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設計 沒有設計思維,如何來做設計?

2021-02-08 PS平面設計學習

視覺藝術思維的訓練首先要從想像和聯想的訓練入手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與科學一樣,沒有想像力的藝術創作,是不可能有永恆的藝術生命力和藝術感染力的。

一、圖地反轉思維法(正負形思維)

視覺對象與周圍環境關係的視覺轉換關係被稱為圖(視覺對象)地(周圍環境)反轉。

最早研究圖地轉化關係的魯賓(E. Rubin),如下圖,他的著名的「Rubin之杯」

這類圖形在視覺藝術作品中被廣泛地應用。如染織美術中的「千鳥紋」,廣告、裝演藝術中的各種畫面等。

圖地反轉變化的理論強調了人們的感覺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要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

因此,利用這個方法加以訓練,有助於豐富我們的藝術想像力。

二、聯想思維法

聯想和想像,都不是印象或記憶的如實復現,藝術創作的過程中,聯想與想像是記憶的提煉、升華、擴展和創造。

視覺藝術思維中的想像離不開聯想這個心理過程。聯想是通過賦予若干對象之間一種微妙的關係,從中展開想像而獲得新的形象的心理過程。

例如,由「速度」這個概念,人們頭腦中鄶出呼嘯而過同,奔馳的列車,自由下落和重物等,隨之還會生產「戰爭」、「爆炸」、「閃光」、「粉碎」等一系列聯想,這些著想引導我們去體驗它的力度、色彩和線條的組合。以圖形創意訓練為例,我們選取自然界中的一片樹葉作為創作題材,通過藝術家的觀察、思考和一系列的聯想,創作出眾多 別具特色的藝術造型。由嚇產生形的聯想,如「手、花、小鳥和山脈」等;由葉的質感產生意的聯想,如輕柔、飄逸、旋轉、甜美、潤澤和生命等。

聯想思維的訓練方法

(1)依據具體形象進行直接的、相關的聯想

(2)概念相近的或多種元素組合起來進行聯想

(3)看以毫無相干的幾個因素通過中間因素的轉折達到聯想的目的

雖然聯想思維的形式往往是快速閃現或是模糊不清的,但藝術家們卻能夠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及時捕捉而使其成為清晰的視覺形象。

三、錯視思維法

當藝術家在創作中看到、聽到、接觸到某個事物的時候,儘可能地讓自己的思緒向外拓展,讓思維超越常規,找出與眾不同的看法和思路,賦予其最新的性質和內涵,使作品從外在形式到內在意境都表現出作者獨特的藝術見地。

在人們看慣了的視覺形象中有意識地將局部進行錯視處理,如利用線條的方向、線條的穿插、圖形大小的對比、圖地反轉以及無理圖形等方法,使人產生非自然的視錯覺,達到一種獨特而又富於變化的藝術效果。

三、矛盾空間思維法

在平面設計中有時故意違背透視原理,有意的製造出同視覺空間毫不相干的矛盾圖形,這類圖形又稱為矛盾空間圖形。它可以隨著實現的改變而顯示出相異的形體關係,體現了人的感性直覺能力和理性理解能力。

矛盾空間正式利用了平面的局限性以及視覺的錯覺,形成了在實際空間中無法存在的空間形式,在平面中傳造出奇特的空間,變不可視為可視,因為這種空間存在著不合理性,而有時還不容易立即找出矛盾所在,這就會增加讀者的興趣,引人遐想。有助於提高我們的造型能力

矛盾空間的構成方法如下:

  共用面:將兩個不同視點的立體形,以一個共用面緊緊的聯繫在一起,使兩種空間知覺並存,形態關係轉化,有一種透視變化的靈活性。

  矛盾連接:利用直線、曲線、折線在平面中空間方向的不定性,使形體矛盾連接起來。

交錯式幻象圖:現實中的任何形體總是佔有明確、肯定的空間位置,非此即彼。但是,在平面圖形中可以將形體的空間位置進行錯位處理,使後面的圖形又處於前面,形成彼此的交錯性圖形。

邊洛斯三角形:利用人的眼睛在觀察形體時,不可能在一瞬間全部接受形體各個部分的刺激,需要有一個過程轉移的現象,將形體的各個面逐步轉變方向。

四、立體思維法多角度、多變量思考(拓展思維的廣度)

為什麼有的人談論問題或發表文章,恩路清晰,層次分明,縱橫連貫,旁徵博引,觀點明確,語言生動?

