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明代後期著名的文學家和藝術家,自謂吾書第一

2020-12-27 漢府古文化

作者:王常福

從用筆上說, 徐渭書法有兩大特點, 一是「狠」, 二是「狂」。看徐渭的狂草用筆正如看一場戰鬥, 筆畫大幅度地左右揮舞, 像戰場上殺紅了眼的人揮舞刀劍互相砍殺。他曾這樣描述執筆、運筆: 「手之運筆是形, 書之點畫是影, 準之刀戟矛矢之中人……鈍則不入, 緩則不中, 遢散則不決不裂。」 要「中人、傷人、決人、獵人」。這較之前人「錐畫沙」、「快刀斬蒲葦」等比喻用筆力透紙背、痛快淋漓的說法更為過之。

他用筆的第二特色是「狂」, 是一種無視傳統用筆法度的「狂」。他把「媚筆、妍筆、枯筆、漲筆」等用於作品中, 「狂」筆肆意, 「狂」態百出。以《應制詠劍詞軸》為例:放眼望去, 破鋒散筆硬拉猛扯, 媚筆、妍筆忽輕忽重、引帶纏繞, 漲筆、枯筆突伸突縮、濃淡乾濕、轉換突兀。「草乖使轉不能成字」的鐵律他也沒遵守。字的間架結構被打散了, 一切取決於視覺整體。不難看出, 徐渭之所以如此用筆, 是他極力藉助於「狂」的用筆達到「心悅」的滿足, 以撫慰他扭曲的痛苦和始終無法擺脫的纏繞和苦惱。

在這種藝術境界面前, 張旭的「以頭濡墨」、懷素的「忽然絕叫」, 借酒發狂似乎也是華而不實;而蘇軾的「我書意造」、 黃庭堅的「學字既成, 且養於心中無俗氣」也顯得太文人氣了;同時代的祝枝山、文徵明、董其昌之流也只好退避三舍。無怪乎朱仁夫先生認為「已到狂放無以復加的程度……是徐渭自己的『怪與瘋』, 是面對黑暗社會憤疾的傾瀉、血淚的揮灑、痛苦的呼號, 是勃然不可磨滅之氣的升騰, 是借筆墨來衝刷自己胸中的種種塊壘」 。陳振濂先生也說「在書法史上還很難找出這麼一個典型, 無論是二王, 還是顏、柳、蘇、米等, 即使是張旭、懷素, 在徐渭的氣勢面前, 也不得不懾眼」。

徐渭用非理性的、反理性的、甚至是瘋狂的、變態的書法意境來對抗和諧的、優美的傳統書法境界, 給人以放縱、自由、賞心悅目的感覺。這正是徐渭借書法藝術 (特別是草書) 最自由、最直接、最痛快地宣洩他的不平、鬱憤、困苦的最攝人心魄的地方。袁宏道初次看了徐渭的書法作品便說:「強心鐵骨, 與夫一種磊落不平之氣, 字畫之中宛然可見, 意甚駭之。」後來又對其作品進行了細緻的觀賞, 再評道:「不論書法, 而論書神, 誠八法之散聖, 字體之俠客也。」

張旭、懷素、黃庭堅、祝允明由於其生活時代及歷史原因, 他們的草書之「狂」是有限度的、有條件的, 雖狂放無邊但法度謹嚴。徐渭狂草則感性居上, 無視傳統用筆法度, 幾乎是徹底地宣洩與放鬆, 反秩序、反統一、反和諧的破壞性書寫在他的草書作品中處處得以體現。

可以這樣說, 徐渭草書在前賢的基礎上, 把草書藝術又向前推進了一步, 是名副其實的狂草。與諸前賢相比, 徐渭的草書則更加強化了藝術家的主觀性, 是一種新的藝術境界, 基本擺脫了傳統藝術創作的認識方式和技法層面。這也是藝術最需要的。

