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臺商生活掠影
■通訊員陳春曉朱益川記者孫東左文東
謝學煥辦廠興業快樂安家
「我們對淮安的101%服務表示101%的滿意,這裡的政府部門有魄力、服務好、講誠信,是個辦廠興業的好地方。」淮安可賓複合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謝學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說。
臺灣可賓工業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在臺灣成立,生產耐克、阿迪達斯等名牌鞋鞋面上使用的複合材料。2001年,寧波可賓複合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並於一年後將臺灣的母公司全部遷移到了寧波,自主研發出新型複合材料,製作安全鞋鞋頭。2011年6月份,寧波可賓複合材料有限公司將生產基地遷來淮安,在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南馬廠片區成立淮安可賓複合材料有限公司。目前,公司總投資1000萬美元,註冊資金550萬美元,年產高科技安全鞋頭600萬雙,是全球最大的生產複合材料安全鞋頭的行業龍頭企業,鞋頭壁厚全球最薄、重量最輕、強度最好,產品暢銷歐美等海外市場。
2010年上半年,謝學煥和公司領導班子一直在謀劃產業轉移事宜,到6月份已基本談好了落戶海安縣,並準備第二天籤約。沒有想到的是,前一天晚上接到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招商局領導的三個電話,通過一番深入交談,他對淮安動心了。第二天,他親自率團來淮安考察;更沒有想到的是,隨後一個星期的深入考察和洽談,讓他對淮安猶如吃了「定心丸」。緊接著,協調土地、規劃、立項、環評、設計等一系列工作,都是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幫辦的,政府承諾的保姆式服務全部落實到位。「6月落地,9月開工,第二年5月投產,一年時間不到全部完成,效率之高難以想像。」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可賓公司在市臺辦、開發區的幫助下,近幾年來不斷加大投入,一方面從研發自動化機械入手,通過以機械代人降低用工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另一方面通過研發納米複合材料新技術,促進產品轉型升級,增加企業核心競爭力。此外,通過節水節電節氣等措施加大公司節能低碳。一系列措施的實施,使公司順利實現了調結構穩增長的目標,預計今年銷售較去年同期增長10-15%。
「現在,我們一家六口,大兒子大兒媳、小兒子小兒媳、老伴和我都在淮安工作生活,不僅愛上了淮安,同時也成為地地道道的新淮安人了。」謝學煥說,淮安地處南北分界線,四季分明;淮安人傑地靈,民風淳樸;淮安的淮揚菜、盱眙的龍蝦更是聞名天下。
面對未來,謝學煥信心滿滿。下一步,公司將緊緊圍繞市場需求,進一步強化技術升級、產品升級、服務升級,以最先進的技術、最優良的產品、最優秀的服務領跑國際市場。
謝學煥表示,作為淮安臺資企業協會執行會長,他將通過自己的感受宣傳淮安、推介淮安,讓更多的臺商來淮安辦廠興業。
李正為生活六年今成家鄉
「我在淮安已經生活工作6年了,最開始的時候這裡是異鄉,如今變成家鄉了。」在水渡口大道弘輝首馥銷售大樓裡,李正為愜意地坐在寬大明亮的辦公室裡,品著茶,細說從臺灣到淮安的創業史。
李正為是最早來到淮安投資創業的臺商之一。早年的李正為在臺灣從事市政工程。2009年,正在崑山做投資的李正為受淮安市政府招商引資政策的吸引,來到淮安考察房地產市場。李正為說,初來淮安,他就感覺到這是一個正在快速發展的城市,而高端住宅小區的市場卻相對空白,「我意識到這是一個投資的好機會。」進一步了解淮安市對臺商投資的各種利好和服務後,李正為果斷拍板,前後總計投入6000多萬元開發房地產,希望用「精而美」的建築理念在淮安打造一座「標杆式」高檔小區。
從2010年4月掛牌拿到土地,到當年9月第一期樓盤正式開工,只用了半年,李正為在淮安把想像變成了現實,「淮安市政府的對接服務非常到位,讓我們不再像沒頭蒼蠅一樣亂飛亂撞。」李正為說,開發房地產要辦理很多手續,但對房地產商來說,時間就是金錢。在有的地方,從拍地到動工至少需要一年半。而當初在淮安投資,相關部門提前就告知了需要辦理哪些手續、到哪辦、怎麼辦。
在淮安投資創業這6年,李正為把淮安當作了第二個家。不僅事業順風順水,在淮安的生活也讓他感到溫馨愜意。「生活步調舒緩,四季分明,人與人相處和諧,真的很適合生活,尤其是對我們這些50多歲的人來說。」
