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桌遊的腦洞真的大!扒一扒千年前的桌遊!

2020-12-24 弈乎桌遊

-----本文來自弈乎公眾號(yiqiwanzy)喜歡桌遊的小夥伴們歡迎關注!!!-----

幾千年前的遊戲之夜是什麼樣子?在 《大富翁》《糖果傳奇》之前,古人玩的是西洋棋《盤蛇圖》(Mehen)和二十方格遊戲(Game of Twenty Squares)。

自文明之初,桌遊就在不同的文化中流行起來。在全球各地工作的考古學家都發現了這些遊戲的遺蹟,包括用動物骨頭做成的棋盤、代幣和骰子。

某些遊戲在幾千年的時間裡堅持了下來,並演變成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遊戲。例如,西洋棋的起源很可能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紀梵文文獻中描述的印度遊戲chaturanga。古代版本模擬的是印度軍隊的四種武器:大象、騎兵、戰車和步兵之間的戰鬥。這個遊戲在波斯、阿拉伯和歐洲文化中傳播的過程中不斷發展;到了16世紀,它演變成類似於現今的西洋棋——有完整的主導皇后,反映了當時強大的女性君主,如英國的伊莉莎白一世和凱薩琳-德-美第奇。

而其他遊戲落伍了,它們的規則也被歷史遺忘了。mehen就是如此,這是埃及舊王國在4000到5000年前玩的一種遊戲。根據墓葬品、文本和壁畫,考古學家知道這款名為mehen的桌遊譯為 "盤繞的蛇"——基於一個形狀像盤繞的蛇的圓板。尾巴在外面,頭在中間,蛇身被幾十個凹槽分割開來。遊戲套裝還包括六種不同顏色的彈珠和六隻獅子俑。從考古文物看來,這個桌遊由最多六名玩家圍繞著蛇盤繞的身體進行比賽。

古埃及遊戲 "Mehen "中的盤蛇棋 (圖源:網絡)

被認為是最古老的桌遊文物來自6000年至10000年前的近東(Near East)地區,即新石器時代——當時該地區的人們開始耕作並居住在永久性定居點。

在現今約旦、敘利亞和伊朗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考古學家發現了大約十幾塊石板或石膏板,上面啄著一排排淺淺的溝槽。研究人員懷疑這些石板是作為類似曼卡拉遊戲的棋盤。如果是這樣,玩家就會用棋子填滿窪地,然後競相清除或捕捉對手的棋子。雖然沒有明顯的遊戲棋子與石板一起被發現,但玩家很可能使用了種子、卵石或其他臨時性的代幣。

(圖源:來自網絡)

Ain Ghazal出土的古代桌遊,這是一個位於現今約旦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大約有8000年歷史。(資料來源:網絡)

稍後的青銅時代,近東地區的棋盤遊戲的證據變得更加豐富。2013年,研究人員在土耳其挖掘一座5000年前的墳墓,發現了49塊小石頭,這些石頭被雕刻和繪畫成豬、狗和3D形狀,還有骰子和貝殼製成的圓形令牌。考古學家提出這些文物是遊戲棋子,但他們沒有發現任何棋盤或規則書。

不過,研究人員確實發現了一款在4500年前左右流行的棋盤遊戲的規則。今天,它被稱為 "十方格遊戲"或 "烏爾皇家遊戲",在東地中海和中東地區的遺址中,已經發現了100多塊棋盤。

(圖源:來自網絡)

考古學家在20世紀20年代對今伊拉克蘇美爾城烏爾的王室墓地進行發掘時,發現了第一個文物。在這組作品中,最華麗的是一塊板子,展示了用貝殼、青金石和紅色石灰石製作的閃閃發光的花卉和幾何圖案。

