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臺商生活掠影:他們是臺商,更是「新淮安人」

2021-01-18 華夏經緯網

    ——在淮臺商生活掠影

    ■通訊員陳春曉朱益川記者孫東左文東

    謝學煥辦廠興業快樂安家

    「我們對淮安的101%服務表示101%的滿意,這裡的政府部門有魄力、服務好、講誠信,是個辦廠興業的好地方。」淮安可賓複合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謝學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樣說。

    臺灣可賓工業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在臺灣成立,生產耐克、阿迪達斯等名牌鞋鞋面上使用的複合材料。2001年,寧波可賓複合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並於一年後將臺灣的母公司全部遷移到了寧波,自主研發出新型複合材料,製作安全鞋鞋頭。2011年6月份,寧波可賓複合材料有限公司將生產基地遷來淮安,在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南馬廠片區成立淮安可賓複合材料有限公司。目前,公司總投資1000萬美元,註冊資金550萬美元,年產高科技安全鞋頭600萬雙,是全球最大的生產複合材料安全鞋頭的行業龍頭企業,鞋頭壁厚全球最薄、重量最輕、強度最好,產品暢銷歐美等海外市場。

    2010年上半年,謝學煥和公司領導班子一直在謀劃產業轉移事宜,到6月份已基本談好了落戶海安縣,並準備第二天籤約。沒有想到的是,前一天晚上接到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招商局領導的三個電話,通過一番深入交談,他對淮安動心了。第二天,他親自率團來淮安考察;更沒有想到的是,隨後一個星期的深入考察和洽談,讓他對淮安猶如吃了「定心丸」。緊接著,協調土地、規劃、立項、環評、設計等一系列工作,都是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幫辦的,政府承諾的保姆式服務全部落實到位。「6月落地,9月開工,第二年5月投產,一年時間不到全部完成,效率之高難以想像。」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可賓公司在市臺辦、開發區的幫助下,近幾年來不斷加大投入,一方面從研發自動化機械入手,通過以機械代人降低用工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另一方面通過研發納米複合材料新技術,促進產品轉型升級,增加企業核心競爭力。此外,通過節水節電節氣等措施加大公司節能低碳。一系列措施的實施,使公司順利實現了調結構穩增長的目標,預計今年銷售較去年同期增長10-15%。

    「現在,我們一家六口,大兒子大兒媳、小兒子小兒媳、老伴和我都在淮安工作生活,不僅愛上了淮安,同時也成為地地道道的新淮安人了。」謝學煥說,淮安地處南北分界線,四季分明;淮安人傑地靈,民風淳樸;淮安的淮揚菜、盱眙的龍蝦更是聞名天下。

    面對未來,謝學煥信心滿滿。下一步,公司將緊緊圍繞市場需求,進一步強化技術升級、產品升級、服務升級,以最先進的技術、最優良的產品、最優秀的服務領跑國際市場。

    謝學煥表示,作為淮安臺資企業協會執行會長,他將通過自己的感受宣傳淮安、推介淮安,讓更多的臺商來淮安辦廠興業。

    李正為生活六年今成家鄉

    「我在淮安已經生活工作6年了,最開始的時候這裡是異鄉,如今變成家鄉了。」在水渡口大道弘輝首馥銷售大樓裡,李正為愜意地坐在寬大明亮的辦公室裡,品著茶,細說從臺灣到淮安的創業史。

    李正為是最早來到淮安投資創業的臺商之一。早年的李正為在臺灣從事市政工程。2009年,正在崑山做投資的李正為受淮安市政府招商引資政策的吸引,來到淮安考察房地產市場。李正為說,初來淮安,他就感覺到這是一個正在快速發展的城市,而高端住宅小區的市場卻相對空白,「我意識到這是一個投資的好機會。」進一步了解淮安市對臺商投資的各種利好和服務後,李正為果斷拍板,前後總計投入6000多萬元開發房地產,希望用「精而美」的建築理念在淮安打造一座「標杆式」高檔小區。