就因為他有意無意地運用了立體思維法;

為什麼好的一文藝作品(如電影、圖畫、小說等)能使人感到生動形象、真實感人?

也是因為通過立體思維,對事物、線條、色彩、聲青、文字等進行巧妙安排和精心設計,給人以鮮明的立體感,從而獲得成功。

所謂立體思維,指的是採用空間思維的方式,對認識對象作多方位、多角度、多手段的考察和探索,力圖真實、全面、鮮明地反映這個事物的整體,以及這個整體與其周圍事物的空間關係,它不是反映對象的個別方面,而是原映對象各方面的總和。它是一種創造性思維,把鮮明和生動統一於一個思維過程之中,如果你掌握了它並能自覺運用它,就可縮短認識時間,更有效地認識事物和進行創造性活動。

由於教育的原因,我國的學生不管是小學生、中學生乃至於大學生,都被訓練成一種「平面思維的專家」,結果嚴重阻礙了學生智力的發掘和增強,影響學習效果。因此,當前學校教育應引導學生走出二維(平面)世界,進入廣闊的三維(立體)世界。

怎樣進行立體思維呢?概括地說,須遵循如下三條規律:

1,.諸多因素綜合律

在立體思維過程中,要把各種條件、要求、關係、特徵綜合起來考慮。如果你為解決什麼問題或做出什麼決策而思考,你要對與做出決策或解決問題有關的所有因素都進行仔細推敲,考慮無遺。

2.縱橫因素交織律

在立體思維時,要對事物進行縱的分析和橫的分析,並在此基礎上,把兩者綜合為一個整體。所謂縱的分析,是指對認識對象的過去、現在、將來進行分析;所謂橫的分析,是指在同一時間內,對事物的各個方面進行分析,包括它的正反面等等,分析之後,把兩種分析匯合起來,組成認識之網。這樣,就可以克服主觀性、片面性,防止思想僵化。

3.各種層次貫通律

在立體思維過程中,從問題的提出到問題的展開,必須按照一定層次,有條不紊地安排或組織起來,清晰地看到思維對象的發展和深化過程,使思想的組織表述嚴密有序、合乎邏輯。

思考問題,從點到面,又從面到體,才能擴大思路,不斷突破。學習中必須有目的、有步驟、有條理地從多方面訓練科學的思維方法。並及時加以總結整理。在學習中,一般人僅僅滿足於弄懂具體科學問題本身,善於思考的人則進一步整理自己的思路,總結思考中的經驗教訓.一個人的具體思維過程是十分複雜的,難免犯各種錯誤。總結各種具體的進行思維的經驗,並使之概括化、系統化,就可以得到更深刻的認識,使思維建立在更加自覺和主動的基礎之上。

五、「層層剝筍」法(拓展思維的深度)

我們常被引導考慮問題時,要深人到客觀事物的內部,抓住問題的關鍵、核心,即事物的本質部分來進行由遠到近、由表及裡、層層遞進、步步深人的思考。我們將其形容為「層層剝筍」法。這就是思維的深度。在視覺藝術思維過程中,思維的深度直接關係到藝術創作的成敗。

視覺藝術是以塑造形象達到審美愉悅為主要目的的,在形象的塑造過程中,不要為事物的表面現象所迷惑,不要只羅列現實中的一些表面現象,要善於透過現象看本質,客觀、辯證地看問題,也就是說要注重形象的精神面貌、意境表現、思想內涵等多方面的表達,要將這些作為視黨藝術創作中的主要思考內容。

