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繼承宋制,重立畫院。從洪武、永樂到宣德、成化、弘治時期,基本上形成了三大體系,即繼承元代水墨畫法的文人畫、宮廷畫,以及活躍於浙江一帶民間畫壇的浙派繪畫。但此時期的統治階級極端專制,畫家稍不留心,就會受到打擊,如戴進的作品《秋江獨釣圖》裡面畫有一個垂釣人穿件紅袍,被認為是對做官人的污衊,戴進也因此遭到了迫害。加之,統治階級有意識地提倡復古,所以一般的畫家大多以模仿宋人為滿足,於是反映現實生活的人物畫和風俗畫進一步衰弱,文人的繪畫則繼續向寫意、水墨方面發展。但是民間的繪畫藝術,仍在健康地發展著。除了歷史悠久的壁畫以外,元明兩代戲曲、小說的成就,為版畫插圖和民間年畫的發展與繁榮創造了條件,給明代繪畫藝術輸送了新的血液。
馬徵《白描人物》卷
明代山水畫的特點是各種畫派相繼而生,主要有院體派、浙派、吳派(吳門派)、華亭派等。明代早期,以浙江畫家戴進為代表的的「浙派」山水畫為主流,作品大都雄渾勁健,奔放而有氣魄。明代中期沈周和他的學生文徵明等人,主要是繼承「元四家」的繪畫傳統,風格相近,且都是蘇州人,故而稱為「吳派」。在明中期以後,「吳派」取代了「浙派」的地位。「吳派」的弟子很多,影響也大。明代後期,董其昌是一個重要的「吳派」山水畫家和書法家,並用書法入畫,所以明代後期有很多畫家都受他的影響。
董其昌《高逸圖》軸
明代的花鳥畫風格也比較多樣,畫派也多。主要派別有邊文進、呂紀、陸治等以黃荃為師的「妍麗派」,林良的「寫意派」,周之冕的「勾花點葉派」,陳淳、徐渭的「水墨寫意派」等。花鳥畫在明中期以前工整細潤者居多,但卻顯生機勃勃;中期以後寫意花鳥為主。
陳栝《寫生遊戲圖》卷
明代人物畫不如山水畫和花鳥畫,萬曆年間有丁雲鵬、吳彬,較後有崇禎年間的陳洪綬、崔子忠。陳洪綬亦兼山水畫,人物造型奇古,筆法圓健,自成一家,與崔子忠並成為「南陳北崔」。陳洪綬亦是臨摹唐宋名畫得高手,他的臨摹畫作即便是鑑定專家也難以分清。閩人曾鯨的彩繪肖像畫,流傳甚為廣遠。
丁雲鵬《馮媛擋熊圖》卷
明代繪畫理論著作和書畫著錄眾多,流傳下來的作品達數十種之多。其中,有王世貞《藝苑卮言》、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詹景鳳《東圖玄覽》、張醜《清河書畫舫》、趙琦美《鐵網珊瑚》和朱存理《珊瑚木難》等。
文徵明《紅杏湖石圖》扇頁
戴進(1388—1462),字文進,號靜庵、玉泉山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代畫家。早年為金銀首飾工匠,後改工書畫。宣德間(1426—1435)以畫供奉內廷,官直仁殿待詔。後因遭讒言被放歸,浪跡江湖。他擅畫山水、人物、花鳥、蟲草。山水師法馬遠、夏圭,中年猶守陳法,晚年縱逸出蹊徑,卓然一家。所作雄俊高爽,蒼鬱渾厚,用筆勁挺方硬,畫人物筆法嫻熟,頓挫間風度益著;所作花鳥、蟲草亦饒有生意。為「浙派繪畫」開山鼻祖。作品有《春山積翠圖》《風雨歸舟圖》 《三顧茅廬圖》《達摩至惠能六代像》等。
戴進《歸田祝壽圖》卷
「明四大家」,是指四位著名的明代畫家:沈周、文徵明、唐寅和仇英。由於他們均為南直隸蘇州府(別稱"吳門")人,所以又稱為「吳門四家」、「吳門四傑」或「天門四傑」。
文徵明《枯木疏篁圖》軸
沈周(1427-1509),字啟南,號石田,又號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長洲(今江蘇蘇州)人。他性情敦厚、博學多才,長於文學,亦工詩畫,善畫山水、花卉、鳥獸、蟲魚,皆極神妙。因常題詩詞於畫上,故被人稱為"二絕先生"。沈周的代表畫作有《蜀葵圖》、《策杖圖》、《蕉石讀書圖》、《弈棋圖》、《桃花小鵝圖》、《高枕聽蟬圖》、《三檜圖》、《山水讀書圖》、《慈鳥圖》、《虞山古檜圖》等。
沈周《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或璧),字徵明,後更字徵仲,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長州(今江蘇蘇州)人。他學畫於沈周,與沈周共創"吳派"。文徵明傳世畫作有《千巖競秀》、《萬壑爭流》、《湘君夫人圖》、《石湖草堂》、《石湖詩畫》、《橫塘詩意》、《虎丘圖》、《天平紀遊圖》、《靈巖山圖》、《洞庭西山圖》、《拙政園圖》等。其繪畫傳世代表作《真賞齋圖》卷,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紙本,設色,縱36釐米,橫107.8釐米。畫面再現友人收藏家華夏居處「真賞齋」情景。作者在圖末上方題:「嘉靖己酉秋,徵明為華君中甫寫真賞齋圖,時年八十。」鈐蓋「文徵明印」。又於卷前下方鈐「徵仲父印」、「停雲館」二印。在圖後別幅與又別幅分別有文徵明書《真賞齋銘·有序》和《真賞齋銘·有敘》與署款,並鈐印各二方。文徵明作《有敘》時,年已八十八。此卷前引首有明李東陽隸書「真賞齋」,拖尾有明豐坊楷書《真賞齋賦·並序》。「真賞齋圖」為華夏而作,曾經明華夏、項德枌、清宋犖收藏,後入清乾隆內府。此卷在書畫著作《石渠寶笈》等書中有著錄。
