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1:沈一石留下多年帳冊,全部送往京城,嘉靖帝查帳

2020-12-25 貝蓓影視

朝廷為了抗倭軍需下令查抄沈一石家產,但是沈一石早就料到自己大限已至,先行點火自焚,令奉旨抄家的高翰文震驚的是,這位號稱江南第一首富早已被盤剝的所剩無幾,家裡現銀不到一萬兩,沈一石共有作坊二十五,織機三千,每日可織絲綢五百四十八匹,但庫存生絲僅能維持作坊織綢二十天,共計一萬零九百六十匹,距朝廷賣與西洋所需之五十萬匹相差巨大,庫存絲綢也僅剩一百匹。而他死後還暗中留下了兩件東西,第一件是給楊金水他們的,是二十年來他與浙江官場和宮中往來的詳細帳冊,以及一封信,信中的內容觸目驚心,沈一石生前謹慎小心,死後終於能說幾句直言了,二十年來浙江換了五個巡撫四個織造,只有胡宗憲一人沒有貪過沈一石的錢,而經過沈一石之手,一共產了四百多萬匹絲綢,其中宮中拿走了五成,官府貪了兩成多,真正到沈一石手裡的只有兩成,而他就是依靠著兩成的絲綢拆東牆補西牆非常艱難地維持到了現在,而他最終的下場他也早就預料到了。

高翰文查抄沈一石的帳冊和家財的下落,竟然一無所獲,便與同來的錦衣衛分頭趕往巡撫衙門和織造局,而此時的鄭泌昌和何茂才正在火燒帳冊,毀滅證據,將高翰文擋在了巡撫衙門外。但是讓鄭泌昌和何茂才萬萬沒想到的是楊金水還有同樣的四口木箱,裝著沈一石二十年來所有的帳冊,原封不動的要送往京城交給呂芳,上奏嘉靖帝。鄭泌昌,何茂才見事情敗露,現在又拿不出軍餉供應前方抗倭,為了給朝廷一個交代,他們請求楊金水上奏朝廷讓自己戴罪立功,二人再想盡辦法籌集軍餉,想要以此矇混過關,而楊金水則想的是緊緊抓住呂芳和錦衣衛金蟬脫殼,為此他們還達成共識,

密謀移罪高翰文「辦案不力,帳目被銷毀,大量贓款下落不明」,讓高翰文做替罪羊。

在日本倭寇為患明朝東南沿海已經十年的時候,也是明朝內政日益腐敗的時候,一場由浙江總督胡宗憲坐鎮部署,名將戚繼光的「戚家軍」為主力的抗倭決戰,在這一年在中國東南沿海開始了。倭寇在東南沿海燒殺淫掠,戚家軍數千將士在已經斷糧數日後仍然堅守苦待,伺機殺敵。東南局勢危急,高翰文押著僅有的軍需來到前方面見胡宗憲,兩手空空的高府臺臉上寫滿了愧疚之色,他覺得愧對部堂,其實胡宗憲早就已經料到了今天的結果,他敏銳的斷定不出一個月,朝廷就會在浙江掀起大案,並指點高翰文,說他一個書生出來做官百無一用,為今之計只有立刻回去向錦衣衛請罪,請他們把自己檻送京師,只有這樣他才能避免捲入旋渦玉石俱焚。而在他請罪之前,他還把沈一石帳冊裡面那幾條關鍵內容全都背給了海瑞聽,海瑞終於明白了大明貪墨癌變的根源所在,海瑞再次囑咐高翰文到了京師什麼話都不要說,唯有沉默,才能出獄。

而接下來就要說到沈一石留下的第二件東西了,其實沈一石本來還有一線生機,但是他把這件可以救命的東西留給了他這一輩子唯一愛過的女人,而他的遺囑執行人就是楊金水,他和沈一石都跟芸娘有一段情,但是一個無緣一個無分,而他們也真心覺得虧欠芸娘,希望成全她和高翰文,高翰文即將檻送北京,這一去千山萬水,溝壑縱橫,沈一石臨死之前留給他們的那樣東西是將來可以救他們性命的東西。

五天以後沈一石的帳冊送到了嘉靖帝手裡,嘉靖帝雖然幾十年不上朝,但整個大明朝的財政收支卻一直掌握在他的手裡,除了修蘸煉丹以外,最讓他關注的便是計算整個國家的財政收支,嘉靖帝命太監將楊金水密送進京城的四箱帳冊一一查點,算出了浙江官場這二十年貪墨瀋一石的一百萬絲綢怎麼也有七八百萬輛白銀,為此嘉靖帝密召了胡宗憲星夜兼程,秘密進京,已經精疲力盡的胡宗憲將沈一石的帳冊一一過目,嘉靖帝嚴厲質問了胡宗憲新安江大堤決口之事以及浙江官場的貪墨之風。而這二十年來正是嚴黨把持朝政的二十年,此時的嘉靖帝對嚴黨的容忍已然到了極限,那麼嘉靖帝對此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擊呢?