    從2010年4月掛牌拿到土地,到當年9月第一期樓盤正式開工,只用了半年,李正為在淮安把想像變成了現實,「淮安市政府的對接服務非常到位,讓我們不再像沒頭蒼蠅一樣亂飛亂撞。」李正為說,開發房地產要辦理很多手續,但對房地產商來說,時間就是金錢。在有的地方,從拍地到動工至少需要一年半。而當初在淮安投資,相關部門提前就告知了需要辦理哪些手續、到哪辦、怎麼辦。

    在淮安投資創業這6年,李正為把淮安當作了第二個家。不僅事業順風順水,在淮安的生活也讓他感到溫馨愜意。「生活步調舒緩,四季分明,人與人相處和諧,真的很適合生活,尤其是對我們這些50多歲的人來說。」

    6年來,淮安的迅速發展讓李正為感嘆。弘輝首馥二期樓盤已經開售。李正為說,這並不是他在淮安創業的結束,反而是另一個開始。「隨著淮安的發展,淮安人對住宅的品質需求必將日益高端化,也包括對高端小區物業的需求。而這就是我接下來想要做的。」李正為表示,房子蓋好後,他將繼續留在淮安,打造自己理想中的物業公司,讓淮安市民能夠住得舒心、安心。「這一方面是我以前沒有涉足過的,是一個全新的開始,但我很有信心,也看到了更多可能。」

    連家東事業發展如虎添翼

    「淮安名人薈萃,景色怡人,美食可口,在這裡,有回到家的感覺。」日前,高鋒機械工業淮安有限公司總經理連家東帶著來淮探親的夫人、孩子剛剛結束河下古鎮之旅時,不無感慨地說。

    高鋒機械工業有限公司創建於1968年,多年來一直秉承「研發紮實、品質控管、雕鑿淬鍊」的經營宗旨,力求做到超越客戶的期待,立足臺灣放眼世界。公司以優良的技術根基,隨著臺灣機械業的腳步一路成長,並成為模具及加工業的領導品牌。高鋒機械工業(淮安)有限公司去年10月正式建成投產,註冊資金750萬元,公司主要生產精密磨具加工設備、數控工具機、一般工具機及其他設備組件等,產品暢銷全國各省市,公司年銷售3000萬元左右。

    1958年出生的連家東,2001年被臺灣總公司派往大陸崑山公司擔任高管;2012年公司布局調整,將崑山公司逐步搬遷至淮安,2015年10月隨著淮安公司的建成投產,連家東又被總公司派到淮安擔任總經理。

    「淮安市委市政府為了使品牌服務更加優化,創新提出並著力打造101%服務品牌,並成立市、區兩級臺商服務中心,搭建投資諮詢、生產經營、法律維權、生活配套四大服務平臺,形成了全方位、全覆蓋、立體式的臺商服務網絡。」連家東說,「淮安的投資環境越來越好,貼心、到位的服務,讓更多的臺商感受到在淮安投資無疑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作為大陸首創、目前唯一的兩岸高校合作模式、「臺資企業產業轉移集聚服務示範區」的佳作——淮安臺商學院的成立,在助推臺資企業的產業轉移集聚、人才培養、文化交流等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連家東說,隨著淮安蘇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設的加快和高鐵樞紐的全面建成,將使公司發展如虎添翼。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引領下,未來公司在做好國內市場的基礎上,將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把中國生產設備推銷到全世界。

    李永光結緣淮安共同成長

    「現在我不僅在淮安做生意,把家也搬了過來,未來還打算在淮安繼續待下去。」淮安輝豐塑膠五金製品有限公司老闆李永光動情地告訴記者。李永光是臺灣花蓮人,從1991年開始就跟隨企業來到大陸發展,待過東莞、崑山等多個城市。2009年,李永光第一次來到淮安,當時他擔任宏盛皮具的業務主管,在皮具廠工作期間,李永光敏銳地發現食用級別的塑膠製品有著很大的市場需求,一個獨自創業的想法逐漸在他的心中萌芽。2013年,李永光離開了工作多年的皮具公司,打算獨自開辦塑膠製品廠。

