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製作 | 劉德華的電影創業血淚史

2021-03-04 一個字頭的誕生

80年代末,因無線雪藏而斷了電視劇之路的劉德華,轉而全力向大銀幕發展。在香港電影的黃金歲月,僅1988年便演出了13部電影,「劉十三」的綽號開始在業內叫響。


1991年,一家名為「天幕」的製作公司更開啟了劉德華的創業源頭。


創辦天幕時,劉德華便擁有一個頗具實力的團隊,該團隊包括陳佩華、黎大煒、餘偉國等。

此外,在80年代便與華仔建立了良好合作關係的蔡松林還成為天幕在臺灣等地的發行方。

當然,華仔雖是天幕老闆,公司開戲卻非由他一人話事,而是由所有人共同拍板。

蔡松林

在華仔眼裡,天幕更像是一個能夠聽取其個人創意的平臺。畢竟做演員時,往往只有老闆或導演說了算,而沒有他出謀劃策的份。

其後,天幕推出了創業作——都市漫畫奇俠片《91神鵰俠侶》。劉德華對此可謂全力以赴,除領銜主演外,還找來梅豔芳、郭富城、鍾鎮濤、劉嘉玲同臺演出。

九一神鵰俠侶

至於該片充滿奇思妙想的創意,則交由導演元奎、黎大煒,編劇王家衛及動作指導元德負責,此外還有既為劇本出力又不掛名執導的幕後英雄劉鎮偉。

影片上映後,市場上總算叫好叫座,雖然2 000萬港元的票房收入七除八扣後只賺了幾十萬元港幣,但獲得「最佳攝影」和「最佳美術指導」的榮譽,也總算打響了「天幕」的招牌。


1992年天幕乘勝追擊,推出三部力作,但反響卻不太符華仔所盼。


《91神鵰俠侶》的續集《痴心情長劍》由元奎和黎大煒再度操刀,除此之外又找來「仝人製作社」的陳嘉上等人幫忙度劇本,但票房僅900多萬港元,顯然欠佳。

九二神鵰俠侶

與此同時,天幕另開黑幫動作喜劇《龍神太子》,但是參與編劇的劉鎮偉卻因與導演陳嘉上領銜的八人編劇團發生爭議而退出。

影片上映後得1500多萬港元的票房,也算是不過不失。


龍神太子

1992年末,華仔借個人號召力集合導演洪金寶、編劇羅啟銳、策劃張婉婷、動作指導程小東和元奎等五位大神聯手創作《戰神傳說》,不過僅收1300萬港元的票房,令人徒生些許失望。

