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繪製西之島立體地圖 可展示面積擴大過程
因火山噴發麵積擴大的日本小笠原諸島西之島的立體地圖【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朝日新聞》4月18日報導,因火山噴發麵積擴大的日本小笠原諸島西之島的立體地圖近日繪製完成。立體地圖將島的凹凸用深淺不同的紅色表示,簡單易懂地顯示出了西之島因巖漿流動形成的複雜地形。在地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熔巖流如樹枝狀分散,西之島逐漸擴大的這一變化過程也能清楚地顯示出來。
-
「地圖開疆」?日本繪製植被地圖以宣示對爭議島嶼主權
據日本《讀賣新聞》5日報導,有消息人士稱,日本政府計劃在2021財年期間編制日本北方地區的植被地圖。報導稱,由於日本政府無法對「北方四島」(俄羅斯稱南千島群島)進行現場視察,就計劃利用衛星圖像繪製地圖。此舉旨在向國際社會宣示「北海道東部的群島是日本領土的固有部分」。
-
暗能量光譜儀將啟用,繪製史上最細宇宙物質立體分布圖!
經過十年的準備,暗能量光譜儀(DESI)即將於今年底啟動,開始一項為期五年的任務,繪製一套史上最細節的宇宙物質的立體分布圖。宇宙膨脹示意圖。(NASA's Goddard Space Flight Center Conceptual Image Lab)科學家認為這份地圖將有助於揭示宇宙的重要謎題,包括理論預測宇宙膨脹背後的神秘推動力量——暗能量。
-
一張「嬰兒宇宙」的照片揭示了宇宙中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精確數量
他們在隨後幾年裡對「宇宙微波背景」(CMB)進行了改進,他們繪製的地圖顯示,人們熟悉的行星、氣體和恆星物質只佔宇宙的4.6%,而看不見的暗物質佔24%。剩下的71.4%的必須是暗能量,它被認為注入了空間本身的結構。10年後,WMAP的繼任者普朗克衛星拍攝了一張更清晰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圖像。儘管其他關於暗能量和暗物質的證據仍然存在爭議,但它們在宇宙微波背景中的「指紋」毫無疑問。
-
科學家繪製最大宇宙三維地圖,涵蓋200多萬個星系!
這張宇宙地圖是持續進行的「斯隆數字天空調查(SDSS)」項目的研究成果,這是一項旨在繪製可觀測宇宙膨脹區域的國際任務,有望解決一些宇宙難題。通過這次最新的任務更新,該項目已繪製出200多萬個星系,從銀河系一直延伸至110億光年之外的古老天體。
-
古代中國人是如何繪製地圖的?
「輿」指的是車輛,古人繪製地圖時就是駕著一種叫做「記裡鼓車」的馬車丈量世界,馬車行到哪裡,地圖便畫到哪裡。至於地圖之外的世界,不是一片蠻荒,就是與己無關。在古代中國,只有統治階級才有能力組織大規模的地圖測繪,也只有作為知識分子精英的士大夫才掌握著繪製地圖的秘密。
-
美國一對父子利用NASA月球數據繪製3D月球地圖
美國一對父子利用NASA月球數據繪製令人驚異的3D月球地圖,上圖只是全圖的一部分。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一對父子發明了新的3D圖像,並利用NASA收集到的月球數據繪製了令人驚異的3D月球地圖。
-
在中國早期,人們繪製出世界地圖是什麼樣子?
在沒有衛星環繞,無法以上帝視角洞察萬物的時代,繪製世界地圖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然而,長期引領世界,並建立了中華朝貢體系的古中國,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就開始了世界地圖的繪製。《古今形勝之圖》繪製於1555年,東至日本,西至烏茲別克斯坦,北至蒙古高原,南至爪哇、及蘇門答臘 。圖中對於海外諸國僅用大小圓圈及文字標註來表示,完全不在乎其真實形狀如何。
-
那些繪製中國地圖的西洋人
禮物是一張中國地圖。據默克爾介紹,那是「1735年德國繪製的第一幅精確的中國地圖」。一種說法:霍曼家族以及《康熙皇輿全覽圖》 有一種說法,默克爾贈送的地圖,可能是由18世紀德國著名地理學家霍曼及其家族成員哈斯「接力」繪製並保留下來的,內容是康熙初年的漢地十五省。
-
「暗物質」的候選粒子是什麼,網友:黑色的物質
在美麗的夜空下,天上繁星眾多,然而黑色的空白區域是什麼呢,也許那是我們看不見的地方,裡面有我們不知道的物質。首次發現暗物質暗物質是那些不發光,不能用常規方法進行觀測,不與電磁力相互作用的物質。20世紀,美國天文學家薇拉.魯賓首次為暗物質的提供了最基礎的數據。她在利用都卜勒效應觀測仙女座星雲的時候,發現星系的旋轉速度遠遠超出預期。
-
如何使用JMP繪製地圖實現數據可視化
不過,如果你繪製地圖的水平還是停留在「 Google / 百度搜索 + PowerPoint / PhotoShop 加工 」的層次,或者在為「專業的地圖軟體價格太貴」一籌莫展的時候,那就太out了。強烈推薦使用大眾型統計發現軟體JMP,在它的探索性可視化分析平臺「圖形生成器」中,任何會用滑鼠操作的人都可以在幾秒鐘的時間內繪製出一張張活靈活現的數字地圖,再輔以「氣泡圖」、「數據過濾器」、「變量轉換」等個性化應用小工具,馬上就可以讓你的分析水平提升到一個從未有過的檔次。能夠用JMP軟體繪製的數字地圖分為兩類:內置地圖和定製地圖,下面將分別舉例介紹和說明。
-
世界最大3D宇宙地圖發布 數百名科學家共同繪製(圖)
中新網7月21日電 綜合外媒報導,當地時間20日,迄今為止最大的3D宇宙地圖發布。該地圖是全球30個機構的數百名科學家耗時20年,對400多萬個星系以及類星體進行分析後,繪製而成的。 據報導,這是研究人員首次利用「顯示物質在遙遠宇宙中分布的天體,即活躍形成恆星和類星體的星系」,來繪製宇宙地圖。
-
科普|在中國古代,是怎麼繪製地圖的?