具有一定藝術深度的藝術作品,才能讓觀賞者回味無窮。產生共鳴,體味其中的藝術魅力。

一般說來,如果一件藝術作品具有較高的思想性、較深的藝術內涵和較好的藝術表現力,那麼就說明作者的思維具有一定的深度。

六、流暢性思維與敏捷性思維法

思維的流暢性和敏捷性通常是指思維在一定時間內向外「發射」出來的數量和對外界刺激物作出反映的速度。

我們說某人的思維流暢、敏捷,則是指他對所遇到的問題在短時間由就能有多種解決的方法。如在最短的時間裡對某事物的用途、狀態等作出準確的判斷.提出最多的處理方法。

據科研人員用現代化儀器測定,人的思維神經脈衝沿著神經纖維運行,其速度大約為每小時250公裡。不同的人其思維的流暢性和敏捷性是有區別的。例如,人們面對同樣一個問題,有的人想不出解決的辦法,有的人能作出十幾種乃至幾百種判斷並迅速想出相應的處理方法。

思維的流暢性和敏捷性是可以訓練的,並有著較大的發展潛力。

如美國曾在大學生中進行了「暴風驟雨」聯想法訓練,其實質就是訓練學生的思維以極快的速度對事物作出反應,以激發新穎獨特的構思。在教師出承題目之後,學生將快速構思時湧現出的想法—一記載下來,要求數量多,想法好,最後再對這些構思進行分析判斷。

經過這方面的訓練,人們發現,受過這種訓練的學生與沒有受過訓練的學生相比,思維的敏捷性大大提高,思維也更加活躍。

七、求同思維與求異思維法

求同思維就是將在藝術創作過程中所感知到的對象、搜集到的信息,依據一定的標準「聚集」起來,探求其共性和本質特徵。

求同思維的運動過程中,最先表現出的是處於朦朧狀態的各種信息和素材,這些信息和素材可能是雜亂的、無秩序的,其特徵也並不明顯突出。但隨著思維活動的不斷深人,創作主題思路漸漸清晰明確,各個素材或信息的共性逐漸顯現出來,成為彼此相互依存、相互聯繫具有共同特徵的要素,焦點也逐漸地聚集於思維的中心,使創作的形式逐漸地完善起來。

求異思維是以思維的中心點向外輻射發散,產生多方向、多角度的捕捉創作靈感的觸角。這種思維形式不受常規思維定勢的局限。

綜合創作的主題、內容、對象等多方面的因素,以此作為思維空間中一個個中心點,向外發散、吸收諸如藝術風格、民族習俗、社會潮流等一切可能借鑑吸收的要素,將其綜合在自己的視覺藝術思維中。

因此,求異思維法作為推動視覺藝術思維向深度和廣度發展的動力,是視覺藝術思維的重要形式之一。

求同思維與求異思維是視覺藝術思維過程中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

在創作思維過程中,以求異思維去廣泛搜集素材,自由聯想,尋找創作靈感和創作契機,為藝術創作創造多種條件。

然後運用求同思維對所得素材進行篩選、歸納、概括、判斷等,從而產生正確的創意和結論。

這個過程也不是一次就能夠完成的,往往要經過多次反覆,求異——求同——再求異一一再求同,二者相互聯繫,相互滲透,相互轉化,從而產生新的認識和創作思路。

八、側向思維與逆向思維法

達·文西創作《最後的晚餐》時,出賣基督的叛徒猶太的形象一直沒有合適的構思。他循著正常的思路苦思冥想,始終沒有找到理想的猶太原型。直到一天修道院院長前來警告畫家,再不動手畫就要扣他的酬金。達·文西本來就對這個院長的貪婪和醜惡感到憎惡,此刻看到他,達·文西轉念一想何不以他作為猶大的原型呢?於是他立即動筆把修道院院長畫了下來,使這幅不朽名作中每個人都具有準確而鮮明的形象。

達·文西運用的就是側向思維,在一定的情況下,側向思維能夠起到拓寬和啟發創作思路的重要作用。

逆向思維是超越常規的思維方式之一。

古希臘神殿中有一個可以同時向兩面觀看的兩面神。無獨有偶,我們中國的羅漢堂裡也有個半個臉笑、半個臉哭的濟公和尚。人們從這種形象中引申出「兩面神思維」方法。依照辯證統一的規律,開闢了新的藝術境界。

因此,我們進行視覺藝術思維時,可以在常規思路的基礎上作一下逆向型的思維,打破原有的思維定勢,反其道而行之,將兩種相反的事物結合起來,從中找出規律,也可以按照對立統一的原理,置換主客觀條件,使視覺藝術思維達到特殊的效果。

