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有一個中文可以說十級的女兒是什麼感受?

2021-02-19 英語共讀

「I like it when you speak Chinese,」 she recently told me.

最近,她對我說:「我喜歡你說中文」。

「It’s a little awkward. It’s like a baby. And I like babies.」

「你的中文有點笨笨的,像一個嬰兒。我喜歡嬰兒。」

Chinese is the blonde, blue-eyed girl’s first language. Lily, who was born in Beijing, started to speak English later, after mixing the two tongues. (Her mother isn’t Chinese.)

中文是這個金髮碧眼小女孩的母語。Lily生在北京,以前總是會把兩種語言混在一起說,這之後才開始說英語。(她的媽媽不是中國人)

看視頻聽聽Lily萌萌的十級中文↓↓↓

「Baba (Daddy) eatsjirou(chicken). Baba looks atxiongmaode(the panda’s) hand."

「爸爸eats雞肉。爸爸look at大熊貓的hand。」

By age 3, she』d separated the languages.

直到3歲,她才能區分兩種語言。

Her 2-year-old brother recently acquired his first several words — nearly all Chinese.

而Lily兩歲的弟弟最近也學會說話了——說的幾乎都是中文。

Henai(drink milk),baobaowo(hug/hold me),jiejieku  (sister is crying). 

「喝奶,抱抱我,姐姐哭。」

He uses both 「ball」 and its Chinese equivalent, 「qiu」. 

他會說英語裡的「ball」和中文裡的「球」。

「No」 is one of his few — and favorite — English words. It’s worth noting, Chinese doesn’t have a direct equivalent to 「yes」 and 「no」 but uses other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s to affirm and negate.

「No」是他會的為數不多的幾個英文單詞,也是最喜歡的一個。值得一提的是,中文裡沒有和「yes」、「no」對應的詞彙,而是用其他語法結構來表達肯定和否定。

My Chinese is perhaps less like a toddler’s and more like an immigrant’s (a concept my daughter hasn’t developed. She must soon to explain her parents.)

也許,我的中文說得並不像小孩,而更像是外來的移民。移民這個概念我的女兒還不清楚,不過她肯定很快就能替父母解釋了。

I’m certified as intermediate in reading and writing since I passed the national Chinese Proficiency Test’s Level 4 before Lily was born. (Level 6 is the highest.)

在Lily出生之前,我就通過了全國漢語水平四級考試,達到了中級讀寫水平。(六級為最高等級。)

And my spoken Chinese is multiplications better than my character proficiency.

我的中文口語能力比書面表達能力好太多。

I can converse about, say, (basic) economics but with grammatical flubs, tone errors and a funny accent. The second two are common among native Chinese with less-than-perfect Putonghua (standardized Mandarin).

我可以談論基本的經濟學,但是語法錯誤,四個聲調弄混,口音滑稽。而後面兩個問題在普通話不標準的中國人中也很常見。

There’s a theory that language shapes how we perceive the world.

有一種理論認為,語言決定了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I』ve observed, for instance, that after using only Chinese for a period, two things happen.

比如說,我留心到在使用中文一段時間後發生的兩件事。

First, I start to think simple thoughts in Chinese. I notice because I sometimes talk to myself. Say I’m traveling and haven’t spoken English in days — I』ll mutter 「Wodeshoujizainali?」 rather than 「Where’s my phone?」.

第一是我開始用中文來表達一些簡單的想法。因為我有時會自言自語,所以注意到了這點。比如我在旅行,而且幾天沒說英語了,我會嘟囔著「我的手機在哪裡?」而不是「 Where is my phone」。

Second, I think about the world differently in such ways as, in my mind’s eye, 「opening」 rather than turning on the light — a direct translation into English that retains the Chinese language’s 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phenomenon.

第二,我開始用不同的角度感知的世界,比如,我會想到「opening」而不是「turning on」電燈,這就是直譯成英文,保留了中文語言對開燈這一動作的概念。

I was wondering how this works for Lily since she’s a native speaker of both but acquired Chinese first.