    李永光告訴記者,將工廠設在淮安,其實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淮安除了政策扶持的力度大以外,還有個優勢就是勞動力資源能夠得到充分保障。我們辦企業年頭年尾是最忙的時候,而此時恰好是沿海地區的用工荒,但在淮安就沒有這個擔憂,因為我們招收的都是淮安本地人,工廠用工受過年因素的衝擊很小。」如今,李永光在淮安的塑膠五金廠經營得有聲有色。他還成立了陽光環保再生資源回收有限公司。

    除了將工廠設在淮安,如今李永光還將妻子女兒也帶來淮安。「和以前待過的城市相比,淮安非常宜居。四季分明,環境也很好,非常適合安家。此外,淮安的中小學教育也很不錯。我女兒現在讀五年級。」李永光說。談起業餘生活,李永光興趣盎然,「慈雲寺旁邊有個文廟,我是那裡的常客。」周末,如果時間充裕,他還會去淮陰區和朋友一起吃當地特色碼頭牛羊肉。如今,李永光已經越來越適應淮安的生活,「感覺很舒服,說實話,來了真不想走了。隨著以後淮安高鐵建成,交通更加便利,相信淮安會吸引越來越多的臺灣企業投資,會產生更大的產業聚集效應,淮安的吸引力將得到更進一步提升。淮安正在變得越來越好,希望我的事業也隨著淮安一起,變得越來越好。」

    隨著淮安臺資高地的崛起,越來越多的臺商集聚淮安,以他們獨特的創業經歷和濃濃的淮安情懷,譜寫著淮臺合作的新篇章。

    他們把淮安當成自己的第二故鄉,已經融入淮安成為了「新淮安人」。他們當中有的是葉落歸根,有的願長留淮安。他們在淮安有事業,有親人,有家。他們說:「在淮安生活很舒服也很幸福。」「我已經可以像淮安人那樣熟悉淮安了。」他們喜歡在古黃河綠化帶散步;喜歡吃正宗的淮揚菜;喜歡逛文廟;喜歡淮安四季分明的氣候。他們帶來了臺資企業和先進的管理理念;帶來了「愛拼才會贏」的創業精神。今天,本報記者採訪了四位這樣的「新淮安人」,傾聽他們的聲音,感受他們在淮安的尋常生活。

    ■本版圖片/記者曹政管偉法王昊譚鑫

    來源:淮安日報

 

