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囑託開新局丨高質量推進古鹽運河文化帶建設,打造「幸福水天堂...

2020-12-24 新華報業網

  交匯點訊 深冬時節,古鹽運河畔,江蘇鹽稅博物館猶如一顆璀璨珍珠,嵌入泰州古鹽運河文化帶的生態人文「項鍊」。12月17日下午,「踐行囑託開新局」全媒體主題採訪報導組來到全國唯一一家以鹽稅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江蘇鹽稅博物館,探尋這座因鹽而生、因稅而興的歷史文化古城,如何高質量推進古鹽運河文化帶建設,打造「幸福水天堂」的新名片。

  青磚灰瓦,花格窗,位於大運河泰州古城護城河集中展示帶的江蘇鹽稅博物館,佔地17285平方米,建築面積2007平方米,建築風格為清代民居風格。步入其中,內部展覽分為「鹽稅的起源」「鹽稅的變革」「鹽稅的貢獻」「鹽稅與江蘇」四大板塊,鹽稅史料的展陳採用現代科技手段,以多媒體、智能化、數位化技術,結合聲、光、電及雕塑、仿真等手法,立體地展現了全國尤其是泰州的鹽稅文化發展史,一下將參觀變得趣味盎然。

  古鹽運河是中國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漕運經濟的發展、民族工商業的興起和開放型經濟的發展中都留下了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財富。泰州文旅集團講解員肖瀟介紹,泰州自古就是海鹽的重要產地。泰州鹽稅,源遠流長,有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漢高祖劉邦的侄子吳王劉濞是古泰州鹽場的開拓者,漢代有運鹽河,唐代有海陵監,宋代有鹽稅印,元代有運鹽司,明代有廣盈倉,清代有稅務碑、泰壩掣鹽衙署。唐代時全國有六大鹽區,泰州為兩淮之首,「天下鹽賦,兩淮居半」,「兩淮鹽稅,泰州居半」。

  一枚刻有篆書「泰州西溪鎮茶鹽酒稅務朱記」陽文字樣的稅務銅印,是鹽稅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據專家考證,該銅印為北宋慶曆七年(1047年) 鑄造。此印章長5.5釐米,寬5.3釐米,高1.3釐米,印背上紐的右側鑿有「慶曆七年」4字,左邊鑿有「少府監鑄」4字。此印是公印,據了解,公印一般過了使用期限即會銷毀,這枚銅印能保存下來,實屬不易。此印為研究我國古代稅賦歷史,尤其是研究泰州地區的鹽稅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佐證。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工程。就如何進一步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古鹽運河,泰州文旅集團副總經理葉慧蓮說,將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第一是做好古鹽運河工業遺址保護,將古鹽運河工業遺址群項目納入產業規劃,整合、開發、利用好相關項目,重點做好泰來麵粉廠、梅蘭文創園、梅蘭春酒廠等工業遺址保護工作。第二是做好古鹽運河文化的建設,包括做好古鹽運河文化廣場建設,做好古鹽運河相關文史挖掘、開發及利用,做好古鹽運河文旅推介。第三是做好古鹽運河文化的輸出,包括舉辦高端鹽稅文化論壇,做好鹽稅文化推介策展工作,做好精品研修課程開發等。

  古鹽運河泰州段全長約37公裡,未來泰州將建設成為大運河鹽稅鹽運文化的活化石和天然博物館,傳承和展示江淮文化、三水古郡、泰州精神的多彩運河。

  交匯點記者 吳瓊 顧介鑄 趙曉勇 董鑫 蔣文超 楊璽

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凡來源為"交匯點、新華日報及其子報"或電頭為"新華報業網"的稿件,均為新華報業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新華報業網",並保留"新華報業網"的電頭。