我想知道Lily是不是也有這種感受,因為中英文都是她的母語,只是她先學會了中文。

She says she only thinks in English and translates in her head.

她說她只用英文思考,然後在腦子裡翻譯出來。

She claims to never dream in Chinese, which I sometimes do.

她說自己從來不會做說中文的夢,而我有時候會這樣。

That seems counterintuitive.

這似乎和直覺相悖。

She told me in English the other morning: 「I’m not afraid of the cold. I’m afraid of being hot.」

某天早上,她用英語告訴我:「I'm not afarid of the cold. I'm afraid of being hot.(我不怕冷,我怕熱)。」

This is a direct translation into English. Chinese typically conveys an aversion to temperature extremes using the word for fear (pa), rather than a synonym for dislike.

這句話是直譯成英文的。中文中通常用「怕」這個詞傳達對極端溫度的厭惡,而不是用「不喜歡」之類的同義詞。

And I』ve noticed how our family mixes the languages at home. 

而且我注意到我們在家裡也會混合兩種語言。

I』ll ask my wife: 「Mind if I kai (open) thekongtiao(air conditioner)? Did youmai(buy) thepiao(tickets)?」

我會問我的妻子:「Mind if I開空調?Did you買票?」(介意我開空調嗎?你買票了嗎?)

My daughter only calls me Baba— never Daddy — whichever language or mix we’re using.

不過,不論我們用哪種語言交流或是混合使用,我的女兒只叫我「爸爸」,從來不會叫「Daddy」。

That said, I’m still a baby to her.

雖說如此,和她相比,我的中文依然是嬰兒水平。

Perhaps I am —in the way of rediscovering the world like children do, through another language. It’s like 「opening」 the light that illuminates a new perspective.

