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頓這次真的嗝屁了,還好我有一段回憶

2020-12-27 騰訊網

就在本周一,澳洲霍頓汽車的母公司通用汽車宣布:將停止使用這個具有標誌意義的品牌,並關閉在澳的一切汽車銷售業務。

「經過全面評估,我們感到遺憾的是,我們無法優先考慮霍頓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取得長期成功所需的投資。」翻譯成國語就是:不玩了不玩了,冇得錢賺!

從今往後,「滾蛋獅子」的logo將不復存在。這箇中原因不外乎市場規模小、關稅水平低、人力成本高,不利於出口的高匯率等諸多因素。一想到霍頓這一接近90年歷史的汽車品牌即將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而廣褒的袋鼠大陸也將徹底告別汽車工業,嗝嗝卻異常平靜,甚至有點竊喜。

為啥呢?歷史上那麼多有趣而獨特的汽車品牌都走進了墳墓,相比之下,做了通用大半個世紀小馬甲的霍頓真不值得惋惜。而且,嗝嗝也曾有幸駕駛體驗過超過1000公裡的霍頓車,它的離去,甚至讓嗝嗝多了一點談資。

三年前嗝嗝去澳洲自駕旅行,去之前就想清楚了,跑澳洲路用澳洲車,租車必須是霍頓!

而在墨爾本市中心的租車公司取車時,翻看著預約記錄,工作人員卻好心的說要幫嗝嗝免費升級成為四驅柴油SUV——現代Santa Fe!嗝嗝自然是一口婉拒了她的美意。在人家看來,幫你把一輛爛大街的本地土炮升級成又是四驅又是柴油的SUV絕對是好心,但對嗝嗝來說,就和到了一個地方一定要品嘗當地美食一樣,說起澳洲特色,霍頓說自己第二誰敢稱第一?霍頓車型中,銷量第一的Commodore更是形象代言人一般的存在。所以,嗝嗝一早就預定了一輛Commodore SV6旅行車——別說是現代了,你就是拿法拉利我也不換!

在停車樓一個犄角旮旯的車位上,這輛白色的Commodore SV6旅行車進入了視線,粗壯的外表就和土澳村民一樣平實。不過這就是嗝嗝想要的,畢竟,開著這個車,至少不會給自己貼上「我是遊客」的標籤。

至於這Commodore,首先要從霍頓說起:這個歷史悠久的澳洲汽車品牌,在1931年便已經和通用汽車共同組建了通用-霍頓公司,旗下產品很多,有些很有本地特色,但大多數還是跟通用家族的其他產品血緣密切。就拿這Commodore來說,同一個Alpha長軸距平臺上的還有些啥?陌生的就不說了,凱迪拉克CTS、雪佛蘭CAMARO,這些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吧,沒錯,Commodore也不過是這一平臺上的其中一件袋鼠牌小馬甲而已。

你沒看錯,和當地警車成功的撞款了。

剛取到車時,還在被右舵的不適應跟墨爾本奇葩的勾形轉彎(Hook Turn)交規折騰得焦頭爛額。開始有心思享受起駕駛樂趣,那是在開上了大洋路之後。

多少外國遊客的自駕事故,都源於這個DRIVE ON LEFT。好在以前有過不少右舵車駕駛的經歷,嗝嗝倒還算適應。

澳洲其實在用車習慣上跟老美非常相似,最明顯的一點便是對排量的蜜汁崇拜,在路上經常能聽到那種仿佛喉嚨有痰的美式V8的咆哮。就Commodore來說,起步便是3.0L V6,最高還有6.2L V8的SS V版本,而嗝嗝手上這一臺則是3.6L的V6車型,最大功率210千瓦,最大扭矩350牛.米,加上6AT變速器,跟上一代3.6L CTS和CAMARO的動力系統是一樣的。

Commodore寬大的車身跑長途增加了穩定性,但是在澳洲狹窄的城市車道上開起來就有點吃力了,尤其是對於不熟車不熟路的遊客。所以,不是為了情懷的話,嗝嗝建議大家去澳洲自駕還是租一輛小一點的車吧。

單從參數看,這臺3.6L發動機跟眼下的很多2.0T差別不大,但一腳油門下去區別就明顯了:稍微重踩油門,後輪就會空轉,而速度上來之後,V6的安靜順暢也是4缸機比不了的。小排量渦輪增壓吹得再神乎其神,有條件還是得上大排量啊。

在澳洲隨處可見歷代Commodore以及由其衍生的車型,比如上面的Commodore ute,別說,有內味了。

這臺車的懸掛也不是想像中的美式風格,支撐挺給力的,這讓嗝嗝在大洋路以及接下來前往雪梨的1000多公裡普通公路上(是的,嗝嗝專門不走高速)省心不少。要知道,澳洲的公路限速跟國內完全不同,國內限速30的匝道很多時候80都能過,但澳洲山路上的很多限速80的彎道你絕壁不敢開90,真的會翻!

