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不以來源歧視任何東西,沒有「以血統定正宗」的偏見。
如果血統正宗論成立的話,那麼成都95%以上的外國菜餐廳都是歪貨——因為都是中國廚師做的。
做得好,那就是好餐廳,反之則是爛餐廳,就這麼簡單。
所以當知道成都先後出現了四家義大利餐廳,老闆並不都是義大利人時,我的反應很平靜,默默地記下地址,等著一個合適的時間去發掘它們各自的真相。
圖文略長,我用心寫,你慢慢看:)
紫蘇:義大利人做的義大利菜該餐廳最大的噱頭就是「主廚真是義大利人」。
是不是只要是義大利人做的義大利菜就一定完美無缺?
這個邏輯其實換個角度就很容易理解——是不是只要是四川人炒的回鍋肉就一定好吃?
所以還是先看菜吧!
這盤菜在他們這兒名字叫「紅白小碟」,其實正統名字是馬蘇裡拉芝士配西紅柿(以下簡稱「馬配西」)。
一道典型得不能再典型的義大利家常冷盤。
這家做的馬配西,總體中規中矩。擺好盤以後在上面加了一些可能是用橄欖油或者什麼浸泡過,如果沒記錯的話是羅勒basil吧。
味道比較豐富。少了黑胡椒顆粒,少了刺激感。
整體值得吃,不錯。
奶油蘑菇湯這種大路貨湯做得還和別家的略有不同,主要是在質感上。
這家的蘑菇打得較粗,在質感上比其他家的也就更粗一些,倒也是另一種感覺。
香味方面中規中矩,調味準確。
煎龍利魚。中好評。
先說龍利魚柳本身,原材料是常見的凍龍利魚,在嫩度和彈度上與我之前寫過的鮮活樓那道番茄煮龍利魚中的龍利魚口感近似,無功無過。
火候ok,較香。配的醬汁黃油檸檬汁,香味還好,但整體質感偏輕了些,不夠濃鬱也不好掛味。
需要重點表揚的是他們家的配菜。
這才是一家西餐廳該有的配菜態度,蔬菜+碳水化合物(土豆)的標準組合。
扒蔬菜不說了,土豆菜品也是一絲不苟花了時間烤出來的薯角,量也給足了,不錯。好評。
Carbonara翻譯成「鮮肉意面」是錯的,人家明明就是「奶油意面」。
正統的奶油醬,味道還真不錯。火候煮得很精準,比西方人喜歡的那種「中間有針尖一塊生的」的火候更熟,但又沒有過熟以至於完全喪失嚼勁。
奶油醬調味合度,奶香+燻肉香,面上撒了磨碎的parmesan。
缺點是用的最普通的spaghetti,遠不如手工寬面那麼好吃(下面其他幾家當然也都是)。中好評。
這就是網上傳聞此家餐廳的招牌之一藍紋芝士pizza。
好評,真是好評的一個pizza。麵皮做的不錯,這是pizza在它老家所呈現出來的狀態。
藍紋芝士產地主要在法國義大利英國和丹麥,味道很重,少有國人吃得慣。
所以點這個pizza其實是冒了點險的,因為不知道高溫烤過以後,那裡頭的臭味會不會被放大。
但上桌後,嘿,想不到,效果真是挺好~
裡頭的臭味不僅沒有被放大,反而似乎是被高溫「烤熟」了一樣,變得更成熟柔和。
沒有裸吃的時候那麼有侵略性。
口感很豐富,裡面的鹹鮮味道比普通的那些常見pizza芝士要厚重得多,相當不錯。
雪花牛肉來了。
差評。簡單說,有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牛肉本身品質不行。說是雪花牛肉,但咀嚼起來根本沒有那種油爆的香和口感。
第二,不管是不是雪花,這塊肉都太薄,這麼薄的東西煎不出層次來。如果是雪花的話那更是大錯特錯,雪花牛肉應該切成大方塊厚扒,不浪費篇幅進行解釋。