今天,我們對二十方格的理解(或至少是其中的一個版本),這要歸功於公元前二世紀巴比倫用楔形文字刻寫的古代規則書。這塊石碑於19世紀末在巴比倫的廢墟中被發現。100年後人類和語言學家歐文-芬克爾對這塊銘文進行了翻譯,展示了一款複雜的博弈遊戲。雙方選手在棋盤的20個格子中競走五枚棋子,分別代表不同價值的鳥類(燕子、暴風鳥、烏鴉、公雞、老鷹)。通過擲用羊和牛的踝骨製成的四面骰子來決定行動。

但鑑於其地理和時間上的傳播,二十方格的規則肯定是不同的。巴比倫的銘文只是一個社區對這個遊戲的一種玩法。

前面提到的把巨蛇作為棋盤,把蛇神花紋作為格子的創意真的令人叫絕,很難想像這款桌遊竟然被發明在幾千年前~

相關焦點

  • 英文電子桌遊榜單Top10,偏美式桌遊(上)
    這次,桌遊怎麼玩準備了一個專輯,準備為你打開電子桌遊世界的大門!英文電子桌遊榜單Top1010、安鐸傳奇(Legends of Andor)似乎曾在番劇《放學後桌遊俱樂部》中出現過,比較樸實的美式合作遊戲。樸實是指美術和玩法都很樸實,但是並不是說它不好哦,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嘛。
  • 傅老師的腦洞:十年後我怎麼玩桌遊
    琢磨一下明年的DICE CON會是什麼樣子,後年我還在玩桌遊嗎?十年後的桌遊怎麼玩?……然後腦洞越開越大,越開越大,就開出了這一篇文章。 現在DICE CON已經從一個純桌遊大會,發展成一個致力於桌遊文化推廣的展會。
  • 2018桌遊展巡禮,這次我們先說前一半 | 不止聽桌遊
    ,從成都拉開序幕開始,一場四處開花的桌遊展大戲就正式上演。一來我去參加了,不寫寫浪費。二來今年的 核聚變 強調「對立與融合」的概念,按照票面顏色設立了」紅藍對抗「的設定,玩家們不但在參加一場大聚會,而且還在為自己的臨時團隊而戰。
  • 桌遊玩家需要怎樣的桌遊App?
    桌遊版塊就是百科介紹,展示形式我還是挺喜歡的,跟《我的桌遊日記》裡百科的維度差不多,幾乎沒有活躍度,不只是吾聲桌遊,國內大多百科都是如此。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桌遊百科是不是玩家真的需要的?一是桌遊百科這塊,這塊其實在三國殺火熱的PC時代,就有人在做了,每次我看到有團隊新搭建一個百科都是十分心疼的,因為這個工作量非常大,但因為團隊隸屬不同,信息不能互通,造成了重複勞動,以後可不可以直接用購買成熟的百科資料庫的方式免去這部分勞動呢?初創階段,大家都一窮二白,最值錢的就是時間了。
  • 「桌遊漫談」盤點十大桌遊配件(一)——卡牌
    桌遊,即桌上遊戲,發源於德國,在歐美地區已經風行了幾十年。大家以遊戲會友、交友。在國外,桌上遊戲內容涉及戰爭、貿易、文化、藝術、城市建設、歷史等多個方面,大多使用紙質材料加上精美的模型輔助。它是一種面對面的遊戲,非常強調交流。談起桌遊,大家一開始的印象就是紙做的,雖然後面也有不少塑料或者樹脂模型,也出現了塑料token等豪華配件。
  • 「桌遊移植」想在手機上玩桌遊,難度有多大?
