睫,就算嘉靖帝不把他打入嚴黨陣營,清流一派也不會放過他。

其次,此時的國庫仍然沒錢,當初派高翰文去杭州就講了讓他大力推行改稻為桑政策,大力推行此政策的目的就是補國庫虧空。而沈一石倒臺,發現所有家財才有幾萬匹絲綢,離年度目標50萬匹差遠了,如果高翰文說多了話,被扣上耽誤國策推行的罪名,仍然是死。而且這個罪名,是嚴世藩和鄭泌昌、何茂才等人,最想給高翰文扣的。

最後,一旦高翰文提到了沈一石曾經跟他說過的話,尤其是那段帳冊記載內容,那就牽扯到了宮裡,牽扯到了嘉靖帝,那麼高翰文必死無疑。

所以,高翰文唯一能做的就是沉默!

只有沉默,才能讓呂芳保他,畢竟他在浙江確實是頂著鄭泌昌和何茂才幹的,至少這一點能拉開跟嚴黨的關係;其次,沈一石的帳冊中並沒有高翰文跟他有任何利益交往,這方面楊金水也心知肚明,他也是在看了帳冊之後,才把芸娘託付給高翰文,只要高翰文沉默到嘉靖帝收到帳冊,並統計結束,這一點也不能定高翰文罪;最後,高翰文畢竟是一名書生,基本上所有的出發點都是為民為朝廷辦事,且自身沒有汙點,唯一的「汙點」就是被芸娘「仙人跳」,但是只要楊金水不認,那就沒事。

所以,高翰文的沉默,就代表他對浙江發生的一切都不知情,自己一直在努力為民為朝廷辦事,最後事情沒辦好,頂多是辦事不力,但是跟那些貪汙腐敗沒有關係。

所以,海瑞才對高翰文講了:

「到了京師,什麼話也不要說,只有沉默,才能出獄!」

那麼送往京城的帳冊到了嘉靖帝手裡,又會發生什麼樣的反應呢?我們下回再講!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大明王朝,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原創文章,喜歡就關注吧!

