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學者陳平原,擔任過北大中文系主任,是一位敢說真話的人

2021-01-09 騰訊網

著名學者陳平原是一位特別能講真話的人,他不喜歡思想保守的人,他認為人到中年會變得懶惰、自私。他認為現在有些年輕人思想比年長的還保守還世故,這種現象讓陳平原教授很痛心。他認為存在一些畸形的社會現象,七八十歲的人還在為理想而奮鬥,青年人卻很保守,陳平原為此很擔心。

陳平原教授講究真實,這是他一直的原則。他在接受各種採訪和各種場合都真實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思考,他從來不去刻意的迎合任何人,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陳平原教授認為不敢講真話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他對成功有著自己的獨特認識,他認為並不是重量級的人物就是成功,能夠展現自身才華的人才是成功者。為了成功選擇與社會同流合汙的人是可悲的。

對於大學陳平原教授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有個性的大學才是好的大學,才是成功的大學。對於當前各種的評估和指標,他有著自己的看法。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北大中文系主任陳平原:「文學」如何「教育」
    北京大學中文系原系主任陳平原教授,治學之餘,撰寫隨筆,藉以關注現實人生,並保持心境的灑脫與性情的溫潤。 付業興 繪  ■主講人:陳平原  古往今來,任何一個民族,都有恰如其分的「文學教育」。沒有錄音錄像設備,所謂北大課堂上黃侃如何狂放,黃節怎麼深沉,還有魯迅的借題發揮等,所有這些,都只能藉助當事人或旁觀者的「言說」。即便窮盡所有存世史料,也無法完整地「重建現場」;但搜集、稽考並解讀這些零星史料,還是有助於我們「進入歷史」。  對於學生來說,直接面對、且日後追懷不已的,並非那些枯燥無味的「章程」或「課程表」(儘管這很重要),而是曾生氣勃勃地活躍在講臺上的教授們。
  • 畢業致辭|北大中文系主任陳曉明:中文人的精神和擔當
    【編者按】本文為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陳曉明在北大中文系2020年畢業典禮上的致辭。澎湃新聞經微信公號「北大中文人」授權刊發。陳曉明同學們、老師們,大家上午好!剛才大家收看了學校的畢業典禮,場面壯美,氣勢恢弘!
  • 千秋一脈,四海文心:北大中文系的110年
    千秋一脈,四海文心:北大中文系的110年 2020-11-22 21: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陳平原一氣兒出四本新書,重構精神的古都:希望學生用雙腳走一遍...
    北京大學教授陳平原一氣兒出了四本新書《想像都市》《記憶北京》《當年遊俠人》《學者的人間情懷》,這四本書構成了陳平原現代中國研究的新視野,有著文化史的意義。作為最早呼籲建立「北京學」的學者,陳平原曾在北大開設「北京文化研究」專題課,主持相關主題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主編「北京讀本」。
  • 陳平原:十年一覺
    陳平原  一場秋雨,一層涼意,東京大學校園裡的銀杏開始飄落,進校門便是一地金黃。如果恰逢正午的太陽,景色頗為壯觀。報載北京前兩天下雪,想來北大校園裡的銀杏早已凋零。  這年的深秋,我第二次跨長江過黃河,目的是為畢業後進京工作探路。當時聯繫的單位是中國社會科學院。進燕園拜會子平兄時,被勸知「一定得見見老錢」。在「錢老師」那間十平方米的小屋裡聊了一個下午,臨別時呈上我剛完成的《論蘇曼殊、許地山小說的宗教色彩》。據說當天晚上十點多,讀過文章,老錢便急匆匆趕去找子平,商量如何勸我轉投北大。
  • 專訪北大中文系副教授程蘇東:可以張揚,也不可以張揚
    作為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學者中的一員,程蘇東是這個隊伍裡較為年輕的中堅力量。在很多同學們看來,這位三十出頭的北大中文系副教授既有帥氣又有才氣,從學長學姐口中流傳下來的故事更是為他蒙上了一抹傳奇色彩,不時還會有「迷弟迷妹」在朋友圈隔空表白。
  • 「樂聲如水漫山村」——陳平原和潮州文化人眼中的群眾文化和文化...
    專家學者們對文化館、對地方文化建設,又有哪些期待和寄語?近日,潮籍學者陳平原回鄉開講。在市饒宗頤學術館舉辦的「憶舊與追新——陳平原和文化館的故事」主題文化沙龍吸引了潮州文化界專家學者、潮州文史愛好者的高度關注。
  • 陳平原:誰為城市代言
    【主講人介紹】陳平原,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先後在日本東京大學和京都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英國倫敦大學、法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美國哈佛大學以及香港中文大學、臺灣大學從事研究或教學,2008—2015年兼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講座教授(與北京大學合聘)。