    這聽上去是一個把大象關進冰箱分幾步的問題,答案無非是設計APP—提交審核—等待上線就完事了,但如果真的這樣想,就過於理想和簡單化了。一、選擇合適題材首先,並不是每一款桌遊都適合被移植到手機上。比如線上的《七大奇蹟:對決》依然能牢牢抓住玩家的心,《遠古印記》和《鬼故事》依然能營造陰森恐怖的氛圍,充滿未知的挑戰。但若是一個五人局的遊戲,需要系統來回提醒該輪到誰動了,久而久之就讓人會產生「怎麼玩個遊戲還那麼費勁,不如LOL五黑」等想法。
  • 周末玩什麼:借《桌遊模擬器》,聊聊哪些桌遊宅家也能玩
    熊宇:《桌遊模擬器》,或只是桌遊桌遊對電子遊戲的影響當然很深遠,從40年前一直到如今,人們都不難從電子遊戲中窺見桌遊的痕跡。不過,《桌遊模擬器》(Tabletop Simulator)卻反其道而行之,儘管它是電子遊戲,幾乎已把「在線玩桌遊」寫在了臉上,但本質上,玩什麼桌遊、桌遊的進度推進,乃至多數數值計算(如果有的話)都像是傳統桌遊一樣,需要由玩家來完成。《桌遊模擬器》真的就只提供了一個虛擬的「桌」。
  • 夢寶麻麻的桌遊全攻略:關於桌遊啟蒙的那些事
    就我們家的經驗來說,選擇一款合適的桌遊,在自己先搞明白規則的基礎上通過故事引導小朋友進入桌遊的情境中,是一種不錯的方式。在後期,還可以通過桌遊DIY或者變更部分遊戲規則使桌遊變得更有趣。國內兒童桌遊還是比較小眾、獲取相關信息的渠道也不多,所以我買桌遊前一般會翻出去看看油管、或者痞客邦上的簡介,如果條件有限,麻麻們也可以用BBG(網址:www.boardgamegeek),這個外國網站桌遊信息非常全、而且一般瀏覽不註冊的話也不用翻,比較方便。雖然兒童類的桌遊介紹比較簡單、圖片也不多,但會有大致的玩法跟內容物介紹,作為買前參考足夠了。
  • 桌遊啟蒙,選購,陪玩攻略,這3年的經驗都在這兒了!
    ,最常見的就是「我家寶寶XX歲了,沒有接觸過桌遊,能不能推薦一款?」我覺得玩桌遊不必太早,三歲多開始完全就可以。兩歲多的娃對規則、輪流、等待等等也沒什麼概念,比較隨心所欲,很難按照說明指示行動,玩的時候也不受控制。雖然各大品牌也出版過標識2+的兒童桌遊,但從我家實踐過的一些來看,基本還是偏向於2.5+以後。桌遊如何挑選第一款桌遊該怎麼選擇呢?
  • 聚會桌遊
    大部分6-10人聚會桌遊,基本上4人都可以起步,但這一部分將列舉那些至少達到6人才算好玩的桌遊。它們的特徵是具有一定策略性,但並不過於硬核,規則大致可以通過玩一局理解。這款桌遊我已經很久沒玩了,但我還記得裡面兩個陣營的名字,都是由一對矛盾詞組成的。我第一個推薦它,是因為它是我嘗試的第一個三國殺以外的桌遊,並且具有極高的耐玩度。
  • 魔王PK一整天,送出1800元桌遊,桌遊頑主在2020可汗大會幹了啥?
    11月1日下午,北京可汗遊戲大會現場,我們一邊收拾攤位一邊看著主舞臺上玩家們用可汗幣參與者熱鬧的盲盒拍賣,不時發出陣陣驚呼聲,那一刻我知道,可能是2020年一整年唯一一場大型的北京桌遊展會即將閉幕了。2020年的桌遊展會,比以往少了很多,這也讓我們在可汗大會開始前就憋著一口氣,要倍加珍惜這個難得能和大家面對面的機會,一起玩遊戲和交流。
  • 桌遊新聞|疫情下桌遊出版社對實體店的舉措
    與國內的狀態不太雷同,國外桌遊的發展與實體店的銷售推廣割捨不開,一來是因為國外的電子商務不如國內這般發達,物流同城可能還要2-3天,二來是實體店的陳列與擺設中,店家通常情況下都是愛好者,對於進店想要挑選的顧客都能給出很nice的建議,所以一般大家都更願意選擇實體店。
  • 「教練,我想玩桌遊」——和紙片人一起玩桌遊是種什麼體驗?