第三,火候沒有掌控好。我們要的三成熟,其實裡面倒還是挺生,但表皮已經煎烤出了一層較厚的熟肉硬殼,嚼得我豁牙咧嘴的。
這盤醬汁,老闆特地介紹是他們推薦的青胡椒汁,只有他們家在做,配牛排不錯。
試了一下,nonono,抱歉,殘酷的現實是這個醬汁做得差。
這道汁主體用的奶油,裡面加了炒過的蘑菇和新鮮青胡椒,倒是有些特別的辨識度,但相關味道和口感都不夠濃厚。
這個醬汁整體呈現的是一種濃重的奶香——這種香型是完全不足以給予這塊煎牛排足夠的味道支撐的。
Tiramisu。我通常不吃甜點,所以評論甜點不權威,總體對這個提拉米蘇比較喜歡。
不用說別的,就從它的海綿層裡吸飽了足量朗姆酒這一點來看,就是不錯。
Tiramisu就應該是這個味道,沒有朗姆酒的tiramisu的歸宿都應該是垃圾桶。
大廚在上這杯espresso的時候相當調皮地在裡頭加入了grappa,一種超烈性的義大利果渣白蘭地。喝得略通泰。
最後老闆上了杯這個給我們嘗,一種義大利的餐後甜檸檬酒。
聞起來很不錯,清爽的檸檬香,酒體特別粘稠濃厚,超甜。
但問題是吞下去以後的回味裡,有相當強烈的——遊泳池裡那種漂白劑消毒粉的味道,非常詭異。
算了,凱撒的歸凱撒,這杯酒還是留給義大利人自個兒享受吧。
這就是主廚兼合伙人,原裝進口義大利人,出來跟我們聊了半天。
總結:文末一起說。
Bucciano:還是義大利人做的義大利菜
這家店我是和音子去吃的,我們倆不約而同地先後聽聞了這家店。
也是看到了大眾點評一堆諸如「義大利人做的」、「成都最正宗的」等等溢美之詞。
所以約了一天一起去鑑別一些本店到底如何。
地址放在最後說。先看看菜單。東西不算貴,與1號店紫蘇差不多。
比如奶油意面,紫蘇45一份,這家48一份。
環境就是這樣。還行。
這家餐叉的設計是錯的。
這樣子的反弧度完全不貼合手型,握叉的左手手掌會被反翹起來的叉柄末端頂起。
讓手掌非常不舒適的同時,還迫使你左手腕和手臂必須抬高,像只舉手表決的大閘蟹。
更重要的是,這種設計會讓手心和餐叉之間形成一個很大的拱起的空間(因為餐叉手柄尾部翹起太高弧度太大),受力點只有兩點,而不是一條線。
這樣在固定食物的時候,如果左手稍一用力,餐叉就會立不穩、滑。
一個餐廳選用這樣的叉子,顯然在細節的把握度上,是不夠用心去思考的。
沒有做過「本地化改良」的麵包合我口味。
高溫烤得外面略焦整體硬脆,搭配橄欖油,完全沒問題。
此外這家的橄欖油真是好東西,清新的青草味已經說明了它的品質。
又點了馬配西。
這家的馬配西主要勝在食材,水牛馬蘇裡拉芝士做的不錯。
清淡爽口綿軟,沒有鹼味略帶鹹味,做成橢圓球狀然後切片。
上面撒的是麥德龍三四十塊一大罐子的義大利混合香草,其實用這玩意兒也沒什麼問題。
香味比較濃厚複雜,但細碎的幹香草吃進嘴裡還是對口感略有影響,不如pesto 羅勒醬。
這個小點心,抱歉我忘記它的名字了。
根據我的猜測,可能是拿小麵包球炸好後切開一個口,將馬蘇裡拉芝士、火腿和番茄塞進去,靠麵包球自身的溫度將芝士融化。
外殼夠脆裡頭鬆軟,有點香,味道整體我比較喜歡。
芝士用量少了一點,給的「融化」口感不太夠。一個很簡單的小點心。
海鮮湯是廚師推薦的招牌菜,但表現讓人大失所望。
海鮮多數用的凍貨,但也沒有劣質凍貨的過於濃重的腥味。
不過,太鹹了!
