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秀偶像「入劇」,解碼視頻平臺布局藝人經紀

2021-02-08 綜藝報

2018年以來,優愛騰自製劇或參與製作、出品的劇集中開始不斷出現選秀節目選手。這背後是節目結束後,視頻平臺通過培植偶像藝人拓展商業版圖。隨著《青春有你第二季》《創造營第二季》等選秀類節目逐漸爆出,視頻平臺選秀節目的對決逐漸進入「第三場」。從2018選秀元年打造出頂級流量蔡徐坤開始,到今年暑期檔《明日之子》的結束,兩年時間,優愛騰三大平臺投入巨資打造多款選秀節目,讓上百名青春偶像進入大眾視線。與此同時,視頻平臺巨大的投入需要平衡,除節目本身的招商外,偶像後期經營商業空間巨大。
視頻平臺在偶像生態中佔據重要位置,成為覬覦這一領域的潛力玩家。綜藝+劇集+音樂作品,成為最為常見的運營思路。而在此鏈條中,享有綜藝和劇集金主地位的視頻平臺優勢更加凸顯,參與出品、製作+播出權,視頻平臺藉助自身的話語權,扶持與自己關聯度較高的偶像藝人。2018年至今,優愛騰自製劇或參與製作、出品的劇集中開始不斷出現源於選秀節目的選手身影。這背後,是節目結束後,視頻平臺通過培植偶像藝人拓展商業版圖。良性狀態時,偶像與劇集相互成就,但與此同時,不同的聲音也在出現。音樂類選秀出道的偶像藝人走向演員的道路仍然被外界詬病。越來越多觀眾開始理性對待演員與劇集,開始質疑偶像、流量藝人的演技是否可以撐起一部劇。在這樣的情況下,平臺「推人入劇」正逐漸遭受觀眾批評。而對於粉絲來說,她們則贊成偶像出演劇集,即使會被吐槽和質疑。在此情況下,平臺「推人入劇」在很大程度上已經能夠獲得粉絲的關注,要想獲得更多「路人」的好感,或許放棄主角,選擇人設討好、有記憶點的配角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視頻平臺早已不再局限於播出平臺和節目製作、出品方,紛紛拓展了藝人經紀業務。三大視頻平臺之中,阿里旗下優酷與2017年與阿里影業合資成立藝人經紀公司酷漾娛樂,為阿里影業、優酷土豆影視及相關內容合作提供資源。《偶像練習生》促成了愛奇藝旗下經紀公司愛豆世紀的誕生,但目前來看,它旗下藝人只有Ninepercent,而今年年初成團的UNINE,經紀公司則為愛豆青春文化有限公司,最大股東仍是愛奇藝。除此之外,愛奇藝還是唱片娛樂公司,同時也有藝人經紀業務的果然天空的投資方。騰訊旗下,藝人經紀是企鵝影業的核心業務之一,除此之外,騰訊還投資了海南周天娛樂有限公司,即火箭少女101的經紀公司。另外,與騰訊視頻合作製作了多檔節目的哇唧唧哇,其戰略投資的投資方為騰訊產業共贏基金。除此之外,諸如芒果TV、搜狐也有藝人經紀業務,其籤約的藝人也在不少劇集中有過亮相。實際上,平臺擁有經紀權的藝人,開始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劇集中。比如範丞丞在愛奇藝和稻草熊影業出品的古裝玄幻劇《靈域》中擔任男主角,劇集於四月開機,已於八月殺青;楊超越主演的《仲夏滿天星》《將夜2》《極限17:與你同行》都是由企鵝影視擔任出品方。除此之外,當下最熱明星之一的肖戰,所屬的X玖少年團經紀公司為哇唧唧哇,其主演的《哦!我的皇帝陛下》《陳情令》,以及從官宣就獲得高熱度和高關注度的《餘生請多指教》,出品公司的名單中都有企鵝影視。X玖少年團的其他成員所出演劇集,也多有企鵝影視的參與。對於平臺來說,當他們開展經紀業務,其實就與普通的經紀公司並無差異。延長藝人熱度和影響力,發掘他們更大的商業價值,成為他們與藝人都在追求的目標。而無論是年輕演員,抑或是選秀類綜藝誕生的偶像,都免不了綜藝+劇集的道路,這背後有著平臺對於利益的追求,也有著整個娛樂圈環境的無可奈何。平臺通過自製選秀節目或參與經紀公司運營,輸送了很多唱跳能力兼具的偶像明星。由於節目規則設置,這些在選秀節目中留到後面的選手,實際上已經擁有了強大的粉絲基礎,自帶流量光環。