在平面設計中,逆向思維是常用的訓練方法之一。

如埃夏爾的作品《鳥變魚》,這個作品打破了思維定勢,將天上飛的小鳥經過漸變的處理手法逐漸演變為河水,而白色的天空逐漸過渡為水裡的遊魚,鳥和魚是圖地反轉的關係,畫面自然和諧,耐人尋味。

從古今中外服裝藝術的發展歷程中我們可以看出,時裝流行的走向常常受到逆向思維的影響。當某一風格廣為流行時,與之相反的風格即要興起了。如在某一時期或某種環境下,人們追求裝飾華麗、造型誇張的眼飾裝扮,以豪華綺麗的風格滿足自己的審美心理。當這種風格充斥大街小巷時,人們又開始進行反思,從簡約、樸實中體驗一種清新的境界,進而形成新的流行風格。現代眾多有創新意識的服裝設計師在自己的創作理念上,往往運用逆向思維的方法進行藝術創作。

「多一隻眼睛看世界」,打破常規,向你所接觸的事物的相反方向看一看,遇事反過來想一想,在側向——逆向——順向之間多找些原因,多問些為什麼,多幾個反覆,就會多一些創作思路。在藝術創作過程中,運用逆向思維方法,在人們的正常創意範疇之外反其道而行之,有時能夠起到出奇制勝的獨特藝術效果。  

 

九、超前思維法

視覺藝術思維的超前思維有一個特定的發生、發展過程。人們在進行藝術創作之前,由於創意的需要引發出對客觀事物的感受、分析和認識,在此過程中,或以主觀願望為動機引起超前思維,或是某些思維活動以超前思維的形式進行,再去主導相應的行為活動。

超前思維的形象聯想、藝術想像是創作構思中能夠促進藝術家、科學家開拓新領域的一個環節。一些想像和聯想的形象在沒有被發明或被實踐證實的時候,往往會被人們認為是荒誕的幻想,但正是無數這樣的幻想多年以後成為了現實。如果沒有人們的超前思維,世界就不可能發展到今天這個規模。

這一點在科技領域裡表現得尤其突出。

人們曾幻想能夠插上翅膀飛上藍天,根據這種超前思維體現出的幻想,美國的萊特兄弟努力觀察研究,終於創造出了雖然簡單但能夠飛上天的第一架飛機。

法國科幻小說家德勒·凡爾納在他的科幻小說中描述出當時還沒有出現的潛水艇、飛彈、霓虹燈、電視等,這些在不久以後都逐漸成為現實。「嫦娥奔月」是中國古代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古今中外還有許多作家都創作出了以人類飛向月球為題材的故事,這個人類的夢想終於在20世紀60年代末被實現了,美國的「阿波羅」號宇宙飛船載著兩名太空人登上了月球。

美國工業設計師諾曼·貝爾·蓋茨(Norman Bel Geddes)1940年在「建設明天的世界」博覽會中,代表通用汽車公司設計了「未來世界」展臺,為未來的美國設計出環繞交錯、貫穿大陸的高速公路,並預言:「美國將會被高速公路所貫穿,駕駛員不用在交通信號前停車,而可以一鼓作氣地飛速穿越這個國家」。儘管當時有許多人對此表示懷疑,甚至提出反對意見,但這一預言現在已變成現實。高速公路以其安全、快速、實用的功能和美觀的造型遍布全世界,為大自然增添了一道獨特的景觀。

藝術創造的超前思維強調通過形象來反映和描繪世界。現代藝術創作除了藝術形式之外,還要與人們社會生活中的各個有關方面聯繫起來。超前思維訓練能夠幫助我們在藝術創作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面向未來,並從幻想中尋找思路,在創新中實現理想。

十、誘導創意法

由於藝術創作中有許多具體的形象或形式存在,在視覺藝術思維訓練的過程中_我們可以結合這些特點進行帶有誘導性的提示。如視覺藝術思雄能否邀過對藝術用材的選擇進行有目標得誘導對形象的構成用不同的方法進行重新處理,形成新的藝術形象;對相同或相近的對象(同類成異類)用類比的方法加以誘導,使我們的藝術創作在進行過程中受到較多較好得提示。從而增強視覺藝術思維的效果。

