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富人讓孩子從小讀這種書?白巖松:不光要讀,還要逼著學

2020-12-28 含沁說歷史

明星們怎樣教育孩子?

他們同樣是被學區房還有孩子的學習成績忙得焦頭爛額,只不過他們富人,在這一方面的資源比較多,再加上比較有錢,不用愁,但是普通人就不一樣了,每個月那點工資根本不夠買學區房,更不用說讓孩子上什麼國際學校了。

王詩齡、森碟和李嫣等星二代讀的是北京德威雙語學校,除了語數英,還有書法、西洋棋等十幾門課程。

每天上的課程基本上沒有重複的,只有文化課一周上個2、3次,每次講的都是中外歷史。

而普通人家的孩子,一般都是上初中才學歷史,平時的課程基本上沒有西洋棋,書法這樣的,富人家和普通人家的教育,就差在,一個讓孩子從小培養各方面的能力,基本上樣樣精通,一個是讓孩子死學硬背。

大家都知道黃磊的女兒黃多多,據說她從小就有專門的老師給她上文化交流課,內容就是學習如何與別人打交道,學習一些中外歷史文化。

而歷史就是很多富人讓孩子從小就學習的東西。

為何富人都讓孩子從小學歷史呢?

因為學歷史培養的是眼界和格局,語數外的公式,詩詞,單詞等等都是可以學來的,唯獨人的眼界和格局是學不來的,唯有慢慢培養。

普通人家的孩子只顧著低頭寫作業,背單詞,這樣只會變成書呆子,將來走向社會,有格局有眼界的人,比書呆子更吃香,因為社會發展需要的是全能的人才。

而一個人的成長,表現在工作中或者是生活中,眼界格局能讓他做出更正確的判斷,也能積累更廣的資源,能夠對自己的發展有清晰的目標和規劃,這樣的人在社會上更容易立足!

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就說自己非常喜歡歷史,而從歷史中學來的知識,讓自己用在了萬達集團的管理上。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創業之初,曾把《曾國藩書信》反覆看,收穫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企業、員工管理辦法。

許多名人都是通過歷史學習生活的經驗,工作上的知識,怪不得這些明星們等富人,都讓孩子從小培養這方面的知識。

白巖松:不光要讀,還要逼著學

白巖松對於自己兒子的教育,也同樣嚴格,尤其是讓孩子看歷史書,白巖松說道:不光要看,還要逼著學!

學習歷史知識,可以讓孩子站得更高看得更遠。讓孩子掌握一種站在山頂看世界的全局觀。這也是能讓孩子擁有牛頓成功的秘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如果現在的孩子只知道每天吃喝玩樂、死讀書,不能跳出當下的生活方式,那麼孩子看問題的角度依然只是片面的。

但事實是,歷史這東西我們很多人都覺得非常枯燥,對於很多孩子來說,更是難上加難,一點都沒有興趣!

而歷史本身不難,只是孩子缺少興趣罷了。

那如何讓孩子愛上歷史呢?

孩子對於枯燥的文字不感興趣,但是對於圖畫卻是非常感興趣的。因此很多人都通過圖畫的新式教孩子學歷史。

給孩子讀歷史,儘量選擇趣味性、故事性更重的作品,脈絡清晰、圖文並茂,孩子閱讀的門檻和難度都大大降低。

而這套《地圖上的全景世界史》由《百家講壇》最最受歡迎的主講人魏新著手編撰,這套書最大的特點就是將很多枯燥的歷史知識講得栩栩如生。讓孩子愛上歷史。

專為3~6歲孩子定製的中國歷史繪本,專家主編審定,確保知識體系的準確性和嚴謹性;比起乾巴巴的文字,圖片更有助於理解和記憶,這本書採用了大量的手繪圖還原當時的場景,一眼就能看懂。真正做到「畫給孩子的中國歷史」。

從蠻荒的「史前時期」,到早期人類文明的「古文明時期」「中古時期」,再到璀璨的「文藝復興時期」「工業革命時期」,一直到現代社會

各個國家的歷史演變都歷歷在目,標誌事件、代表人物等關鍵信息全都清晰記錄,配圖生動精彩,看書就像看電影大片一樣。

還有醫學知識、地理知識、生物知識、數學知識、建築知識和藝術文化知識,幫助孩子更立體、更生動、更全面地看待整個世界,學得更靈活有趣。

附贈60節音頻歷史故事,還能當睡前當故事聽,如果你的孩子很喜歡聽故事,你又抽不出空,就可以播放給他聽。

限時特惠99元全套10本!

