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畫派的形成時期——淺談明代繪畫的發展和特點

2021-01-09 杞棠鑑定

明代繼承宋制,重立畫院。從洪武、永樂到宣德、成化、弘治時期,基本上形成了三大體系,即繼承元代水墨畫法的文人畫、宮廷畫,以及活躍於浙江一帶民間畫壇的浙派繪畫。但此時期的統治階級極端專制,畫家稍不留心,就會受到打擊,如戴進的作品《秋江獨釣圖》裡面畫有一個垂釣人穿件紅袍,被認為是對做官人的污衊,戴進也因此遭到了迫害。加之,統治階級有意識地提倡復古,所以一般的畫家大多以模仿宋人為滿足,於是反映現實生活的人物畫和風俗畫進一步衰弱,文人的繪畫則繼續向寫意、水墨方面發展。但是民間的繪畫藝術,仍在健康地發展著。除了歷史悠久的壁畫以外,元明兩代戲曲、小說的成就,為版畫插圖和民間年畫的發展與繁榮創造了條件,給明代繪畫藝術輸送了新的血液。

馬徵《白描人物》卷

明代山水畫的特點是各種畫派相繼而生,主要有院體派、浙派、吳派(吳門派)、華亭派等。明代早期,以浙江畫家戴進為代表的的「浙派」山水畫為主流,作品大都雄渾勁健,奔放而有氣魄。明代中期沈周和他的學生文徵明等人,主要是繼承「元四家」的繪畫傳統,風格相近,且都是蘇州人,故而稱為「吳派」。在明中期以後,「吳派」取代了「浙派」的地位。「吳派」的弟子很多,影響也大。明代後期,董其昌是一個重要的「吳派」山水畫家和書法家,並用書法入畫,所以明代後期有很多畫家都受他的影響。

董其昌《高逸圖》軸

明代的花鳥畫風格也比較多樣,畫派也多。主要派別有邊文進、呂紀、陸治等以黃荃為師的「妍麗派」,林良的「寫意派」,周之冕的「勾花點葉派」,陳淳、徐渭的「水墨寫意派」等。花鳥畫在明中期以前工整細潤者居多,但卻顯生機勃勃;中期以後寫意花鳥為主。

陳栝《寫生遊戲圖》卷

明代人物畫不如山水畫和花鳥畫,萬曆年間有丁雲鵬、吳彬,較後有崇禎年間的陳洪綬、崔子忠。陳洪綬亦兼山水畫,人物造型奇古,筆法圓健,自成一家,與崔子忠並成為「南陳北崔」。陳洪綬亦是臨摹唐宋名畫得高手,他的臨摹畫作即便是鑑定專家也難以分清。閩人曾鯨的彩繪肖像畫,流傳甚為廣遠。

丁雲鵬《馮媛擋熊圖》卷

明代繪畫理論著作和書畫著錄眾多,流傳下來的作品達數十種之多。其中,有王世貞《藝苑卮言》、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詹景鳳《東圖玄覽》、張醜《清河書畫舫》、趙琦美《鐵網珊瑚》和朱存理《珊瑚木難》等。

文徵明《紅杏湖石圖》扇頁

戴進(1388—1462),字文進,號靜庵、玉泉山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畫家。早年為金銀首飾工匠,後改工書畫。宣德間(1426—1435)以畫供奉內廷,官直仁殿待詔。後因遭讒言被放歸,浪跡江湖。他擅畫山水、人物、花鳥、蟲草。山水師法馬遠、夏圭,中年猶守陳法,晚年縱逸出蹊徑,卓然一家。所作雄俊高爽,蒼鬱渾厚,用筆勁挺方硬,畫人物筆法嫻熟,頓挫間風度益著;所作花鳥、蟲草亦饒有生意。為「浙派繪畫」開山鼻祖。作品有《春山積翠圖》《風雨歸舟圖》 《三顧茅廬圖》《達摩至惠能六代像》等。

戴進《歸田祝壽圖》卷

「明四大家」,是指四位著名的明代畫家:沈周、文徵明、唐寅和仇英。由於他們均為南直隸蘇州府(別稱"吳門")人,所以又稱為「吳門四家」、「吳門四傑」或「天門四傑」。

文徵明《枯木疏篁圖》軸

沈周(1427-1509),字啟南,號石田,又號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他性情敦厚、博學多才,長於文學,亦工詩畫,善畫山水、花卉、鳥獸、蟲魚,皆極神妙。因常題詩詞於畫上,故被人稱為"二絕先生"。沈周的代表畫作有《蜀葵圖》、《策杖圖》、《蕉石讀書圖》、《弈棋圖》、《桃花小鵝圖》、《高枕聽蟬圖》、《三檜圖》、《山水讀書圖》、《慈鳥圖》、《虞山古檜圖》等。

