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1臺商故事之 我喜歡上海的多元生活

2020-12-28 騰訊網

[新聞頁-臺海網]

王蓓蓓夫婦與901執行長在上海基地(王蓓蓓供圖)

「我覺得上海的生活比臺灣好太多。」長著濃眉大眼的王蓓蓓是一位性格開朗的臺商,她和先生在上海經營巨唐設計公司。談到在大陸的工作和生活,王蓓蓓毫不掩飾地表達對上海這座城市的喜愛。

嘗試多元的工作

「上海是一個國際化的都市,有很強的包容性。我在街上可以穿漢服,也可以穿和服,隨便怎麼打扮,路人不會一直盯著我看。而且,這裡的法制和治安也很好,開車不能隨便按喇叭,垃圾要分類啊,這都代表著民眾的素質在提高。」

王蓓蓓在東北(王蓓蓓供圖)

王蓓蓓曾是一名臺企的銷售主管,2003年,她被企業外派到了大陸的東北地區。從此便留在大陸。「我對東北的印象就是冬天非常冷。還有就是東北人性格很好,他們講話經常會『甩包袱』,很開心。」

巨唐設計團隊在上海基地(王蓓蓓供圖)

2008年,王蓓蓓從公司離職,與先生一起到上海經營一家設計公司,便把家安在了上海。「我們的工作多元化,包括活動策劃、店鋪設計、室內裝修、視頻後制等,在疫情期間我們還做直播。」王蓓蓓笑著說,她和先生都喜歡嘗試新鮮事務,因此公司的很多業務都是應客戶的要求而拓展的。「我們幫顧客設計店面,他們就把家裡的裝修也交給我們。我們現在還幫很多客戶做燈光音響的售後服務呢。」

王蓓蓓夫婦在上海參加活動(王蓓蓓供圖)

擁抱最新的潮流

和王蓓蓓聊天,我總能被她那份樂觀所感染。她積極快樂地面對工作和生活帶來的挑戰。雖然因為疫情,公司業務減半,她也笑著自嘲「至少我們公司還活著」。疫情期間,她還順應大陸紅火的「直播」潮流,用小屏幕拓展了更多業務。「我很早就在抖音做直播,最初就是一個興趣愛好,可以和大家唱唱歌、聊聊天。疫情期間,我針對臺商的商品,比如服裝,食品,鞋子、嬰童用品進行直播推廣銷售。我也是幫助臺商朋友做做廣告。」

王蓓蓓直播推廣臺灣商品(王蓓蓓供圖)

在王蓓蓓看來,突然爆發的疫情就如上帝關上了大家走出家門和拼搏事業的大門,但大陸蓬勃發展的經濟就如那扇打開的窗戶,給人們新希望。「這條路不行的時候,國家給我們另一條路做選擇,我都在順應變化。」

熱愛多彩的生活

疫情過後,王蓓蓓又將重啟她多彩多姿的生活。「我發起了一個漢服社,等過段時間我們就可以恢復活動了。我們大家一起穿漢服,拍拍照片,聊聊傳統文化,很開心。」

王蓓蓓曾在日本留學,身體裡也有1/4的日本血統,對不同文化均有涉獵。但隨著年齡增長,她對於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與日俱增。因此,組織漢服社的活動也從最初的興趣愛好變成了一份責任。「我們國家有5000年的歷史,我們可以通過『穿漢服』來推廣。」

王蓓蓓在西塘組織漢服社活動(王蓓蓓供圖)

除了推廣漢服,王蓓蓓也積極分享自己在大陸的所見所聞,她曾製作了一系列《陳太太上菜》的短視頻,她用鏡頭記錄自己到菜場買菜、和朋友聚會等日常的生活場景,和兩岸的網友分享她在上海的衣食住行。「這十幾年,我感覺到大陸一直在進步,但是臺灣太封閉了,他們不知道我們在大陸的生活多美好。所以,我看到他們發一些很偏頗的言論時,就會去臉書『打假』。我就說,你們來看看好嗎?」

王蓓蓓團隊錄製《陳太太上菜》節目(王蓓蓓供圖)

在王蓓蓓的感染下,她的家人也陸續跨越海峽,到大陸定居。王蓓蓓笑著說,他們「認祖歸宗」了。「我祖籍是青島,父親是1949後到臺灣。從今年開始,我母親、哥哥、弟弟、姐姐都到上海來住。他們也覺得大陸發展的很好,反觀臺灣現在的樣子,我們很失望。」

王蓓蓓及家人在上海迪士尼(王蓓蓓供圖)