相關焦點

  • 《明朝那些事兒》人物點評之徐渭
    徐渭,正德十六年生,浙江紹興人,平生一大癖好是給自己取名字外號。曾用名數不勝數,如徐文清、青藤道士、田水月、漱老人,等等,當然其中最有名的,還是徐文長。在明代,有所謂三大才子之稱,入選的條件很簡單:博覽群書、博學多才。但事實證明,由於競爭激烈,越簡單的標準越難達成,評來評去,連唐伯虎這樣的人才最終也沒能擠進去。
  • 徐渭之死
    徐渭家原是紹興城裡的名門望族,《贈族兄序》記「吾宗居會稽,自吾祖而上,代多豪雋高貴老壽之人」,但徐渭家族在徐渭出生後便開始敗落了。徐渭父親為舉人,曾遊宦西南各省,後因病退還紹興原籍。徐渭書法和明代早期書風的氣氛對比顯得格外突出,他最擅長氣勢磅礴的狂草,用筆狼藉,自認為「書法第一, 詩第二,文第三,畫第四」。
  • 明代三大才子之死:徐渭悽涼,解縉哀傷,楊慎終老南荒
    談起明代傑出文士,最著名的當屬「明代三大才子」,即解縉、楊慎和徐渭三位偉大文人。近些年由於某些影視劇的演繹杜撰,使得一些明代人物知名度大增,比如「江南四大才子」經過渲染,大有蓋過「三大才子」的氣勢,其實,遍觀明代歷史,很少有人能和這三位比肩,隨意請出一位,對歷史文化的貢獻,都足以震古爍今。
  • 〔明〕徐渭《自為墓志銘》
    其後公愈折節,等布衣,留者蓋兩期,贈金以數百計,食魚而居廬,人爭榮機而安之,而己深以為危,至是,忽自覓死。人謂渭文士,且操潔,可無死。不知古文士以人幕操潔而死者眾矣,乃渭則自死,孰與人死之。渭為人度於義無所關時,輒疏縱不為儒縛,一涉義所否,幹恥詬,介穢廉,雖斷頭不可奪。故其死也,親莫制,友莫解焉。
  • 徐渭|落魄癲狂中,驚世的奇葩!
    徐渭(1521年—1593年),漢族,紹興府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初字文清,後改字文長,號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漁隱、金壘、 金回山人、山陰布衣、白鷳山人、鵝鼻山儂、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月 )。明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戲曲家、軍事家。明代著名文學家、書畫家、戲曲家、軍事家。
  • 《明朝那些事兒》中的徐渭
    在明代,有所謂三大才子之稱,入選的條件很簡單:博覽群書、博學多才,但事實證明,由於競爭激烈,越簡單的標準越難達成,評來評去,連唐伯虎兄這樣的人才最終也沒能擠進去(關於這一點曾經在某貼吧中看過一個辯論帖,貌似支持王世貞和蘭陵笑笑生排第四人比較多,當然,也只是一家之言)。所以最終能贏得公認,獲此殊榮的,只有三個人:解縉、楊慎、徐渭。
  • 徐渭徐文長:奇人!奇才!平生遭際實堪憐!
    因為徐文長雖然詩、書、畫、文皆精通,但最喜愛的卻是軍事兵法。而他正是憑藉自己喜歡又擅長的軍事兵法得到了總督胡宗憲的尊重和招募,入其幕府當了他的師爺,從而開創了著名的「紹興師爺」商標。不僅如此,他的「奇」,還「奇」在自殺和自殘上呢!徐文長是個名副其實的「自殺狂人」。寫到這兒,我的心情很沉重,筆墨很晦澀。我知道,不是一顆敏感柔弱的心,難以承受現實的種種磨難和恐懼,誰會去自殺自殘呢?
  • 「茶痴」徐渭
    在愛茶的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和「生不飲酒,自得茗醉」的詩、文、書、畫四絕的文徵明出生後的第51年,即1521年,徐渭
  • 南京博物館鎮錧之寶:徐渭的《雜花圖卷》欣賞
    徐渭的《雜花圖卷》欣賞《雜花圖卷》是一幅水墨長卷,是明代傑出畫家、書法家和文學戲劇家徐渭創作的一幅書畫作品,是我國古代寫意花鳥畫集大成者的精絕之作,現收藏於南京博物館,是南京博物館的鎮錧之寶。徐渭,1521年3月12日生於浙江紹興府山陰(今浙江紹興)。
  • 《錦衣天下》裡的白鹿竟然是真的,徐渭還專門寫了一首詩!
