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讀歷史的孩子,究竟有多厲害?家長長嘆:知道得太晚

2020-12-24 每天陪你讀本書

從小讀歷史的孩子,究竟有多厲害?明白了這兩點,我自愧不如,後悔知道得太晚。我認識的一對公務員朋友,985大學研究生畢業,夫妻雙方都是在機關單位工作,年薪30萬左右。

我有一次到他們家做客,看見男主人在給孩子輔導看《寫給孩子的史記》這套書。我很不理解地問道你們夫妻兩個都是理工科畢業,為什麼要給孩子看歷史書?

他很認真地回答我說,在體制內混,首先要注意兩點。

第一,不要有個人情緒,體制內不允許有個人情緒,喜怒哀樂都掛在臉上,這是不行的。反而你要學會察言觀色,領導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如果你能體會出他的用意和想法,他就會很喜歡你。領導都是說話只說一半的,剩下的都要靠揣摩。 跟同事也是一樣,不要以為自己是名校畢業,就恃才傲物,說話不留情面,讓別人下不了臺。即使領導賞識你,大家都不支持你,你混不下去。

即使升上去了,大家都不擁護,你也幹不好,早晚被人拉下臺。《寫給孩子的史記》上的人物,個個都很有能力,但是你仔細研讀一下,他們說話都不帶個人情緒,說的看似都是場面話,卻句句刀光劍影、切中要害,不得不讓人佩服。

第二,要想在體制內混得好,要站好隊,保持高度的敏感和警惕性,不要覺得自己聰明。隨便的一句話、一件事,都會給你帶來麻煩。對於個人的發展,要有一定的規劃。所有的競爭,本質上都是利益的競爭、派別的競爭,《寫給孩子的史記》上說「李廣難封」,李廣一生身經百戰,卻始終不能封侯,都為他感到惋惜。名義上說是功勞不夠,其實按照王夫之的意思是「小智不足以臨大敵」,名過其實,有作將領的膽氣,卻沒有作統帥的謀略。

聽到這些話語,我猶如醍醐灌頂,又感到自愧不如。為什麼他們家庭的孩子普遍都比較優秀?就是因為他們的家庭有穩定的情緒,從小父母就知道給他們規劃人生,研讀歷史,學習古人經驗,迴避風險,如果這樣都混不好,那只能說是扶不起的阿鬥。

教育好孩子,當然需要穩定的經濟基礎,良好的教育資源,但是家庭的薰陶、文化的層次,才是至關重要的。我的這位朋友,也是從普通家庭進入體制內的,他說他身邊年長的同事家的小孩確實大部分很厲害,單位裡清華北大的好幾個。他們的家庭確實一般不會發脾氣,有很強的克制力,人脈資源很廣,也知道積累財富,更懂得給孩子規劃人生,不是讓孩子稀裡糊塗的自己度過童年。

父母存在的意義,不僅是給孩子舒適的生活就可以了,還要讓他感受到愛和力量,從小就要給他很好地指導。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一生的,如果教育不好,可能一生都在自卑,在痛苦的泥淖裡掙扎。

所以,趁孩子年齡還小,世界觀還沒有形成,時間又充沛的時候,父母要早一點去引導,用歷史的經驗、古人的智慧教育孩子,孩子的情商會更高。讓孩子多讀史書,看得多了思維謀略自然跟別人不一樣。

在朋友的推薦下,我也給孩子買了《寫給孩子的史記》這套書,每天給孩子讀一個故事,和他一起分析古代大人物遇到的事情,看看孩子會怎麼分析,然後再講講書上是怎麼解決的,為什麼要這樣做。看得多了,智慧自然就增長了。堅持把這套書讀完,會有很大的收穫,推薦大家去看看。