退出天幕創作的劉鎮偉在1992年導演了《92黑玫瑰對黑玫瑰》,這部向粵語殘片致敬的低成本製作,一上映就受到觀眾追捧,創造了香港電影上映周期之最。


92黑玫瑰對黑玫瑰

此時有感天幕三部電影不甚成功的劉德華,遂再將劉鎮偉拉入夥,拍攝《天長地久》。

影片故事源自劉鎮偉與王家衛聊《阿飛正傳》時的創意。劉鎮偉將未被王家衛使用的片段以技安之名重新編劇,並化名劉宇鳴執導。

然而,少了劉鎮偉招牌式的天馬行空創意,《天長地久》果然沒有為天幕帶來票房的轉機。同年,另一部天幕作品《赤裸狂奔》更是非常票房慘澹。

天長地久——劉德華、劉錦玲

為了一掃頹勢,劉德華邀請「學者」老闆蔡松林入主天幕,重新規劃事業發展。1994年,劉德華與永盛合拍大製作《天與地》,不料再次遭遇票房滑鐵盧。

實際上,正如王晶所說:「天幕時候,劉德華有太多想法,這是一家滿足自己的公司,並不是做生意。」



即便劉德華在天幕早期便邀請蔡松林幫忙,也未能挽救連續失利帶來的重創。

1995年,「天幕」已經累計虧損四五千萬港元。無力回天的劉德華只能將公司抵償給蔡松林。


蔡松林

身陷困境的天幕,無意間卻成全了陳果。這位幾乎與劉德華同一時期入行的「老電影新人」用天幕的廢舊膠片,接連拍攝了《香港製造》和《去年煙花特別多》。

雖然兩片票房平平,但陳果極其寫實的影像特質迅速引起業內關注。《香港製造》也成為天幕獲得獎項最多的作品,在香港乃至世界各地斬獲近20個重要獎項。

香港製造

1999年,經人介紹,劉德華得麥紹棠出資重組了天幕,創業作便是他入行的第100部電影《阿虎》。

隨後又相繼拍攝《愛君如夢》、《全職殺手》等,在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2000萬港元左右的票房一度令天幕重現生機。