或許我現在就如小孩一般,通過另一種語言重新認識這個世界。就像是「開」了盞燈,照亮一個全新的視角。

相關焦點

  • 老外在中國:有個會中文的女兒是什麼感受
    我6歲的孩子覺得我像一個小寶寶,至少是當我說普通話的時候。最近,她對我說:「我喜歡你說中文,你的中文有點笨笨的,像一個嬰兒。我喜歡嬰兒。」我6歲的孩子覺得我像一個小寶寶,至少是當我說普通話的時候。「I like it when you speak Chinese,」 she recently told me.最近,她對我說:「我喜歡你說中文」。「It’s a little awkward. It’s like a baby. And I like babies.」
  • 中文說慣了,老外居然都不能好好說英文了!外國版中英夾雜感受一下?
    這個來自美國的小哥,給自己起了一個很地道的中文名字「杜力」,現在的他已經不會好好說英語了,因為他對中文裡的語氣詞愛的深沉。▼很多留學回來的寶寶們,不小心撞到別人的時候都會脫口而出「sorry」,而這些老外們,恰恰相反,他們竟然習慣說中文!
  • 這些老外快被中文逼瘋了...
    點擊上方小基快跑可以陪聊哦!老外這種生物,看起來不好接近,其實蠢蠢的。當他們遇到一股東方的神秘力量時…沒想到居然就被逼瘋了!當老外遇上中文在我國廣大學子備受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折磨的時候,怎麼能輕鬆放過跑到中國學漢語的老外呢?
  • 來華9年練就中文十級,這個外國小哥被中國速度圈粉,他說他也有一個中國夢
    我成績特別好,可以去很多不錯的大學,但我還是決定放棄,然後成了全班唯一去中國北京讀大學的同學,我爸爸在這方面也非常鼓勵我。觀察者網:然後就開始學中文?高佑思:對。我高中畢業後來北京問了,這裡最好的大學是哪些,說是北大清華。我就問怎麼被錄取、怎麼申請。他們說無論怎麼樣,你要先學好中文,通過漢語水平考試。
  • 【奇葩】老外身上的中文紋身,似乎是一個永遠的梗!
    ,似乎是一個永遠的梗!也有說傻老外根本就不知道中文的意思就亂紋身有人ps小貝的紋身是這樣的看來這個老外肯定知道自己的胳膊的價值了實際上,有很多人紋漢字的人並不知道中文的意思他們只是喜歡漢字帶來的神秘氣息如果單純的想法碰到一個不靠譜的紋身師
  • 中文的博大精深,來,感受一下
    在表情包界,彡也可以表示羽毛,但更多用來表現風。當你覺得非常孤寂無聊,或是別人說了一個超冷的笑話的時候,彡就可以派上用場了。比如這樣:(′д` )…彡說真的,學中文的一大難點在於人家壓根兒不是基於字母表而是象形字……這和西方語言差別太大了。如果你本身說英語,你肯定覺得法語、拉丁語啥的相對容易學。就好比你已經有一所房子,只需在上面加蓋一個房間就好了,根本不用操心地基、管道、電線啥的。但學中文就不一樣了,這就像重新建一所房子,這完全就兩碼事兒啊。
  • 準備考中文四六級的金髮碧眼們!
    最近在讀的心理學學位需要公三英語的成績,而同班的同學們甚至還要參加統考英語,看到群裡刷著的英語試題,有一種莫名的喜感。今天看到教育部發布,70個國家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系統,令人喜不自禁。金頭髮藍眼珠的老外們,嘗嘗被漢語方塊字支配的恐怖吧!這裡請容我放肆的大笑,「鵝鵝鵝」!鵝叫般的笑聲伴隨的是有難同當的舒暢!
  • 泰國男星mike中文十級?身材應該超過十級了吧?林允兒也不錯
    當時泰國觀眾見到黃曉明沒什麼感覺,但是見到mike一個個像瘋了一樣。知名娛評人吳清功指出:了解泰劇的中國網友,其實早在2014年就喜歡上了Mike,當時他主演的泰劇《浪漫滿屋》可是風靡一時啊!1989年出生mike,身高180cm,練就一身不亞於黃曉明的完美身材。最近幾年在中國的事業越來越好,中文已經說得非常好了。
  • 老外身上的中文紋身:一個比一個「雷人」,確定不是來搞笑的嗎?
    老外身上的中文紋身:一個比一個「雷人」,確定不是來搞笑的嗎?相信大家對於紋身都不陌生吧,在生活中總有看到那些戴著大金串子、手臂上紋龍畫虎的「社會人」~其實紋身是一種文化符號,也叫做刺青,意思是在皮膚上刻畫出自己想要的畫面,留住記憶作為永恆。
  • 一個自認為中文很厲害的老外,當他挑戰中國文言文時,傻眼了!
    B站英國知名up主拂菻坊,經常發布中文搞笑視頻,中文也是棒棒的。「也不是also的意思麼,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恩,有點危險,有一個人會死在這個秋天裡!」雖說這個up主中文說得好,但讀文言文讀出了「精分」的味道。他曾經在廣東中山大學度過了本科4年,從一個中文品翹舌,前後鼻音不分的英國boy變成了中文10級的漢語大神。至於說為什麼這個拂菻坊是一個爭議性很大的博主呢?因為他曾經diss過郭傑瑞啊!一個來自美國的B站up主。