相關焦點

  • 從小讀古詩詞的孩子有什麼不一樣?這5種能力會更突出
    我常常鼓勵家長們要讓孩子從小就誦讀古詩詞,為此,常有家長問:為什麼要讓孩子讀古詩詞?從小讀古詩詞的孩子有什麼不一樣?讓孩子從小學習古詩詞,到底贏在哪裡?那些從小誦讀古詩詞的孩子,記憶力往往會被更好地開發。為什麼讀古詩詞的孩子的記憶力會被更好開發?為了家長更好地理解,在給出答案之前,我們先來說說一般家長在引導孩子學習古詩詞時常會用到的記憶方式。1、誦讀記憶方式。
  • 為什麼一定要孩子從小讀四大名著?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不僅因為其蘊涵博大而豐盛的文化、歷史以及人生內涵。更因為它代表著人一生要完成的四種修行:紅樓夢是情,三國是爭,水滸是義,西遊是悟。過風月情濃的情關,過三分天下的爭關,過義薄雲天的義關,過大徹大悟的悟關。而要抵達或者超越它們,就構成了這種修行中,所要突破和跨越的四道關卡。過不去,就是平庸;過得去,便是超然。
  • 洛克菲勒:真正聰明的人,都有3不做。學渣長嘆:知道的太晚
    洛克菲勒給他的家族留下了38封信,在這其中便提到了他的行事準則,真正聰明的人,都有3不做。學渣長嘆:知道的太晚。這其中的邏輯,知道的人卻不多,甚至有人可能會覺得我每天都佔到一些免費的便宜,積少成多嗎,或者覺得我現在沒什麼錢呀,所以需要節約,需要去佔免費的便宜。但咱們要知道,做生意不是做慈善,羊毛最終還是出在羊身上,一點免費的便宜,可能需要花費你大量的寶貴時間。
  • 哈佛學霸書單曝光:從小讀歷史書長大的孩子,到底強在哪?
    在如今家長們都著急給孩子報數學班、英語班的時代,我從小就讓兩個孩子看歷史書的行為,被很多人質疑。他們一致認為:「讓孩子讀歷史有什麼用?」臺灣大學歷史系教師呂世浩曾在演講中提到:近代以前,無論在中國或是西方,大多數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都覺得學歷史很有用,甚至視為培養各種領袖人才的必要教育。讓孩子從小讀歷史書到底有沒有用?看看哈佛大學學霸的書單就知道了。
  • 李湘育兒觀從被「罵」到洗白:從小學習傳統文化的孩子,有多厲害
    李湘育兒觀從被「罵」到洗白:從小學習傳統文化的孩子,有多厲害提起李湘和她的女兒王詩齡,我們第一反應便是和「富養」聯繫起來,因為在我們很多人眼裡,王詩齡就是「富養」的一個代表,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都是超越了我們普通人的
  • 李玫瑾直言:情商低的孩子從小有這3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想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情商要比智商更加重要,這一觀點在近些年來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那麼情商究竟有多重要呢?我國公安大學著名的育兒專家青少年兒童心理研究者李玫瑾教授,更是對此表示過:「情商低」的孩子,從小會有這3個表現,家長如果發現要及時糾正。
  • 讀歷史長大的女孩:語文137分,以總分713摘狀元上北大
    有一個來自北京的曹婧怡,就是一位讀歷史長大的女孩。她在2018年的高考中,考得了優異的成績,其中語文137分、外語141分、數學145分、文綜290分,以總分713分摘得文科狀元,成功考入北京大學。曹婧怡,出生於北京市的一個高知家庭,父親是西南政法學院法律系畢業的,從事法律相關工作。她從小學習很好,成績也很優異,父母從沒操心過她的學業。
  • 聰明的孩子,從小讀哲學
    聰明的孩子,從小讀哲學 作家周國平說: 「如果你希望孩子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人, 那麼,哲學恰恰是有用的。
  • 郭麒麟一句話圈粉30萬:真正厲害的孩子,從小就有這個好習慣
    這不是一天練成的,而得益於他從小養成的閱讀習慣,尤其是經典名著。像《二十四史通史》《中國通史》都有研究,「四大名著」更是爛熟於心,各種典故常常信手拈來。他從小最愛的讀物,就是「四大名著」,甚至還在學校自導自演了《三國演義》舞臺劇。才女武亦姝,從小也讀「四大名著」,對《紅樓夢》裡的詩詞更是如數家珍。
  • 羅織經:這3句話揭露人心「險惡」,老實人長嘆「知道的太晚」!
    古往今來,研究人性的著作有很多,其中就有一本叫做《羅織經》,書中揭露了人性的善惡,也被後世稱為「害人經」,是唐朝時臭名昭著的酷吏來俊臣所著的一部專講如何權謀的書。書裡有三句話揭露了人心的險惡,早知道早好,50歲後知道就晚了!
  • 孩子從小學習古詩詞,究竟有什麼好處?這些也許是最好的答案