大明王朝11:沈一石留下多年帳冊,全部送往京城,嘉靖帝查帳

相關焦點

  • 大明王朝:沈一石留下的帳冊,揭開明朝嘉靖帝統治下的陰暗!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71期:上一期提到了沈一石的死,他的死可以說是劇中的一個小高潮,讓人倍感惋惜。
  • 大明王朝9:海瑞會見沈一石,沈一石奉旨賑災,惡人變成善人
    此時錦衣衛的朱七等人奉嘉靖帝之命疾馳浙江,而浙江打著宮裡的牌子賤買災民田地的事也報到了裕王府,裕王打算將嘉靖帝賞給李妃家的十萬匹絲綢還回去,李妃覺得不妥,裕王又急著要見徐階,高拱和張居正,但是李妃又認為情況不明,勸其不見,沒想到李妃的一番話徹底惹怒了裕王,裕王痛斥李妃,徐階,高拱和張居正來到了裕王府,並與裕王一同商議此事,張居認為此事確實匪夷所思,波譎雲詭,建議裕王靜觀其變,裕王聽後不禁後悔錯怪了李妃
  • 大明王朝10:沈一石機關算盡,被高翰文抄家,自己走進火海
    而仗要打贏就要花錢,但是現在的國庫虧空,嘉靖帝還要靠嚴嵩父子支撐局面,他們如果拿不出錢便一定會拿有錢的開刀,據胡宗憲分析,眼下有巨財能填補國庫虧空的也只有沈一石這個富商了,朝廷拿他下手是遲早的事。胡宗憲抗倭的軍報和沈一石賑災的消息一起送到了宮裡,嘉靖帝,嚴嵩父子,裕王等人正齊聚一堂商議朝局,事情都已經擺在了眼前,改稻為桑政策的實行舉步維艱,國庫的虧空沒有補上,胡宗憲那邊又大戰在即,這是關係到社稷安危的軍國大事,朝廷一定要拿出銀子全力供應前方,百姓逼不得,軍隊誤不得,果然事情如胡宗憲所料,現在只能拿沈一石這位富商開刀了,朝廷非但沒有感念他替朝廷賑災的義舉
  • 大明王朝:為什麼高翰文請罪被押赴進京後「只有沉默才能出獄」?
    之所以他要把帳冊背給海瑞聽,其實就為了向海瑞揭開大明朝最大的黑暗點。背完後海瑞拍案而起,感慨一句:「官場之貪墨,一切皆始於內廷!」隨後,海瑞讓高翰文請罪後保持沉默,只有沉默才能出獄,那麼這又是為何呢?《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79期:大明王朝:高翰文向錦衣衛請罪,海瑞為何一再強調沉默才能出獄?
  • 大明王朝12:嘉靖帝設局試探嚴嵩,調整內閣成員,布局縝密
    胡宗憲瀝血上奏:直言今年以來全國天災人禍不斷,現在東南抗倭已經到了決戰的關口,如果此時興起大獄,就會天下大亂,牽及內閣和六部九司,大明朝立時大亂,而嚴嵩之貪到底是本人所為還是下面的人打著他的旗號,現在也難以妄下斷言,嘉靖帝覺得胡宗憲這番話確實有理,於是他決定設一個局來試探嚴嵩,他讓胡宗憲帶著沈一石的四箱帳冊連夜送進嚴府
  • 大明王朝:浙江首富沈一石的死,為什麼從一開始就已經註定?
    在《大明王朝1566》中,有一個人的死相信大家很意外,他就是沈一石。
  • 大明王朝:嘉靖帝除嚴世藩閣員時的三點重要指示,盡顯帝王之術!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84期:上一期我們講到了嚴嵩和胡宗憲一大早進宮面聖,嘉靖帝本想「挑撥」嚴嵩跟胡宗憲的關係,結果並不理想,
  • 大明王朝:躲著嘉靖帝擦眼睛的呂芳,透露官場傳話大智慧!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48期:上一期提到了烏雲密布的京城,炎熱伏天,嘉靖帝卻關著門窗,穿著長袍大袖修道。
  • 大明王朝14:嘉靖帝下旨嚴查,海瑞手持聖旨,熱淚盈眶
    很快楊金水瘋了的消息傳到了司禮監,秉筆太監陳洪大呼反了,要直接上奏嘉靖帝,而秉筆太監黃錦建議還是先通報呂芳,呂芳深知楊金水的事情必定會牽連到他,於是他先命黃錦穩住嘉靖帝,然後自己連夜趕往北鎮撫司去見了沈一石一案的兩個證人,被軟禁的高翰文和一路跟著他來到京城的芸娘,詢問起沈一石是否留下了江南織造局的證據
  • 大明王朝1566:太監和商人,真的能成為好兄弟嗎?
    《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經典的歷史劇,很多老戲骨都在這部劇中奉獻了自己的精湛演技,這部劇也因此成為了國產影視劇中難得的精品。很多人都非常的喜歡這部劇,筆者也是它的粉絲之一,所以就想給大家分享一下筆者對這部劇的看法,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 在《大明王朝1566》中,你認為誰最聰明?