  • 念中文系就能當作家?北大楊晦教授:「本專業不培養任何作家」
    另外還有像冰心、張愛玲、余光中等名家都是外國文學系畢業的,而更有甚者,像沈從文、巴金、葉聖陶等甚至都沒有上過大學。當然這種誤區也不是只有我們這種圈外人會有,許多作家早年也曾陷入這個誤區當中。
  • 北大教授陳平原:被過度消費的"晚清第一名士"辜鴻銘
    作者 | 陳平原(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來源 | 中華讀書報
  • 大張偉老師特別敢說真話,你被圈粉過嗎?
    是的,我也被圈粉過,大張偉老師說話特別直爽,而且他也能說出心中的真話實話,讓大家對他佩服,又很喜歡他,被他圈粉。大張偉在娛樂圈中,是一個能給大家帶來快樂的明星,他開朗陽光的生活態度,讓人感覺他沒有什麼煩惱,臉上總是掛著笑容,能給大家隨時帶來一些很快樂的笑聲。
  • 《性史1926》再版座談會在京召開 陳平原江曉原等專家出席
    站在21世紀重新審視上世紀五四新文化時期一代先賢,我們有理由認為,當年與胡適並列為北京大學最年輕的兩個教授之一的廣東饒平人張競生,是20世紀中國最敢解放思想、最具創新意識、最富於爭議的人物之一。江曉原教授本身是性學方面的專家,在本書推薦序「張競生其人其事」長文中,他對張的生平和這本書的來龍去脈有非常客觀詳盡的介紹。陳平原教授與張同為潮州人,在《孤獨的尋夢人》一文中,亦曾對這位早年同鄉的際遇進行梳理。馬曉年教授則是中國性學會副理事長、世界華人性學家協會副會長、北京性健康教育研究會副會長,在性學研究領域享有盛名。
  • 陳受頤:被遺忘的北大歷史系主任
    Manly (1865-1940) ,芝加哥大學英語系主任,他雖然擔任中古文化史的教授,但對於中古史也有很深的研究。四年之後即1928年,陳受頤以The Influence of China on English Culture during the Eighteenth Century(十八世紀中國對英國文化的影響)為論文,獲得哲學博士,之後重回嶺南大學,擔任中國文學系教授兼主任。
  • 【未名新語】吳宛諭:北大中文系,為你我許下一個心願
    以至於在北大中國語言文學系自招面試的時候,當被一位教授問及「你覺得文學對你來說是什麼」時,我竟脫口而出:「安慰。」反應快得我根本沒有去想這個答案是否經得起推敲——畢竟,我和文字的約定也算是久遠和寬廣的呀。
  • 耿飈:敢講真話的「將軍大使」
    耿飈是我軍一員著名戰將。1950年初,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九兵團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的耿飈,走上了外交工作崗位,先後擔任中國駐瑞典王國大使兼駐丹麥、芬蘭公使,駐巴基斯坦大使,外交部副部長,駐緬甸大使,駐阿爾巴尼亞大使等職。在任期間,他堅持求真務實,敢講真話,妥善處理外交事務,成為著名的「將軍大使」。
  • 北大、清華、人大三大高校中文系學生畢業去幹啥
    清華:天生我材必有用  就像所有孩子有出息的家長一樣,清華人文學院的黃國營老師對人很客氣,但說到清華中文系學生的畢業分配工作時,他一再為難地說:"我不太清楚,真的不太清楚。"清華中文系已經畢業三四個班了,每年30個人左右,其中70%~80%的學生都保送讀研究生了,其餘的學生也都自己早早就把工作找好了,學校只是最後辦手續。"
  • 饒毅和施一公辭去國外終身教職,22年如一日,加強清華北大合作
    兩人在歸國擔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和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之前,已經是美國西北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重點培養的學者,擁有了優厚的待遇。但是饒毅教授和施一公教授都是帶有濃重故土情懷的科學家,並不想安於現狀。於是在2007年9月的時候,饒毅辭去了美國西北大學的終身教職,全職回國任教,直接擔任北大的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
  • 【935微歷史】清華北大出過哪些抗日名將?毛主席「第一愛將」在列!
    孫立人的身體條件非常好,曾擔任清華大學籃球隊隊長,後來還是國家籃球隊主力後衛,在第五屆遠東運動會奪得過冠軍,絕對是明星級人物。從清華畢業後,孫立人投筆從戎,考入了美國維吉尼亞軍校,成為一名職業軍人。孫立人最輝煌的戰績是在緬甸的仁安羌大捷,率領1000餘人,大敗3000日軍,救出了被困的7000多英軍,震驚了世界。
  • 我的幾位中文系恩師
    我憶起1986年那個春節,正是詩壇「三個崛起」被攪得沸沸揚揚的時候,我趁回京探母的機會去拜望謝冕老師,老師說:「這個春節過得很清淨。」我愕然無語,又頗能理解地看著謝老師,是啊,趨利避害,人之本性,當天空黑雲壓下時,絕大多數人第一反應自是躲避。於是,謝老師有了難得的清淨,躲開喧囂也躲開了虛偽和繁雜。禍兮福兮?靜潭深流,先生的思緒在那一段安靜的環境中激烈地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