免責聲明:本站轉載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華報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踐行囑託開新局】淮安:把總理家鄉建設得更美更好
    依靠豐厚獨特的生態資源,未來五年淮安將大力推動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讓綠色成為淮安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最大優勢:搭乘高鐵通車的時代東風,推出一批文旅融合精品路線,唱響「水懂我心,自然淮安」旅遊品牌;統籌推進大運河遺產保護
  • 「踐行囑託開新局」全媒體主題採訪團走進蘇州
    蘇報訊(記者張帥)昨天,由江蘇省委宣傳部發起的「踐行囑託開新局」全媒體主題採訪報導活動走進蘇州,聚焦蘇州切實擔負起「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責任、講好長江經濟帶發展故事。「踐行囑託開新局」採訪團來到位於太倉的舍弗勒(中國)有限公司太倉二廠,高度智能化的生產車間給記者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據了解,舍弗勒集團是一家全球性的汽車和工業產品供應商,自1995年開始在太倉投資辦廠,目前已發展成為蘇州乃至江蘇最大的德資企業。在智能車間裡,偌大的空間只有寥寥幾名工人。
  • 運博會|揚州:以大運河文旅融合推進「美麗揚州」建設
    今日刊發系列第五篇文章《揚州:以大運河文旅融合推進「美麗揚州」建設》,講述運河如何滋養揚州人民、催生揚州的繁榮,以及新時代揚州如何彰顯「運河長子」的時代擔當。運河長子彰顯時代擔當作為運河長子,近年來,揚州正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重要批示指示和中辦、國辦印發的《綱要》為指引,緊緊圍繞「水韻江蘇」總體布局和大運河文化帶江蘇段建設部署要求,以爭當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示範城市為目標,以推動揚州文旅高水平融合、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旅遊消費需求為追求,充分利用文物、文化和旅遊資源外溢輻射效應,加快推動大運河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 滄州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暨第二季度重點項目集中開工
    6月10日,2020年滄州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暨第二季度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南湖文化街區改造提升項目現場舉行。市委書記楊慧宣布項目開工,市長梅世彤講話,省委第八督查組組長左曉龍、市委副書記宋仁堂等出席儀式,副市長劉強主持儀式。
  • 大運河文化帶 | 打造最美麗最精彩最繁華的江蘇名片
    貫徹落實總書記指示,江蘇確立了「走在全國前列」的目標,用系統性思維引領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打造高品位的文化長廊、高顏值的生態長廊、高水平的旅遊長廊,亮出令人矚目的「江蘇實踐」。2018年6月,在省委中心組學習會議暨全省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省委書記婁勤儉這樣闡釋江蘇的使命擔當;    江蘇是大運河的生長原點,大運河江蘇段縱貫南北790公裡,滋養了千年繁華富庶,塑造了「吳韻漢風」「水韻書香」的人文特色,今天運河沿線仍然是江蘇的經濟重心、美麗中軸、創新高地。建設大運河文化帶,江蘇理應走在全國前列。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江蘇淮安:融南匯北景象新 運河之都譜新篇
    「『運河之都』新景象,風浪裡鑄就勇氣,邁出敢為人先的嶄新步伐……」日前,在央視熱播的《遠方的家·大運河》淮安系列節目,講述了大運河淮安段過去的故事,展現了全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的淮安風採。  淮安市大運河辦自3月底組建以來,圍繞國家和省大運河規劃工作部署,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要求,聚焦「千秋淮揚」文化高地定位,全力打造大運河文化帶標誌性城市,唱響高質量發展的「大運河之歌」。
  • 打造大運河文化帶「最精彩的一段」,少不了相城這一段!
    >11月5日,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許昆林主持召開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工作專題會。他強調,要加強「活保護」,努力把蘇州段建設成為大運河文化帶中「最精彩的一段」。打造好標誌項目,加強運河「活保護」,11月19日,蘇州還召開「運河十景」建設工作專題會議。
  • 總書記剛剛來過這裡丨運河三灣, 未來更美
    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何聰 攝) 揚州是中國古運河原點城市,也是長江經濟帶和大運河文化帶交匯點城市。公元前486年,吳國「開邗溝、築邗城」,是大運河2500年的起點。運河三灣是水工文化的歷史遺存。「生態文明建設,讓三灣生機煥發。」 夏心旻說,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揚州市利用三灣原有運河溼地資源,建設3800畝的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搬遷企業、拆除碼頭、清理違建,實施水系疏浚、駁岸改造、溼地修復,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老百姓的獲得感大大提升。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江蘇淮安:聚焦「千秋淮揚」文化高地定位...
