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回到《大明王朝1566》,你會對高翰文說什麼?

2021-01-10 騰訊網

《大明王朝1566》裡有個高翰文,他本在翰林院當值,因為提出了「以改兼振,兩難自解」而被嚴世蕃重用,

「以改兼振,兩難自解」是什麼呢?

原來,朝廷為了賺錢,和外國商人定了10萬匹絲綢的生意,要織10萬匹絲綢,就需要大量的桑葉,沒有桑葉怎麼辦?只能讓老百姓「改稻為桑」,

問題是,老百姓都不願意,因為改稻為桑,老百姓就無糧,無糧就無法生存,

嚴世蕃為了推進改稻為桑,就把幾條大河決了堤,大水淹了稻田,才有改稻為桑的可能,

但老百姓還是不願意,因為現在搶種稻穀,到年底還會有些收成,抗一抗還能抗到第二年,如果改稻為桑,即使今年朝廷給補貼,明年還得餓死,

改稻為桑,改,百姓餓死,不改,朝廷生意沒得做,這就是兩難。

這時高翰文說話了,「以改兼振,兩難自解」,

怎麼個「以改兼振」呢?就是讓地方上的大戶購買老百姓的田地,然後把購買的田地改稻為桑,同時僱傭賣田的百姓種植桑樹,第二年百姓也不至於餓死。

是不是很完美?

是,理論上是,但有很大的風險,什麼風險?

首先是購買價格,

按市場價買?大戶沒有利潤,無利不起早,他為什麼要買?如果不買,朝廷強迫買嗎?顯然不合適,

按低於市場價買?老百姓願意賣嗎?賣了之後能挨過今年冬天嗎?如果不賣,朝廷強迫賣嗎?顯然更不合適;

其次,大戶們一定會僱傭這些沒有土地的農民嗎?如果不僱傭怎麼辦?農民沒飯吃的問題還是沒解決,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

某些官員是要在這個過程中撈一筆的,所以他們勢必會強迫大戶們以低價購買百姓田地,這樣,官員們撈一筆,朝廷的10萬匹絲綢生意也有著落了,

至於百姓的生死,不在他們考慮範圍內。

「以改兼振,兩難自解」,一個看似完美的方案,要麼執行不下去,要麼只解決朝廷做生意的問題,並沒有「兩難自解」,

這些風險,老百姓知道,大戶們知道,官員們也知道,

但,高翰文不知道,幸而他在上任的路上遇到了胡宗憲,嚴格來說,是胡宗憲特地要見高翰文,並告知了其中利害,

結果,可想而知,方案沒有執行下去,高翰文也差點把自己搭進去。

有時我們很容易就發現問題,也能根據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但就是實施不下去,

為什麼?因為方案不落地,

方案為什麼不落地?因為很多方案都是「解決方案」,缺少了「實施方案」,

什麼是「解決方案」呢?

比如,燈泡壞了換一個,就是解決方案。

什麼是「實施方案」呢?

你要買燈泡,找螺絲刀,找梯子...,這些就是實施方案,任何一個環節考慮不周,都會滿盤皆輸!