  • 林允兒中文十級?她拿出了來中國圈錢的誠意!
    網友都說覺得林允兒是韓星裡面中文十級的選手了,語言能力很強。粉絲們也是不甘示弱:我們允兒作為一個韓國人,不僅中文說的很棒,英文和日語也講的很好,曾經在交友網站上用流利的日語回復粉絲的提問呢~播播找了一段粉絲製作的林允兒中文十級剪輯視頻,看完對這個女孩紙也是大寫的佩服,畢竟現在好多韓星跑到中國來拍戲大多是為了圈錢,像wuli允兒這樣不僅為了戲去練習中文,還在拍攝《武神趙子龍》時專程跑去學習中文和三國史的韓星還真的不多見呢
  • 林允兒因為中文不好哭過?粉絲:現在允兒中文十級哦!
    林允兒在中國人心中,是一個特別的韓國女明星,與她的顏值和身材五官,主要是她的中文太好了,達到了十級的水平,普通話說得比很多中國人還好,但是你知道麼,林允兒一開始的中文是很不好的,甚至還為此哭過呢,到底是咋回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 「中文十級」卻不會說中文,還公開說討厭中國?這真是惹怒網友了
    事情就是李小鵬和自己的妻子女兒,參加湖南衛視的一檔節目時候,他的妻子,在節目中全程英文,一點都不說中文,這樣教育自己的中國女兒讓大家覺得非常的奇怪。後來網友們查了下李安琪的資料,發現李小鵬妻子的父母都是中國人。她老爸也是比較有名的,是我們國家的世界體操冠軍李小平。她的母親也是一個體操運動員。雖然在美國長大,也一直接受的是中國式的教育,可以說李安琪她的中文還是可以的。
  • 老外考中文像極考英語的我,面對中文考試已懵圈,有人不會就選C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其實老外學習中文也是一樣的,甚至他們要更難一些。所以在面對「託福級別」的中文考試時,漢語橋的選手們表示已懵圈,甚至還有人遇到不會的題就選C!首先,我們先來看第一道題目:在戲曲表演中,最後一個節目叫什麼?其中答案有,「中軸」、「大軸」和「壓軸」。
  • 老外愛"秀"中文刺青耍酷 不知其意令人捧腹/圖
    老外愛"秀"中文刺青耍酷 不知其意令人捧腹/圖     像「棺材佬」這種讓人啼笑皆非的中文刺青,在美國人身上並不少見。比如「醜」、「殺害他們全部,讓神整理他們」、「狗所」、「無料」、「迅笨」、「自律樂」等讓人費解的中文刺青,都被美國人刺在身上到處晃悠。他們也不知道這些中文刺青是什麼意思,有的甚至是在刺的時候,師傅告訴了他們錯誤的意思。    一個女生在身上刺了一個字「災」,她說,當時刺青師傅告訴她是「美麗」的意思。
  • 四六級口試可以說中文嗎?
    四六級口試可以說中文嗎?你有一份來自小團的四六級口語考試「秘笈」!誠意多多,乾貨滿滿,請 叮!你有一份來自小團的四六級口語考試「秘笈」!誠意多多,乾貨滿滿,請注意查收哦。
  • 老外的「中文試卷」,你以為很簡單?網友:抱歉,打擾了
    很多的外國人到中國學習和生活,而中文也就成了他們的噩夢源泉,因此考中文試卷的他們和考英文試卷的我們,顯然是很有共同性的。老外的「中文試卷」,你以為很簡單?網友:抱歉,打擾了。
  • 給老外送什麼聖誕節禮物可以讓你脫穎而出
    什麼樣的禮物才會讓客戶記住你,並給你們以後的合作帶來一個非常不錯的開始。現在很多的帖子都提倡給海外客戶送一些具有中國特色的禮物,如:青花瓷,筷子,中國結,絲巾等等。其實這樣的禮物可能你的客戶已經收膩了,還有很多人喜歡給客戶送中國的茶葉,這樣也是很唐突的,因為國外的人一般是喝不慣我們的茶葉,他們的口味都是紅茶,調配茶,花茶等等,你送綠茶,可能會起到反作用。
  • 金高銀的「中文十級」是如何煉成的?(看完我頓悟了)
    要說「中文十級」的韓國藝人,這一位相信一定榜上有名:那就是「鬼怪的小新娘」——金高銀金高銀於2012年通過電影
  • 一行行行行行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在老外眼裡簡直就是噩夢
    一行行行行行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在老外眼裡簡直就是噩夢時間:2020-02-06 18:26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一行行行行行什麼意思什麼梗?這梗在老外眼裡簡直就是噩夢 全句是:一行行行行行,一行不行行行不行 注音版:一y行hng行xng行hng行hng行xng(讀懂上半句就能讀懂下半句) 「行」是多音字 行hng,名詞,行業 行xng,形容詞,可行 由於這話寫出來就是ABBBBB句式   原標題:一行行行行行什麼意思什麼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