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全劇最大贏家呂芳,多次惹惱嘉靖帝,為何還能全身而退?

2021-02-23 楊角風發作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57篇文章)

嘉靖四十四年七月,海瑞進了京,隨後跑到六必居題字,又趕上清流派對抄家嚴黨的銀兩處置不當,惹惱嘉靖帝。

陳洪跑到裕王府宣旨後被打,回來稟報,嘉靖帝震怒:

「真是十步以內必有芳草呀!」

那邊陳洪跑到鎮撫司「除草」,這邊嘉靖帝送給呂芳一道符:

「跟了朕大半輩子,帶著這個,可保你下半輩子的平安。」

就這樣,呂芳拿著符救出了楊金水,倆人一路向南,裝了幾年瘋的楊金水終於哭了起來:

「哭吧,哭吧,把憋在心裡那點委屈都哭出來,往後咱們就不用哭了,讓他們哭去吧!」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57期:大明王朝:多次惹惱嘉靖帝的掌印太監呂芳,為什麼還能全身而退?

一、

呂芳作為司禮監五大太監之首,權力那是相當的大,作為掌印太監的他掌控大明朝最終政策執行權——披紅。

司禮監掌管內廷二十四衙門,外加錦衣衛和東廠,是以嘉靖帝為中心發號施令的中轉站。也是用來平衡和制衡內閣,以及六部兩京一十三省的官吏,並全天下百姓。

我們可以想像得出,在劇情開始之前,也就是嘉靖帝四十年之前,朝廷至少穩定了二十年。這二十年正好是嚴嵩和呂芳當政,兩者配合相當的默契,真正平衡被打破源自於開場的御前財政會議。

之所以這場會議清流派會向嚴世蕃開火,原因就在於雙方力量發生了根本改變,這個改變就是裕王有後了……

因為周雲逸的死,讓整場會議充滿著火藥味,呂芳還在盡力維護平衡,會議前就定了調子:

「諸位大臣,臘月二十九周雲逸的事,大家都知道……虧空上的事,能過去,我們就儘量過去,天大的事,咱們得同舟共濟。」

但會議還是吵起來了,面對激烈衝突,嚴嵩先出擊,打破了平衡:

「有些人就借著這個誹謗朝廷……這場雪是皇上敬下來的……」

這中間呂芳一直在調停,讓大家就事論事,撥正討論的方向,最終會議也得到圓滿結束,並定下了「改稻為桑」國策。

從這一刻起,呂芳就感覺到了,一場大的變局就要出現,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他利用給裕王賀喜的機會向嘉靖帝請求派太監和宮女去裕王府,同時巧妙地把馮保派去,做到了未雨綢繆。

二、

他對馮保說了那一番理論堪稱全劇經典之一,那就是「思危」、「思退」、「思變」,並明確告知他:

「如果真有裕王入主大內的那一天,乾爹這條老命還要靠你!」

呂芳這個人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其實就是仁慈,所謂和氣生財,能不結仇絕不結仇,能救一命絕不袖手旁觀,對馮保如此,對楊金水對其他人也是如此。

劇中嘉靖帝好幾次提到對呂芳「老祖宗」的稱呼感到厭煩,並說只有死人才稱祖宗,為什麼呂芳還是不改?

其實這個稱呼何嘗不是底下人心甘情願叫的,發自內心的話,改不了,由此也能看出呂芳會做人。但呂芳又太過仁慈了,太仁慈就會出問題,最後呂芳的被撤,也是因此,當然這是後話,我們一會兒會講到。

呂芳的第一次危機發生在「毀堤淹田」之後,發生在他最愛的乾兒子楊金水身上。楊金水這個人用呂芳的話講,就是壞的時候比誰都壞,但是好起來又比誰都好。

如果沒有後面的事發生,可以想像得出,楊金水江南織造局任期滿了後,必然回京。他的政治覺悟和手段,絕不在陳洪之下,尤其他那不上秤沒有四兩,上了秤一千斤也打不住的至理名言,貫穿全劇。