    向二次元動漫宅推廣桌遊,重要的是投其所好,一部《放學後桌遊俱樂部》當然遠不夠看。本文就整理了一些出現過較豐富桌遊內容的動漫作品,拿去推新千萬不要手軟!一、《如果有妹妹就好了。》這部原作是平坂讀所寫的輕小說,曾於2017年動畫化。
  • 我找到了一款文明類桌遊,我敢說它是2016年最被低估的桌遊
    大家好我是航仔,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在2016年有一款臺灣桌遊在臺灣本土的嘖嘖眾籌平臺上大獲成功,有872名玩家參與了眾籌,籌得資金達到目標的
  • 最驚心動魄的終極挑戰——桌遊裡是怎麼打BOSS的?
    雖然在前中期,玩家們也需要依據規則做出各種抉擇,不過首要任務還是要幫助自己的角色成長,同時不斷熟悉遊戲的規則機制。只有在經過重重磨難,並完成擊敗最終BOSS的任務後,才能取得這一局遊戲的勝利。 這類設定一般見於美式RPG的合作類桌遊或單人桌遊,比如桌遊《Ghost Stories厲鬼傳說》,玩家們需要在牌抽光前,擊敗最後的鬼王才能獲得勝利。
  • 打臉長文:這才是桌遊行業的真實現狀
    所以移植其他平臺,只是一種推廣桌遊的手段,以及桌遊出版社的額外收入,並不是說不能移植就代表一個時代的終結。《國內桌遊市場到底是曇花一現,還是根本就沒有火?》文中所寫的國產遊戲巔峰是在幾年前,那麼不知道這位作者對經典的定義是什麼?如果每個遊戲都是經典,那還有經典一說嗎?熟悉桌遊設計開發的人都知道,一個經典桌遊的產生,需要數年甚至更多的時間。
  • 新春禮物 感謝對一群桌遊的支持 & 輕策類桌遊推薦
    新的一年我們會繼續努力,用心做出更多的桌遊視頻,也會更新更多的圖文介紹,希望越來越多的朋友能夠喜愛上桌遊,歡迎大家幫忙轉發我的公眾號。我的淘寶小店【一群桌遊】也會逐漸擴展更多的桌遊種類,感謝大家多多支持。
  • DICE CON桌遊聚會,玩家齊聚玩賞桌遊
    作為同樣喜愛桌遊的我,也參與到這次的桌遊活動當中。來到中國國際展覽中心的桌遊聚會會場,人真是不少,DICE CON接待前臺的兩側排了整整兩條長龍。在我身後排隊的是一個來自湖北的桌遊玩家,看著他抱著一個手提箱一樣大的桌遊盒,軟飯王頓時對他熱愛桌遊的精神讚嘆不已,不遠萬裡從湖北拿著桌遊趕到北京來,實在是太熱愛了。
  • 高能手辦團桌遊奧德賽玩法介紹 桌遊奧德賽攻略
    簡述 桌遊奧德賽是《高能手辦團》中一種具有少量roguelike元素的玩法,收藏家們帶上自己最心儀的手辦加入一場場桌遊對決,依賴精心選擇的隨機聖物組合直達終點,獲取豐厚的首通獎勵。 參與規則 收藏家冒險進度達到第五章才會解鎖桌遊奧德賽玩法;首次進入奧德賽玩法的時候,會出現一個桌遊選擇界面,收藏家需要選擇一個桌遊參加。需要通關前置桌遊才會解鎖後續桌遊的參與權限。
  • 濰坊眾多桌遊店關門大吉 老闆們感嘆桌遊不好幹
    王女士說,她記得一年多前,桌遊在濰坊還是非常火爆的,玩桌遊的地方挺多的。「算下來,這家店最多只開了一年,我記得那時候生意挺好的,為什麼關門了呢?」王女士告訴記者,她記得除了這家店外,在新華路和東風東街交叉口附近的大型商場裡面也有一個,在濰州路與中學街交叉口附近也有一家大型的桌遊店,但是當天他們去了以後發現這幾家都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