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迪士尼電影《花木蘭》即將上映的消息頻繁登上熱搜。這部迪士尼唯一取材於中國古代傳說的電影《花木蘭》,經過前段時間在國外取消線下上映、轉為網播等一系列變動,近日終於決定在中國影院上映了。
本就是家喻戶曉的故事,加上迪士尼的背書,以及神仙姐姐劉亦菲的精彩演繹,讓這部電影未播先火。
雖然目前可以看到的只是短短幾分鐘的預告片,但是劉亦菲英姿颯爽的演繹,行雲流水的武打動作,已經收到了網友的認可和好評。
對於大多數看過動畫電影的觀眾來說,這個故事已經耳熟能詳:父親年老,家裡沒有男丁,因此年老的父親不得不走上戰場。女兒花木蘭背上親情孝順的行囊,衝破封建牢籠的桎梏,代父從軍,最終建立一番功績。
學過中國歷史的我們都知道,花木蘭這個人物脫胎於南北朝時期一首敘事詩《木蘭詩》:「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隨著影片的即將上映,也讓人們的視野關注到了那個烽火連天,四分五裂,卻也英雄輩出的時代——主人公花木蘭生活的魏晉南北朝時期。
北朝民歌《木蘭詩》,正是以這一時期為時代背景,講述了一個名叫木蘭的女子,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經過十二年的戰場拼殺,立下赫赫戰功,得到了可汗的賞識,但是卻不願為官,只求回家與家人團聚的故事。
在2018年,迪士尼牽手劉亦菲、甄子丹、鞏俐、李連杰、鄭佩佩等中國演員,製作了這部具有中國風格的真人電影《花木蘭》。
這部電影對迪士尼來說,可謂別具一格。對於中國的觀眾來說同樣有著不一樣的意義。因為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中國的故事。很多人認為,花木蘭這個人物可能是虛構的,但在《木蘭詩》裡,故事敘述細緻,刻畫生動,字字句句無一不在訴說它曾經在我們的歷史上真實上演過。
曾經有個段子說,世界上最難的兩件事,一個是把別人口袋裡的錢掏出來裝進自己的口袋,另一個則是把自己腦袋裡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然而, 好萊塢卻成功地用電影講故事把這兩件事成功做到了。
運用中國故事素材炮製電影,反過來賺中國觀眾的鈔票,迪士尼無疑與好萊塢做了同一件事。中國有句話,書中自有黃金屋,從功利角度看,讀書掌握知識,依然是未來致富的關鍵。白巖松說,沒有什麼是能比讀書成本最低收效最大的投資。
白巖松提倡大家讀書,同時也提醒:讀書是一個緩慢變現的過程。
所以,讀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長期持續投入時間和精力的投資。如果一個人不愛讀書,靠堅持是很難持續進行的。只有讓他真正對讀書發生興趣,才能讓讀書變成一個習慣成自然的事情。
從家庭教育角度看,讓一個孩子越早養成一個習慣越好。讀書,也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曾經有個大學生在《對白》裡提問白巖松,您認為大學生應該多讀什麼書來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白巖松篤定地說,讀史和讀人。他認為,多讀點兒史,就會知道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多讀人是為了了解人性,讀史和讀人是非常重要的。
從培養孩子閱讀興趣和教會孩子正確價值觀的角度,我推薦父母從小培養孩子閱讀歷史的興趣。因此特意推薦大家一套適合青少年閱讀的書《讓孩子用年表讀懂中國古代歷史》。
這套書由權威歷史研究專家編撰,用講故事的形式來說歷史,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注重細節描寫。
例如,對「紙上談兵」「投筆從戎」「退避三舍」「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等歷史故事均有詳細生動的描寫,收錄了各個時期重要歷史人物的生平事跡,對重要歷史人物的生平事跡進行介紹,如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忠心報國的嶽飛,醉心權術的太平公主,美豔絕倫的趙飛燕,大宦官魏忠賢等。
本書在每個故事的頁眉處,都標註了與該故事大致同時的重要時間節點和歷史事件,在方便檢索和對照閱讀的同時,還能夠幫助孩子更好地把握歷史的時間脈絡。
從小讀歷史書籍,是一種文化的薰陶,可以讓孩子超越具體的事件和條件的局限,可以總結很多經驗智慧,形成格局見識,用在對未來事情的處理上。還可以獲得道德品行方面的教益。遨遊在歷史故事中,就像坐上了時光機器,去體驗當事人的糾結和決斷,感受真善美,鞭撻假惡醜。從歷史人物身上,也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從而不斷克服自己的弱點,使自己變得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