造星不易。從前期選手的海選,到節目設置如何更加新穎,再到節目規則如何設置才能吸引更多關注、獲得更大的影響力,甚至於帶動平臺、贊助商的各方利益,都需思慮再三。尤其是在各平臺紛紛布局偶像選秀的現在,只發現好苗子,就已經是一個難題。「艱難」造星,再加上新人輩出、藝人更新換代極快,維持偶像熱度是平臺首要解決的問題。錄製期短、門檻相對較低的綜藝成為首選。因此,新人偶像頻繁出現在各大綜藝,成為2018、2019年常常出現的情況。比如,大廠男孩們紛紛開起了餐廳,101女孩在觀察類綜藝做起了嘉賓。綜藝帶來熱度,但維持的時間長短卻並不明確,長久的發展還需作品傍身,於是「入劇」成了另一個方式。平臺對於自製劇擁有很高的話語權和選擇權,而採用「自家」藝人出演,則同時解決了成本低、藝人作品支撐等多方問題,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穩定由偶像帶來的粉絲會員,一舉多得。事實上,普通有經紀業務的公司在推新人上,也多採用這樣的方法。但是之於平臺,這些大多數來自音樂類選秀節目的偶像,選擇綜藝+劇集的發展方式,也有音樂行業不景氣的原因。數位音樂的逐漸流行,盜版的肆意橫生,讓實體唱片的銷量逐年下降,更多地擔任起收藏品的功用。實體唱片市場衰退,數位音樂搶佔高地。但是根據iResearch數據顯示,數位音樂市場總收入雖然在逐年增加,但是2014——2017年的增長比例卻在大幅下降,直至2018年才有所回暖。在線音樂活躍度方面,數據顯示,2018年4月,我國在線音樂月活躍用戶數量達到6.1億,滲透率達到55.9%,較2017年4月有所增長,但增速明顯放緩。雖然整體依然保持增長態勢,但是數位音樂市場仍受到版權等問題影響,充滿不確定性。而流量偶像的音樂作品更多地變成了自身能力的加持,以及粉絲力證偶像熱度的存在,出圈較劇集來說,難度過大。如此,對於平臺和偶像來說,「入劇」似乎成了雙方最好的選擇。但是,面對著觀眾越來越理性的觀劇理念,面對著流量失靈與流量反噬的現狀,平臺推動偶像「入劇」,在收割普通觀眾上,難度不小。而對於本身就是目標受眾的粉絲來說,自己的偶像出演劇集實際上是頂著流量的偏見、演技的質疑等各種壓力,基於此,她們又真的會買單嗎?平臺推人入劇,既是維持偶像熱度、發掘價值,也是藉助其熱度反哺劇集。因此,粉絲是主創們需要收割的首要群體。大IP、小而美,主角、人設討好的配角,古裝、青春……平臺在劇集類型、角色等各方面都不斷進行著嘗試。對於絕大多數粉絲來說,她們清醒地認識到「偶像」的局限性。「當人們在說起這些偶像的時候,總歸會帶入不同的情緒,比如絕對的喜歡和絕對的不喜歡。」而當這些偶像出演劇集時,觀眾很容易被先入為主地帶入質疑演技等等情緒,這對於這些偶像來說,其實是不公平的。當偶像參演劇集時,他們更多地變成了新人演員,或者說,不論是粉絲還是普通觀眾,應該以新人演員的身份和標準看待他們。但是,目前這些劇集的第一目標受眾依然是粉絲。粉絲劇的烙印,和新人演員的訴求,成了偶像入劇不得不面臨的尷尬局面。當然,大部分受訪的粉絲也表示她們會在心底默默地承認演技上的不足,但是在大眾面前,還是會選擇維護自己的偶像,會在意吐槽的聲音,會講究方式方法的安利。即使被吐槽、被質疑也沒有辦法,因為她們認為這是「偶像必經之路。」但對於粉絲來說,偶像出演劇集仍然是好事。流量是有時代的,但是演員是可以持久的。在粉絲看來,「沒有人能被所有人喜歡,演得不好沒關係,粉絲希望看到的是每部戲的進步。」偶像希望通過劇集來支撐自己發展,平臺希望推偶像入劇來延長商業價值、反哺劇集熱度。但是流量、偶像自帶的偏見也容易讓劇集和他們自己陷入負面輿論的漩渦。在這樣的情況下,擁有更多自主選擇權和話語權的平臺,在推人入劇時,有時放棄主角,讓偶像從人設討喜的配角演起,積累經驗和口碑,也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浮生一刻》:參與沉浸式VR戲劇是種什麼體驗?