這次危機在楊金水的忠心下得以化解,他當機立斷放棄李玄,在嘉靖帝面前供出嚴世蕃,袒護了胡宗憲,深得朕意,不僅沒有受到處罰,反而得到了表揚。

三、

呂芳的第一次危機就這樣被楊金水解了圍,而第二次危機,仍然是楊金水破了局。

朝局的變化遠遠超過了呂芳的想像,毀堤淹田、通倭大案、打著織造局招牌買田、浙江貪案一併爆發。面對海瑞的咄咄逼人,楊金水也傻了眼,感受到自己沒有完成老祖宗,皇上交代的重任:

「我就是皇上,就是老祖宗派到浙江來的一條狗,我得看住這個家!」

是狗就得護主,一旦毀堤淹田這件事被掀出來,嘉靖帝就不得不查,一查就會查到織造局頭上。到時候楊金水、呂芳都會受牽連,連嘉靖帝的聖明都保不住,更不用說還在打仗的胡宗憲。

可是楊金水又不能死,他一旦死了,就會給司禮監敵對勢力,也就是陳洪一個把柄,對呂芳極其不利。他清醒地活著也不行,人清醒就得回答問題,不管他怎麼回答,都會牽扯呂芳,都會玷汙聖上。

萬般無奈之下,他只有瘋,嘉靖帝也知道他是裝瘋,但是還是想知道這件事跟呂芳有沒有關係,楊金水回答:

「呂芳是誰?有他……有他……他在一百年前死的……」

又說楊金水也死了,意思就是說線索到這裡就斷了,楊金水承擔了所有責任,絕不會玷汙聖上。

第二次危機以楊金水被關朝天觀結束,但是呂芳也失去了緩衝人,也就是楊金水,下一次危機到來,就只能自己上了。

四、

其實楊金水變瘋的消息剛傳到京城,呂芳就慌了,慌亂之餘,犯了一個最大的錯誤,就是瞞著嘉靖帝去見了嚴嵩和徐階,最後被發配吉壤。

其實呂芳絕對是好心,這個節骨眼上,一旦清流派跟嚴黨掐起來,必然影響到東南抗倭大局。他其實很清楚,楊金水變瘋,自己有罪,逃不掉,他不想讓嘉靖帝為難,這個為難還是想替嘉靖帝抗。

呂芳最後定性:

「我們還是同喝皇上這杯酒吧!」

後來嘉靖帝確信呂芳沒有牽扯到浙江貪案之後,也明白了他的苦心,同時為他不能飽讀詩書而善意提醒,你可知道太祖勸大臣酒時說過啥?

「金杯共汝飲,白刃不相饒!」

呂芳去勸酒,飽讀詩書的嚴嵩和徐階,必然會理解成這是嘉靖帝的意思,怎麼可能不想法對付我們?

但呂芳是好心辦了壞事,對嘉靖帝仍然是忠誠,所以這次也是化險為夷。

呂芳最後一次被貶,就是開頭提到的劇情了,因為呂芳總在向著裕王說話,引起了嘉靖帝不滿:

「是他在替朕說話,還是你在替他說話,或者替朕的兒子說話?」

也就是說,嘉靖帝發現呂芳竟然也向裕王靠攏,作為太監,只能有一個主子,那就是皇上。朕還沒死呢,你就往未來的皇帝身邊靠,什麼意思?

五、

實際上,嚴黨倒臺之後,就已經預示著呂芳同樣要倒臺。

表面上看,呂芳是偏向了清流派,偏向了裕王,好像是他開始把寶往裕王身上壓。畢竟在這次黨爭之中,以裕王為首的清流派獲得了成功,而且呂芳以及他所代表的司禮監也在往裕王身上靠。

先是半路殺出個海瑞,非要替嘉靖帝正人心,靖浮言:

「只是無人把為什麼要這樣改說清楚,因此浮言四起……我替你把這個必字做個註腳,正人心而靖浮言!」

海瑞又是裕王舉薦的人,嘉靖帝必然會多想,老子還沒死呢,你們就要來逼宮了?