完全打壓了這碗湯裡本該最為突出的番茄的酸甜味,無法入口。
不過餐廳態度相當好,聽我們說太鹹,一位小個子義大利主管馬上端走說沒事給你們重做一份!
有誠意。
第二份鹹度降低了很多,但仍然太鹹。
這盤東西是他們的兩樣招牌農家菜:慢烤豬肉卷+自製香腸雙拼。
雖然油膩、味道也較重,但口味上比較地道。
香腸裡肥肉含量略多,香而油膩。
加入了不少的香料,其中比較突出的是肉桂,和某種不大好界定的味道。
也是鹹了點。
慢烤豬肉卷確實吃出了慢烤火候的味道。帶皮豬肉,肥瘦都有,被悠長的小火徹底擊碎了組織結構,肉質相當鬆散化渣。
同樣的,油膩,香。
一看配菜是這種烤土豆,我本來挺開心,但一口下去,就開啟了吐槽頻道。
這顯然是早就做好了、冷卻後再次加熱的回鍋土豆,裡面又幹又硬。
而且又是加了過多的鹽。與海鮮湯一樣,無法入口。
奶油意面carbonara做得還算有點特點。
比起通常的奶油意面來說,這家的在醬料中加入了茄子和切碎的自製香腸,內容相當豐富,味道也比較特別。
當然,香腸裡的香料味包括肉桂味也混入了其中。相信我,正常胃口的,一碗麵就足夠了。
奶油少了點,導致口感不夠細膩。總體還行,挺有特色。
總結放在最後統一說。
A Boluza:中國人做的義大利菜
這家館子原本在家樂福大世界樓底下,一個髒兮兮的小巷子裡。
搬到首座以後,環境確實大好價格大漲。地方很小,桌子少。
從菜單上看,他們的好些菜價格上已經超過了niccolo kitchen,比如意面和提拉米蘇。
先說說點菜裡的一個細節。
他們家一共有兩位服務員,都是女生,一黑衫一白衫。
最開始我問了一下黑衣服說你們家有沒有可以拼的pizza?她說有個4種味道拼在一起的叫什麼AA pizza的可點,並說了一遍分別是哪4種(菜單上沒有列出)。
然後我們又思考了幾分鐘後決定要個組合pizza,我已忘了是哪四種組合就又問了一遍,誰知黑衣服轉過身來給我來了一句:「我剛才不是跟你說過了麼?」
嘿我今天就日了狗了。牛逼啊小妹妹,恭喜你憑這句話榮登我「2015年遇到的最屌炸天服務員」榜首位置。
關於服務到最後再統一吐槽。
小吃麵包小籃子。
旁邊小碟子裡是摩德納的偏甜口bosamic醋配橄欖油。
他們家做的馬配西,很棒,很走心。
配料有馬蘇裡拉芝士、番茄、糖烤小番茄、風乾小番茄、新鮮羅勒葉、羅勒醬、橄欖油、少量bosamic醋。
光看配料就夠有誠意了,番茄就用了三種不同的,給予了比較豐富的搭配。芝士本身鹼味比較明顯。
螃蟹番茄意面。一上桌就聞到了一陣讓人愉快的海鮮混奶油香,但入口以後卻沒有那麼驚喜。
螃蟹的鮮香和奶油的香滑都ok,但裡面應有的番茄味道,卻完全沒有得到體現。
這樣就少了一點清爽酸甜的味覺系,從而讓這盤面的味道不僅顯得單調,還略感有點點膩人。
裡頭的螃蟹,夠新鮮,但上菜前沒有預先將蟹腳外殼夾裂,腳上又全是刺,很難操作。
上意面的時候餐具不專業。
一開始的時候桌上就放著刀叉,這副餐具也貫穿用餐始終。