責任編輯:李欣

相關焦點

  • 第十五屆臺商論壇日程表!
    第十五屆臺商論壇日程表! 意指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等背景下,充分發揮臺商論壇品牌效應及平臺作用,推動兩岸產業進一步契合共存、融合發展,共同應對新形勢、克服新挑戰、發掘新契機、探索新模式、把握新機遇,拓展兩岸合作新領域,開創產業合作新局面。
  • 【聚焦】「猴王話猴年」——2016淮安周在臺北隆重開幕,淮臺合作第二個黃金十年來了!
    歷經十年發展,臺資集聚高地淮安已在蘇北大地崛起。回顧十年發展歷程,姚曉東說,十年來,淮臺產業合作不斷深入,在淮臺商事業成長不斷加快,淮臺交流領域不斷擴大,淮安服務臺商水平不斷提升。曾經在三年內兩次來淮,江丙坤深情地回憶兩次來淮的感受,對比淮安前後的變化與成功,盛讚淮安之美、淮安之大、淮安之富,同時熱情推介淮安潛力、淮安魅力、淮安魄力。通過分析臺商投資數據,江丙坤得出淮安初步形成低行政成本、低服務成本、低社會成本格局。
  • 寧吉喆來淮考察
    12月24日,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黨組書記寧吉喆一行來淮考察。寧吉喆一行首先來到市規劃館,了解淮安城市歷史風貌的變遷,並重點參觀了市臺資集聚示範區展示中心,深入了解淮安在推動臺資產業集聚、促進臺企創新、深化兩岸交流、優化臺商投資環境等方面的系列成果和創新舉措。
  • 淮臺現代農業合作之花絢爛綻放
    這是淮臺現代農業合作發展的一個鏡頭。近年來,淮臺現代農業合作之花絢爛綻放,已成為淮安臺資高地建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廣闊空間 大有可為淮臺農業合作始於淮安臺資高地的崛起。在頻繁的淮臺交流過程中,雙方敏銳發現,農業是一片廣闊的天地,完全可以加強合作、實現雙贏。淮安、臺灣在發展現代農業方面各有優劣。
  • 淮安市委書記姚曉東會見臺灣磐石會考察團一行_中共中央臺灣工作...
    現代農業蓬勃發展,創成了盱眙龍蝦、淮安紅椒等一批中國地理標誌品牌。京杭大運河、鹽河等多條航道通江達海,特別適合大運量產業的發展;京滬、寧連等5條高速公路交匯,人均高速公路密度達到歐洲發達國家水平;徐宿淮鹽、連淮揚鎮高速鐵路明年開始建設;寧淮城際鐵路正在加快推進之中,將形成「321」的區域性鐵路樞紐,即從淮安出發3小時左右抵達北京、2小時抵達上海、1小時抵達南京;淮安機場即將正式開放一類航空口岸,臺商往返大陸將越來越快捷。
  • 黃國昌——罵臺商反遭打臉
    黃國昌 圖片來源:臺媒     對於嶽父在在山東龍口有投資事宜,黃國昌當然是極力否認的,不知否認更是虛偽的對報導的媒體提出告訴。   老實說,兩岸交流頻繁而密切,高熙治在大陸投資也不是什麼不得了的事,百萬臺商的投資項目、金額比他多的人,比比皆是。然而,讓黃國昌避談嶽父的投資,以至於以嶽父的投資為恥的,正是「黃國昌們」毫無理性的汙名化臺商,甚至刻意羞辱、阻礙兩岸之間的互動往來,才會讓黃國昌無法面對嶽父投資大陸的事實。
  • 2019三亞臺商峰會召開 劉賜貴拜會蘇輝
    峰會主題為「融合·創新·共贏」,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百餘名臺商參加峰會,他們表示期待在海南建設自貿區、自貿港背景下尋求更多投資創業機會,不斷深化瓊臺兩地合作交流。  蘇輝在致辭中指出,兩岸同胞同根相系、同命相連,沒有理由不融合發展,祖國大陸改革開放的40年,臺商是重要的參與者、貢獻者與見證者。
  • 改革潮湧掀巨變 崑山臺商「再登山」
    站在產業發展高地,崑山放眼未來,打造臺商精神家園,意在成為兩岸深度融合的新樣本。28年「交心」引來593億美元投資宗緒惠2017年當選為崑山臺協會第十三屆會長,企業會員多達1487家。他笑言,當年很多臺商都是被「半路攔截」到崑山的。
  • 「臺商3.0」開創新事業(圖)
    「臺商3.0」開創新事業  雖然跟徐巍年齡相差無幾,但莊為傑是名副其實的「三代臺商」。莊為傑爺爺莊士淦,是最早「登陸」的一批臺商,20多年前來到廈門設立農正房地產,從事房地產開發;父親莊大正則經營IT數碼商城;到他來接手經營大正電腦城時,被冠以「臺商3.0」的標籤。
  • 歹年冬 臺商先求活再發展
    然而,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卻讓世界供應兩鏈中斷,復工復產及復單備極辛苦,客戶賴帳、拖帳時有所聞,致現金周轉出現危機,稍不小心就被拖累而連鎖倒閉,真有「非戰之罪」之嘆。中國因香港、南海、印度及中美問題而自顧不暇,加上中國就業問題非常困難,因此之前困擾臺商的ECFA十年到期「存廢」問題,大陸表示不會處理,還積極端出「惠臺商」政策,希望先穩住包括臺商在內的外商,大陸政府對臺商基本上是友善的。問題是臺商先要「存活」,擁有充沛現金,才能「剩者為王」。
