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黨終於想通了事情的原委,他們決定立刻改變策略,向絲綢大戶開刀,這樣才能保住民心,保住自己的位子。此時錦衣衛的朱七等人奉嘉靖帝之命疾馳浙江,而浙江打著宮裡的牌子賤買災民田地的事也報到了裕王府,裕王打算將嘉靖帝賞給李妃家的十萬匹絲綢還回去,李妃覺得不妥,裕王又急著要見徐階,高拱和張居正,但是李妃又認為情況不明,勸其不見,沒想到李妃的一番話徹底惹怒了裕王,裕王痛斥李妃,徐階,高拱和張居正來到了裕王府,並與裕王一同商議此事,張居認為此事確實匪夷所思,波譎雲詭,建議裕王靜觀其變,裕王聽後不禁後悔錯怪了李妃。
另一邊的海瑞帶著胡宗憲給他的親兵來到淳安碼頭會見沈一石,而今天的沈一石和往常截然不同,之前的沈一石一直是個身穿布衣行事低調的商人,而今天的他身穿紵羅綢緞招搖過市,這身打扮立刻就讓熟讀大明法典的海瑞抓住了破綻,申斥他商人是不可以穿紵羅綢緞的,而沈一石混跡官場多年,還是第一次遇到像海瑞這樣的官員,於是他立刻表明身份,說自己因為多年為織造局經商有功所以朝廷特例恩賜了他六品功名頂戴。可是海瑞一聽更生氣了,說如果你身為官員還打著織造局的名義來收田,這更加是為朝廷和皇上臉上抹黑,可是接下來沈一石的舉動卻讓海瑞震驚了,他命人放下了船上寫著織造局字樣燈籠下的絲綢帖子,上面赫然的寫著四個大字,奉旨賑災,沈一石把買田的糧賑濟了災民,這可真是峰迴路轉,一時間買田的變成了賑災,惡人變成了善人,沈一石對海瑞說自己知道地方遭災,官府拿不出那麼多糧來賑濟百姓,所以自己墊錢買糧借給朝廷,這讓海瑞大吃一驚,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一直厭惡的商人,現在竟然一出手就做到了官府做不到的兩難自解,但是他深知沈一石這樣做的背後一定有著更大的圖謀,但是對於眼下的狀況而言,海瑞也沒有別的選擇,只能先籤了字把糧借了下來,而沈一石在借糧給淳安之後,他又趕去建德把剩下的三成半糧食借給了王用汲。
這田眼見著買不成了,改稻為桑的計劃也肯定是黃了,而更糟糕的是何茂才派去淳安的兩個千戶也沒能殺人滅口尤其是擔心關在淳安的井上十四郎把事情捅出去,他們兩個 都得誅滅九族,於是鄭泌昌指使何茂才趕在胡宗憲之前逼海瑞交人,但是他並不是海瑞的對手,三言兩語就敗下陣來,正準備用蠻力給海瑞用刑,海瑞一聲令下,總督府的親兵就把何茂才的手下全都趕了出去。文說不過,武又打不過,何茂才只能好好的坐下來和海瑞商量,還苦口婆心地勸海瑞,你一個舉人四十多歲了,在官場到處跟人結仇這又是何苦呢,海瑞則回應道(情景),有很多人覺得海瑞一味剛直,無助安邦定國,但是海瑞以必死的決心救了淳安數十萬的百姓,這樣的膽識和胸襟,我們都難以望其項背,就連本來以為海瑞不可理喻的何茂才,這時的他也終於明白了海瑞這個人是不可戰勝的。海瑞看時機差不多了,如果這樣跟何茂才繼續耗下去,既救不了齊大柱他們,也會耽誤賑災,他順勢提出他已經查明了齊大柱他們從倭寇手裡買糧是不知者無罪,如果何茂才願意籤字認可這個定論,他便可以將真正的倭寇井上十四郎交給他帶回省裡,而被冤枉的齊大柱按律只應鞭笞二十,然後釋放。於是何茂才立刻籤了字,暗中命蔣,徐千戶殺了井上十四郎滅口。
鄭泌昌去找了楊金水,楊金水正準備讓從京城趕來的錦衣衛抓捕沈一石,但是聽說了沈一石把買田的糧賑濟了災民後,楊金水因恐自己密報失誤有欺君之罪,因此要將事情查個水落石出。不想鄭泌昌竟然裝死抵賴,無奈之下楊金水請出錦衣衛朱七,朱七一出,鄭泌昌為逃脫罪名,謊稱自己並不知道沈一石打什麼主意。鄭泌昌和楊金水二人又合謀,上書朝廷,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卸在了沈一石的身上。
朱七也向淳安老百姓暗訪到齊大柱通倭實屬冤枉,並且老百姓也十分感激嘉靖帝送糧賑災,以及裕王給他們派來的為民做主的海瑞,為了他們的安全,海瑞還舉薦他們去戚繼光的軍營為國效力,而百姓們也被海瑞的公正和恩義感動,終於答應了借糧改稻為桑。大明王朝9:海瑞會見沈一石,沈一石奉旨賑災,惡人變成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