沈周《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或璧),字徵明,後更字徵仲,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長州(今江蘇蘇州)人。他學畫於沈周,與沈周共創"吳派"。文徵明傳世畫作有《千巖競秀》、《萬壑爭流》、《湘君夫人圖》、《石湖草堂》、《石湖詩畫》、《橫塘詩意》、《虎丘圖》、《天平紀遊圖》、《靈巖山圖》、《洞庭西山圖》、《拙政園圖》等。其繪畫傳世代表作《真賞齋圖》卷,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紙本,設色,縱36釐米,橫107.8釐米。畫面再現友人收藏家華夏居處「真賞齋」情景。作者在圖末上方題:「嘉靖己酉秋,徵明為華君中甫寫真賞齋圖,時年八十。」鈐蓋「文徵明印」。又於卷前下方鈐「徵仲父印」、「停雲館」二印。在圖後別幅與又別幅分別有文徵明書《真賞齋銘·有序》和《真賞齋銘·有敘》與署款,並鈐印各二方。文徵明作《有敘》時,年已八十八。此卷前引首有明李東陽隸書「真賞齋」,拖尾有明豐坊楷書《真賞齋賦·並序》。「真賞齋圖」為華夏而作,曾經明華夏、項德枌、清宋犖收藏,後入清乾隆內府。此卷在書畫著作《石渠寶笈》等書中有著錄。

文徵明《真賞齋圖》

唐寅(1470-1524),字伯虎,後更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 三十歲時進京會試,涉會試洩題案而被革黜,妻子改嫁,一生坎坷。後遊歷名山大川,以賣文鬻畫聞名天下。唐寅早年隨沈周、周臣學畫,宗法李唐、劉松年,融會南北畫派,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師承唐代傳統,色彩豔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秀逸。唐寅的繪畫作品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秋風紈扇圖》、《枯槎鸜鵒圖》等。

唐寅《王蜀宮妓圖》軸

仇英(約1498-1552)字實父,號十洲,原籍江蘇太倉,後移居蘇州。他擅畫人物,尤長仕女,既工設色,又善水墨、白描,能運用多種筆法表現不同對象,或圓轉流美,或勁麗豔爽。偶作花鳥,亦明麗有致。仇英的存世畫跡有《漢宮春曉圖》、《桃園仙境圖》、《赤壁圖》、《玉洞仙源圖》、《桃村草堂圖》、《劍閣圖》、《松溪論畫圖》、《桃花源圖》、《仙山樓閣圖》、《蓮溪漁隱圖》、《桐陰清話軸》、《秋江待渡圖》等。

仇英《歸汾圖》卷

陳洪綬(1598—1652),字章侯,幼名蓮子,一名胥岸,號老蓮,別號小淨名,晚號老遲、悔遲,漢族,浙江紹興府諸暨縣楓橋陳家村(今諸暨市楓橋鎮陳家村)人。明代著名書畫家、詩人。一生以畫見長,尤工人物畫。所畫人物軀幹偉岸,衣紋線條細勁清圓,晚年則形象誇張,或變態怪異,性格突出。花鳥等描繪精細,設色清麗,富有裝飾味。亦能畫水墨寫意花卉,酣暢淋漓。還長於為文學作品創作插圖,能表現出原作人物的精神氣質。其畫手法簡練,色彩沉著含蓄,格調高古,享譽明末畫壇,與當時的順天崔子忠齊名,號稱「南陳北崔」。其人物畫成就,人謂「力量氣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蓋明三百年無此筆墨」。陳洪綬去世後,其畫藝畫技為後學所師承,堪稱一代宗師,名作《九歌圖》(含《屈子行吟圖》)、《<西廂記>插圖》、《水滸葉子》、《博古葉子》等版刻傳世,工詩善書,有《寶綸堂集》。

