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坡:村容整潔村貌變美 文峰村成山水畫卷

2020-12-27 華龍網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26日6時30分訊(通訊員 冉冉)走進重慶市九龍坡區陶家鎮文峰村,水清岸綠,空氣清新,三五成群的村民在田間地頭辛勤勞作,鴨子不時在水面嬉戲,好似一幅美麗的鄉村田園畫卷。

路過文峰村福利院,一個佇立在草叢中,被柵欄圍住的「柜子」吸引了筆者的注意。「別小瞧這個柜子,生活汙水都要集中到這裡來處理乾淨,房前屋後的環境衛生越來越好了!」50歲的村民王佰村說。

王佰村口中的「柜子」叫集中電控櫃,正是九龍坡區今年引進的試點農村分散式生活汙水處理項目。

「臭水溝」不見了 房前屋後更整潔

「以前廁所就是個糞坑,生活汙水沒有集中收集,隨便倒在房前屋後的溝渠裡,下雨了積水排不出去,時間長了又臭蚊子又多。現在好了,我們家房前屋後都鋪設了地下管道,周邊的臭水溝消失了,汙水從地下管道裡排出去,看不見聞不著。」57歲的村民廖萬孝正是該項目的受益農戶之一。

文峰村相關負責人介紹,以前農戶大多將生活汙水經化糞池簡單處理後還田,溢流汙水排入周邊水溝水塘,導致附近的水塘水體富營養化,藻類物質增多,水質變差。「不僅如此,暴雨時雨水易灌入糞坑,造成糞水外溢,給村民生活帶來不便,更是汙染周邊環境。」

現在,文峰村新接管道145米,新建了一臺淨化槽設備,村民的廁所汙水、洗漱汙水、廚房汙水等,經管網收集後進入淨化槽汙水處理設備處理,達標後排放,有效改善周邊居住環境,提高村民生活質量,提升農村群眾幸福指數。

水資源再利用 穩定達到一級B標準

西彭鎮元明村,也是本次試點的村莊之一。據了解,該村新接管道110米,新建了一臺淨化槽設備。

這讓58歲的村民劉明星很是稀奇:「這是個新鮮東西,聽說汙水還能『變成』乾淨水,我準備拿這個水來灌溉農田。」

元明村黨支部書記劉輝麗向筆者介紹,分散式汙水處理項目惠及周邊7戶村民,「經處理達標排放後的水體大多自然排放了,我們下一步計劃建造一個水池,將乾淨水儲蓄起來,循環再利用。」

負責該項目實施的高級工程師、國家註冊公用設備(給水排水)工程師孫通告訴筆者,該設備帶有脫氮除磷功能,出水水質穩定達到一級B標準,並且可以無人監管運行,實現了水資源循環利用,改善了生態環境。

科學安排實施 汙水治理落到實處

九龍坡區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九龍坡區按照以城帶鄉、就近聯建、獨立建設的做法,對靠近城鎮周邊的村莊,將汙水納入城鎮汙水處理廠集中處理;對規模較大的獨立村莊,建設集中式汙水處理設施及配套工程。

目前,九龍坡區已建成農村生活汙水集中處理設施6座,全面完成全區1000人以上農村聚居點生活汙水處理設施項目建設,部分小型聚居區和散居農戶,採用分散式汙水集中處理設施、三格式化糞池等形式進行處理。

據悉,九龍坡區生態環境局建立了處理設施基本信息庫,對日處理量20噸以上的農村生活汙水集中處理設施出水水質每年進行2次監測,並建立了監測反饋機制,有力推動和保障了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設施的運維工作落到實處。

