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寫給孩子的世界名人傳記A輯》,用漫畫的形式,幽默的語言,真實的細節,記錄了改變歷史進程的12位偉人一生的成長。
不僅大人讀起來不枯燥,孩子看來也是津津有味。非常適合給4-12之間的小朋友看,以名人為榜樣,遠比盲目追星好上100倍。
你們看!天下所有的孩子不喜歡教條又嚴厲的老師,小時候的愛迪生也一樣。是不是一下子能拉近孩子的心理。
其次,這套書也並沒有著意去刻畫一個偉人光輝的形象,而是用一本書慢慢地講述一個人成長的故事——從出生,到青年,到成年,再到老去。
他們都有過童年的快樂與天真,青年的活躍與迷茫,成年後的奔波與忙碌,老年後的平靜與安然。唯一不同的是——在歷史時空以及家庭教育的影響下,改變世界進程的一生。
比起轟轟烈烈的故事,我覺得這些人身上,那些始終閃閃發光的那些品質,比如:永不停止的好奇心(伽利略)、與人為善但始終保持為己而戰(華盛頓)、不畏挫折(居裡夫人)、追求和平(諾貝爾)、熱愛思考(愛因斯坦)……更值得孩子去發現、追索和學習。
父親教導伽利略「常常思考『為什麼』」
影響了伽利略的一生
1
精選12位世界名人,彰顯為人最寶貴的品質,為孩子成長樹立榜樣。
縱觀世界歷史,留下重要腳印的人人可真不少,怎麼挑選出給孩子看的12個人呢?從一開始的選人方面,這套書就下了功夫。
一類是推動人類社會科技進步的科學家,比如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愛迪生、萊特兄弟等等。
一類是改變世界歷史進程的西方英雄。比如凱撒、拿破崙、華盛頓、林肯等等。
這些人不僅才藝卓絕,而且人格高尚——因為太負面的人物暫時不適合介紹給孩子。
在決定推薦這套書之前,我詢問過出版社,為什麼這套書裡沒有中國的科學家或名人?他們回復我說:他們正在策劃兒童版的中國人的名人傳記。
和孩子一起打開每本書看裡面內容,你就會發現:什麼樣子的孩子都能在這套書裡找到自己的童年。
例如,因為調皮惹禍,經常挨爸爸揍的愛迪生。
《愛迪生》
還有,不愛說話,經常喜歡一個人獨處的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
還有從小就心懷航海夢想的哥倫布。或許小小的一個夢想就決定了孩子的一生。
《哥倫布》
所以,讀這樣的人物傳記,孩子很容易讀得入迷,並不是覺得離偉人很遙遠。
當他們再往深處讀時,眾多生動的故事情節,折射出人物內在精神品質,又會不知不覺地印刻在孩子的腦海中,給孩子成長帶來一輩子的影響。
我們都知道:牛頓從一顆掉落的蘋果身上發現了「萬有引力」,然而這並非是他幸運。
讀《牛頓》這本書就會發現,牛頓從小都有愛思考的習慣,不僅如此,他還要將自己的思考付諸實踐。所以,小時候的牛頓還有著「少年發明家」的美名。
《牛頓》
不少家長都對伽利略在比薩斜塔做實驗的故事有些印象,翻開《伽利略》這本書,我們會看到一個頗有點性格的他。
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一個人人對先人研究深信不疑的時代,伽利略會以批判性的思維看問題,「為什麼?」「是實驗得出的結果嗎?」
這些問題經常惹怒老師和同學,但即便被稱作「好辯的鬥雞」,伽利略也絲毫不願改變對真理的堅持。
《伽利略》
這些又小又生動的細節匯聚在一起會讓孩子明白:「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成就優秀人物的,並非是一顆意外而來的蘋果,一次偶然的實驗,亦或是一個巧合,而是自始至終在堅持的好習慣,好思維。
如果能走到孩子心裡去,那麼它們將對孩子的學習、生活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
2
它不僅僅是一套人物傳記,而是引導孩子觀察世界歷史,科學的一個縮影。
僅僅用人物傳記形容這套書,其實我覺得是不足的。這12個人的背後,其實各有一段精彩的世界發展史。
書中的很多片段,包括註腳,為讀者描繪了當時世界科學、文化、工業、藝術發展的狀態。有興趣的讀者完全可以從這些故事中繼續探索,拓展閱讀。
《凱撒》一書裡,許多地方都再現了古羅馬元老院中,元老們共同議事的場景。而古羅馬正是在上千年前就踐行共和思想的國家之一。
《凱撒》
大名鼎鼎的諾貝爾生前名聲都和炸藥分不開,他的成長史,也是一部活生生的化學奧秘探索史。
《諾貝爾》
《華盛頓》和《林肯》這兩本書就更不用說了,要想孩子了解今日美國,這兩個人的故事,不可不知。
《華盛頓》
為了讓小讀者們在讀的時候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主人公們所在的那個時代,那個地方的文化通過一點一滴的小細節都呈現了出來。
凱撒時代使用的錢幣——塔蘭特。還有奴隸的贖金。
《凱撒》
居裡夫人曾經讀的書——《塔杜施先生》,家裡的兄弟姐妹一起讀書,其樂融融。
《居裡夫人》
伽利略父親彈奏的樂器——魯特琴。
《伽利略》
百年前很多美國孩子上的學校——巡迴學校。
《林肯》
通過閱讀,孩子就可以了解這麼多有趣的東西,所以不用擔心這套書孩子讀起來很枯燥。
3
孩子最喜歡的漫畫形式,語言輕鬆幽默,細節上又不失嚴謹.
在內容呈現方式上,這套書採用了最受孩子歡迎的——漫畫。可能不少家長一聽「漫畫」二字,就覺得那是「閒書」「對學習毫無幫助」。
事實上,在《朗讀手冊》一書中,美國著名閱讀研究專家吉姆崔利斯就指出,童年時期愛看漫畫的人,長大後往往會變成閱讀能力較強的讀者。
下面三張圖分別是繪本、漫畫和故事書。對比就可以發現,漫畫書兼顧了繪本書中圖畫的生動性和故事書中情節的豐富性。
眾多分鏡頭,使得一張紙上能承載更多的人物和畫面,整體趣味性是三者最佳的。
如果將「漫畫」利用好,它能幫孩子建立閱讀習慣,提升孩子的閱讀能力、塑造孩子的頭腦和心靈。
繪本VS漫畫VS故事書
再說文字。因為是漫畫,書中的語言大多都是人物對話,非常生動。為了吸引小讀者的興趣,還帶了不少誇張的幽默感。
《萊特兄弟》&《愛迪生》
雖然幽默,但絕對不「戲說」。這是我非常欣賞的這套書編者們的態度。別看是漫畫,為了讓孩子吸取到更多知識,這套書設置了不少玄機。
隨處可見的註腳,解決孩子閱讀中的疑問。
《伽利略》
關鍵的地方還有拓展性閱讀。
《萊特兄弟》
每本書的最後,設置了三個部分。
總結說——用簡練的語言概括主人公的一生,幫助孩子提取到故事重點和應當學習的地方。
問答教室——總結孩子可能感興趣的問題,並給以解答。
《林肯》
生平年表——不僅列出了書中主人公的生平大事,讓小讀者腦中有一個清晰的框架,還列出了同時代的世界大事,幫助孩子頭腦中建立一個立體的事件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