相關焦點

  • 大明王朝11:沈一石留下多年帳冊,全部送往京城,嘉靖帝查帳
    而他死後還暗中留下了兩件東西,第一件是給楊金水他們的,是二十年來他與浙江官場和宮中往來的詳細帳冊,以及一封信,信中的內容觸目驚心,沈一石生前謹慎小心,死後終於能說幾句直言了,二十年來浙江換了五個巡撫四個織造,只有胡宗憲一人沒有貪過沈一石的錢,而經過沈一石之手,一共產了四百多萬匹絲綢,其中宮中拿走了五成,官府貪了兩成多,真正到沈一石手裡的只有兩成,而他就是依靠著兩成的絲綢拆東牆補西牆非常艱難地維持到了現在
  • 大明王朝24:高翰文頂撞上司為什麼沒被撤職?因為他有兩張牌!
    本期楊角風談大明王朝24:大明王朝高翰文就任知府後的第一次較量,終於明白啥叫最終解釋權一、大明王朝講到這裡,才真正進入到了正軌,我們的男一號海瑞也終於開始施展抱負了,那麼他的第一戰結局如何呢?我們先分析一下現在的局勢:浙江官員,以鄭泌昌和何茂才為主,他們是遵守朝廷下達的「以改兼賑,兩難自解」的方針同時進行兩項工作。
  • 大明王朝32:面對高翰文的妥協,王用汲發飆,海瑞落淚!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32期:上一期講了高翰文被芸娘「仙人跳」的整個過程,可以看出,沈一石從內心並不想做這麼骯髒的事情,芸娘同樣如此
  • 大明王朝:你我皆凡人,詳解芸娘是如何對高翰文施展「仙人跳」?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87期——改稻為桑深度解析篇3: 前情回顧: 浙江毀堤淹田之後,朝廷派出了高翰文、海瑞、王用汲到浙江地方任職,以便實行高翰文的「以改兼賑、兩難自解」方略。
  • 如果能回到《大明王朝1566》,你會對高翰文說什麼?
    《大明王朝1566》裡有個高翰文,他本在翰林院當值,因為提出了「以改兼振,兩難自解」而被嚴世蕃重用, 「以改兼振,兩難自解」是什麼呢? 原來,朝廷為了賺錢,和外國商人定了10萬匹絲綢的生意,要織10萬匹絲綢,就需要大量的桑葉,沒有桑葉怎麼辦?
  • 大明王朝14:嘉靖帝下旨嚴查,海瑞手持聖旨,熱淚盈眶
    ,高翰文謹記著海瑞對他的囑咐,到了京師什麼話都不要說,只有沉默才能出獄,所以他堅稱自己什麼都不知道,呂芳這才放了心。回到宮裡,嘉靖帝已經猜到了浙江必有奏摺,知道了楊金水瘋了的事情,並讓黃錦把一個鏤空圓球作為旨意給呂芳看,暗示呂芳「外重內輕」,無論是江南織造局,還是尚衣監,這都是內,全國都在看著這件貪汙大案,宮裡的太監和江南織造局都不能護短了,必須嚴查到底,現在只有胡宗憲抗倭才是頭等大事,於是呂芳立刻擬旨,命在杭州的錦衣衛立刻把楊金水押解進京,讓趙貞吉署理江南織造局的差使,命他不惜一切代價給胡宗憲東南前方籌措軍需
  • 大明王朝芸娘跟過4個男人,最後嫁給高翰文,對她最好的卻是李玄
    《大明王朝1566》中,芸娘可謂是一個傳奇人物了,她的一生裡,跟過四個男人。先被沈一石從揚州高價買來,然後又當做禮物送給楊金水楊公公,陪了楊公公好幾年,末了,楊公公又把她賜給自己的乾兒子李玄,陪侍了李玄一晚上。到末了,又跟著高翰文去了京城,並最終嫁給了高翰文,成為高翰文的妻子。
  • 大明王朝10:沈一石機關算盡,被高翰文抄家,自己走進火海
    而仗要打贏就要花錢,但是現在的國庫虧空,嘉靖帝還要靠嚴嵩父子支撐局面,他們如果拿不出錢便一定會拿有錢的開刀,據胡宗憲分析,眼下有巨財能填補國庫虧空的也只有沈一石這個富商了,朝廷拿他下手是遲早的事。他向楊金水揭開了一路以來他的諸般苦心謀劃,沈一石說自己和楊金水一開始就錯了,最終導致滿盤皆輸,本來改稻為桑如果能夠順利進行,的確是可以替朝廷補上虧空的,自己雖然賺不到錢,但是多了那麼多桑田再過幾年總是能把錢再賺回來的,但是癥結就出在大明朝的官場已經腐敗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自己買了田,產了絲織成綢,一多半要去補國庫的虧空,剩下的利潤還要給鄭泌昌,何茂才以及京裡嚴黨的貪官們分成,所以最後不得已,只能與二人勾結用十石稻穀買一畝田,才能不賺不賠
  • 《大明王朝1566》深度影評(5)—高翰文,翰林自古出庸官
    書接上文,楊公公、胡宗憲、譚綸三路人馬進京,一場大戲即將上演,本集就從胡汝貞夜訪嚴嵩開始了。