那麼古代的先民在沒有任何現代科技的幫助下,是如何繪製地圖的呢?《山海經》作為先秦時期的百科全書,上面記載了大量的山川河流,兩山相互分離,有大致記載,雖然很多人認為是《山海經》混有神話和傳說不能全信,但地理方面的描述仍然可信。目前,中國考古發現的最早地圖是在戰國時期繪製的,它們於1986年在甘肅省天水市天茂海灘秦墓出土,共有7幅地圖,但7幅地圖主要是秦國的山區河流。
-
古代的地圖竟然是這樣繪製的!
古時的人們管地圖叫做輿(yú)圖。輿字的本意為車廂、車輛,恰好概括了那時人們測繪地圖的方式——坐在車上(或騎馬、乘船、步行等)前往尚待探索的地域,憑藉簡單的定向設備確定位置,再將親眼偵測到的地理信息記錄下來,繪製到圖上。當然了,對於沒有現代科技的古人們而言,採用這種原始方法所測繪出的地圖,繪圖的形式也與我們平時接觸到的地圖大不相同。
-
哈勃望遠鏡最新發現:暗物質遠比我們所想要稠密,揭示著新物理
暗物質,雖然還沒被人們所捕捉,更沒被任何人「親眼」所視!但不少科學家已經,很自信,認為自己已經大概了解了,甚至以盲人摸象的法子,去繪製出它「真實」的容貌!可這樣的自信,今天被無情地打臉了!據來自哈勃望遠鏡的最新觀測數據,它發現了,在星系中,暗物質的濃度似乎比我們所想像的,更加稠密,而且足足高出了至少一個數量級。千萬別小看這一個濃度差,這就表明了,科學界普遍認可的理論與模型,存在著不小的偏差,甚至推翻了我們之前很多重要的推論與觀點。這或者,也說明了,暗物質,還存在目前我們還沒理解的重大物質特性。
-
日本研究人員提新海洋探測技術:利用黃貂魚繪製海床地圖
使用多波束聲吶探測儀自動繪製海底地圖的無人駕駛船隻或反射水下物體聲納信號的機載平臺以及安裝了相應硬體的光線都可以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來自日本理化研究所的科學家、該項研究的論文合著者Yo Tanaka指出:「電鱝和黃貂魚(電鰩)都是底棲動物,這意味著它們大部分時間都在海底深處遊泳。
-
【微話題】今日科技話題:暗物質暈、宇宙全尺度暗暈、新型半導體...
1 Hey,你見過暗物質暈嗎?(喻京川繪製) 宇宙中約85%的物質成分是暗物質,它們的物質屬性和組成跟人類世界的普通物質截然不同。這些暗物質受引力塌縮,形成的結構體則被稱為暗物質暈(簡稱暗暈)。 9月3日凌晨,《自然》發布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王傑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的一項重要理論發現。
-
新世界地圖來了!新舊地圖為何出現繪製偏差?
人們總是沒有停止探尋地球的腳步,自從有了把地球「畫」下來的想法,世界地圖也經歷了多重演變,各種地圖的畫法經過沉澱後留下了主要的流派。然而,大家雖然已經習慣了屋子裡掛著的、書本裡印的世界地圖。但這幅地圖能真實反映我們的世界嗎?近日,據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有三位研究人員公布了他們繪製的最新世界地圖,他們表示,這才是我們生活世界的真實大小。
-
神秘的暗物質和暗能量
我們經常在一些科幻電影中提到暗物質和暗能量這兩個名詞。在電影中它們擁有強大的能量,能操縱一切,或是能在瞬間毀滅一個星球。那麼在現實中,暗物質和暗能量真的存在嗎?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暗物質和暗能量。在宇宙中,我們常見的都是可以發光的恆星,星雲等我們所能看到的物質。
-
...時代巨製的歷史地圖明代萬曆年間繪製的世界地圖《坤輿萬國全圖》
萬曆三十年(1602年),太僕寺少卿李之藻繪製成圖,曰《坤輿萬國全圖》。萬曆三十六年(1608),明神宗下詔摹繪12份,傳於現世。 《坤輿萬國全圖》圖首右上角用楷書題寫的圖名《坤輿萬國全圖》「古代用乾坤指天地,坤就是地的意思,輿的本意是車底座,延伸為承載萬物。輿圖古代指的是地圖或者是疆域的意思。《坤輿萬國全圖》也就是明萬曆年間製作距今400多年的世界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