相關焦點

  • 文峰村成了山水畫卷
    文峰村美景。 本組圖片由陶家鎮供圖文峰村大溪河溼地公園。走進陶家鎮文峰村,水清岸綠,空氣清新,三五成群的村民在田間地頭辛勤勞作,鴨子不時在水面嬉戲,好似一幅美麗的鄉村田園畫卷。路過文峰村福利院,一個佇立在草叢中,被柵欄圍住的「柜子」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別小瞧這個柜子,生活汙水都要集中到這裡來處理乾淨,房前屋後的環境衛生越來越好了!」50歲的村民王佰村說。王佰村口中的「柜子」叫集中電控櫃,正是我區今年引進的試點農村分散式生活汙水處理項目。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羊角山下 龍鳳呈祥:雞窩變鳳巢
    陽朔鎮黨委書記廖元強聊起村貌改造瞭然入懷。「為什麼會坐不住呢?」「因為放在過去,蒼蠅早就圍上來啦!」廖元強笑道。雞窩渡村「整容」後村景 任安/攝 中共陽朔縣委宣傳部供圖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堅持生態優先,這個青山環抱的村莊綠色發展動力十足。「雞窩渡」變美了,吸引越來越多的「金鳳凰」棲身。鄉村改造和資金、人才引進互促共進,共同打造民宿「鳳巢」。
  • 山水相連、綠樹成茵...一幅鄉村旅遊的美麗畫卷正徐徐打開!
    山水相連、綠樹成茵......一幅鄉村旅遊的美麗畫卷正徐徐打開!,綠樹成茵的美景。提倡村內房屋美化,打造美麗鄉村宣傳長廊。經不懈努力,建成了能容納70多戶居民的集中居住小區。小區的環境設施改善,全村老少休閒娛樂有了好去處,成了一大亮點。此外,滿山遍地的桔、橙、柚年收入在千萬元以上。果蔬採摘、柑桔新品、藍莓基地三大扶貧項目初見成效。
  • 石村·萱帽塔——美在丹霞 樂在石村
    石村·宣帽塔 美在丹霞 樂在石村有詩云:拔地千尋傲翠微,胭脂淡抹潤清暉。萱帽塔——形若萱草,色如渥丹,燦若明霞。萱帽塔色彩妍麗、造型獨特,歷經風霜雨雪,千百萬年傲然於此。正因獨特的丹霞地貌,萱帽塔獲譽「石村」。然而,萱帽塔不僅僅只是一座飽經風蝕的石塔,這裡紅瓦白牆、雞鳴犬吠、果香四溢;這裡是一座「山村交融、人美路淨、經濟富美、鄉風文明」的現代新農村。人與自然的和美、現代與傳統的融合,富有西部特色最樸素的村貌喚起人們心底濃濃的鄉愁。
  • 美在丹霞 樂在石村
    美在丹霞 樂在石村 2020-12-23 15: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爨底下村:明清畫卷 歷史經年
    自明代起,這裡就是過往商賈的落腳之地,村內道路趨山而行,上下兩個臺面分別有一條平行於等高線的主路,兩條主路加上眾多山道和院落之間的巷道四通八達。它的古老之處,首先體現在走進村莊,腳下不再是人們常見的馬路,而是用青石、紫石、灰石鋪成的小路,沿著錯落有致的青石板路往上行走,你可以在轉角處發現一處古老的店鋪,一處精心雕琢著壁畫的石頭牆,隨意站在一戶村民家,都能被四周的青山綠水所包裹。
  • 村情、村景、村風 用心用情寫村歌
    「當初是覺得棠棣花香特色明顯,不僅環境漂亮,而且老百姓民風特別好,真的是花好人和,就寫了一首詞,然後遇上全省美麗鄉村現場會,就改編成了村歌,創作到定稿一個禮拜,非常順利。」陳月芳說,作為紹興花木第一村,棠棣村產業特色明顯,美麗鄉村建設一直走在全省前列,憑藉人勤春早、擔花走南北的艱苦奮鬥精神,棠棣人的錢袋子鼓起來了,精神文化生活也越來越豐富。
  • 深津繪裡大讚歌舞伎演員中村七之助「貌美如花」
    原標題:深津繪裡大讚歌舞伎演員中村七之助「貌美如花」 深津繪裡和歌舞伎演員中村七之助(右) 據日本媒體報導,女演員深津繪裡(43歲)和歌舞伎演員中村七之助(32歲)1月27日出席了在東京都內舉行的雙主演舞臺劇《ETERNAL CHIKAMATSU
  • 梁化鎮小禾洞村:人居環境大變樣 美麗鄉村新畫卷
    發布【招工招聘、二手買賣、房屋租售、便民信息發布】 乾淨整潔的鄉間小道、煥然一新的文化牆、鬱鬱蔥蔥的平地綠化、窗明几淨的小屋……記者來到梁化鎮小禾洞村,行走在村莊的鄉間小道上,一幅鄉村優美、環境靚麗的新畫卷映入眼帘。
  • 有村架純親姐姐透過整容變美!
    我們平日看到擁有出眾外貌的明星藝人,都會忍不住好奇他們一家人的長相,有時看到全家都長得俊俏貌美,更會驚嘆他們家的優良基因,不過這個情況並不適合套用到每一位明星身上~有時家人是知名的明星藝人,其實對於自身來說更多的可能是無形的負擔,也要承受著不必要的輿論壓力,好像日本當紅女星有村架純的親姐姐有村藍裡
  • 「最美村」和「最髒村」評選 第二輪考評結果公布