愛君如夢

然而,由於在經營理念等方面存在分歧,劉德華和麥紹棠對簿公堂,最終華仔慘被踢出天幕。

2003年,在支持邱禮濤拍攝了《給他們一個機會》後,「天幕電影」成為歷史。


給他們一個機會

結束「映藝」後,劉德華逐漸走向下一個創業階段,繼續為香港乃至華語電影獻策獻力,這便是2002年創辦的「映藝」。

如今,劉德華仍在影壇耕耘奮鬥,而「映藝」之名也承襲著「映藝」的歷史,延續著他對香港電影的熱忱。

相關焦點

  • 1991年,劉德華創業首次製作電影,卻成了郭富城的嫁衣
    說起香港影視公司,耳熟能詳的只有嘉禾、邵氏、新藝城,資深影迷也會說出一些諸如中國星、銀河印象、寰亞電影的影視大鱷。但其實論起來,那段時間的電影公司如雨後春筍,不勝枚舉。上世紀風頭無兩的香港電影,由於太多人覬覦這份肥沃的市場,不光是資本家紛紛入駐,就連演員亦或是導演、編劇都會摻和一腳。以個人角度撼動整個行業,形成百花齊放的製作模式。
  • 90年代劉德華天幕公司的五部電影,你都看過嗎?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那個年代真可謂群星熠熠,但只有兩位巨星開過公司,一是李連杰,還有一個就是華仔了。華仔於90年自主了創辦了天幕電影公司,但由於投資不利,虧損嚴重,最後不得已慘澹收場。
  • 從天幕到映藝|從寧浩到文牧野,劉德華的電影精神正在薪火相傳!
    華仔自1990年創辦天幕電影公司開始,到2002年加盟加際娛樂。但是華仔好像命中注定要屢嘗失敗,而且每次都要賠上過千萬的血汗錢。在1995年天幕經營失敗,華仔蝕去四千多萬,2000年麥紹棠以中建名義注資天幕。兩年過後,2002年兩人決裂。2001年天幕準備上市,因為受到股市影響未能成功,第二年麥紹棠又要上市。
  • 劉德華:「心機太深」,一手打造的電影工業真的很厲害
    1991年,華仔自組「天幕製作」,後改組成「映藝製作」,拍過《打擂臺》、《桃姐》多部叫好獲獎電影。80年代末,因「無線」雪藏斷了電視劇之路的華仔,轉而主力向大銀幕發展,在香港電影的黃金歲月,僅1988年便演出了13部電影,「劉十三」的綽號開始在業內叫響。到了1991年,一家名為「天幕」的製作公司更開啟了華仔自己當老闆創業的源頭。
  • 1991年,劉德華的創業作「惡搞」金庸武俠,為什麼金庸不生氣?
    通常演而優則導,不過劉德華演而多則當老闆,1988年參演13部電影,在香港影壇有了「劉十三」的綽號。90年代,劉德華和陳佩華、黎大煒聯合創辦天幕製作有限公司,正式開啟創業之路。1、劉德華的創業之作90年代,年近30歲的劉德華,對市場充滿了擔憂,但有元奎、黎大煒這對幹將,成為了他的信心。
  • 1991年,這部王家衛編劇的大製作,讓劉德華成了溫水裡的青蛙
    而在這方面,論慘,沒人比得過劉德華。天幕電影1990年,那一年剛剛拍完《天若有情》《賭俠》的劉德華登上了香港藝人收入排行榜第二,排名僅次於如日中天的梅姑。彼時的劉德華片酬一二百萬,一部電影的成本也不過是四五百萬,換而言之就是只要劉德華拍攝的電影,隨便壓低一下投資就能輕輕鬆鬆進帳百萬。穩賺不賠。劉德華成為了「人形搖錢樹」,聰明的他也看到了自己身上的價值,同時為了躲避黑幫的桎梏,開始籌謀自己的電影公司——天幕。
  • 劉德華沒有淪為爛片王,得感謝兩部電影
    20世紀90年代末,大名鼎鼎的劉德華淪落到了要四處找人借錢的地步。一直到2006年,他才終於如釋重負。這中間發生了什麼?故事要從1990年開始說起。那時離開TVB的劉德華在大銀幕站穩了腳跟,主演的電影大都很賣座,1989年他還憑藉《旺角卡門》首次提名了金像獎影帝。
  • 劉德華的這部電影不溫不火,電影歌曲卻人盡皆知!
    《天與地》是1994年劉德華所屬的天幕製作公司出品的香港劇情片,黎大煒執導,劉德華、劉松仁和陳少霞主演。當時劉德華如日沖天的時候,自己開公司拍了這部愛國禁菸(鴉片)題材電影。可惜九十年代香港影片都是以喜劇片、動作片為潮流趨勢,這部投資大的文藝片並沒有引起轟動,由於票房失利,劉德華不得不把自己的天幕公司抵押給臺灣片商蔡松林。電影雖然沒有火起來,但是電影裡的片尾曲《忘情水》,卻在大街小巷裡傳唱,並成為劉德華的經典代表作,至今很多喜歡劉德華的朋友去KTV,這一首歌都是必唱曲目,可見這首歌火了20多年。
  • 劉德華,娛樂圈最強打工人!
    不管怎麼說,度過第一個邵氏危機後,劉德華又進入了火箭般的事業上升期。他開始有意識地減少電視劇的拍攝,花大力氣唱歌、拍電影,隨即迎來了第二個事業高峰。到1990年,他已經是明星收入榜上僅次於梅豔芳的存在。
  • 1991年的劉德華,三十歲而已,一口氣拍了十二部電影