這還不算,連向來只服從皇上的錦衣衛也有兩個跑來求情,關鍵是呂芳還答應了。呂芳這類人有個什麼特點呢,用黃錦的話講:

「我們這些人,原本都不是人,有了皇上我們才是半個人,有了老祖宗的多年呵護我們才有半個人樣。」

要想做個人的前提是什麼,就是皇上,沒有皇上,你們什麼都不是,呂芳就是犯了這個忌諱。

其實並不完全如此,而且平衡被打破,以呂芳的人設,很難再尋求一個平衡。如果權力不能互相制衡,那麼必然會失控,這才是嘉靖帝最擔心的事情,事實上呂芳走了,陳洪上臺,爭鬥並沒有停止。

嚴黨當政的時候,有什麼越中四諫、戊午三子,還有周雲逸在罵;嚴黨倒臺後,徐階上臺,一樣的有一群人罵,劇中沒提,但歷史上就是如此,比如國子監翰林院李清源他們;徐階下臺,到後來的張居正上臺,同樣也有一群人在罵,所謂的清流派,就是誰當政,我就罵誰!

如果沒有強大的司禮監予以協調,皇權也就沒有地位了,後來魏忠賢倒臺後,東林黨一黨獨大,崇禎帝都被耗死了,原因就在於此。

呂芳,後期總在出錯,他回答嘉靖帝是,自己也老了,以此換取了嘉靖帝的同情心。嘉靖帝不是一個薄情寡義之人,對於這樣的忠誠老臣,他也會照顧。呂芳當政四十年,早已經跟嘉靖帝融為一體,反呂芳就等於反自己,嘉靖帝不傻。

可以理解成呂芳的「三思」救了自己,也可以理解成他的「忠誠」救了自己,亦可以理解成嘉靖帝念舊救了自己……

但不管怎麼說,他是全劇最大的贏家,他帶著楊金水:

「往後咱們就不用哭了,讓他們哭去吧!」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大明王朝1566》,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喜歡就關注吧!