我想,高翰文提出「以改兼振,兩難自解」時,也沒考慮過具體要如何實施吧,

高翰文為什麼沒考慮?因為他是個書生,

我並非看不起書生,因為我本身也是書生,

我只是想說,

紙上談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一點不假。

相關焦點

  • 大明王朝32:面對高翰文的妥協,王用汲發飆,海瑞落淚!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32期:上一期講了高翰文被芸娘「仙人跳」的整個過程,可以看出,沈一石從內心並不想做這麼骯髒的事情,芸娘同樣如此
  • 大明王朝:為什麼高翰文請罪被押赴進京後「只有沉默才能出獄」?
    隨後,海瑞讓高翰文請罪後保持沉默,只有沉默才能出獄,那麼這又是為何呢?《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79期:大明王朝:高翰文向錦衣衛請罪,海瑞為何一再強調沉默才能出獄?一、在《大明王朝1566》中,高翰文一出場就是以替罪羊的方式出現,只是他自己並不知道罷了。
  • 大明王朝:你我皆凡人,詳解芸娘是如何對高翰文施展「仙人跳」?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87期——改稻為桑深度解析篇3: 前情回顧: 浙江毀堤淹田之後,朝廷派出了高翰文、海瑞、王用汲到浙江地方任職,以便實行高翰文的「以改兼賑、兩難自解」方略。
  • 《大明王朝1566》中國為什麼沒有自發形成資本主義?
    最近在三刷《大明王朝1566》,由於已基本了解劇情,甚至對一些臺詞都已經很熟悉,所以這一次看,多帶了些思考在裡面。其中一個思考是,劇情裡人人都在說,毀堤淹田後,大地主們會兼併土地,百姓們賤賣自己的田地,就算度過今年,明年也會因沒有田地而餓死,於是可能激起民變、造反抗議。
  • 《大明王朝1566》沈一石的結局早已經註定
    在這部豆瓣評分高達9.7分的《大明王朝1566》中,江南首富沈一石用鼓敲了一曲《廣陵散》,曲畢後,當著高翰文的面轉身走進了火海,結束了自己的一生。沈一石表面上是江南首富,為織造局幹活,實際上他已經被榨乾了,所以他總是粗茶淡飯的過著他的日子。
  • 《大明王朝1566》。
    大明王朝1566嚴嵩讓小閣老將奏疏呈給皇帝,趁著皇帝在裕王府內看小皇孫,直接呈上去,並且讓皇帝當場給出旨意,這時候裕王就算想讓高拱和張居正他們掣肘,這時候沒想明白沒說話,之後也不會再敢說。裕王派譚綸到浙江說服浙江總督胡宗憲站在他們這一邊,延緩改稻為桑的國策,不要幫嚴嵩借國策之名圖私利。
  • 3星|《大明王朝1566》:架空歷史劇,主角的名字和結局是真的,情節大部分虛構
    大明王朝1566 (2007)導演: 張黎編劇: 劉和平
  • 沈一石與高翰文——官僚資本的兩個側面
    相關閱讀:《大明王朝1566》講了個什麼故事(圖解我就不掛了)《大明王朝1566
  • 《大明王朝1566》十三年後何以還能這麼火?
    2017年的時候,四十六集大型電視連續劇《大明王朝1566》,在優酷進行網絡首播。按理說這部2007年1月就已經在湖南電視臺首播,而且收視率也並不太出色的作品,時隔十年之後才進行網絡首播。這在新劇年年大量推出,各IP改編+「小鮮肉」組合當道的年代,似乎很難再在掀起什麼「風浪」了。然而這部電視劇,卻能殺出一條血路,出乎意料的大火特火!
  • 大明王朝1566劇情概況
    [cp]大明王朝1566:2007年張黎導演歷史題材電視劇,陳寶國,黃志忠,王慶祥,倪大紅,王勁松,張志堅,趙立新,閆妮,張子健等主演。明嘉靖四十年,欽天監監正周雲逸因一冬無雪諫言朝廷開支無度,官府貪墨橫行,民不聊生,天怒人怨,被東廠提刑太監馮保打死於午門之外,二十年不上朝的朱厚熜違心下罪己詔,齋戒求雪。
  • 《大明王朝1566》 第六集 高翰文的初勝
    王用汲為人和氣,而且人家是上級,自當禮遇,但海瑞卻從心眼裡覺得此人真不是塊當官的料,以改兼賑兩難自解,這分明是治亂之源,他還堂而皇之的說出來,再加上現在高翰文畢竟是嚴世蕃舉薦的,海瑞更加討厭,對答之中變沒有絲毫客氣。 不過對此,高翰文自然是無所謂,反正他得到想要的回答就行了,起碼能確認胡宗憲說的對,這倆人可用就行。