陳洪綬《童子禮佛圖》軸

明代繪畫傳世作品較多,在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等單位均有收藏。

周臣《漁樂圖》卷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傳世代表作如:明代畫家夏昶《湘江風雨圖》卷,紙本,墨筆,縱35釐米,橫1206釐米,分為三段。明代畫家劉鈺《夏雲欲雨圖》軸,絹本,墨筆,縱16.5釐米,橫95釐米。明代畫家吳偉《漁樂圖》軸,紙本,淡設色,縱270.8釐米,橫174.4釐米。明代畫家周臣《春山遊騎圖》軸,絹本,淡設色,縱185.1釐米,橫64釐米。明代畫家藍瑛《白雲紅樹圖》軸,絹本,青山綠水,縱189.4釐米,橫48釐米。明代畫家項聖謨《放鶴洲圖》軸,絹本,設色,縱65.5釐米,橫53.7釐米。明代畫家林良《灌木集禽圖》卷,寫意花鳥畫精品,紙本,設色,縱34釐米,橫1211.2釐米。明代畫家呂紀《桂菊山禽圖》軸,絹本,設色,縱192釐米,橫107釐米。明代畫家邊景昭《竹鶴圖》軸,絹本,設色,縱180釐米,橫118釐米。

夏昶《湘江風雨圖》卷

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傳世代表作如:明代畫家王履《華山圖》冊,是他在51歲遊歷華山時所作,共40頁(幅),紙本,設色,每頁縱34.5釐米,橫50.5釐米。此冊清代已散佚,現分藏於上海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明代「浙派」畫家戴進《春山積翠圖》軸,紙本,墨筆,縱141.3釐米,橫53.4釐米。明代吳門畫派「明四家」之首沈周《西山紀遊圖》卷,紙本,墨筆,縱28.6釐米,橫867.5釐米。「明四家」之一唐寅《落霞孤鶩圖》軸,絹本,設色,縱189.1釐米,橫105.4釐米。明代畫家陳洪綬《雅集圖》卷,人物畫,紙本,白描,縱29.8釐米,橫98.4釐米。

王履《華山圖》冊

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傳世代表作如:明代畫家徐渭《雜花圖》卷,紙本,墨筆,縱37釐米,橫1049釐米,描繪牡丹、菊花、翠竹等13種花卉瓜果。

徐渭《雜花圖》卷

圖片來源於網絡、故宮博物院等;文章內容參考自網絡、書籍;若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