我們可以提出許多問題逐一地進行考慮,從題材選擇方面進行誘導

選擇什麼題材---古今中外。民間藝術。自然景觀,科學技術等從什麼角度選擇題材--人類思想意識,自然形式美,科技動態藝術原理,宗教信仰,人生禮儀,民俗事象等。

反映什麼風格---古典,現代,幽雅,浪漫,自然,前衛,奇特,夢幻。鄉俗,田園等展現什麼情感---熱情,開朗,歡樂,豪放,奔湧,憂鬱,悲傷,痛苦,自豪等

從形態處理方面進行誘導組合---用什麼材料,什麼形象,什麼素材,什麼方法,如何組合,組合得秩序,組合得部位等

漸變---色彩的漸變,色調的漸變,形態的漸變,大小漸變,粗細漸變,造型漸變,結構漸變等

添加---添加的內容,添加的形式,添加的大小,添加的次數,添加的長短,添加的厚薄,添加的疏密等

簡化——減去什麼,化整為零,簡潔,縮減等。

打散重排——結構打散重排,色彩打散重排,線條打散重排,形象打散重排,材料打散重排等。 顛倒——位置顛倒,組合顛倒,材料顛倒,主次顛倒,內外顛倒,形態顛倒,步驟顛倒等。

從各種因素的類比方面進行誘導:

綜合類比——排除事物之間複雜的表面現象,找出他們相似的特徵進行綜合的類比。

直接類比一一二隊自然界和人造物中直接尋找與創作對象相類似的因素作出類比。

擬人類比——將創作的對象進行「擬人化」處理,賦予其感情色彩。

象徵類比——藉助事物形象或符號進行抽象化、立體化的形式類比。

因果類比——在兩種事物、兩種形象之間可能存在的因果關係中進行類比。

根據這些有意識的提示以及具體的思維途徑,我們在進行藝術創作時對此加以分析、探討,不要忽略任何一個小小的細節和相關的因素,從中作出正確的判斷和評價,選擇那些具有挑戰性的、最賦美感的思路進行進一步的創作。

  

十一、靈感捕捉法

靈感思維是視覺藝術思維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思維形式。在創作活動,中,人們潛藏於心靈深處的想法經過反覆思考而突然閃現出來,或因某種偶然因素激發突然有所領悟,達到認識上的飛躍,各種新概念、新形象、新思路、新發現突然而至,猶如進人「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 又一村」的境地,這就是靈感。

靈感的出現是思維過程必然性與偶然性的統一,是智力達到一個新層次的標誌。

在藝術家、文學家、科學家的頭腦中,靈感隨時隨地都有可能出現,靈感能夠使他們創意無限,獲得成就。

靈感思維是潛藏於人們思維深處的活動形式,它的出現有著許多偶然的因素,並不能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但我們能夠努力創造條件,也就是說要有意識地讓靈感隨時突現出來。這就需要了解和掌握靈感思維的活動規律。

如米開朗基羅在創作羅馬教堂壁畫的過程中,為了以壯觀的場面表現上帝的形象,他苦思冥想,沒有滿意的構思。一天暴風雨過去後,他去野外散步,看到天上白雲翻滾,其中狀如勇士的兩朵白雲飄向東升的太陽,他頓時徹悟,突發靈感,立刻回去著手進行創作,繪出了氣勢浩大的創世紀傑作。

有一次蕭邦養著的一隻小貓在他的鋼琴鍵盤上跳來跳去,出現了一個跳躍的音程和許多輕快的碎音,這個現象點燃了蕭邦靈感的火花,由此創作出了《F大調圓舞曲》的後半部分旋律,據說這個曲子又有「貓的圓舞曲」的別稱。

這些都是藝術家抓住突然閃爍的靈感火花而創作出的優秀作品範例。

又如,視覺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某個偶然的事件和突發的因素能使藝術家那模糊不清、反覆思考卻無結果的概念突然清晰起來。兒童的信手塗鴉。行車時迅速後退的街景、古希臘神殿殘存的柱石、隨風而舞的樹葉、大地龜裂的紋路、乾枯樹枝的交錯排列等等,都能夠觸發人們心靈的共鳴而產生靈感,如果你果斷而準確地捕捉住瞬時閃現出的靈感,對你的創作可能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靈感的捕捉對於藝術家來說,是職業的敏感與天性的結合。