文徵明《真賞齋圖》
唐寅(1470-1524),字伯虎,後更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 三十歲時進京會試,涉會試洩題案而被革黜,妻子改嫁,一生坎坷。後遊歷名山大川,以賣文鬻畫聞名天下。唐寅早年隨沈周、周臣學畫,宗法李唐、劉松年,融會南北畫派,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師承唐代傳統,色彩豔麗清雅,體態優美,造型準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於水墨寫意,灑脫秀逸。唐寅的繪畫作品有《騎驢思歸圖》、《山路松聲圖》、《事茗圖》、《王蜀宮妓圖》、《李端端落籍圖》、《秋風紈扇圖》、《枯槎鸜鵒圖》等。
唐寅《王蜀宮妓圖》軸
仇英(約1498-1552)字實父,號十洲,原籍江蘇太倉,後移居蘇州。他擅畫人物,尤長仕女,既工設色,又善水墨、白描,能運用多種筆法表現不同對象,或圓轉流美,或勁麗豔爽。偶作花鳥,亦明麗有致。仇英的存世畫跡有《漢宮春曉圖》、《桃園仙境圖》、《赤壁圖》、《玉洞仙源圖》、《桃村草堂圖》、《劍閣圖》、《松溪論畫圖》、《桃花源圖》、《仙山樓閣圖》、《蓮溪漁隱圖》、《桐陰清話軸》、《秋江待渡圖》等。
仇英《歸汾圖》卷
陳洪綬(1598—1652),字章侯,幼名蓮子,一名胥岸,號老蓮,別號小淨名,晚號老遲、悔遲,漢族,浙江紹興府諸暨縣楓橋陳家村(今諸暨市楓橋鎮陳家村)人。明代著名書畫家、詩人。一生以畫見長,尤工人物畫。所畫人物軀幹偉岸,衣紋線條細勁清圓,晚年則形象誇張,或變態怪異,性格突出。花鳥等描繪精細,設色清麗,富有裝飾味。亦能畫水墨寫意花卉,酣暢淋漓。還長於為文學作品創作插圖,能表現出原作人物的精神氣質。其畫手法簡練,色彩沉著含蓄,格調高古,享譽明末畫壇,與當時的順天崔子忠齊名,號稱「南陳北崔」。其人物畫成就,人謂「力量氣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蓋明三百年無此筆墨」。陳洪綬去世後,其畫藝畫技為後學所師承,堪稱一代宗師,名作《九歌圖》(含《屈子行吟圖》)、《<西廂記>插圖》、《水滸葉子》、《博古葉子》等版刻傳世,工詩善書,有《寶綸堂集》。
陳洪綬《童子禮佛圖》軸
明代繪畫傳世作品較多,在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等單位均有收藏。
周臣《漁樂圖》卷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傳世代表作如:明代畫家夏昶《湘江風雨圖》卷,紙本,墨筆,縱35釐米,橫1206釐米,分為三段。明代畫家劉鈺《夏雲欲雨圖》軸,絹本,墨筆,縱16.5釐米,橫95釐米。明代畫家吳偉《漁樂圖》軸,紙本,淡設色,縱270.8釐米,橫174.4釐米。明代畫家周臣《春山遊騎圖》軸,絹本,淡設色,縱185.1釐米,橫64釐米。明代畫家藍瑛《白雲紅樹圖》軸,絹本,青山綠水,縱189.4釐米,橫48釐米。明代畫家項聖謨《放鶴洲圖》軸,絹本,設色,縱65.5釐米,橫53.7釐米。明代畫家林良《灌木集禽圖》卷,寫意花鳥畫精品,紙本,設色,縱34釐米,橫1211.2釐米。明代畫家呂紀《桂菊山禽圖》軸,絹本,設色,縱192釐米,橫107釐米。明代畫家邊景昭《竹鶴圖》軸,絹本,設色,縱180釐米,橫118釐米。
夏昶《湘江風雨圖》卷
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傳世代表作如:明代畫家王履《華山圖》冊,是他在51歲遊歷華山時所作,共40頁(幅),紙本,設色,每頁縱34.5釐米,橫50.5釐米。此冊清代已散佚,現分藏於上海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明代「浙派」畫家戴進《春山積翠圖》軸,紙本,墨筆,縱141.3釐米,橫53.4釐米。明代吳門畫派「明四家」之首沈周《西山紀遊圖》卷,紙本,墨筆,縱28.6釐米,橫867.5釐米。「明四家」之一唐寅《落霞孤鶩圖》軸,絹本,設色,縱189.1釐米,橫105.4釐米。明代畫家陳洪綬《雅集圖》卷,人物畫,紙本,白描,縱29.8釐米,橫98.4釐米。
王履《華山圖》冊
南京博物院收藏的傳世代表作如:明代畫家徐渭《雜花圖》卷,紙本,墨筆,縱37釐米,橫1049釐米,描繪牡丹、菊花、翠竹等13種花卉瓜果。
徐渭《雜花圖》卷
圖片來源於網絡、故宮博物院等;文章內容參考自網絡、書籍;若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儘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