    劉德華還是適合演這種輕喜劇,周星馳的那種無釐頭,一般人還真演不來。《九一神鵰俠侶》劉德華天幕公司的創業作,漫畫感十足,想像力天馬行空,王家衛做編劇還是很靠譜的。最吸睛的是郭富城,全程酷炫狂拽狠,白髮銀狐簡直帥呆了。這也是當年天幕唯一賺錢的電影,正是由於票房大賣,也令劉德華信心大增,可誰曾想之後出品的電影全部虧本,短短幾年公司就走向了倒閉,當然這都是後話。
  • 有一種錄像叫劉德華演的,30歲的他,拍了12部電影
    劉德華還是適合演這種輕喜劇,周星馳的那種無釐頭,一般人還真演不來。《九一神鵰俠侶》劉德華天幕公司的創業作這也是當年天幕唯一賺錢的電影,正是由於票房大賣,也令劉德華信心大增,可誰曾想之後出品的電影全部虧本,短短幾年公司就走向了倒閉,當然這都是後話。
  • 2021劉德華上海演唱會
    除了重溫歌曲本身,MY LOVE 劉德華巡迴演唱會的視覺效果亦可謂是近十年來最不可錯過的一場。
  • 無本錢如何創業?窮人血淚史……
    而草根的創業,往往是一次性的。不會連吃飯的傢伙也賠上還要做。平民創業與資本家創業有何不同?成功的大佬和失敗者的區別又是什麼?今天,就來嘮一嘮窮人創業的血淚史。甚至比起缺乏經驗,更糟糕的是我們對感興趣的創業方向存在大量的盲區,連基本的認知都很難建立。2000年前後,有很多人去創業做電商。他們其實並不比劉強東笨,但就是做不成。要知道,當時還沒什麼線上支付的用戶,物流配送更是要從零建起。在沒有任何契機的情況下去撬動一個市場,失敗幾乎是必然的。
  • 電影《風雲》20周年,劉偉強早有續集劇本預邀劉德華:遺撼拍不成
    原來續集的劇本早已在手,名為《再見無名》,並落實由劉德華飾演無名,但到底中間發生什麼事令計劃告吹?「再拍好順理成章是拍聶風入魔,不過主線會放在無名身上,戲名已定好叫《再見無名》,落實由劉德華飾演。」當年漫畫出現無名一角,坊間已認定馬榮成是仿照華英雄創作,外型上更有點似劉德華,故由他演確是不二之選。
  • 劉德華的一曲《忘情水》,在這部電影中響起的時候,很是應景應情
    很多演員在演藝事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都會採取自立門戶並開設自己的電影公司,比如說成龍有英皇,周星馳有星輝,李連杰有正東,而劉德華也有自己的天幕。天幕是劉德華進入90年代以後開設的一家電影公司,公司成立之後以一部《九一神鵰俠侶》而打響了票房第一炮,後來在1994年劉德華更是投資並主演了一部《天與地》,這部影片由天幕公司出品,永盛娛樂公司發行。
  • 盤點劉德華被忽略的七部電影,每一個都是經典,最後一個不會再有
    劉德華縱橫娛樂圈三十載有餘,並拍了150多部電影。電影的男主的命運與電影本身的現狀相同。他不想跟隨人群,而是想自己改變環境,但是只能說他生不逢時。這是劉德華當年天幕電影公司的最後一部電影,隨著此片票房上的折戟沉沙,天幕虧損連連,正式宣布倒閉。
  • 劉德華10部經典電影,錯過的全是遺憾,尤其第十部
    第一部:《旺角卡門》這部電影是1988年拍攝的,劉德華那時候27歲,他也是剛剛步入影視壇,這部電影的主演有:劉德華、張學友、張曼玉等。作為剛步入影壇的劉德華,他拍攝的這部電影在80年代知名度非常高,第一次獲得金像獎影帝的稱號,也是第一次和王家衛合作擔任主演。第二部:《九一神鵰俠侶》,這部電影也是劉德華天幕公司的創業作,這個電影版神鵰俠侶,跟原著沒有一點關係。
  • 8億闊太陳少霞鄭重向劉德華道歉,自稱誤聽損友之言:我那時沒腦子
    陳少霞當年拍攝《天與地》和劉德華合作,後來劉德華多次提攜對方,籤對方進入自家公司,陳少霞反而背著劉德華跳槽到TVB拍戲,此舉一度激怒華仔。 12月21日受訪重提往事,陳少霞自稱「沒腦子」,誤聽損友之言,轉型走性感路線,沒想到她的錯誤選擇導致嚴重後果,頓時失去電影工作的機會,回想往事,陳少霞對劉德華公開道歉:「我真的好想跟劉先生再次道歉
  • 8億闊太陳少霞公開向劉德華道歉,自稱誤聽損友之言:我那時沒腦子
    44歲「雙兒」陳少霞經歷人生跌宕起伏後,罕見談及當年與劉德華的恩怨。陳少霞當年拍攝《天與地》和劉德華合作,後來劉德華多次提攜對方,籤對方進入自家公司,陳少霞反而背著劉德華跳槽到TVB拍戲,此舉一度激怒華仔。
  • 劉德華不是「爛片王」,他是很優秀的演員,也是很優秀的電影人
    1990年劉德華憑藉積攢的人氣與經驗,成立了自己的天幕電影公司,三十年前能自己開電影公司的影星可是寥寥無幾哦。1991年天幕電影公司投資的第一部電影《九一神鵰俠侶》僅在香港就斬獲了2000多萬港幣的票房成績,賺錢的同時也讓劉德華信心倍增,可惜之後投資的多部電影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虧損,五年後天幕公司已經虧損累計高達4000多萬港幣,終究因入不敷出而倒閉,劉德華也因此歷經了多年的還債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