相關焦點

  • 「黃筌畫派」的源流和傳變
    「黃筌畫派」形成的社會文化背景  「黃筌畫派」的形成是花鳥畫發展的必然,也是五代時期西蜀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形態的產物。  唐末,藩鎮割據,壁州刺史王建兼併西川、東川和漢中。907年,朱溫滅唐,建立後梁。王建旋即在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前蜀。其子王衍荒淫無度。925年,前蜀被後唐所滅。後唐任命孟知祥為劍南西川節度副大使。
  • 西藏唐卡繪畫的主要流派
    它在繼承、更新原有藝術特色的基礎上,努力吸收印度、尼泊爾和中原等地的藝術精華,成為西藏藝術中別具風格的藝術門類,並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了各種不同的繪畫風格,使西藏繪畫藝術日趨完善和成熟。在各種風格的繪畫藝術中,有取自創立人名字命名的,也有以地區取名的。正是上述這些具有不同風格的繪畫藝術相繼形成,促進了藏傳佛教繪畫藝術蓬勃發展,形成了百花齊放的繁榮局面。下面簡述西藏唐卡主要畫派的風格及其特點。
  • 明代畫家傳:劉珏,吳門畫派師祖級人物,書文畫三絕,影響深遠!
    沈周有多位老師,他在15歲就拜劉珏為師學習繪畫。沈周又是文徽明的老師,同時也指點過唐寅(唐伯虎)。文徵明和唐寅、仇英交往很頻繁。周臣也是吳門畫派活躍中堅人物,是唐寅和仇英的老師。劉珏像02在中國繪畫史上,可以把明代畫壇約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傳承唐宋元之風,有活躍於民間的和宮廷的院體畫派
  • 威尼斯畫派四百年
    威尼斯畫派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晚期出現的畫派,代表義大利新興城市的崛起和發展。由於佛羅倫斯城的衰弱,很多佛羅倫斯藝術家來到威尼斯,促使威尼斯的繪畫藝術很快繁榮起來,並形成了自己的風格與特點,因為該派畫家主要生活在威尼斯而得名。作品風格歡快明朗、色彩絢麗、構圖新穎、詩意濃鬱,對歐洲繪畫影響極大。
  • 姚俊甫:試論明清與近代山水畫藝術風格傳承發展
    文章以明清與近現代山水畫為例,探討其傳承和發展的對策。  一、明清山水畫藝術風格簡述  其一,明代山水畫。明代山水畫的發展可分為三個時期,即明初期、明中期與明後期至末期。明初期的畫壇主派是浙派,其崇尚的是宋代繪畫。浙派比較傑出的代表是戴進,他的山水畫富有人物活動情節,因而又被稱為山水人物畫。明中期以後,畫壇的主要流派是吳門畫派代表人物為文徽明及其子侄弟子。
  • 文人畫的特點、發展和代表人物、作品
    浠河文學|軍事科技|旅遊文化|教育成長|新聞熱點    文人畫的特點、發展和代表人物、作品1、 中國文人畫的特點文人畫,亦稱「士夫畫」,中國畫的一種。泛指中國封建社會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畫。在傳統繪畫裡它特有的 「 雅 」 與工匠畫和院體畫所區別,獨樹一幟。2、 中國文人畫的發展、代表人物及作品文人畫的由來可以追溯到漢代,張衡、蔡邕皆有畫名。畫品雖不傳世但是典籍皆有所記載。魏晉南北朝時期,姚最「不學為人,自娛而已」成為文人畫的中心論調。使歷代文人將其尊為繪畫的宗旨。宗炳以山水明志「澄懷觀道,臥以遊之」。
  • 徐渭繪畫語彙的形成及其特點(上)
    明 徐渭 雜畫圖卷 30cm×401cm 榮寶齋藏明代徐沁《明畫錄·徐渭傳》對徐渭習畫的時間略有交代:「(徐渭)中歲始學畫花卉,初不經意,涉筆瀟灑,天趣爛發有人理解為剛開始接觸繪畫,也有人理解為正式地、系統地研習和訓練作畫。較為合理的解釋應該是,徐渭在隆慶四年(1570)前很少作畫,偶爾有戲筆流傳,所以才有某些畫史中的記載。枯木竹石這一類題材是文人墨戲中最常見的,偶然的一兩件此類作品出現, 書法之餘隨筆塗抹幾下顯然對於古人來說不能謂之為「學畫」,「學畫」必定是較為穩定地、長期地延續這一過程。
  • 塞維亞畫派畫家蘇巴朗,一位西班牙繪畫藝術史上不可或缺的代表
    他的父親也對兒子的興趣愛好非常支持,把他送到塞維亞去跟著專業的畫家學習繪畫。《聖女尤菲米亞》1637年當時的西班牙藝術受到義大利的影響,同時也受到尼德蘭文藝復興的影響,出現了一些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畫家,這些畫家在模仿中學習和發展,也形成了重要的地方畫派,如塞維亞畫派和瓦倫西亞畫派等
  • 淺談西方油畫從「古典時代」到「現代時代」的演變及其特點特徵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是西方油畫藝術的重要變革時期。西方藝術史稱這一時期是西方繪畫從傳統的古典油畫時代進入現代油畫時代的分水嶺。那麼,20世紀以前的西方油畫是個什麼情況,有哪些特點特徵?20世紀以後的西方油畫是個什麼情況,又有哪些變化呢?今天,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這個問題。
  • 展覽 《威尼斯與威尼斯畫派》
    《維納斯和墨丘利把厄洛斯和安忒洛斯介紹給朱庇特》/ 作者:委羅內塞 / 年代:1560 - 1565展期:2016年3月25日對外開放地點:國家博物館北16展廳票價:30元本次展覽以威尼斯共和國為歷史背景,旨在展示從十五世紀到十八世紀跨越四百年歷史的威尼斯繪畫發展脈絡:明媚和諧的文藝復興時期、雍容華麗的十六世紀、光彩強烈的巴洛克時期、輕盈柔美的洛可可時代、理性至上的啟蒙運動時期,通過不同階段藝術特色的呈現,使公眾可以對威尼斯四百年的藝術歷史有一個清晰的了解。