靈感的搜集

靈感出現的機遇對每個人是公平存在的,靈感就在每一個人的身邊。

尋找靈感的途徑有很多,需要你細心的發現與總結,並迅速記錄下來,手不離筆。靈感是瞬間的感受,也因此轉瞬即逝,所以一定要抓住那一時刻的感動,記錄下最真實的感受。

1.從音樂中得到靈感。

傷感的音樂最容易觸動人們敏感的心,所以會有作者喜歡從這些憂傷的音符中撲捉故事。也許是初戀?也許是分手的傷感,或者是對親情的思念。(配圖)

2.從文字中得到啟迪

很多文字,描述的不僅僅是一個故事或者一幅畫面,更多的是給你帶來的啟迪,你可以從這些啟迪中獲取靈感。

3.從畫面中獲得提示

一些經典的畫面也會給我們帶來直觀的提示,比如清明上河圖那古香古色的文化特徵,比如青花瓷那藍白清晰的圖案清雅華麗,三十年代大上海的老舊掛曆上的紅唇美女……都在提醒著我們那些沉睡在歷史中的故事也時刻等待著再次鮮活,因為我們的畫筆而讓他們得以重生。

4.從環境中感受給予

天氣的陰晴冷暖時常左右著創作者的情緒,晴天的豁然會讓畫面的色彩明亮鮮豔,也許紙張上會呈現更多的笑臉;烏雲密布,雷聲轟鳴會讓膽小的人蜷縮在被中瑟瑟發抖;綿綿細雨輕柔的撫摸著路人的臉頰,觸動著多愁善感者的心弦;寒風蕭瑟迫使人裹緊棉衣匆忙奔向壁爐的溫暖;這是自然環境平常的給予,還有不平常的山崩地裂,海嘯噴鳴給人帶來的恐懼,災難,無家可歸的落魄,接近死亡的掙扎。這些只要你肯關注,一定會有某一點觸動你的心弦讓你想落筆發揮,所以不要苦苦的去苛求靈感,好像榨汁機一樣去擠壓靈感,而是放平心,耐心的去感受去發現。

5.從生活中汲取感動

靈感更多的來自於生活,來自於身邊的朋友,親人,愛人,甚至敵人,每一種生活都會給創作者帶來不一樣的感受,記住這些感受,總結他,分析他,提取他,進而繪製他,這就是作者應該做的事情。隨時隨地掏出筆記錄那些能夠觸動你的畫面,如果你覺得自己的繪製能力暫時無法完美的表達自己內心的畫面,那就先用文字把畫面描繪下來,或者用簡單的筆法儘可能的記錄,總之想盡辦法把靈感實際的落在紙面上,而不要停留在腦中,因為遺忘會像細菌一樣吞噬靈感,讓你的頭腦變空。

