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方力 通訊員 諸敏芳
估摸著今天日頭大,早上5點半,45歲的邵建紅起床燒開水。一大鋼精桶水燒上,就去跑步。等一身汗回來,水也燒好,再用扁擔把茶桶挑到公交車站。
時間剛剛6點半,來來往往的人也多起來。
邵建紅是杭州留下的茶農。他從2016年開始擺免費茶攤,每年夏天擺3個月,每天兩隻桶,雷打不動。
一隻紅桶一隻綠桶,紅的是九曲紅梅茶,綠的是西湖龍井。西湖龍井還是明前茶,算上紅茶,一天要消耗一斤茶葉。
「都是我自己家裡產的,肯定要用好茶葉。」邵建紅說。
最近,他被杭州西湖區評為季度「身邊好人」。
1】一天一斤龍井明前茶,拿杯子裝回家喝也可以
留泗路上的東穆塢公交車站旁,一把大傘撐起這個小茶攤。路過的市民或是上下車的乘客看到了,都會拿一杯喝。「早晚的時候人最多,有的人晚上下班直接拿大杯子裝回家喝,自己不用燒茶了。」
邵建紅說,選擇在這個地點擺,也是經過考慮的:整條留泗路很長,有10公裡。沿途幾公裡都沒有什麼小店,很多快遞小哥、環衛工,大熱天都買不到一瓶水喝,相當辛苦。不如自己擺出茶攤,讓他們解解渴。
中午時分,太陽當空照。一個扎丸子頭的女生拖著行李箱走到站臺,順手拿紙杯接了一杯綠茶。「我住在附近,早就知道這裡有個茶攤,茶葉很香,比喝奶茶好。」她慢悠悠喝完一杯,等的車剛好來。
有個大伯從一旁走來,打量了一下顯得有些猶豫,「你這個龍井茶免費喝的?」邵建紅笑起來,「隨便喝的。」大伯也笑了,要了杯綠茶。
邵建紅說,因為家裡有幾畝茶園,用的茶葉自然要考究一點。「全部是今年明前茶,原產地原產價收購都要四五百塊一斤,紅茶三四百一斤。」
早上六七點,他把紗布包好的茶包放進茶桶,一天下來要跑七八趟添熱水,基本兩三桶就要換新茶包。
「一隻桶17升水,一天總要個七八桶水,一斤茶葉樣子。」邵建紅剪開一個茶包,讓記者看看茶葉的質地,確實有一股子清香襲來。
2】做涼茶攤很多人幫忙,蠻開心
雖然茶葉有點費,但邵建紅堅持用好的茶葉,他覺得這也是一個展示的窗口。來年春茶季,村裡家家戶戶都放鍋子在家門口炒茶葉,可能有人會惦記在這個公交站喝的茶香,尋著來買一點。
「不過四五年了,這種情況沒有發生,說實話這對茶葉銷售不會帶來什麼,主要還是想做點事。」邵建紅頂著一個發靨的雞冠頭,絲絲髮亮,短褲上是卡通米老鼠圖案。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很開心的。」知道他做這件事,社區也很支持,文化禮堂借用一個地方給他就近燒開水。搞衛生的張愛琴大姐也會熱心地幫忙。
社區工作人員張豔華說,邵建紅開了個茶葉店,生意做得不錯,人也好。他資助貴州鎮遠3個孩子讀書,每個學期都會買一些文具生活用品寄過去。去年到現在,他買了200個書包,300雙運動鞋,150件文化衫。
今年暑假,邵建紅專門帶讀高中的兒子一起自駕到貴州,去3個孩子家裡看了看。
得知有2個孩子今年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學,他高興得不得了,給每人發了2000元微信紅包。有個孩子說,有時間要來杭州看他。
下午三點多,邵建紅髮動涼茶攤邊上停著的奧迪Q7,準備去接兒子。
這天晚上,他用新買的土灶子,烤了5隻榴槤烤雞,招待兒子和周圍鄰居們。「我們這裡都是端著飯碗可以去鄰居家夾菜的那種關係。」
等下涼茶攤怎麼辦?「大家都熟悉了,自助就可以,添水也有人會幫忙。」
是啊,這已經不是他一個人的愛心茶攤了。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