    作為大運河沿線重要城市,江蘇省淮安市牢記習總書記囑託,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先導段、示範段、樣本段」和「走在全國前列」的工作要求,聚焦「千秋淮揚」文化高地定位,全力打造大運河文化帶標誌性城市,使大運河文化帶淮安段建設真正成為淮安打造「綠色高地、樞紐新城」的重要支撐、重要品牌。
  • 2020蘇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討會舉行
    12月16日,「建設最精彩一段大運河」——2020蘇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研討會在美麗的蘇州大運河畔召開。各界來賓圍繞蘇州段大運河文化帶的規劃、水生態保護、文旅融合、品牌傳播等多維度,集思廣益,獻言獻策,共議大運河的建設與保護,共商生態大運河文化帶打造與復興。
  • 大運河文化帶 八省市如何謀劃?
    同時,北京也開始著手建設以大運河為軸線的「一河、兩道、三區」大運河文化帶發展格局。  「一河」即以大運河北京段為軸線,組織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建設大運河文化帶。  「兩道」即全線濱河綠道和重點遊船通航河道。
  • 「踐行囑託開新局」智能化汽車工廠裡,生產流程、產品都充滿「科技...
    12月17日下午,「踐行囑託開新局」全媒體採訪團來到長城汽車泰州分公司,長城汽車泰州分公司行政副總經理孫恆傑作了上述介紹。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在現場不僅感受到了產品的智能化,也被智慧化生產的場景所感染。
  • 蘇州運河文化遺產活態傳承保護之思考
    山塘河、上塘河、胥江從運河汲取水源,流入環古城河,環古城河包圍著蘇州城區,流動的水自古以來一直滋養著蘇州古城。護城河上的平門、齊門、婁門、相門、葑門、南門、盤門、胥門、金門、閶門等古城門,是古蘇州對外連通、交往的主要通道,同時也是蘇州厚重的歷史符號。這些連通運河、經緯交織的河流流經虎丘、寒山寺、楓橋風景區、盤門、平江歷史街區等地,將眾多歷史文化遺產串聯起來,形成一個蘇州古城的「內部運河文化帶」。
  • 【十四五 · 開新局】建設北回歸線上的「喀斯特綠洲」!
    【十四五 · 開新局】建設北回歸線上的「喀斯特綠洲」!「十三五」以來,我州堅定不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出臺了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進綠色文山建設著力打造喀斯特綠洲的意見,通過成功舉辦「中國雙綠66人文山圓桌會」,並在西疇縣開展了林長制改革試點,以「增綠」十大工程、「護綠」
  • 統籌協調運河生態與城市建設
    大運河不僅是文化帶、「流動的文化」「活態的文化」,還是生態帶、經濟帶和城鎮帶。運河生態與城市建設國際研討會近日在淮陰工學院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就運河生態與城市建設主題進行了研討交流。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城市問題是重中之重,而宜居城市、生態城市、美麗城市的建設均離不開水生態。在水生態系統中,與城市關係最密切的水體之一就是大運河。  大運河精神是運河城市的動力源泉,運河文化具有融通的精神價值、包容開放的天然屬性、和諧共生的生態理念。
  • 一往無前,闖出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文章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在湘考察時,囑託湖南「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湖南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聚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建設現代化新湖南謀篇布局,著力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這是順應發展階段、發展條件、發展格局變化的必然要求,是推動湖南經濟行穩致遠的根本途徑。常思大局,其去有向;常觀大勢,其為有力。
  • 泰水韻,秀出水城水鄉好風光
    為發揮水優勢,做足水文章,今年以來,泰州以打造「泰水韻」黨建服務品牌為抓手,緊緊圍繞「興水利民,共建美麗幸福河湖」這一內涵,突出黨建引領,將「月曬季評年考」制度與績效考核制度深度融合,讓「目標制定、日常管理、跟蹤考核」在基礎設施建設、防洪除澇、河湖生態治理、保護飲用水源、強化水利調度、水行政執法等水利業務工作中聚能聚焦、同向發力,將黨員隊伍建設貫穿在城河文化帶、大江風光帶、水鄉風情帶美麗生態風光建設中
  • 精心打造蘇州「運河十景」 讓文化名片活起來火起來
    昨天,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許昆林專題調研大運河文化帶和水環境建設工作,沿大運河蘇州段由北向南,乘船考察了兩岸風貌和稻香望亭、滸墅關、楓橋夜泊、橫塘驛站、寶帶橋等五個規劃建設中的蘇州「運河十景」景點。
  • 牢記總書記諄諄囑託殷殷期望 把揚州這個「好地方」建設好發展好
    讓我們倍感振奮的是,在開啟新徵程、進入新階段的關鍵時刻,總書記希望江蘇「爭當表率、爭做示範、走在前列」,提出了新的希望、新的要求。總書記十分關注大運河文化帶、長江大保護、長三角一體化、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等重大戰略、重大工程,賦予我們更多使命、更大任務。
  • 在保護好長江運河中展現「揚州作為」
    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中,揚州是一座不可或缺繞不開的重要城市。人文、生態、精緻、宜居的揚州,也是一座從唐詩宋詞中走來、讓許多海內外華人耳熟能詳的文化名城。直到今天,揚州的文明、文化和歷史古城,在全國都很有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