勤於動筆與懶惰爭搶靈感才是當務之急

想要了解更多PS平面設計學習知識請長按或者掃碼關注我們吧!每天會持續更新最新的學習資訊。


相關焦點

  • 做平面設計如何做的有創意
    本文由:「學設計上兔課網」原創,圖片素材來自網絡,僅供學習分享做平面設計如何做的有創意?空間是有限的,如何合理安排空間,使其發揮最大的功效是設計師的責任。在圖形創意上,單一的、固定的視覺形象已死司空見慣,往往不能引起人們的 思考,要創造新鮮的、有趣的視覺形象。
  • 沐林視覺:為什麼選擇電商設計而不是平面設計
    首先我想聲明一點的,我並不是在以電商設計行業對傳統行業的無情嘲諷,而是本人在數年來的招聘了接觸中了解到傳統的平面設計行業薪酬普遍偏低,在同等的設計能下,薪酬差異會超過30%,甚至更多。  至少我也是平面轉型過來,當然其中不乏在傳統平面設計有極個別優質的人才有人頗豐的待遇!但是大部分人還是苦逼的。
  • 平面設計 | 資質平庸的「你」,如何做一份撩撥人心的作品集?
    對於藝術留學的學生來說,對作品集並不陌生,畢竟優秀的作品集是敲開名校的開門磚,是申請材料中最具有核心競爭力,而平面設計作為每年藝術留學的熱門專業,如何在眾多的申請人之中,做一份脫穎而出的作品集顯得更加重要。
  • 平面設計、UI設計、Web前端有什麼不同?薪資水平如何?
    和平面設計有什麼不同嗎?說到這,很多人都不太分的清UI和平面設計的差異,UI和Web前端似乎也有部分重合,那麼三者之間到底有哪些異同?薪資水平都怎麼樣?且看達妹來一一分析。總結:平面和UI本質的區別不大,一設計載體不同,一個實物居多一個是電子顯示屏。再就是思維方式差異,平面設計的核心主要是內容和視覺美感;而UI除了保證視覺,還要考慮交互性,需要研究用戶習慣、用戶體驗,比如是彈窗還是狀態欄?下拉還是上拉刷新?右滑是刪除還是編輯?方寸之間有無限可能。
  • 平面設計到底是幹什麼的
    好多的童學們,都在諮詢我,平面設計是做什麼的?之前回到老家,每次和親朋好友談起我是平面設計師,然後就得跟對方解釋半天。今天我就針對平面設計到底是幹什麼的進行簡單的說明。我答:平面設計師大媽說:額,賣手機的。我說:是做平面設計的,難道大媽想做設計,或介紹對象。
  • 如何快速完成一份完整平面設計作品集?
    同學們在做項目時,感覺毫無目的,不知該從何開始,亦或是一遍遍推翻重做,這都是因為沒有給自己梳理出一個規劃,按照計劃一步一步來,你的項目將在最短時間內完成的清晰明了。前面的過程都做充分,製作成品這個看似最難的環節就會簡單很多。平面設計作品集創作流程
  • 零基礎應該怎麼學習平面設計,平面設計需要學哪些內容?
    平面設計是任何企業和公司都不可缺少的工作,而這個職位是至關重要的。零基礎如何學平面設計1. 學習基礎理論知識,多讀多想包括需要學習平面設計的三個基本組成部分。甚至研究透視原理、光影關係、色彩搭配、色彩心理學。
  • 專業乾貨,服裝設計&平面設計作品集秘籍,了解一下?
    那麼,如何才能從眾多競爭者脫穎而出呢?從材料準備、申請流程、作品集提交等環節,各個專業可以說是大同小異,但也會因專業知識而有所差異,所以在作品集準備等方面也要有所側重。今天先為大家介紹藝術留學比較熱門的專業服裝設計和平面設計。
  • 平面設計中的簡潔
    無論是建築、家具、服裝,還是無所不在的各種現代商業用品,設計師們開始採用最簡單的幾何形狀、最簡約的設計元素進行設計,簡潔藝術的設計風潮,正引導著其它藝術領域的發展。如何運用簡潔之美進行平面設計?首先我們要將圖形、文字、色彩、版式等平面設計元素做到高度凝練。
  • 廣告設計要有設計思維,大鵬教育來教你
    大鵬教育,學我想學,找到生活的熱情我是一個比較慢熱膽小的人,喜歡廣告設計,也很羨慕網上那些PHOTOSHOP大神,所以一直很認真,希望可以成為一個設計高手。大鵬教育的實踐課很棒大鵬教育的老師告訴我們廣告設計,從平面設計角度來講,其構成要素可分為語言文字和非語言文字兩部分。
  • 平面設計哪裡學?
    平面設計哪裡學?提出此問題的同學相信對平面設計的前景、用途、學習內容及職業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現在就是不知道怎麼學,到哪裡學習。今天武漢卓意設計小編就來跟大家分析下平面設計到哪裡學效果最好,希望能幫到大家。
  • 如何做好UI、平面設計-視覺篇