  • 美術研究|精研古法 博採新知,京津畫派寫意花鳥畫!
    形成於民國初年的京津畫派,為中國近現代繪畫的發展,尤其在寫意花鳥畫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京津畫派秉承「精研古法,博採新知」的理念,承襲中國畫優良傳統,結合時代變遷進行藝術革新,使寫意花鳥畫在「保存國粹」的基礎上,以古老而又新穎的面貌進入近現代社會,成為傳統畫科完成近代化轉型的典範之一。
  • 中國繪畫的「前世今生」,你了解多少?
    中國的繪畫歷史可以溯源到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距今至少有七千餘年的歷史;最初的中國繪畫,是畫在陶器、地面、和巖壁上的,漸而發展到畫在牆壁、絹、和紙上。使用的基本工具是毛筆和墨,以及天然礦物質顏料。在無數畫家不斷探索、創新的努力之下,逐漸形成了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民族氣派,並有著自己獨立的繪畫美學體系。
  • 從不同角度分析明代涉海小說,淺談明代統治者的海洋政策
    明朝時期,海外活動也隨著經濟和對外交流的發展不斷增多,涉海小說得到飛速發展。明代涉海小說不論是在思考的深度、藝術形式的成熟,還是審美的豐富都達到了歷代涉海小說的高點。由於這種外交的空前開放政策和交通的便利,商業貿易更是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唐代的涉海小說在內容題材和風格上都延續了前代小說志人志怪小說的特點,越來越多的人因為商貿活動或者外交、戰爭等原因真實的有過海外的經驗,他們的海外見聞和感受被人口耳相傳後,因此涉海小說在這一階段更體現紀實性。
  • 費拉拉畫派
    14世紀以來,費拉拉曾以都市的繁榮聞名於世,15世紀下半期,著名繪畫大師比薩奈羅和雅波·貝利尼就曾受聘於此,為埃斯特宮廷增添了「國際哥特樣式」的光輝。同一世紀中期,皮耶羅·弗朗切斯卡和曼泰尼亞等巨匠也曾在此留下了足跡,並因此孕育出費拉拉獨特的繪畫藝術。 真正開創費拉拉畫派的是柯西莫·圖拉。
  • 淺談為什麼巴黎能成為歐洲19世紀至20世紀初的繪畫藝術中心?
    文藝復興期間,油畫繪畫的第一個藝術表現形式一一古典主義寫實油畫創立於義大利,對後世繪畫藝術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佛羅倫斯畫派」、「威尼斯畫派」產生於義大利,被譽為文藝復興繪畫「三傑」的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全部來自義大利,在現今傳世的文藝復興期間創作的經典名畫作品有一半以上出自當時的義大利畫家之手。
  • 涉筆成趣的明代民窯青花瓷
    收藏愛好者和專家都對明代青花的器型、紋飾、青料、用筆等做了大量研究,為我們欣賞、斷代打下了厚實的基礎。  明代青花瓷發展的特色  由於受到道教和伊斯蘭教的影響,明代瓷器紋飾有不同的風格和特點,呈現出包羅萬象文化包容的面貌。宗教文化的世俗化也讓宗教題材表現在了瓷器上面。特別是明代萬曆時期的道教主題紋飾和伊斯蘭教盛行的正德年間,還有成化年間的佛教文化都在瓷器上有明顯的體現。
  • 開明代水墨大寫意花鳥畫風氣之先河的「青藤白陽」
    明 陳道復 花鳥概言之,陳道復的繪畫受到吳門畫派大家沈周、文徵明影響,並由此上溯宋元諸家,所擅長的題材為四時花卉與山水。文人畫的前身士夫畫首倡於蘇軾,但這個時期及之前的士夫文人所畫的戾家畫,還只是遣興性質的「墨戲」,對於風格樣式、用筆特徵和造型方法,並沒有形成明確的繪畫本體性要求。正如王世貞所言,陳道復花鳥畫的特點與成就,在於「以意為之,高者幾無色,下者遂脫胎矣」。
  • 一周觀展指南|看上海的「雅典珍寶」和北京的「巴比松畫派」
    其中,桃花塢木版年畫也稱「姑蘇版」或「蘇州版」,是由宋代雕版印刷工藝的繡像圖演變而來,在明代發展成為一種獨立的民間藝術形式,並在清代達到鼎盛。藍染是一種使用植物染料對布匹進行人工染色的傳統技藝,中國手工印染藝術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藍白圖案的靛藍染工藝。
  • 威尼斯畫派喬爾喬內將自然風光與人物特色結合,達到作畫新的高度
    今天小編給大家來介紹一下威尼斯畫派的藝術風格。威尼斯畫派是十六世紀以義大利威尼斯喬爾喬涅(喬爾喬內)和提香為代表的畫派。該派受「人文主義」影響,題材願意走向世俗化其突出特點:是對色彩的崇尚對人體美的讚頌,對自然風景的生動描繪。
  • 城市之鏡 ——15—18世紀的威尼斯共和國與威尼斯畫派
    被譽為「亞得裡亞海明珠」的威尼斯自公元7世紀末開始成立共和國,此後在歷史上長期保持著獨立共和國的身份,而其發展依賴於繁榮的商貿經濟,自13至17世紀威尼斯都是這一區域重要的商業和藝術重鎮,威尼斯的藝術就是在這樣的商業文化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始終與這座城市的發展狀況和命運緊密相連,成為映照這座城市生活和歷史的一面鏡子,所以,今天當我們觀看威尼斯繪畫的時候,也是在回溯這座城市輝煌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