不堵車,多彎,風景美,限速高,極少電子警察,澳洲可以說是愛駕者的天堂。對了,得注意過馬路的袋鼠。

不過呢,Commodore的定速巡航是個BUG。租車公司的妹子專門提醒過,在澳洲千萬別超速,隨便一張罰單合人民幣都是4位數。那一般來說,在限速100KM/H的道路上把巡航設置成105,扣除錶速誤差,沒問題吧?但有好多次,在長下坡的路段無意看到時速表會嚇你一跳:啊!都120多了?真不知道這種情況下拿到罰單,霍頓是不是能把單給買了。

Commodore的內飾和國內別克的設計風格如出一轍,可以說是毫無新鮮感。

按照國內的標準,這輛車的配置很低。除了一個基本是擺設的中控觸屏,能想到的只剩自動空調和電動皮椅了,天窗也沒有。2915mm的軸距,基本上是C級轎車的尺寸,但是車廂空間並不算大,比較奇葩的是天窗沒有也就罷了,這貨的車廂頂棚中間竟然有一道從前到後隆起的縱梁,車廂是結實了,但就顯得很有些壓抑。嗝嗝租的是WAGON旅行版,行李廂確實很大,只可惜嗝嗝跟媳婦行李不多,就一人一個登山包,優勢也沒體現出來。

沒有天窗倒也算了,但頭頂這麼粗一根縱梁,對乘員實在太不友好了!講真,這種加固方式嗝嗝也是第一次見識。

關於這輛Commodore SV6,其他能說的不多,基本上就是一臺凱迪拉克CTS的內核+國產別克君威的內飾+10萬元家轎配置水平的產物。但就這麼一臺土澳版「桑塔納」,帶著嗝嗝夫妻倆享受了森林公路邊的清晨第一縷陽光,在雪梨熱鬧的街頭被公交車攆著跑(誤入公交專用道了,還是實線不敢貿然變線),在造物主的鬼斧神工面前感嘆大自然的奇美壯闊,難忘!

而最主要的是,在享受著性能和舒適的同時,Commodore 帶給我們的是本地人的出行體驗,不會獲得額外的遊客待遇,你也知道,那未必是愉快的。就如同在路上看到一輛吉利,你絕對想不到會是外國人在駕駛,對不對?

所以,霍頓品牌的消亡,雖然讓澳大利亞失去了唯一的自主汽車品牌,但從通用的角度看,也無非是放棄了旗下的一個子品牌,況且這個子品牌對應的也不過是一個2000萬人的小市場罷了。