相關焦點

  • 《百家講壇》發現富人共同教育方式,白巖松:不僅看,逼著也得學
    《百家講壇》發現富人共同教育方式,白巖松:不僅看,逼著也得學《百家講壇》像易中天,王立群,閻崇年,魏新這些主講人都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從各位專家講述的故事中,發現一個現象:富裕之家和名門望族從小都有相同的優勢,那就是熟讀歷史,博古通今,善於學習。
  • 白巖松兒子讀歷史,王健林兒子讀哲學,為什麼富人家大多學文?
    我們都知道,白巖松的兒子選擇在英國攻讀歷史專業,王健林的兒子出國留學選擇的是哲學專業,在我們的眼中,歷史和哲學一系列都屬於相對冷門的專業,為什麼這些有錢人家的孩子大多數都選擇了這些相對冷門的專業呢?學習這種冷門的專業未來工作該怎麼辦呢?
  • 為什麼孩子從小要讀三國?這是我聽過最好的回答...
    孩子爸見孩子對《三國》這麼感興趣,自然很開心。就想給孩子還原最真實的《三國》,於是拿出了壓箱底厚厚的名著版《三國演義》。讀了幾句發現書上是古文,還要臨時翻譯成白話文講給兒子聽。不僅考驗語文功底,孩子聽的也是一臉懵,聽不懂啊! 沒過多久,孩子爸放棄讀名著了,改成和孩子一起看電視劇。邊看邊了解還能增進親子關係。
  • 北京高考文科狀元曹婧怡:能考713分,離不開從小被逼著讀這類書
    為什麼這樣說呢?在2018年,北京高考文科狀元曹靜怡,考出來713分的驚人成績,據她坦言:從小就是一枚「歷史迷」,她說:「這份興趣對我而言不只是開闊了事業,對我的學習幫助也很大,能考出713的好成績,離不開從小被父母逼著這類歷史書。
  • 迪士尼用中國故事《花木蘭》再吸金,白巖松:我們為何要讀歷史?
    中國有句話,書中自有黃金屋,從功利角度看,讀書掌握知識,依然是未來致富的關鍵。白巖松說,沒有什麼是能比讀書成本最低收效最大的投資。讀書,也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曾經有個大學生在《對白》裡提問白巖松,您認為大學生應該多讀什麼書來建立正確的價值觀?白巖松篤定地說,讀史和讀人。
  • 為什麼有錢人,都要求孩子看歷史書?人與人的差距就從這裡拉開的
    並且現在很多精英的家庭,從孩子開始能讀拼音就引導孩子讀世界歷史。這是為什麼?畢竟成功人士很少接受採訪,經常進入大家視野的還是明星比較多。根據採訪來看,李湘女兒王詩齡,田亮女兒森碟,王菲女兒李嫣等星二代,都在北京的雙語國際學校,除了數學語文英語,還有書法,西洋棋等十幾門課程,而且這些孩子都統一的讀世界歷史。為什麼精英的家庭都逼著孩子學世界史?
  • 哈佛學霸書單曝光:從小讀歷史書長大的孩子,到底強在哪?
    臺灣大學歷史系教師呂世浩曾在演講中提到:近代以前,無論在中國或是西方,大多數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都覺得學歷史很有用,甚至視為培養各種領袖人才的必要教育。讓孩子從小讀歷史書到底有沒有用?看看哈佛大學學霸的書單就知道了。
  • 孩子為什麼從小要讀三國?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有且詢問專業的出版社,找到專業的編輯溝通了解,多次努力之後,他才明白,想要做一套要給孩子閱讀的三國故事,首先要明白:文字怎麼改編?才能既保留原著內容又讓孩子讀得懂插圖怎麼畫?才能既還原人物原型特徵又能讓孩子喜歡和接受什麼樣的一套三國?才能讓低年齡的孩子願意讀下去,還讀得輕輕鬆鬆,有所收穫?
  • 孩子,不讀書,就是要喪失選擇權,看一下後果回答我你能接受嗎?
    此時我正在讀朋友借給我的《人生海海》。01現在的娛樂飛速發展,遊戲、電影、綜藝節目等多種多樣,讓人眼花繚亂。在玩遊戲或者看節目的時候,我們也會感覺很有趣,但這種有趣和讀書又有很大不同。在看影視劇或者玩完遊戲之時,我們很興奮很快樂,但結束之後會生出一種巨大的空虛感,心裡極力想馬上找到一個另外一個依附。
  • 讓孩子在閱讀中成為更好的自己,不應限制孩子讀閒書的熱情
    精彩導讀在孩子童年的時候,我們在精神上要富養孩子,但在物質上可以清苦一點——經常讓孩子「餓」一點兒,讓他們在想要得到某些物質東西的時候,需要一些等待,需要踮起腳才可以得到,這樣的得到才是最快樂的。著名央視節目主持人白巖松曾說過,怎樣才能做到自信、理性、平和、樂觀這8個字,「除了讀書,沒有其他辦法,沒有捷徑」。