而在吃spaghetti這種長的細意面的時候,標準的餐具是勺和叉才是正確的,刀叉是不好操作的。
Pizza就是這個樣子。4種拼,分別是傳統馬蘇裡拉與番茄、培根、salami香腸加蘑菇、帕爾馬生火腿加芝麻菜。
簡單說,大部分都做得非常一般,不如1號店紫蘇的。
其中帕爾馬火腿的單純鹹,馬蘇裡拉配番茄的番茄味遠遠不夠(看看上面的番茄醬就知道)。
培根的還好,較香。
最好吃的是salami加蘑菇的,牛肝菌與salami搭配是不錯的,但番茄醬用量還是少了。
整體來說,上面的配料做得很一般,但手工麵餅做得還不錯,鬆軟,邊緣略焦,應該是窯烤的。
Carbonara 奶油意面。
一端上來,我心裡就「我操」一聲。再吃一口,我就又日了狗了。
其實作為一個餐廳來說,你把一份奶油意面的賣相做得這麼差味道做得這麼平庸,這是可以接受的。
但問題是,你特麼別賣78一盤啊。你知道我對一盤78塊人民幣的奶油意面會抱著什麼樣的期待值嗎???
好吧,我不做冗長的技術性分析了。
下面我們來簡單粗暴地對比一下成都兩家其他餐廳做的奶油意面carbonara。
第一盤,本文的1號店紫蘇做的。知道多少錢麼?45塊啊撲街!
第二盤,niccolo尼依格羅酒店餐廳做的奶油意面,用的手工fettuccine寬麵條啊!
整片整片的Parmigiano Reggiano帕瑪臣陳年芝士啊!
鮮羅勒和鮮小椿芽葉子做裝飾調味啊!!68一盤啊比你還便宜10塊啊!!!
為了公平起見,我也上一張加了濾鏡的A Boluza奶油意面。羅勒葉呢?你敢不敢稍微走點兒心裝飾一下你做的菜??
菜單上說好的帕瑪臣陳年芝士呢???你這麼一盤品質的奶油意面就敢賣78?!
雞來了。半隻小雞,烤蒜,烤土豆。土豆烤的火候不夠,好幾個裡頭都還有一小部分沒完全斷生。
烤蒜做的不錯,甜而軟,但烤之前廚師忘記了將蒜的尖端切掉一點,開個口。這樣烤好以後才可以抓住底部一擠就把蒜整顆擠出來。
下面這盤子裡左下角的烤蒜,才是這種烤蒜的正確製作方法。
至於雞肉,其實還行。腿和翅膀裡頭算是多汁,雞胸部分當然不可避免地略幹。
最大的問題是,廚師只是扔了根rosemary迷迭香進去同烤(一根而已,沒有碼味,味道幾乎辨認不出)。
除此之外沒啥其他味道,所以這隻雞隻是還行罷了。
其實這家的菜與1、2號店各有優缺點,差距並沒有那麼大,但是在這裡整體用餐的體驗非常不好。
主要是在兩個方面:第一,等待時間太長;第二,服務感受太差。剛才我大致說了一下時間,現在來細說一下服務。
第一,我還從沒在任何餐廳裡遇到過這麼牛逼的服務員。
接受這種工作條件是你們自願的選擇,這不能成為可以如此沒禮貌的理由。
第二,我可以親身證明一些點評上所說的這家「服務員對待中國人和外國人態度有別」這一點恐怕不算是冤枉他們。
當時我們旁邊門外一桌外國食客,全程鬧騰,尤其是ABC一直在大聲說話素質極低,黑衣服卻全程耐心服務。
第三,為什麼我們明明在日本人和老美兩桌之前點餐,但他們的pizza早早就上了我們卻要等這麼久?