即便多少有些惋惜,但嗝嗝至少體驗過,並收穫了滿滿的回憶。

再見了,霍頓。

相關焦點

  • 世界上唯一禁止「嗝屁」的城市,嗝屁了還違法,網友:我好累啊!
    導讀:世界上唯一禁止「嗝屁」的城市,嗝屁了還違法,網友:我好累啊!一個人從出生再到青年,然後成年,再者遲暮,然後「落葉歸根」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生老病死,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而且也不是能夠受我們控制的事情,可就是在挪威的一個城市裡,這個城市卻禁止在市內「嗝屁」,並且如果沒有事先當局,然後在城市內逝世的話,還是違法的,還要處罰你,這是怎樣一個霸王條例啊,網友們紛紛打趣說:活的好累啊!
  • AEW楊二姐:我差點在11年前的今天嗝屁了!
    AEW楊二姐:我差點在11年前的今天嗝屁了!摔跤網訊,今天一位網友在推特上的一張動圖勾起了AEW巨星克裡斯·傑裡科的痛苦回憶,因為在楊二姐看來,就在11年前的今天,自己差點就嗝屁了!
  • 汽油車誤加柴油,百萬豪車當場嗝屁,加油工:你讓我加的,怪我?
    汽油車誤加柴油,百萬豪車當場嗝屁,加油工:你讓我加的,怪我?但細分之下,奔馳也是有很大區別的,比如就分為國產合資奔馳和平行進口奔馳,雖然都是奔馳,但是幾乎完全不同,從售價上來說,國產合資會稍微便宜些,而平行進口就要貴得多,其次,國產合資的奔馳售後維修只要去4S店或者路邊的修理廠都可以,而平行進口的奔馳大部分零件都需要進口,維修的話往往要等上一段時間,當然費用上也要貴出很多。
  • 快樂源泉五條人 聊了一個下午把我笑嗝屁了!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快樂源泉五條人 聊了一個下午把我笑嗝屁了! 《樂隊的夏天2》第一期,樂隊就出事了。 當晚,五條人臨時換歌,仁科開口一瞬間,把原定曲目《問題出現我再告訴大家》換成了《道山靚仔》,之後還上演了一場笑翻大張偉talk show。
  • 你有點像我,範進捋著鬍鬚對霍頓說,正在閉目養神的霍頓有些吃驚
    你有點像我,範進捋著鬍鬚對霍頓說,正在閉目養神的霍頓有些吃驚範進夜訪霍頓先生你有點像我。範進捋著鬍鬚對霍頓說。正在飯店客房中閉目養神的霍頓有些吃驚,眼前突然出現的這人身著麻布質地的大領長袍,面黃肌瘦,花白鬍鬚,頭戴一頂破氈帽。「你是誰?從哪兒進來的?要幹什麼?」
  • 10個冷知識:「嗝兒屁」是舶來詞,來自德語「krepieren」
    2、日本援助中國的救援物資上印有這些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6、烏鴉一直有種賤賤的愛好,就是喜歡咬其他動物的尾巴。小到小貓小狗、大到猛禽野獸,幾乎沒有什麼動物能夠擺脫被調戲的噩夢。
  • 《我的嗝嗝老師》:這裡有妥瑞症的不只我一個人
    《我的嗝嗝老師》劇情不脫《危險遊戲》或《修女也瘋狂2》或《春風化雨》等片範疇,奈娜非正規、因材施教、輕鬆有趣的教學方式令人想起《春風化雨》的羅賓威廉斯,而《危險遊戲》和《修女也瘋狂2》的底層學生變成《我的嗝嗝老師》裡的貧民窟學生;這類型電影都有既定公式,患有妥瑞症的奈娜飽受外界歧視的眼光,但她永不放棄、試著理解學生處境的努力,終將獲得師生們的正面響應;至於階級弱勢的學生們
  • 《我的嗝嗝老師》:每個成功孩子的背後,都有老師教育的縮影!
    《我的嗝嗝老師》是一部關於教育的影片,同時這是一部印度電影,從這部影片背後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思考,教育是我們共同的話題,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每個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義務,如何進行教育是一門學問,而老師的教育方法是各種各樣的,不可能適合所有人,但是每個成功孩子的背後必定有一個優秀的老師,在孩子的身上體現的是教育的縮影
  • 《嗝嗝老師》:我這麼努力,只為不成為異類
    這次,她的學生是所謂的「F班」學生——整所學校裡成績最差的那一群。這群孩子逃課、打架、抽菸、賭博,大肆嘲笑和捉弄嗝嗝老師,還打賭這次他們又需要幾天來「趕走」新老師。如果不是校長,嗝嗝老師可能永遠是那個躲在教室角落畏畏縮縮的小女孩。如果不是嗝嗝老師,F班的這群孩子可能在長大之後依然重複著父輩困窘的生活。嗝嗝老師和F班的孩子們都是幸運的。可是,世界上還有太多人因為被視為「異類」而真的變成了「異類」。
  • 《霍頓與無名氏》:這次救贖之旅充滿了童現實生活中的讚美
    塵埃中有生命嗎?科學家一定會博士告訴我們,他充滿了細菌,蘇斯博士顯然不同意這種說法,他給出了答案:在塵埃中有一個不知名的城鎮,許多居住著一個小的無名氏。電影《霍頓與無名氏》改編自博士蘇斯的同名畫冊,是福克斯公司和藍天工作室合力創作的一部新鮮新鮮的動畫故事片智慧和老少皆宜。
  • 霍頓,一名被遊泳事業耽誤的戲精...