相關焦點

  • 大明王朝:陳洪的死局,嘉靖帝為什麼說,就你這德行也想學呂芳?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68篇文章)海瑞上了《治安疏》,嘉靖帝大為惱怒,幾番較量下來,他派陳洪去給裕王送信,帶著四個大字,分別是「好雨」、「明月」。聽完了裕王等人對「好雨」的解釋,再加上陳洪自己對嘉靖帝身體的判斷。
  • 大明王朝:躲著嘉靖帝擦眼睛的呂芳,透露官場傳話大智慧!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48期:上一期提到了烏雲密布的京城,炎熱伏天,嘉靖帝卻關著門窗,穿著長袍大袖修道。
  • 大明王朝:呂芳得知楊金水變瘋消息,為什麼不報皇上卻去見芸娘?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07篇文章)楊金水變瘋的消息傳到京城,司禮監首席秉筆太監陳洪興奮不已,作為司禮監二把手,當然明白這是一次衝擊一把手的機遇,自然不會輕易放過。然而呂芳的另一乾兒子黃錦卻戳破了陳洪的小心思,隻身一人前去匯報了呂芳,那麼接下來,呂芳又該如何應對呢?《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107期:大明王朝:楊金水變瘋,呂芳不急著報嘉靖帝,為何先去見了芸娘?
  • 大明王朝:裕王是未來的皇上,嚴嵩父子為什麼偏要處處跟他作對?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56期:上一期講到了嘉靖帝因為浙江絲綢商打著織造局牌子買田之事,找了嚴嵩和嚴世藩,一番較量之後。雖然表面上沒有怪罪嚴嵩或嚴世藩,但其實已經拉開了「倒嚴」的序幕。因為嘉靖帝需要的是會遮風擋雨的嚴黨,不是會招風惹雨的嚴黨,而嚴世藩顯然沒有明白這個道理,回去的路上還在跟嚴嵩爭辯。也就是這時候,嚴嵩提出了全劇最著名的言論:「一部二十一史都只誅滅九族,唯有我大明朝可以誅滅十族!」
  • 古人的「職場法則」,在《大明王朝1566》中如教科書般展現
    對於《大明王朝1566》這部電視劇,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或者說不知道,更有不少人表示看不懂、也不願意去看這部劇。也的確,這部電視劇裡既沒有「帥哥」也沒有「美女」,如果不具有一定的歷史常識也根本弄不清誰是誰。很多人心裡會想:帝王心術與臣子的權謀與自己何關?明朝早已是歷史的塵埃,翻出來去評說又有何益?
  • 大明王朝中是誰給了嚴世藩膽子水淹九縣?
    胡宗憲把改稻為桑執行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快速遞到了朝廷,那麼嘉靖帝為什麼連看都不肯看一眼呢?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1:大明王朝中什麼時候事態變得一發不可收拾?就在嘉靖探望孫子時!一、哭鬧的皇孫時間已經到了第三集,一開始裕王府就鬧翻了天,原來嘉靖帝今天要來看皇孫。
  • 《大明王朝1566》劇中到底誰最聰明?不是嘉靖,是大家想不到的他
    只討論《大明王朝1566》電視劇,最聰明的人莫過於呂芳。《大明王朝1566》一直被奉為近10多年來的經典神劇,這是一部男人必看的電視劇,裡面都是一群聰明絕頂的人在互鬥心機,如果要評論誰最聰明,沉墨認為莫過於呂芳。
  • 大明王朝14:嘉靖帝下旨嚴查,海瑞手持聖旨,熱淚盈眶
    很快楊金水瘋了的消息傳到了司禮監,秉筆太監陳洪大呼反了,要直接上奏嘉靖帝,而秉筆太監黃錦建議還是先通報呂芳,呂芳深知楊金水的事情必定會牽連到他,於是他先命黃錦穩住嘉靖帝,然後自己連夜趕往北鎮撫司去見了沈一石一案的兩個證人,被軟禁的高翰文和一路跟著他來到京城的芸娘,詢問起沈一石是否留下了江南織造局的證據
  • 大明王朝:嘉靖帝除嚴世藩閣員時的三點重要指示,盡顯帝王之術!
    《大明王朝1566解密》第84期:上一期我們講到了嚴嵩和胡宗憲一大早進宮面聖,嘉靖帝本想「挑撥」嚴嵩跟胡宗憲的關係,結果並不理想,
  • 《大明王朝1566》中的3句名言,讀完受益匪淺
    》,覺得這是一部非常「長智」的電視劇,但是在看完《大明王朝1566》之後,我才發現《大明王朝1566》才是真正的「長智」神劇。 2007年,《大明王朝1566》來了,並被湖南衛視買斷5年的放映權,那時候湖南衛視最火的電視劇有《又見一簾幽夢》、《綠光森林》、《醜女無敵》、《一起來看流星雨》、《回家的誘惑》等,像《大明王朝1566》這樣燒腦、需要歷史學基礎的電視劇並不討好。而且播出時間為晚上10點,看完沒有回放,網絡也不能播放,好好的一部劇就像被雪藏的小媳婦一樣,暗淡於小黑屋內。