明月依舊在,何日彩雲歸。王蓓蓓也期待更多臺灣青年可以到大陸走走、看看,給自己更多發展的機會和空間。

相關焦點

  • 901臺商故事之 疫情中逆勢成長的日央文化
    日央文化團隊在上海總部(楊智傑供圖)海峽之聲廣播電臺9月26日上海消息(記者 張笛)在901兩岸青創聯盟孵化的眾多項目中,楊智傑的團隊從失敗轉向成功用了4年時間,他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領悟與大陸「融合」。
  • 洪秀柱在上海會見臺商 盼國民黨逆轉勝選
    中國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朱立倫競選總部顧問團團長洪秀柱今天到上海與臺商見面,受到熱烈歡迎。洪秀柱致詞時邀臺商一起讓國民黨在明年大選中逆轉勝。
  • 臺青臺商告訴你選擇上海的理由
    近日,「臺灣青年法律人才實踐基地」系列活動——2020「臺商臺青創業成長」研討會以視頻的形式在上海、臺北舉辦。臺商、臺青分別在上海、臺北兩地分享了他們創業成長的經歷。
  • 馬年看馬陸--訪籌建中的上海臺商工業園
    中新社上海一月二十五日電題:馬年看馬陸--訪籌建中的上海臺商工業園(嘉定)            作者褚婷婷 張明新  踏著霏霏細雨,剛剛在孫中山故居參加了「上海周末」開拍儀式的部分兩岸記者就直奔即將啟動的上海臺商工業園(嘉定)。
  • 在淮臺商生活掠影:他們是臺商,更是「新淮安人」
    謝學煥表示,作為淮安臺資企業協會執行會長,他將通過自己的感受宣傳淮安、推介淮安,讓更多的臺商來淮安辦廠興業。    李正為生活六年今成家鄉    「我在淮安已經生活工作6年了,最開始的時候這裡是異鄉,如今變成家鄉了。」在水渡口大道弘輝首馥銷售大樓裡,李正為愜意地坐在寬大明亮的辦公室裡,品著茶,細說從臺灣到淮安的創業史。
  • 27歲來上海、帶頭領居住證、與韓國瑜會面,為何這位上海臺商能當選...
    越來越好的大上海 1994年,帶著期望與忐忑,27歲的李政宏接掌父親留在上海的企業,開始在這座城市生活與工作。 那時,他在南翔的工廠周圍都是農田,只有零星的幾家小超市,下午4時就關門歇業。「仙霞路上有一家故鄉牛肉麵館,我常去吃來以解鄉愁。」
  • 臺商在臺媒講述大陸見聞「上海1年發展,給臺灣100年都難追上...
    「上海1年的發展」,「別說5年了,給(臺灣)100年可能都很難(追上)」一位在大陸十三年的臺商在和臺灣節目《觀點》主持人連線時,不禁發出了這一感慨。聽得主持人表情一臉複雜......9月28日,在臺灣節目《觀點》上,主持人陳揮文隨機連線了一位聽眾:一位自稱來大陸13年、定居江蘇崑山的臺商。「上海進步1年的時間,臺灣5年都追不上。」,在被主持人問及兩岸為什麼在十幾年的時間裡有這麼大的差距,這位臺商網友直言,在他13年前剛到大陸的第一天,就有了這一感嘆。當時正好是上海在蓋世博會園區的時候,「那時候我就覺得,上海1年,臺灣5年追不上。」
  • 臺商行李箱中裝滿「土味」年貨 盡然還有新疆的...
    這些琳琅多元的年貨,折射出兩岸交流的日益緊密,以及「兩岸一家親」的情感融合。臺商黃旭昇長期在大陸做臺灣名品展銷生意,春節前還在大陸上空做起了「空中飛人」。「前段時間,我輾轉『飛』了大陸四個省份,順便買回了很多『土味』年貨,比如四川火鍋底料、新疆孜然粉、江蘇無錫烤餅等。」
  • 臺商陳森田:投資夢想 吸引更多臺灣青年到大陸創業
    臺商陳森田:投資夢想 吸引更多臺灣青年到大陸創業 2020-05-06 19:07:49 山東省委臺港澳辦公室供圖   中新網濟南5月6日電 題:臺商陳森田:投資夢想吸引更多臺灣青年到大陸創業  作者 李欣 陳心如  「我希望能在三年內,與中國50所非高校型的職業學校或者學院合作,培養出200個在新媒體營銷領域的人才,孵化出1萬家創業公司。」
  •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東莞演出引臺商熱捧
    這個有著50年悠久歷史的交響樂團的演出,帶來一場高大上的交響音樂會,引發了東莞臺商的觀看熱潮。臺北市立交響樂團2019巡迴公演暨文化周末十四周年獻禮在東莞莞城文化周末劇場上演。圖為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指揮莊東傑 李映民 攝東莞是臺商在大陸的最大聚集地,在這裡工作和生活的臺商眾多,帶動東莞與臺灣文化交流合作。