    在這裡我們不想分析擬物設計和扁平化設計的優劣,更不想說誰更好,在當前形式服從內容的今天,我們只能說哪種設計風格更適合你的產品,就像你問我水喝酒哪一個更好喝一樣,我沒辦法回答你,只能看此時你最需要什麼。首先我們來看為什麼會出現扁平化設計,有人說是對擬物設計審美疲勞了,有人說是一群高級設計師追求突破做出來的設計潮流,也有人說是從平面設計中演化而來的我認為這些都是對的,扁平化設計師設計發展的必然規律。
  • 平面廣告的設計要素
    要善於發現大千世界各式各樣的美,拿來為廣告設計服務。下面談談平面廣告的設計要素。構成設計構成就是畫面的整體結構。它包括平面結構與立體結構兩個方面,也包括設計中特定的時空觀念的認識。平面結構是平面空間的分割,如上、下、左、右的形象安排與色彩安排。不恰當的平面分割設計的完整性為其藝術表現的終極。
  • 平面設計師如何做出好的封面設計?
    對於平面設計師來說,書籍的封面設計有時候對書籍內容本身更為重要,書籍封面的設計來源於書籍內容的統一,不是色彩越多,設計的花哨就可以滿足讀者的要求了。今天青藤醬就來給大家說一說書籍封面設計的一些技巧以及我們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希望大家對書籍封面的設計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 就業「排頭兵」 2D平面與傳達設計
    ),簡單來說,通過信息分析、文字、圖形、色彩、造型等藝術創作來實現視覺傳達。PART 也因此根據「視覺與傳達」這一共性將平面設計、UI/UX設計和插畫三種專業歸為其中。 它也是整個視覺與傳達設計科系中最主要的部分。以視覺形式作為傳達信息的設計,並著重強調Communication這一過程。具體通過創造符號、圖片、文字來傳達或訊息,與各類文化及商業委託人進行不同尺度、規模的項目合作。它不僅僅存在於2D,還具有多維度的特點。
  • 設計書籍精選:極簡之道 日本平面設計美學
    ◆包裝、書封、品牌、商標,近百個優秀案例,全景呈現日本設計本色。◆內含豐富配圖,全彩印刷,設計精美,打造完美閱讀體驗。◆已出版英文版、繁體中文版;即將出版法語版、義大利語版。繁體版上市當月即登上誠品書店藝術類暢銷榜TOP3內容簡介本書以時間為脈絡,講述了自1950起,歷經兩個重要時期——「戰後四十年(1950-1989)」與「鼎盛十年(1990-2000)」,直至今日,在日本平面設計之父龜倉雄策的引領下,一代又一代的日本平面設計師如何將本土文化與現代平面設計相融合,打造出日本平面設計獨有的美學概念並將其推向全世界的壯闊歷史
  • 【設計視角】Motion Graphic是下一個世代的平面設計-專訪Bito創意總監 劉耕名
    ,但少有人知道是臺灣人做的,直到第二十五屆的金曲獎,可說是臺灣各類設計匯集而成的大爆發。當平面的圖像加入了時間軸擁有了動態、配合著音樂節奏,將帶給觀眾有別於靜態設計的強烈感官經驗;簡單來說,就是透過縝密的動態設計讓平面圖像動起來。
  • 戲劇臉譜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將京劇臉譜與平面設計完美融合
    人物憑藉誇張的造型、眼裡的顏色和具有節奏感的線條來反映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徵,善惡、美醜、忠奸等都通過臉譜來表現,觀眾可以通過臉譜造型來認識人物的內心。  1.臉譜色彩的象徵意義  演員臉上臉譜的顏色和圖案基本都是固定的,以此來凸顯人物的特點。
  • 如何完成一份完整的平面設計作品集?
    今天小編就要來跟大家聊聊平面設計作品集的創作流程。思路也會越來越寬,想法也會越來越多,做出來的設計也就更有深度啦~設計製作:將項目可視化落地。如果前面的過程都有做充分,製作成品這個看似最難的環節就會簡單很多。
  • 平面設計可不平?還有視覺空間感
    「動」的運動,可視的、具有環境等的改變表現為物理空間;「靜」的運動,形態結構、人眼的聚焦運動、思維運動等表現為心理空間。  平面設計中的空間感是指設計師在二維平面載體上,創作出具有立體感和深度感的視覺空間,進一步提昇平面設計的意境美、空間美和含蓄美,這樣更有利於平面信息的傳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