揭秘抖音特效師

如需轉載請在文章開頭註明來源,並附上原文連結。更多資訊請登錄手機版「綜藝+」m.zongyijia.net

相關焦點

  • 分食偶像市場、契約掌權影視圈,視頻平臺的藝人經紀野心有多大?
    況且,中國藝人經紀產業尚未達到工業化水平,市場相對分散,行業壁壘較低,而藝人所帶來的流量、未來開發空間卻不可限量。有數據顯示,中國偶像市場總規模預計在2022年達到1400億元,尚未開發完全的市場紅利驅動了藝人經紀產業的瘋狂生長。必然,視頻平臺的生態布局中,藝人經紀也成為內容產品的重要一環。
  • 視頻網站也有籤約藝人 藝人經紀業務又出現新轉向
    大鵬自2004年起在搜狐視頻做主持人,2007年有了自己的脫口秀《大鵬嘚吧嘚》,2012年自編自導自演迷你劇《屌絲男士》,為搜狐視頻的自製劇業務打頭陣,主場隨即轉移到影視。隨著自製劇綜業務的展開,各家這才開始認真布局經紀業務。一方面,自製內容對於藝人的需求越來越大,被明星的片酬、檔期所牽制不如自主造星,性價比更高。
  • 藝人經紀+全內容布局,天浩盛世的「過冬」指南
    從流行歌手到歸國偶像再到新人演員,天浩盛世成立15年以來,不曾錯過任何一個藝人經紀行業的市場風口,在內容的輸出上也同樣如此。2018年偶像元年到來之際,天浩盛世成立練習生廠牌T-HOUSE,創新新人培養模式,且在今年為旗下練習生打造團綜《出發吧!從T-HOUSE開始》。預見短視頻趨勢之時,天浩又為吉克雋逸和趙奕歡製作了微綜藝《失控日記》和《尋夢歡遊記》。
  • 視頻網站的藝人,娛樂圈的「鐵飯碗」?
    大鵬自2004年起在搜狐視頻做主持人,2007年有了自己的脫口秀《大鵬嘚吧嘚》,2012年自編自導自演迷你劇《屌絲男士》,為搜狐視頻的自製劇業務打頭陣,主場隨即轉移到影視。隨著自製劇綜業務的展開,各家這才開始認真布局經紀業務。一方面,自製內容對於藝人的需求越來越大,被明星的片酬、檔期所牽制不如自主造星,性價比更高。
  • 樂華推首個虛擬女團A-SOUL:偶像經紀公司布局虛擬偶像的時機到了嗎?