6年來,淮安的迅速發展讓李正為感嘆。弘輝首馥二期樓盤已經開售。李正為說,這並不是他在淮安創業的結束,反而是另一個開始。「隨著淮安的發展,淮安人對住宅的品質需求必將日益高端化,也包括對高端小區物業的需求。而這就是我接下來想要做的。」李正為表示,房子蓋好後,他將繼續留在淮安,打造自己理想中的物業公司,讓淮安市民能夠住得舒心、安心。「這一方面是我以前沒有涉足過的,是一個全新的開始,但我很有信心,也看到了更多可能。」
連家東事業發展如虎添翼
「淮安名人薈萃,景色怡人,美食可口,在這裡,有回到家的感覺。」日前,高鋒機械工業淮安有限公司總經理連家東帶著來淮探親的夫人、孩子剛剛結束河下古鎮之旅時,不無感慨地說。
高鋒機械工業有限公司創建於1968年,多年來一直秉承「研發紮實、品質控管、雕鑿淬鍊」的經營宗旨,力求做到超越客戶的期待,立足臺灣放眼世界。公司以優良的技術根基,隨著臺灣機械業的腳步一路成長,並成為模具及加工業的領導品牌。高鋒機械工業(淮安)有限公司去年10月正式建成投產,註冊資金750萬元,公司主要生產精密磨具加工設備、數控工具機、一般工具機及其他設備組件等,產品暢銷全國各省市,公司年銷售3000萬元左右。
1958年出生的連家東,2001年被臺灣總公司派往大陸崑山公司擔任高管;2012年公司布局調整,將崑山公司逐步搬遷至淮安,2015年10月隨著淮安公司的建成投產,連家東又被總公司派到淮安擔任總經理。
「淮安市委市政府為了使品牌服務更加優化,創新提出並著力打造101%服務品牌,並成立市、區兩級臺商服務中心,搭建投資諮詢、生產經營、法律維權、生活配套四大服務平臺,形成了全方位、全覆蓋、立體式的臺商服務網絡。」連家東說,「淮安的投資環境越來越好,貼心、到位的服務,讓更多的臺商感受到在淮安投資無疑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作為大陸首創、目前唯一的兩岸高校合作模式、「臺資企業產業轉移集聚服務示範區」的佳作——淮安臺商學院的成立,在助推臺資企業的產業轉移集聚、人才培養、文化交流等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連家東說,隨著淮安蘇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設的加快和高鐵樞紐的全面建成,將使公司發展如虎添翼。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引領下,未來公司在做好國內市場的基礎上,將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把中國生產設備推銷到全世界。
李永光結緣淮安共同成長
「現在我不僅在淮安做生意,把家也搬了過來,未來還打算在淮安繼續待下去。」淮安輝豐塑膠五金製品有限公司老闆李永光動情地告訴記者。李永光是臺灣花蓮人,從1991年開始就跟隨企業來到大陸發展,待過東莞、崑山等多個城市。2009年,李永光第一次來到淮安,當時他擔任宏盛皮具的業務主管,在皮具廠工作期間,李永光敏銳地發現食用級別的塑膠製品有著很大的市場需求,一個獨自創業的想法逐漸在他的心中萌芽。2013年,李永光離開了工作多年的皮具公司,打算獨自開辦塑膠製品廠。
李永光告訴記者,將工廠設在淮安,其實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淮安除了政策扶持的力度大以外,還有個優勢就是勞動力資源能夠得到充分保障。我們辦企業年頭年尾是最忙的時候,而此時恰好是沿海地區的用工荒,但在淮安就沒有這個擔憂,因為我們招收的都是淮安本地人,工廠用工受過年因素的衝擊很小。」如今,李永光在淮安的塑膠五金廠經營得有聲有色。他還成立了陽光環保再生資源回收有限公司。
除了將工廠設在淮安,如今李永光還將妻子女兒也帶來淮安。「和以前待過的城市相比,淮安非常宜居。四季分明,環境也很好,非常適合安家。此外,淮安的中小學教育也很不錯。我女兒現在讀五年級。」李永光說。談起業餘生活,李永光興趣盎然,「慈雲寺旁邊有個文廟,我是那裡的常客。」周末,如果時間充裕,他還會去淮陰區和朋友一起吃當地特色碼頭牛羊肉。如今,李永光已經越來越適應淮安的生活,「感覺很舒服,說實話,來了真不想走了。隨著以後淮安高鐵建成,交通更加便利,相信淮安會吸引越來越多的臺灣企業投資,會產生更大的產業聚集效應,淮安的吸引力將得到更進一步提升。淮安正在變得越來越好,希望我的事業也隨著淮安一起,變得越來越好。」
隨著淮安臺資高地的崛起,越來越多的臺商集聚淮安,以他們獨特的創業經歷和濃濃的淮安情懷,譜寫著淮臺合作的新篇章。
他們把淮安當成自己的第二故鄉,已經融入淮安成為了「新淮安人」。他們當中有的是葉落歸根,有的願長留淮安。他們在淮安有事業,有親人,有家。他們說:「在淮安生活很舒服也很幸福。」「我已經可以像淮安人那樣熟悉淮安了。」他們喜歡在古黃河綠化帶散步;喜歡吃正宗的淮揚菜;喜歡逛文廟;喜歡淮安四季分明的氣候。他們帶來了臺資企業和先進的管理理念;帶來了「愛拼才會贏」的創業精神。今天,本報記者採訪了四位這樣的「新淮安人」,傾聽他們的聲音,感受他們在淮安的尋常生活。
■本版圖片/記者曹政管偉法王昊譚鑫
來源:淮安日報
責任編輯: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