    12月21日,樂清市2020年第四季度「最美村」
  • 鐵門鎮劉楊村:強化黨建引領 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近年來,鐵門鎮劉楊村著力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強化黨建引領,以黨建促發展惠民生,帶領村民發展產業,辦好惠民實事,發揮好村民自治組織作用,走出了一條「黨建強村、產業富村、生態靚村、民主治村」之路,形成基層黨組織和鄉村經濟發展齊頭並進的局面
  • 雁蕩全域美系列報導之二:村貌大變樣,幹部拍胸脯
    上詹村詹北巷旁有塊佔地近1畝的荒地,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廢棄至今。這塊荒地分屬十幾戶村民所有,由老舊的院牆圍著。附近的村民常把日常生活垃圾傾倒於此,塑料瓶、泡沫箱,甚至連廢棄的床墊、草蓆都扔到這裡。經年累月,這裡幾乎成了一個垃圾場。
  • 【黃南州】城上村緣何美——尖扎縣康楊鎮城上村生態文明求索之路
    已近陽春三月,漫步在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康楊鎮城上村,放眼望去,乾淨整潔的通村路,高大氣派的村門,舒爽清新的農家小院,廣場上孩子們在追逐玩耍……一幅和諧閒適的鄉村美圖令人神往。  若要「靚」  村容整治少不了  「過去的城上村髒亂差,打麥的城、雜草把腿淹掉給裡,如今的城上村大變了樣,環境哈整治的漂亮。」這首在城上村民中廣為傳唱的「花兒」,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帶來的巨大變化詮釋得生動形象。  良好的人居環境是人民群眾的殷切期盼。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同市郭家窯鄉蘆家窯村:喜看鄉村美如畫
    走進村裡,呈現出一派民勤村美、民風淳樸、和美清新的景象,乾淨整潔的村道,落錯落有致的農家院,景色宜人的街道,整齊的籬笆牆內種植著綠油油的經濟林和觀賞林……8月12日,筆者來到新榮區郭家窯鄉蘆家窯村,感受美麗鄉村建設帶給村莊的變化。
  • 廣西田林縣豐防村:從貧困村蝶化「五旗村」
    走進豐防村,村口矗立的「百色市鄉村治理示範村」紅色牌子鮮豔奪目,乾淨整潔的水泥路直達農戶家門口,一棟棟漂亮的小洋樓與周邊的翠綠交相輝映,三五成群的老人聚集在屋角或樹蔭下聊天……一幅幅富足、文明的鄉村畫卷展現在眼前。「豐防村村民以前主要靠種地為主,閒暇時上山伐木、掏野蜂、抓野蛇、打野豬貼補家用,曾經是山林砍光、野生動物吃光跑光。」
  • 凌源市四官營子鎮後朱杖子村楓葉,紅了!
    村部西南方有一片2500多畝由松樹和五角楓樹組成景觀林,一入金秋,只見整個山坡被紅葉覆蓋,在陽光的照耀下,猶如一團團的火焰在燃燒,又如「飛焰欲橫天」,景色堪比北京香山紅葉。  秋霜過後,依其樹齡不同,樹葉的老嫩不同,樹葉的顏色各異,就是同一株樹的老枝與新梢,上面的顏色也大不一樣,常常是一棵五角楓,葉片可分出深紅、大紅、淺紅、橘紅、橙黃、大黃、鵝黃、嫩綠、深綠等十幾種顏色 ,特別是秋霜之後楓葉由綠轉黃,由黃漸橙,由橙變紅,由紅而紫,五彩斑斕,與十月湛藍的天空輝映,構成一幅絕美的畫卷。
  • 西藏曲松縣東嘎村:秀美山水「點亮」小康路
    9月,高原秋收的季節,出了曲松縣城往東北方向走,一片片黃燦燦的農田,田中麥穗在陽光的照耀下隨著秋風輕輕搖擺,滾滾的麥浪把大地染成一片金黃,兩旁綠樹成蔭,形成一幅美麗的秋景圖。我們到達東嘎村村委會的時候,村裡正在開展義診活動,村民們排起了長長的隊伍,秩序井然。東嘎村有外出務工人員有311人,超過了全村人口的80%。村委會主任洛桑江白說,黨給了我們農牧民很多優惠政策。
  • 常德市漢壽聶家橋鄉:黨建引領書寫美麗鄉村「新畫卷」
    (文/解哲、劉峻菘)幸福屋場,老人乘涼閒談,四周花團點綴;金健牧場,湖清草綠,養殖區奶牛群集;花果山基地,鏗鏘有力地操練聲響徹雲霄,研學旅正火熱進行……9月上旬,筆者走進漢壽縣聶家橋鄉,處處呈現出宜居、宜業、宜遊圖景,美麗鄉村「新畫卷」在這裡徐徐展開。
  • 破解老厝保護與利用難題 福建屏南「空殼村」變「網紅村」
    幾位遊學的孩子在老師的帶領下,倚著老厝的籬笆,面對著潺潺溪流,在畫板上印上一幅幅鄉村畫卷,而他們背後的土胚老厝內,兩位年輕的樂手一把吉他一面手鼓,樂聲飄出老厝的木窗迴蕩在不遠處的廊橋裡。兩位樂手都是龍潭村的新村民,2019年帶著一家人駐村創業,租下一套百年老厝開起了音樂休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