    真人藝人經紀與虛擬偶像結合的上一次風口,可以追溯到2016年後偶像行業的「百團大戰」。當時虛擬偶像是一些公司在二次元正起勢的階段,觸及泛二次元人群,形成差異化模式的手段。 隨著2018年的選秀紅利,伴隨韓國練習生模式與中國流量粉絲經濟的融合,本土偶像公司迎來新一輪的成長。與此同時,海外vTuber風口的到來,也讓這種結合有了更多的探索空間。
  • 登堂入室下堂求去,藝人經紀二十年
    從2004年電視臺選秀《超級女聲》到2018年視頻平臺選秀「經紀公司不重要,主要看藝人。」圈內一選角導演一語道破了經紀公司當下的尷尬處境。藝人經紀似乎進入一個比草創時期還要「雞肋」的時代。「看藝人」的主要決策權在平臺。如今從老牌影視公司到新興的網劇製作公司,大多處於給平臺打工的狀態。
  • 2021年中國偶像經紀公司如何破局?
    3年來,圍繞著偶現產業,關於平臺、經紀公司、偶像等鏈條關鍵角色的討論從未停止。偶像選秀節目背後的經紀公司總體數量變化不大,但名單卻已幾經變更,有公司低位逆襲之後沒能續寫神話繼而敗北淡出,自然也會有能逐漸走向頭部穩定產生的代表,牌桌上的玩家已經換了一批。而無論最終牌桌上留下了誰,可預見的是,在激烈競爭的驅動下,國內的偶像經紀市場正逐步趨向於專業化、生態化發展。
  • 藝人背後的經紀團隊這麼龐大?
    赫茹2005年入行,說起這14年來的行業變化,她感受頗深,「雖然這行的入行門檻依舊不高,但還是有越來越多的專業人才進入,工作內容和職責的明確讓藝人經紀業務有了明顯的進步,但惡意競爭的現象仍然存在。」國內部分經紀公司一覽   產品與產品經理   從當年的「歸國四子」到如今各種選秀節目走出來的新人組合,「偶像」已逐步成為藝人的一個重要的分類,和傳統的歌手、演員的運營模式不同
  • 83家經紀公司混戰《青你》《以團》,視頻平臺話語權增強,養成偶像需要告別「快速收割」
    而且,在節目背後,向偶像市場輸送練習生的經紀公司也越來越多。據了解,今年參加《青春有你》的海選的經紀公司就較上年參加《偶像練習生》的公司翻了近三倍。但是,在這些公司中,兩年的布局者重合度並不高,呈現出巨大的流動性。 另外,在大面積布局養成偶像市場的經紀公司中,也有不少投機者為收割紅利而來。
  • 2020年中國偶像選秀市場:後浪翻湧,都有多少家「新秀」公司入榜?
    三年來,高頻次的網際網路平臺偶像選秀成為行業洗牌的助推器,後浪來襲,前浪們能否守住頭部地位?當選秀造星失靈、訓練生與經紀公司又要尋找怎樣的出路? 與前面幾家相比,好好榜樣算是很新的經紀公司。去年開始布局偶像市場的他們推送了馬雪陽、張猛等人參加《創造營2019》,製造了一波話題度。
  • 從《且聽鳳鳴》,看視頻平臺藝人孵化,這個鏈條你看懂了多少?