  • 168幅書畫傳遞生活感悟 崑山臺商家屬手繪「精神家園」
    「筆墨傳情·藝術連心」臺商家屬書畫展正在江蘇崑山舉行,168幅題材豐富、風格迥異的臺商家屬書畫新作,或抒情花鳥,或寄情山水,或寫意人物,用筆墨傳遞對崑山的熱愛,用藝術表達對未來的追求。崑山臺資企業眾多,約10萬臺商臺胞在此安居樂業,他們早把這裡當成「第二故鄉」。
  • 壘球賽事架起長三角臺商溝通平臺 林埭舉辦2020首屆長三角青年臺商慢速壘球邀請賽
    近日,2020首屆「平湖杯」長三角青年臺商慢速壘球邀請賽在徐家埭棒球基地舉行,共有來自上海、崑山、吳江及平湖的5支隊伍100餘名臺商選手參賽。  平湖、臺灣兩地文化交流源遠流長,近年來共同舉辦了多場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動,在推動兩岸文化交流、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臺商樂團:唱出在大陸打拼心聲
    不過,今天在大陸生活的臺商除了會打拼奮鬥,還比從前更有閒情逸趣和精神追求。  打拼之餘放鬆身心  在與臺灣一水之隔的福建石獅,幾位在大陸工作生活多年的臺灣音樂老師、臺灣企業家組建了一個特殊的樂團。樂團總監、臺灣青年商人潘春鳴近日接受筆者採訪時說,「樂團成立不到一個月,還在磨合排練階段,名字也沒想好,暫時叫做『臺商樂團』吧。」
  • 2019三亞臺商峰會召開,劉賜貴拜會蘇輝,傳來這些消息……
    峰會主題為「融合·創新·共贏」,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百餘名臺商參加峰會,他們表示期待在海南建設自貿區、自貿港背景下尋求更多投資創業機會,不斷深化瓊臺兩地合作交流。  蘇輝在致辭中指出,兩岸同胞同根相系、同命相連,沒有理由不融合發展,祖國大陸改革開放的40年,臺商是重要的參與者、貢獻者與見證者。
  • 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東莞演出引臺商熱捧
    這個有著50年悠久歷史的交響樂團的演出,帶來一場高大上的交響音樂會,引發了東莞臺商的觀看熱潮。臺北市立交響樂團2019巡迴公演暨文化周末十四周年獻禮在東莞莞城文化周末劇場上演。圖為臺北市立交響樂團指揮莊東傑 李映民 攝東莞是臺商在大陸的最大聚集地,在這裡工作和生活的臺商眾多,帶動東莞與臺灣文化交流合作。
  • 901臺商故事之 我喜歡上海的多元生活
    長著濃眉大眼的王蓓蓓是一位性格開朗的臺商,她和先生在上海經營巨唐設計公司。談到在大陸的工作和生活,王蓓蓓毫不掩飾地表達對上海這座城市的喜愛。 嘗試多元的工作 「上海是一個國際化的都市,有很強的包容性。我在街上可以穿漢服,也可以穿和服,隨便怎麼打扮,路人不會一直盯著我看。
  • 新臺商大陸創業青睞「輕資產」
    新華社上海7月20日電(記者潘清)今年37歲的臺灣人邱雋熹11年前進入母嬰護理行業,2014年以職業經理人身份來到上海打拼,並於去年10月轉型當「老闆」,在鬧市區開設了一家月子會所。幾天前,邱雋熹又迎來了位於上海青浦區的新會所正式開業。
  • 臺商變身「網紅」博主:抓住大陸直播新業態機遇「風口」
    這位「70後」臺商,不僅在直播平臺上亮產品、秀才藝,還「萬花筒」般展示著臺胞在江蘇工作生活的「面面觀」。  「只要能直播的,我都會放上直播間。在大陸創業打拼的臺灣青年,都應抓住這個『風口』。」日前,在揚州市虹揚臺商會館,剛剛結束直播、從補光燈中走出的遊和璁對記者說。
  • 臺商說山東|濟南大自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克璋:惠臺政策...
    濟南大自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克璋是一名臺商,在濟南的二十多年裡,見證了濟南的高速發展,同時也實實在在感受到了濟南的溫暖,「當年,我們企業回臺灣上市的時候,濟南市政府、濟陽縣政府為了幫助我們,分別給了200萬元和100萬元獎勵。今年疫情發生後,政府為了緩解疫情帶來的衝擊,又降低企業的電價,又拿到300多萬的獎勵補貼,還退還了一部分近兩年為員工繳納的五險費用,讓我感受到了滿滿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