別說什麼「我太敏感」,你真要往這邊扯的話,那你說到最後可能就要把自己說來籠起了。
白衣服小妹妹態度還ok。
另外,再對那些讚美這家的黑衣服小妹兒為「Max風」的食客說一遍:
《破產姐妹》裡的Max第一是編劇編出來的,第二她服務的那家餐館是美國社會裡上不了臺面的,相當於我們的蒼蠅館子等級的地方,不信你問美國人去。
卡布裡喬莎:日本人做的義大利菜
聽起來挺歐洲的名字,做的也是義大利菜,但這卻是日本人開的店子。
第一盤蘑菇蔬菜湯,除了裡頭用了洋蔥青菜胡蘿蔔——這些西餐湯裡常用的蔬菜以外,這碗湯基本不像西餐的湯。
這樣一碗湯的水準是屬於,一個國外普通的中低階層家庭主婦或者窮留學生——某天傍晚在自家廚房裡鼓搗出來充飢的一碗湯。
很難想像這種水準業餘的湯,能出現在一個自認為很有歷史很講究品味的專業餐廳的餐桌上。
凱撒沙拉是一道很難做出彩、但也很難做難吃的菜,這家的也處於「大多數」的水平中。
標準的醬汁和配料,麵包丁還算硬脆。
當然要試試意面。點了三個意面:蒜香蛤蜊,蒜香番茄醬意奶油意面carbonara。
兩盤「蒜香」意面端上來以後,直接傳來的還是一股濃烈的、大蒜被猛火炒得快糊了之前發出來的焦味。
一看,上面散布著數量可觀的蒜片。
一入口,同樣的,大蒜的焦糊臭味伴隨著苦味,成了這兩盤面首當其衝的標誌,迎面扇了我舌頭一耳巴子。
製作意面醬,蒜蓉是可以有的,但記住5個字:「不,要,大,火,炒」!!!
西餐裡的火候你都沒搞懂你就來做西餐?
你說你一個日本人開的義大利餐廳,請的難道是八依軍烹校川菜班出來的廚師來做意面嗎?!
這是個啥子樣子的銷魂大組合?
圓底炒鍋往封死的灶頭上一放,大火一開,譁譁譁的燒起,掂個勺一瓢油進鍋裡。
呼啦啦冒起青煙以後左手抓起一把蒜片往鍋裡一爆。
最好油麵再過下火啪的一聲整個鍋都壯觀地熊熊燃燒起來蒜片沾滿了「鍋氣」?
然後番茄醬倒進去,最後各種料炒好了以後把意面倒進鍋裡一頓翻拌勻了往幾個盤子頭一倒。
對到外面大喊一聲「Tanaka桑、周二娃,spaghetti走菜老!!」?
你哪個師傅教你西餐裡頭用大火爆炒做焦臭苦蒜味意面醬料的??
嗯??
師從維羅納市沙河鎮勝利鄉解放路口。
那家優雅佛羅倫斯風情餐廳主廚密斯特劉滿囤嗎?!!