    《進白鹿表》分為《代初進白牝鹿表》和《代再進白鹿表》二表,史稱「代進白鹿雙表」,雖然荒誕不經,卻文辭優美,所以嘉靖看到後非常高興,就此保住了胡宗憲。獲得了皇帝支持的胡宗憲不用再依附他人,一舉平定了危害國家數十年的倭寇之亂。所以,《進白鹿表》雖然為許多文人所不齒,但不得不說,這篇文章的意義是巨大的。
  • 八法散聖,字林俠客——徐渭行草書《飄飄欲溯天漢》橫軸鑑賞
    徐渭作為一個蘇東坡式的文藝全才,「諸藝俱善」,其實很難說其詩文書畫哪一項成就最高,而他自己的評價則是「吾書第一,詩二,文三,畫四」。對於徐渭的書法,其同時代的文壇領袖袁宏道有如此之評「予不能書,而謬謂文長書決當在王雅宜、文徵仲之上,不論書法而論書神,先生者誠八法之散聖,字林的俠客矣!」
  • 《錦衣之下》裡的白鹿竟然是真的,徐渭還專門寫了一首詩
    《進白鹿表》分為《代初進白牝鹿表》和《代再進白鹿表》二表,史稱「代進白鹿雙表」,雖然荒誕不經,卻文辭優美,所以嘉靖看到後非常高興,就此保住了胡宗憲。獲得了皇帝支持的胡宗憲不用再依附他人,一舉平定了危害國家數十年的倭寇之亂。
  • 《金瓶梅》作者蘭陵笑笑生就是徐渭
    奇書《金瓶梅》就只署名「蘭陵笑笑生」,蘭陵笑笑生是「第一奇書」《金瓶梅》公認的作者,蘭陵笑笑生是誰?歷來眾說紛紜,有王世貞說、 賈三近說、屠隆說、李開先說、徐渭說、王稚登說、 蔡榮名說、趙南星說、李漁說、盧楠說。而筆者認為,蘭陵笑笑生就是明朝第一奇人徐渭!徐渭這個人,「一生坎坷,二兄早亡,三次結婚,四處幫閒,五車學富,六親皆散、七年冤獄,八次不第,九番自殺」,奇之又奇。
  • 晚明書法技法的繼承和開拓:徐渭、張瑞圖
    作者:李小霓、劉昆從徐渭到王鐸, 雖然各具個性, 師承及用筆、結字、章法也不同。但這些書家的筆下都真實反映了那個極具變革的時代。在這股變革潮流中, 他們對傳統的書法技法形式有了重大的突破, 八尺到丈二的作品在這些書家手中如雲煙變幻, 如飛瀑傾瀉, 氣勢之大, 史無前例。徐渭字文長, 號天池, 又號青藤, 浙江山陰人。他是明代著名書畫家、劇作家、曲論家, 在文學史上是明中葉至晚明浪漫文學的先鋒。其書法充分代表著浪漫主義精神。
  • 徐渭:萬物貴取影!
    徐渭提起徐渭,很多人都會想到他的雜劇《四聲猿》,它被人稱為「天地間的一種奇絕文字」。而他也開創了明代大寫意花鳥畫的先河。所謂寫意,即「不求形似只求神似」。徐渭 墨荷圖 立軸徐渭捨棄了表面的浮華的東西,而深入到了事物的本源之中。強調發揮主觀能動性,反理學,反傳統。這種想法跟當時的政治背景有關,晚明時期,王陽明的「心學」為許多藝術家所崇尚。
  •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渭,告訴你們什麼才叫真正的全才
    明朝一代,有所謂的三大才子之說,分別是解縉、楊慎和徐渭。三位大才子各有所長,其中楊慎被公認為第一才子,號稱無書不讀。解縉被認為是博學第一,曾主編《永樂大典》。三人中最為多才的當屬徐渭,徐渭的多才展現在詩歌、書法、文章、繪畫、戲劇和兵法多個方面,而且每一方面都成就斐然。
  • 地方畫派的形成時期——淺談明代繪畫的發展和特點
    明代後期,董其昌是一個重要的「吳派」山水畫家和書法家,並用書法入畫,所以明代後期有很多畫家都受他的影響。董其昌《高逸圖》軸明代的花鳥畫風格也比較多樣,畫派也多。主要派別有邊文進、呂紀、陸治等以黃荃為師的「妍麗派」,林良的「寫意派」,周之冕的「勾花點葉派」,陳淳、徐渭的「水墨寫意派」等。花鳥畫在明中期以前工整細潤者居多,但卻顯生機勃勃;中期以後寫意花鳥為主。
  • 【知識梳理】——緒論·明代文學
    (二)黃宗羲《明儒學案•泰州學案》中概括其主要精神:「吾心須是自心作得主宰,凡事只依本心而行,便是大丈夫。」「平時只是率性而行,純任自然,便謂之道。……凡先儒見聞,道理格式,皆足以障道。」
  • 開明代水墨大寫意花鳥畫風氣之先河的「青藤白陽」
    而徐渭的水墨大寫意,用筆狂放,墨法變化多端,出神入化,自成一家。徐渭還擅長行草,運筆一如潑墨花卉,不拘繩墨,騰挪多姿,為明代書法注入了鮮活的氣息。蟹魚圖局部徐渭曾擔任胡宗憲幕僚,助其擒徐海、誘汪直。胡宗憲被下獄後,徐渭在憂懼發狂之下自殺九次卻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