  • ...十位當代作家多元書寫,匯成城市斑斕拼圖英文版《上海故事...
    「近些年我在文學批評領域,著力追蹤的也是中國大陸當下青年作家,因為上海是一座朝向未來的、有活力的城市,年輕人的創作也較多樣。」他在解讀《上海故事》的「陣容」時談到,作家小白一直在文本形式上有所探索,其《透明》具有一定代表性;沈大成《閣樓小說家》和蔡駿《蘇州河》偏懸疑,陳楸帆《出身狀態》是科幻類,甫躍輝《丟失者》偏向傳統的寫實。
  • 上海龍華多元文化疊加
    上海龍華多元文化疊加 2020-12-26 16:47:41   「要了解當代廣大年輕群體的興趣愛好和思維特點,講更容易被青年接受的紅色故事,貼近『90後』『00後』的年輕學生。」上海中共黨史學會會長忻平26日接受採訪時說,也要豐富表達方式,可以把龍華的紅色故事納入中小學和高等院校的教學教材體系,開設面向社會大眾的紅色文化專題課程,推動龍華紅色文化進學校、進課堂、進教材、進入市民生活。
  • 臺商稱「上海1年發展,臺灣100年都難追」,臺主持人聽完一臉複雜
    【文/觀察者網 熊超然】「上海1年(的發展),臺灣5年追不上」、「現在別說5年了,給(臺灣)100年可能都很難(追上)」…… 9月28日,在臺灣的一檔網絡節目中,節目主持人、資深媒體人陳揮文現場電話連線了一位在大陸工作的臺商,談及兩岸的發展時,這位臺商說出了這些話,讓陳揮文聽完後一臉錯愕,表情複雜。
  • 臺商變身「網紅」博主:抓住大陸直播新業態機遇「風口」
    這位「70後」臺商,不僅在直播平臺上亮產品、秀才藝,還「萬花筒」般展示著臺胞在江蘇工作生活的「面面觀」。  「只要能直播的,我都會放上直播間。在大陸創業打拼的臺灣青年,都應抓住這個『風口』。」日前,在揚州市虹揚臺商會館,剛剛結束直播、從補光燈中走出的遊和璁對記者說。
  • 168幅書畫傳遞生活感悟 崑山臺商家屬手繪「精神家園」
    「筆墨傳情·藝術連心」臺商家屬書畫展正在江蘇崑山舉行,168幅題材豐富、風格迥異的臺商家屬書畫新作,或抒情花鳥,或寄情山水,或寫意人物,用筆墨傳遞對崑山的熱愛,用藝術表達對未來的追求。崑山臺資企業眾多,約10萬臺商臺胞在此安居樂業,他們早把這裡當成「第二故鄉」。
  • 觀察 這一次,還有多少大陸臺商回臺投票?
    距離臺灣2016選舉投票日還有三天,在臺商聚集的珠三角與長三角地區,返臺的臺商投票大軍也即將啟動。據臺灣聯合報1月13日報導,16號之前的上海回臺航班,班班客滿,很多臺商都是專程回去投票。相較上海臺商的投票熱情,大陸珠三角地區相對冷淡。目前長榮航空從廣州、深圳飛臺北的客座率約六、七成,還有剩餘機票;而華航從廣州飛臺北的機票價格壓低到人民幣六百五十元,仍沒賣完。
  • 通訊:臺商呂孟哲的劍膽琴心
    中新網漳州7月5日電 (張金川 龔雯)「雖不會彈奏吉他,但我懂得如何製作一把釋放最美音符的吉他。」現年56歲的臺商呂孟哲如是說。在展覽廳,他將一把把形狀各異的吉他展示給記者。圖為6月29日,呂孟哲展示其公司生產的特色吉他。
  • 《我只喜歡你》:試論這部青春偶像劇的多元情誼
    它們,是吳倩與張雨劍等人主演的青春偶像劇《我只喜歡你》當中的開頭片段。作品,正是通過這樣的內容片段去向我們詮釋了一種情誼元素。這部電視劇作《我只喜歡你》,其實是一部蘊含著許多種情誼元素在內的作品。它們,包括著助人、幫人的豪情與俠情。同時,它們也包括著珍貴、純真的親情。而且,它們還有著那份真摯、樸實的恩情。
  • 第十五屆臺商論壇日程表!
    第十五屆臺商論壇日程表!配套活動 論壇前期,將舉行 「賞大湖風光 享綠色生活——兩岸同胞騎行活動」,將邀請臺商臺胞共同赴洪澤湖,開展騎行活動。特點 和往屆相比,主要呈現三個方面特點:一是主題定位更加高端前沿;二是辦會宗旨更加務實高效;三是活動安排更加豐富多元。
  • 改革潮湧掀巨變 崑山臺商「再登山」
    資料圖 崑山日報而如今崑山被稱作「小臺北」,高樓林立、道路寬闊,10萬臺商臺胞在此工作生活。從一個普通的農業小縣,到利用臺資佔大陸九分之一,崑山之變被視為中國40年改革開放歷程的生動案例。「剛開始根本不知道崑山這個地方,只是到上海、蘇州路過這裡,休息一下、上個洗手間,結果受到熱情邀請。」宗緒惠說,崑山人招商的韌性、親商的熱情,讓很多臺商難以拒絕。崑山市臺辦副主任張琴回憶,曾有位臺商連吃十幾隻陽澄湖螃蟹後,當場敲定了300多萬美元的項目,「以蟹招商」傳為佳話,也成了品牌。宗緒惠坦言,吃是次要,關鍵是被誠意打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