    尤其是著名主持人董卿,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展現出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氣質,更是讓人印象深刻。董卿在採訪中曾說過,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都是歸功於有一位嚴厲的父親。於是許多家長紛紛開始效仿這位「嚴厲的父親」,讓孩子從小學習古詩詞,都期盼著能將自己的孩子培養的像董卿一樣擁有非凡的氣質。
  • 哈佛研究表明:孩子從小讀古詩,對大腦有這4個「隱形好處」
    古詩對孩子有多重要? 古詩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寶藏,我國的詩詞源遠流長,得到了不少學者的鑽研,它作為中華民族的瑰寶,價值肯定是非常多的。
  • 為什麼從小讀古文的孩子,長大更有出息?
    為了確保知識內容的準確性和專業性,20多位一線語文老師用時3個月聯合調研,150多位小學家長共同試讀改進,併購買了大量市面上小學至初中的語文教輔書進行分析。同時還參考了大量古籍文獻資料,查漏補缺。版本也一改再改,審校的稿件厚厚一沓。
  • 家長一定要從小培養孩子這些能力!
    現在,中國的家長們對於孩子的教育特別重視,尤其是關注孩子的成績。很多家長在重視孩子的成績的時候,卻忽略了孩子一些必要的能力。然而,我們的教育專家告訴我們,家長在重視孩子的成績時,也需要注重培養孩子一些基礎的能力。那麼,這些能力都有哪些呢?今天,我們就在這裡暢談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的一些基礎能力。
  • 為什麼富人讓孩子從小讀這種書?白巖松:不光要讀,還要逼著學
    而普通人家的孩子,一般都是上初中才學歷史,平時的課程基本上沒有西洋棋,書法這樣的,富人家和普通人家的教育,就差在,一個讓孩子從小培養各方面的能力,基本上樣樣精通,一個是讓孩子死學硬背。大家都知道黃磊的女兒黃多多,據說她從小就有專門的老師給她上文化交流課,內容就是學習如何與別人打交道,學習一些中外歷史文化。而歷史就是很多富人讓孩子從小就學習的東西。為何富人都讓孩子從小學歷史呢?
  • 孩子的教育中,家長究竟有多重要
    作為中學生的家長,心理健康也是尤為重要的,不僅對整個家庭有影響,主要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家庭才是學生的第一課堂,家長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家長如果能夠在孩子青春期給予鼓勵、支持和理解,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和興趣,這對孩子今後的人生有著重要的積極作用。
  • 通過學習英語,引導孩子學會逐字逐句細心讀題
    作為有二十五教齡的一線老師,我面前越來越多的學生無法靜下心認真閱讀考試題。有些考試題目其實並不難,但是孩子從小沒有養成細心讀題的習慣,根本就沒有心思認真審題。尤其是在這段線上學習時間,線上檢測十分方便,單項選擇題簡直是容易到觸手可及。有些孩子連題也不看,伸個手指頭就去選擇答案。如果您不從小培養孩子的定性,等孩子上了初中,恐怕悔之已晚!我女兒讀書的成績不錯,看看相當年我是怎樣用實際行動給她做示範的。
  • 清華的學子都在拼命,家長們待不住了,孩子究竟要多努力才能成才
    清華學生騎車用電腦,家長們待不住了,孩子究竟要多努力才能成才文丨見小曰明(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對於每一個家長來說,如何培養孩子成才都是每家每戶的大事情,至於如何才算孩子有出息呢?
  • 小學一年級讀經典名著,老師說好書先囤著,家長還得給孩子買書錢
    其實對於經典文學名著,我們最擔心的事是小學生根本理解不了,也看不懂,事實上沒必要這麼擔心,對於文字和內容的理解,小學生可以用他們的視角來解讀,即使讀不出所謂的深意也沒有關係,隨著孩子們年齡的增長以及自己的閱讀閱歷,會在每個不同的人生階段,對經典文學名著有不同的理解。這也是閱讀經典文學名著的意義所在,因人而異,先閱再解。
  • 家長別矯情!孩子從小就知道7句話,難怪會成為一個三觀正的孩子
    早上送孩子去幼兒園,大多數人都會帶著孩子排隊,往往就有那麼幾個插隊的人。今天我去的比較早,有一個寶媽帶著男孩在我前面的前面,這個男孩比較活躍,認識的人也比較多,來一個熟人,就邀請對方,「快來我這兒,不用排隊」,不一會就有3個孩子插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