  • 大明王朝:呂芳得知楊金水變瘋消息,為什麼不報皇上卻去見芸娘?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07篇文章)楊金水變瘋的消息傳到京城,司禮監首席秉筆太監陳洪興奮不已,作為司禮監二把手,當然明白這是一次衝擊一把手的機遇,自然不會輕易放過。《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107期:大明王朝:楊金水變瘋,呂芳不急著報嘉靖帝,為何先去見了芸娘?一、黃錦到了精舍門口,看門的兩個小太監馬上下跪:「孫子們叩見黃公公!」
  • 沈一石與高翰文——官僚資本的兩個側面
    相關閱讀:《大明王朝1566》講了個什麼故事(圖解我就不掛了)《大明王朝1566
  • 大明王朝1566劇情概況
    [cp]大明王朝1566:2007年張黎導演歷史題材電視劇,陳寶國,黃志忠,王慶祥,倪大紅,王勁松,張志堅,趙立新,閆妮,張子健等主演。明嘉靖四十年,欽天監監正周雲逸因一冬無雪諫言朝廷開支無度,官府貪墨橫行,民不聊生,天怒人怨,被東廠提刑太監馮保打死於午門之外,二十年不上朝的朱厚熜違心下罪己詔,齋戒求雪。
  • 《大明王朝1566》十三年後何以還能這麼火?
    為什麼把《大明王朝1566》稱為「實力派老戲骨大聚會」?我們看看這部劇的其它演員吧!內閣首輔嚴嵩,由倪大紅出演。相信倪大紅老師就不用多說了。他的實力是有目共睹的,塑造的經典角色太多太多了。當然,大部分都是反派角色。在《大明王朝1566》中,倪大紅老師把嚴嵩的老謀深算,深沉毒辣的個性表現的入木三分,且又生動鮮活。
  • 《大明王朝1566》 第六集 高翰文的初勝
    這也是為什麼火藥被稱為四大發明的根本原因。 其實四大發明並不是東方社會評選出來的,而是西方社會、 指南針開創了大航海時代,造紙術印刷術導致知識不再被教會壟斷,再加上火藥,一起敲開了資本主義時代的大門。
  • 大明王朝19:嘉靖帝說的「我們就都勉為其難吧」,到底難在哪?
    安排好一切後,他仍然要推行改稻為桑政策,而且還得顧及民情,最後對大家說了句「我們就都勉為其難吧」,這句話什麼意思?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9:大明王朝中嘉靖帝面對胡宗憲的欺騙,為何卻說大家都勉為其難吧?一、胡宗憲這次進京,並沒有解決嘉靖帝的問題,來的結果,跟沒來的結果基本一致。
  • 大明王朝: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浙江毀堤淹田後的官場現形記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系列文章170 昨天寫了一篇大明王朝毀堤淹田之眾生相,大家反響還不錯,直通車:大明王朝:泯滅人性的毀堤淹田背後,揭示已經爛到根子的大明官場 今天,我們再來分析一下,毀堤淹田後的賑災現場,又是怎麼一出官場現形記?
  • 《大明王朝1566》中國為什麼沒有自發形成資本主義?
    最近在三刷《大明王朝1566》,由於已基本了解劇情,甚至對一些臺詞都已經很熟悉,所以這一次看,多帶了些思考在裡面。其中一個思考是,劇情裡人人都在說,毀堤淹田後,大地主們會兼併土地,百姓們賤賣自己的田地,就算度過今年,明年也會因沒有田地而餓死,於是可能激起民變、造反抗議。
  • 《大明王朝1566》。
    大明王朝1566嚴嵩讓小閣老將奏疏呈給皇帝,趁著皇帝在裕王府內看小皇孫,直接呈上去,並且讓皇帝當場給出旨意,這時候裕王就算想讓高拱和張居正他們掣肘,這時候沒想明白沒說話,之後也不會再敢說。裕王派譚綸到浙江說服浙江總督胡宗憲站在他們這一邊,延緩改稻為桑的國策,不要幫嚴嵩借國策之名圖私利。
  • 《大明王朝1566》沈一石的結局早已經註定
    在這部豆瓣評分高達9.7分的《大明王朝1566》中,江南首富沈一石用鼓敲了一曲《廣陵散》,曲畢後,當著高翰文的面轉身走進了火海,結束了自己的一生。沈一石表面上是江南首富,為織造局幹活,實際上他已經被榨乾了,所以他總是粗茶淡飯的過著他的日子。
  • 大明王朝:沈一石留下的帳冊,揭開明朝嘉靖帝統治下的陰暗!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71期:上一期提到了沈一石的死,他的死可以說是劇中的一個小高潮,讓人倍感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