    當下藝人的選拔和孵化早就不僅僅在各大經紀公司,各大視頻平臺早就已經開始登錄藝人經紀領域,視頻平臺的力量從《偶像練習生》就初步嶄露頭角,到後來的《創造營》火箭少女101的出道成為了行業典範。各大視頻平臺早就已經開始了藝人經紀的競爭,愛奇藝的《偶像練習生》《青春有你》,騰訊視頻的《創造營》系列,優酷視頻開啟的以
  • 通過選秀節目出道的小偶像被平臺分走了多少錢?資本工具人
    通過選秀節目出道的小偶像被平臺分走了多少錢?為什麼楊天真要卸任藝人經紀約業務,自己上陣做網紅做MCN?為什麼已成規模SNH48要參與女團選秀?藝人片酬是怎麼走向虛高然後下調?在平臺混戰時期,做藝人經紀就是一件賺錢的生意,到現在,這門生意就不賺錢了,因為藝人跟平臺之間的位置開始調轉了。在外部,「愛優騰」三個視頻平臺,再加上湖南衛視的格局已定,平臺放緩了軍備競賽。在內部,這十多年來平臺一次次打怪升級,打通了從內容版權、內容製作到宣發渠道等關鍵環節。現在的平臺把控了項目、資金和流量,他們有更高的話語權。
  • 從「偶像經紀」談音樂產業的「造星邏輯」
    坤音四子、覺醒五子、麥銳六子、樂華七子、香蕉九子為了與傳統的藝人經紀區分開,我們直接用「偶像經紀」表述。偶像經紀,是造星的搖籃,韓國、日本都有專門的藝人培養體系,提供了完善的「從今日小白到明日巨星」的造星流程。
  • 選秀、限定團倒逼下的中國「特色」偶像產業
    ,元年之後的這2年,是無數練習生、偶像經紀公司在三大平臺的8檔偶像選秀節目中沉浮,層出不窮偶像選秀後,是視頻平臺掌握了話語權,開始讓偶像大規模走進公眾視野,也是偶像選秀和限定團,倒逼出以選秀綜藝為核心、以限定團為發展的中國「特色」偶像產業。
  • 娛樂圈頂級選秀,《超次元偶像》集結大半個娛樂圈
    騰訊《明日之子》則以傳統的選秀綜藝模式「傻白甜」的活躍在選秀市場,而優酷《超次元偶像》反其道而行之突破傳統綜藝選秀模式,以「大半個娛樂圈頂級資源」為話語權,不談PK只推星……可以很直觀的看到,四大視頻網站以綜藝選秀不同的品類,在各自的戰場上「硝煙瀰漫」,展露著各自平臺的節目製作水準以及傳播思路。
  • 選秀節目迎來「大混戰」 偶像導師粉絲還夠用嗎?
    最近,各大視頻平臺發布了2021年的新綜藝計劃,其中,多部選秀節目的定檔消息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粗略統計下來已有六七檔節目正在籌備中,在今年兩檔女團選拔節目收官後,明年將迎來不少以男團為主的選秀節目,有網友評論:偶像、導師、粉絲還夠用嗎?
  • 選秀節目迎來「大混戰」,偶像、導師、粉絲還夠用嗎?
    最近,各大視頻平臺發布了2021年的新綜藝計劃,其中,多部選秀節目的定檔消息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粗略統計下來已有六七檔節目正在籌備中,在今年兩檔女團選拔節目收官後,明年將迎來不少以男團為主的選秀節目,有網友評論:偶像、導師、粉絲還夠用嗎?
  • 選秀節目迎來「大混戰」偶像導師粉絲還夠用嗎?
    2021年,將是選秀節目「激烈廝殺」的一年。最近,各大視頻平臺發布了2021年的新綜藝計劃,其中,多部選秀節目的定檔消息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粗略統計下來已有六七檔節目正在籌備中,在今年兩檔女團選拔節目收官後,明年將迎來不少以男團為主的選秀節目,有網友評論:偶像、導師、粉絲還夠用嗎?
  • 女團選秀第三年,到底什麼樣的偶像可以破圈?
    愛奇藝的《青春有你2》和騰訊視頻的《創造營2020》,兩檔女團選秀綜藝狹路相逢,幾乎每天都在熱搜榜上上演人氣爭奪戰。200多個新鮮美麗的面孔,80餘家經紀公司,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入局者。被稱為「偶像元年」的2018年,曾短暫觸發偶像市場的投融資事件,卻在2019年恢復平靜。儘管選秀綜藝爆款頻出,中國偶像產業仍然處於發展的蠻荒階段,這也標誌著每一個入局者都有機會攪動現有局面。2020年,選秀綜藝依然在強調「重新定義偶像」。
  • 優愛騰該放棄101式偶像選秀了
    都說2018年是中國的「偶像元年」,《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之後,三大視頻網站每年都會推出一個S級別的「101」式綜藝,但都難以重現「偶練」和「創1」當時全民打投的成績。唯一有點起色的是《青春有你2》,但一檔《青春有你2》恐怕不足以讓市場重振對於「101」式選秀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