  • 為什麼一定要孩子從小讀四大名著?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更因為它代表著人一生要完成的四種修行:紅樓夢是情,三國是爭,水滸是義,西遊是悟。過風月情濃的情關,過三分天下的爭關,過義薄雲天的義關,過大徹大悟的悟關。而要抵達或者超越它們,就構成了這種修行中,所要突破和跨越的四道關卡。過不去,就是平庸;過得去,便是超然。
  • 講座|作家凌嵐:從紐約的富人讀什麼書到黑人抗議運動
    近日,她做客成都尋麓書館的「傳燈人」線上活動,從「紐約的富人讀什麼書」這個話題引申出最近在美國如火如荼的Black Life Matters運動,聊聊紐約這座大城市的黑白對立、貧富懸殊的社區劃分等。以下文字根據講座內容整理。凌嵐今天講座的話題是紐約的富人讀什麼書?
  • 「媽,你當初為什麼不逼我?」當孩子不想學習時,請讀一讀這篇文章!
    孩子,學習從來都不是一件輕鬆容易的事,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都說天賦決定了人生的起點,刻苦努力則決定了人生的終點。 要知道,努力和堅持才是取得進步的關鍵,所謂天賦不過是努力的代名詞。
  • 童書|孩子為什麼要讀希臘神話?
    人性的缺陷,生命的困境,古人要面對,今天我們仍須面對,諸神沒法解決,我們也沒法解決。《多萊爾的希臘神話書》,最先吸引我的是一張赫爾墨斯小時候的插圖。年輕的時候,我曾經強迫自己啃下許多並不喜歡的書,僅僅因為這些是「必讀書」,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應該讀的東西。
  • 孩子為什麼一定要讀名人傳記呢?
    這套《寫給孩子的世界名人傳記A輯》,用漫畫的形式,幽默的語言,真實的細節,記錄了改變歷史進程的12位偉人一生的成長。不僅大人讀起來不枯燥,孩子看來也是津津有味。非常適合給4-12之間的小朋友看,以名人為榜樣,遠比盲目追星好上100倍。你們看!天下所有的孩子不喜歡教條又嚴厲的老師,小時候的愛迪生也一樣。
  • 聰明的孩子,從小讀哲學
    聰明的孩子,從小讀哲學 為什麼一定要給孩子哲學啟蒙?共6冊 01 哲學啟蒙類書排名榜首 回答孩子常問的所有問題,大開眼界 它用生動有趣的故事回答了, 孩子經常提出的問題
  • 讀書三問(讀什麼、怎麼讀、為什麼讀)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男兒若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讀書重要,這是我們從小就懂的道理。    我的問題是:念多少書能有「千鍾粟」、「黃金屋、「車馬簇」、「顏如玉」?看似幼稚的問題,暗藏深刻的道理。以下聊聊我個人對讀書的認識。
  • 從認ABC到自己能讀英文書,英文最初的啟蒙到底該怎麼做?
    比如上個月,劍橋專家和花友們談了:沒有母語環境,怎麼培養孩子的英語思維?就是一場糾正了不少英文學習誤區的優秀演講。好,結合Lynn的演講,咱們來看看英語閱讀啟蒙的一些要點 ... 一、為什麼最簡單的英文書孩子都不容易讀下來?
  • 讓孩子讀電子書,到底好不好?
    除了學校固定的閱讀作業外,我們還堅持每天學一篇牛津閱讀樹。每天要完成一定量的閱讀,帶那麼多紙質書出門當然不現實啦!不管是校內作業還是牛津樹,我們都是讀電子書。其實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糾結,給孩子讀電子書是不是不太好?是不是應該買紙質書?我開始也糾結過好一陣,但是現在已經想通了。
  • 12歲前,一定要給孩子讀點這種書,腦洞大開又有營養
    只是當時這套書的團購價一直要128元,雖然書很好,卻也一直在猶豫著,要不要開團。因為8冊書算下來稍微有一點貴。但是,這次出版社朋友跟我說,年末做活動,只要99就能開團了。孩子們讀著,非常有代入感,覺得書中寫的就是自己、以及自己「腦中的世界」,每本書都特別能激起孩子們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