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著親手調製的桂花香,腦海裡就自然而然浮想起秋季的華理校園。」日前,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藝術與化學」學思創團隊以校園內常見的植物和花卉為主調,精心研製「十二雅馨」香氛,12種香氛每種對應一個月份和校園一個地點,匯聚成一份獨一無二的「校園香地圖」。
這款產品由12支獨立香氛組成,每支香氛都有獨立的名稱——逆風、傲雪、玉立、初戀、守護、笑春、遇見、不染、倔強、及第、探秋、獨放,對應的則是校園裡常見的雪松、臘梅、玉蘭、櫻花、香樟、薔薇、梔子花、荷花、青草、桂花、柑橘、茶花。每支香氛以獨立卡片包裝,卡片上除了香氛名稱外,還印有手繪的植物花卉圖案,以及一句具有校園風格的文案。
「十二雅馨」既是團隊師生在華東理工大學校慶68周年之際,獻給母校的一份禮物,也是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意相融合、化學與藝術相結合的文創產品,更是華理學生將專業知識應用於創新創業的一次實戰。
「我們致力於做出一款藝術和化學相結合的文創產品。」團隊成員、研二學生唐智聰告訴記者。「十二雅馨」香氛的創意,來源於華東理工大學王利民教授開設的藝術與化學公共選修課,也基於團隊長期積累的精細化工日用化學品的科研基礎。
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和藝術的王利民教授,從2018年開始連續6個學期面向全校本科生開設藝術與化學公共選修課,帶領同學們鑑賞化學中的藝術美,探究藝術中的化學美。在他的課堂上,二胡、書法、青花瓷、連環畫、十二花神都與化學有了關聯。在王利民的指導下,同學們動手動腦,所學的專業知識變成了有溫度的「藝術品」。此外,藝術與化學課程還拓展成為中學的融合課程,目前在上海中學國際部進行授課,受到同學們的歡迎。
在一年中的12個月份中,華理各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和花卉?記憶的香與調配的香能夠完美融合嗎?將所學專業知識應用於實際的產品研製,則經受了許多挑戰。制香小組研究生梁顏等和本科生倪好等同學們前期經過約一年的學習,除了從書本學習香料基本知識和實驗室試驗,還進入國際大型香氛公司學習聞香、識香和調香。
「十二雅馨」的誕生得到了華東理工大學創新創業教育中心、黨委宣傳部和校友與發展聯絡處的指導和幫助。「一門優秀的專業課聚攏一批優秀的學生,走出一支優秀的團隊,他們用專業知識創新創造,最終打造成一個既有專業特性又有華理情懷的產品,令人欣慰。」華東理工大學創新創業教育中心副主任司忠業說。
據悉,在「十二雅馨」誕生之前,團隊研發的另一款產品已經上市。今年初,新冠疫情暴發,團隊迅速行動起來,通過自有技術研發出「華理香」免洗手消毒液並投入生產,為抗疫貢獻一分力量。2020年暑假,團隊攜「華理香」免洗手消毒液參加「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經過兩個多月的比拼,現已斬獲「挑戰杯」校級金獎、上海市金獎。
華東理工大學化學學院黨委副書記孟慶鵬希望通過「十二雅馨」項目達到激發學生創新思維、拓展學生創新創業視野的目的。
目前,團隊不僅研製出自主品牌「十二雅馨」系列香氛產品,在香氛技術的研究實踐中,形成了「十二月香」和「二十四節氣香」系列香氛發明專利技術。團隊還在謀求與「東方美谷」「美妝小鎮」以及華理科技園等更多產學研用的合作以及自主創業。
(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 顏維琦 通訊員 張婷)
[ 責編:王麗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