    若論誰最聰明,還真是不好說,在整個《大明王朝1566》中,天底下最聰明的人都聚在一起了,但這其中,卻有三個相對更為聰明的人。哪三位?容我一一道來:1、排名第三:沈一石沈一石,初登場時看似只是一個為皇家服務、仰皇家鼻息的商人而已,但實際上,沈一石是一個早早地就把全局看得透徹的人。多年的為皇家服務,讓他明白了整個局面的關鍵之處,那就是皇室揮霍無度,才導致商人們不堪重負,同樣也導致了百姓們被盤剝。
  • 《大明王朝1566》影評8.2——大明王朝
    花了3天時間,把46集大明王朝肝完了這是一部正史劇,相比於康熙王朝著重表現康熙,大明王朝更加視野開闊,講述了那個時代君臣,父子,同僚,朋友。更加揭示了腐敗的根源,尺度很大,在今天看來仍然有借鑑意義,人民的名義,也沒敢把貪汙腐敗講得那麼深。
  • 大明王朝19:嘉靖帝說的「我們就都勉為其難吧」,到底難在哪?
    嘉靖帝並沒有追究胡宗憲隱瞞毀堤淹田事件的罪狀,只是撤掉了胡宗憲的浙江巡撫職務,仍讓他當浙直總督。安排好一切後,他仍然要推行改稻為桑政策,而且還得顧及民情,最後對大家說了句「我們就都勉為其難吧」,這句話什麼意思?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9:大明王朝中嘉靖帝面對胡宗憲的欺騙,為何卻說大家都勉為其難吧?
  • 大明王朝:呂芳得知楊金水變瘋消息,為什麼不報皇上卻去見芸娘?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07篇文章)楊金水變瘋的消息傳到京城,司禮監首席秉筆太監陳洪興奮不已,作為司禮監二把手,當然明白這是一次衝擊一把手的機遇,自然不會輕易放過。《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107期:大明王朝:楊金水變瘋,呂芳不急著報嘉靖帝,為何先去見了芸娘?一、黃錦到了精舍門口,看門的兩個小太監馬上下跪:「孫子們叩見黃公公!」
  • 大明王朝:張三丰血經一出,為什麼就代表著清流勝出,嚴黨倒臺?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36篇文章)很多人認為齊大柱這個人設是多餘的,是暴露狂,這條支線對主題沒啥作用,其實不然。嚴黨為什麼非要置齊大柱於死地,主要原因並不是真的恨齊大柱,而是要維持震懾力。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36期:大明王朝:清流派的絕地反擊,為什麼張三丰血經一出,嚴黨必倒?一、劇情走到現在這個程度,其實一直都在講一件事,那就是——倒嚴!嚴嵩把持朝政二十年,一味地逢迎嘉靖帝,而嘉靖帝作為回報,也適當給嚴黨分紅。
  • 《大明王朝1566》沈一石的結局早已經註定
    在這部豆瓣評分高達9.7分的《大明王朝1566》中,江南首富沈一石用鼓敲了一曲《廣陵散》,曲畢後,當著高翰文的面轉身走進了火海,結束了自己的一生。沈一石表面上是江南首富,為織造局幹活,實際上他已經被榨乾了,所以他總是粗茶淡飯的過著他的日子。
  • 《大明王朝1566》火了,富商沈一石結局令人唏噓
    大明王朝嘉靖四十餘年,江南巨賈富可敵國的沈一石倒臺了,殺身抄家。你可以說大快民心,因為他仗著做的是朝廷的生意,勾結官員,大發橫財。可往深處想,再結合現在,特別是去年首富黃光裕的倒掉,這戲意思就大了,悲劇的意味也出來。
  • 《大明王朝1566》中的3句名言,讀完受益匪淺
    》,覺得這是一部非常「長智」的電視劇,但是在看完《大明王朝1566》之後,我才發現《大明王朝1566》才是真正的「長智」神劇。 5年版權期後,《大明王朝1566》開始火起來,傳到韓國,沒想到獲得很好的口碑。
  • 《大明王朝1566》值得看十遍的中國電視劇
    一般我們評價某個電影電視劇是否是好的,都會去看看豆瓣的評分,這部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豆瓣評分是9.7分,位列國產電視劇的首位!就問問你去不去看吧。我個人已經看了5遍了,也僅僅是理解一小部分,還得繼續反覆再看5遍才行啊。這部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以國庫入不敷出為開端,眾臣和嘉靖帝圍繞這個問題展開了一系列的鬥爭。嘉靖帝,清流派,嚴黨三個派別鬥智鬥勇。
  • 大明王朝:全劇最大贏家呂芳,多次惹惱嘉靖帝,為何還能全身而退?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57篇文章)嘉靖四十四年七月,海瑞進了京,隨後跑到六必居題字,又趕上清流派對抄家嚴黨的銀兩處置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