    此舉自然引發了多方關注,孫楊在當晚的新聞發布會上回應稱:「頒獎是非常神聖的,你有千萬個不願意,但你站上領獎臺的時候,你可以不尊重我,但是你必須尊重中國。但事實是,在2017年的世界遊泳錦標賽上,霍頓去了;2019年剛剛結束的新一屆遊泳世錦賽上,霍頓又去了,兩次和孫楊一起跳進了他口中「不乾淨」的遊泳池裡競技,而且兩次都目睹著孫楊奪冠,自己只拿到亞軍...當初說好的不同場競技呢?如果真的認為孫楊沒資格參賽難道不應該身體力行的看到孫楊的名字就棄權嗎?
  • 《嗝嗝老師》影評:一個嗝,差學生灰飛煙滅
    「嗝嗝」不是人名暱稱,而是女主奈娜得了一種罕見病,圖雷特綜合症,一種神經系統不經意短路,引發身體不由自主的抽搐,且伴隨著打嗝,發出「哇哇」怪聲。電影裡,一邊是奈娜孜孜不倦地面試,失敗;另一邊穿插回憶奈娜小時候,遭遇過同學模仿嘲笑,群眾路人異樣的眼光,乃至父親覺得太過丟臉,選擇離開了這個家。所幸,媽媽和弟弟不離不棄,從未把她當特殊看待。
  • 孫楊參加節目,禮物是泳褲,喊話霍頓蓋伊:遊快點來喝我的洗腳水
    孫楊表現最出彩的就是他的實力吐槽了,在節目中,他主動談到了被外界質疑,拒絕檢查,以及霍頓蓋伊等,他的吐槽非常犀利,讓人印象深刻。在談及一些人質疑自己時,孫楊表示:自己不在乎那些詆毀我的人,也不願意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他們身上,因為強者就是會被人詆毀。雖然有人詆毀,有人污衊,但是就是沒人能追得上我。
  • 《嗝嗝老師》:我打的不是嗝,是心靈的吶喊,智慧的樂章
    《嗝嗝老師》:我打的不是嗝,是心靈的吶喊,智慧的樂章繼印度神片《起跑線》在中國大陸熱映後,近期又一部佳作《嗝嗝老師》踏著「教育公平」的這股浪潮橫空出世,大有將前部拍在沙灘上的感覺。《嗝嗝老師》這部電影以一種輕鬆搞笑的方式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閒話少敘,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部電影吧。電影大概內容講的是身患圖雷特氏綜合症(不受控制的打嗝)的納娜瑪圖爾,身殘(緊張時更嚴重)志堅,不懼世俗的偏見,通過不懈努力,實現了自己成為一名優秀教師的夢想並成功挽救了一批來自社會底層即將面臨失學孩子的故事。
  • 又一部印度電影《嗝嗝老師》火了
    印度電影《嗝嗝老師》正在熱映中,電影延續了近一兩年印度電影的上佳口碑,印度電影在中國電影市場屢屢創下佳績,《小蘿莉的猴神大叔》《神秘巨星》《起跑線》等每部都值得二刷,這次的《嗝嗝老師》也是如此,勵志溫情,又貼近現實生活,引發中國觀眾強烈的情感共鳴。
  • 孫楊三連冠延續王朝,兩項世界排名第一,霍頓真的只能喝洗腳水了
    再加上前一陣忙於打官司,訓練不夠系統,久疏戰陣缺乏比賽感覺,甚至還出現胃病,所以很多泳迷為孫楊這次比賽捏了一把汗。英雄最偉大的特質就是越挫越勇。孫楊在深圳站200米自由式比賽因身體欠佳遭拉普賽斯逆轉絕殺,0.03秒的差距屈居亞軍。此後逐漸找到比賽感覺,連續在深圳站、北京站拿下三塊金牌。
  • 霍頓塔克:湖人的又一大寶貝!
    當然,其實就新賽季來說,霍頓塔克還是有相當一部分可能性,那就是他將不會成為湖人的核心球員。但至少,就他在上個賽季季後賽,以及在這個賽季季前賽所展現出來的那種防守強度,以及那種籃球智商。就像有專家所講到的那樣,即使塔克在新賽季不會成為核心球員,但至少他擁有能夠擠進球隊輪換的資本和能力。
  • 「嗝屁」是個德語詞彙?中文中原來有這麼多意想不到的外語
    能想像嗎,聽起來特別地道的中文俚語——「嗝屁」,竟然可能是一個德語詞。抱著著懷疑的態度查了一下詞典……好像是真的!癟三癟三,舊上海街頭有許多乞丐。在英語裡乞討說beg for,「入住」上海後慢慢變成了beg say,於是乞丐逐漸被稱為「癟三」。十三點十三點,吳語詞彙,有取笑、嗔怪的涵義。一說,原來常用於女士。
  • 影評:《我的嗝嗝老師》從心改變一個人,而不是從腦袋
    影評:《我的嗝嗝老師》 從心改變一個人,而不是從腦袋文 / 雁峰娛樂原創首發,轉載請註明《我的嗝嗝老師》是一部談教育的印度電影,教育這個題材,好像蠻硬的?但電影用輕鬆幽默又帶著溫馨的方式,從一個自己有無法控制的抽蓄問題的老師帶一個放牛班,來讓觀眾對「教」與「學」有不同的感受。說到印度的教育電影,就會想到《三個傻瓜》,《我的嗝嗝老師》雖然沒有到那麼感人,但還是兼顧商業性跟很好的訊息,蠻容易消化,看完也可以帶走一些想法。
  • 《嗝嗝老師》雖有缺陷,但在灰燼中奮力燃燒
    以愛情中的死灰復燃為開頭,是想問大家,一段已經看似結束的灰燼都有復燃的可能,更何況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吶,潛力總是無限,不信就往下看。妥瑞氏症是貫穿本片的一個關鍵詞。這個病什麼啊?「它是一種神經性的疾病,會不受控制的發出一樣的聲音,會有不定時的抽動。」那當事人,或者說患者可以自主停下這些怪異的舉動麼?「不可以,它是不受我控制的,而且在我緊張的時候,情況會更嚴重。」不定時抽搐,還發出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