  • 雲在青天水在瓶‖《大明王朝1566》,好懷念這部用情至深的好劇!
    我敢這麼說,自然是有底氣的,這底氣不是說我能拍一部比《琅琊榜》更「悅目」的(或許將來我可以。悅目,又賞心),而是說我看過不少比它更好的。今天要談的這部「比它更好的」的便是:《大明王朝1566》二、《大明王朝1566》一共46集。
  • 大明王朝24:高翰文頂撞上司為什麼沒被撤職?因為他有兩張牌!
    本期楊角風談大明王朝24:大明王朝高翰文就任知府後的第一次較量,終於明白啥叫最終解釋權一、大明王朝講到這裡,才真正進入到了正軌,我們的男一號海瑞也終於開始施展抱負了,那麼他的第一戰結局如何呢?我們先分析一下現在的局勢:浙江官員,以鄭泌昌和何茂才為主,他們是遵守朝廷下達的「以改兼賑,兩難自解」的方針同時進行兩項工作。
  • 高分巨作《大明王朝1566》
    《大明王朝1566》這部作品是張黎導演的。它的視角和立意與眾多電視劇完全不同。但無疑是一部超時空的好作品。豆瓣評了9.7的高分。而同一導演導演的另一部作品《走向共和》也是9.7的高分。我們能看出來,《大明王朝1566》雖然演義的是歷史,可反映的確是當下,它的一切權謀和當下的官場非常接近,看幾處橋段,比如「鐵王座之爭」,完全可以契合到當下的權謀爭奪中的一個例子。
  • 《大明王朝1566》裡的王用汲,一位被忽略的智者 | 微思客
    今天是「普通讀者」第44期,我們來談談歷史劇《大明王朝1566》的一個配角王用汲。
  • 《大明王朝1566》就是最好的國產歷史劇,沒有之一
    觀眾只要跟隨他們的視角,就能相對容易地沿著劇情,體察到一部電視劇的核心精神。但《大看完這段的觀眾,有誰能猜到扮演兒子的張志堅,比扮演父親的倪大紅,大了整整五歲呢?無怪乎在當年對黃志忠的一次採訪中,還在網站做主持人的大鵬忍不住總結:「中國最會演戲的都弄到這部戲裡面了。」《大明王朝1566》也是一部奇怪的電視劇,它的高評價,是播出多年後姍姍來遲的結果。
  • 我最喜歡的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
    其中就有《大明王朝1566》,一看評分還可以,前段時間也剛好看了《明朝那些事》,就想看看書中熟悉的那些明朝人,在電視劇中是個什麼形象。於是開始了入坑之旅。    點開電視劇,一段簡單配樂後,就進入了正劇,我當時還奇怪:視頻網站這麼貼心給跳過主題曲,不耽誤時間,直接開播正劇。後來才知道,人家本就沒有主題曲的,並且看完後你也會覺得前後放什麼歌曲都不太合適。
  • 重看《大明王朝1566》的意義何在?它回應了我們的現實焦慮
    春節期間開始重看《大明王朝1566》,現在看到了30集。前五集已經寫過一篇觀感(【酷評】《大明王朝1566》:每個人都活在掙扎羈絆中),今天再把中段的感受寫一寫。海瑞(黃志忠)是第六集出場的。這本身就很罕見。
  • 在今天,為什麼人們仍懷念《大明王朝1566》?
    黃志忠將過去的藝術作品對海瑞的詮釋,區分為歷史形象、文學形象和民間形象,《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是照民間形象去演的。而這一民間形象最難處理的一點,是你要將他演得像個「人」,但又要在他身上體現一種超越的氣質,一種讓觀眾深深信服海瑞確實可以作為精神榜樣的氣質。這樣一個精神榜樣,首先是孤獨的。
  • 《大明王朝1566》和《雍正王朝》,誰才是歷史權謀第一劇?
    我是先看完《大明王朝1566》再去看《雍正王朝》的,而且1566看了很多遍,也寫了不少影評,算是對1566有個一知半解吧。收視率上也證明了這一點,《雍正王朝》的收視率在央視1999年首播時達到16.7%,而《大明王朝1566》在湖南臺2007年首播時收視率僅為0.5%。如果是在衛視播放,電視劇因為跨度時間長,需要一直有可看性元素來吸引關注,保持收視率。一旦出現《大明王朝1566》這種幾乎每處都需要深度思考的劇,自然就沒人能追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