  • 大明王朝11:沈一石留下多年帳冊,全部送往京城,嘉靖帝查帳
    但是讓鄭泌昌和何茂才萬萬沒想到的是楊金水還有同樣的四口木箱,裝著沈一石二十年來所有的帳冊,原封不動的要送往京城交給呂芳,上奏嘉靖帝。而在他請罪之前,他還把沈一石帳冊裡面那幾條關鍵內容全都背給了海瑞聽,海瑞終於明白了大明貪墨癌變的根源所在,海瑞再次囑咐高翰文到了京師什麼話都不要說,唯有沉默,才能出獄。
  • 大明王朝:全劇最悲慘女子,被「忠孝禮儀」坑害而死的海瑞妻子
    前面講到了陳洪帶著嘉靖帝的「好雨、明月」字條找到了裕王,裕王府眾人商議之後,下了兩條命令:一是速速召李時珍進京,給皇上看病,二是迅速給海瑞定了個秋後問斬,理由是頂撞聖上。但第二條命令是需要嘉靖帝進行死刑勾決的,等於是把選擇權再次丟給了皇上。
  • 大明王朝:人稱「鬼才」的嚴世蕃,為什麼在劇中的表現如同白痴?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第178期:《大明王朝1566》全集解讀177期共45萬字,已經完畢,後面楊角風將帶大家解讀一下劇中的人物,暫且定位為大明王朝人物篇吧
  • 回顧經典歷史劇《大明王朝1566》,誰才是最狠的角色?
    《大明王朝1566》是2007年上映的一部絕佳的歷史劇,喜歡明朝歷史的朋友們著實過了一把癮。這部劇是國家一級編劇劉和平的作品,《雍正王朝》和《北平無戰事》這兩部優秀的電視劇也都是他的著作。這部劇的豆瓣評分高達9.7分,絕對是一部歷史良心劇。
  • 大明王朝19:嘉靖帝說的「我們就都勉為其難吧」,到底難在哪?
    嘉靖帝並沒有追究胡宗憲隱瞞毀堤淹田事件的罪狀,只是撤掉了胡宗憲的浙江巡撫職務,仍讓他當浙直總督。安排好一切後,他仍然要推行改稻為桑政策,而且還得顧及民情,最後對大家說了句「我們就都勉為其難吧」,這句話什麼意思?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9:大明王朝中嘉靖帝面對胡宗憲的欺騙,為何卻說大家都勉為其難吧?
  • 和《大明王朝1566》裡的胡宗憲 學學職場生存之道
    說來慚愧,《大明王朝1566》這個劇我是去年才看的。也不是因為權謀劇的設定對我這個女性觀者不友善,起初是因著看了一些海瑞的片段,實在是對於這樣的正義化身無感,所以觀劇一直沒有進度。幸運的是一直有人向我力薦此片,才使心存偏見的我沒有錯失此片。
  • 《大明王朝1566》,何以能高度還原明朝的真實政治生態?
    不過,《大明王朝1566》、《走向共和》等歷史劇,確是可圈可點的佳作。《大明王朝1566》,整部劇的氛圍同其布景、光線、色彩一樣,充滿了陰鬱、灰暗的基調。每一個出場人物,都給人以壓抑的感覺。可是,這種設定,恰恰真實地襯託出嘉靖一朝的政治氛圍——在剛愎自用又馭下有術的嘉靖皇帝的統治下,朝堂上下拉幫結派,相互攻訐,既為了爭權,更為了自保。
  • 在《大明王朝1566》中,你認為誰最聰明?
    若論誰最聰明,還真是不好說,在整個《大明王朝1566》中,天底下最聰明的人都聚在一起了,但這其中,卻有三個相對更為聰明的人。哪三位?錦衣衛七爺在經過調查事件原委後,明白了這些都是沈一石的設局,但又因為要顧及很多東西,不能直接說明,因此七爺才會說道,難道你要我上報大明被一個商人玩了不成?
  • 《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聽說大家喊呂芳老祖宗,他為何大發雷霆
    因此嘉靖提起老祖宗這個詞的時候,就說明嘉靖開始反感呂芳了,呂方被打發走,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了。一、嘉靖不希望任何一方獨佔鰲頭。嘉靖皇帝是個玩弄權術的高手,他可以20年不上朝,卻把大明王朝的大小事務都處理好,把大權始終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這就是本事。
  • 大明王朝:嚴嵩大勢已去,為什麼點名要帶著六心居醬菜見嘉靖帝?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48篇文章)隨著嘉靖帝一聲令下,把持朝政達二十年之久的嚴黨,毫無招架之力,頃刻倒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