奶油意面其實倒還好,除了太鹹以外,其他缺點不那麼尖銳。
只要加了奶油,那麼醬料中口感的細滑是有的。只是相比1號店的感覺多了一些粘膩感,這種粘膩感其實是有點奇怪的。
太鹹,注意不是「我的口味太淡」,紫蘇、niccolo西餐廳的奶油意面我就沒有說它們鹹。
紅茶上茶勺的擺放方式是錯的,這個在初級服務培訓裡就應該有。
勺把的方向反了,不順手。
點了三種味道的pizza:主廚,海鮮和義大利香腸。
不一個個說了。整體麵餅做的已經比好多西餐廳的pizza好,至少看到了新鮮麵餅邊緣在窯爐中烘烤過後,出來的不規則的焦色和起泡。
統一的問題是番茄醬用量,只是意思意思了一下,香味和酸味都不夠。
三者中比較的話,義大利香腸味的最好吃,香腸本身的燻臘香和烤到略焦時的焦香都有。
海鮮的最差,凍魷魚和蝦的腥味被保存得很完好。
總結:菜差,服務好。其他的放到最後一起說。
5大總結(簡單粗暴的表格在後頭)
1號店紫蘇算是個比較地道的小家常菜義大利館子。
主廚是義大利人,裡面的意面、pizza這種典型的義大利家常菜做得很準確。
缺點是醬汁做得不行,得提高。牛排太失敗,要麼大整改,要麼就乾脆砍了老老實實做義大利家常味吧。
老闆在多數菜的口味上與我一致,但在牛排和搭配牛排的青椒蘑菇汁的判斷上馬失前蹄。
2號店Bucciano:義大利農家菜,簡單、油膩、味重。
主廚是義大利人,年輕鬍子帥哥。
可算是地道,比如香腸和烤豬肉卷,但在很多菜的調味上不準確(比如海鮮湯),配菜烤土豆的做工態度太過敷衍。
馬蘇裡拉芝士本身質地不錯,醬料要改進。服務非常好,老闆到員工態度殷勤端正,非常重視食客的反饋和意見。店裡油煙味太大,給用餐體驗扣了很多分數。
3號店A Boluza 的菜還可以,但是服務實在太差。
在這5道菜裡,給了我驚喜的只有他們的馬蘇裡拉芝士配西紅柿,相當走心,在用料和工藝的複雜度上遠超包括1號店在內的其他餐廳的同款菜。
螃蟹意面還行,味道有點特色。Pizza一般。烤雞肉質ok,但手法不專業,只是不難吃。
Carbonara奶油意面做得太糟糕,敷衍馬虎不說還賣78一盤。服務在我遇到過的「最差服務餐廳」裡(加上蒼蠅館子)可以排進前三強。
4號店卡布裡喬莎做的菜不少都過於滑稽極不專業,他們管理層對食物品味的評判能力之差令人髮指。
還好有義大利香腸pizza、凱撒沙拉這種中規中矩的菜力挽狂瀾於既倒,再加上他們服務不錯,這才不至於讓這家餐廳連最後的遮羞布都扯掉在雙楠伊藤五樓裸奔。
這家店喜歡講故事。他們在餐廳入口處搞了一面牆,講述自己悠久而走心的歷史,但所有的其他附加因素在最簡單本質的「味道」面前都只有三個字:「dan球騰」。
哇哈哈哈哈你是不是以為我要說「然並卵」?
對比總結
下面從菜品、價格、環境、服務4個方面做個對比總結。
菜品對比:
*上文說過了,「馬配西」是「馬蘇裡拉芝士配西紅柿」的簡稱。
價格對比:
環境對比:
注意,2號店Bucciano裡的油煙味實在太大,影響品菜嗅覺,而且久坐以後一定會感覺不舒服。就這一點上店家必須處理。
服務對比:
所以,綜上所述:
推薦1、2號店各自的部分菜品(上面的菜品對比裡可以看到);
4號店菜品太差,但服務態度不錯,所以不忍將其全黑;
至於3號店,如果你喜歡做的一般卻賣得不便宜的菜、以及不能容忍的服務態度的話,你就去吃吧。
小成說:最近聽說成都開了一家洋氣的巧克力店,小成準備去打探一下,不知道大家感興趣不。感興趣的話,就給小成一個贊當投票吧,贊多了咱就去!
本文來自成都生活自媒體聯盟成員:
挑食的Jim(微信公號:jimsays)
略有毒舌,但求真實,專注有態度的專業點評。
衣食住行,都是科學
吃喝玩樂,皆為真理
點擊底部「閱讀原文」
關注成都生活,發現城市美好一面
我們不一定能改變你的生活
但我們會改變你活著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