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大學的人才培養之本質職能,在高校深植本科教學之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既是高校的初心與使命,又對高校本身的內涵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湖南科技大學作為地方高校,從2011年開始,十年如一日,創造性開展了旨在鞏固本科教學中心地位、努力提高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的「教學禮拜」主題活動,成為較早全面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典範。
樹牢本科教學中心意識
在高校肩負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基本職能中,人才培養的首要地位顯而易見。但長期以來,人才培養這一首要地位時而被雪藏,導致本科教學地位的邊緣化。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教學中心意識不夠牢固。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高等教育的規模不斷擴大,逐步實現了從精英化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新世紀以來,地方高校經歷大規模擴招後,出現了部分「重學科、輕育人」「重科研,輕教學」等功利性現象,一定程度上放鬆了教學質量管理,本科教學中心地位不牢。
全員育人缺乏有效途徑。「三全育人」,全員協同是關鍵。事務性工作容易導致人才培養「溫差」,職能部門拘泥於管理容易導致人才培養「時差」,學校、學院、系部因為管理層次而導致人才培養「落差」,師生員工囿於自身崗位而導致人才培養「偏差」,師生獲得感不明顯。
教學質量缺乏持續改進。在教學管理中,普遍的做法是單由教務處組織開展期中教學檢查,局限於教學活動,檢查一線師生的教學狀態,忽視對部門工作的檢查、忽視對領導的檢查,導致教學管理沒有系統、持續、有效地解決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機制體制問題。
自2003年合併組建以來,湖科大正經歷從教學型向教學研究型的轉變,面臨從二本向一本升格、從碩士授權單位向博士授權單位升級的競爭和辦學壓力,本科教學作為學校中心工作容易受到幹擾,從而影響教學質量提高。學校經過調研,決定從2011年開始,以固定節日形式,創造性開展旨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鞏固本科教學中心地位、提高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的「教學禮拜」主題活動的探索。
達成三點共識全力推進
活動由湖科大統一部署,一年一個主題,每學期安排第10周、第11周,組織全校師生員工開展「教學禮拜」主題活動。其中第10周為無會周,要求各級領導幹部深入教學一線調查,該周星期二為全員反思教學的主題日;第11周為教學專題研究周。以「教學禮拜」為樞紐,把其前後的調查研究、統計分析和整改提出、方案實施貫穿起來,兩學期有機銜接突出每一年活動主題,形成一年一個臺階持續改進的局面。
在當時的「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氛圍中,對於開展主題活動確保教學中心的做法,部分教師抱著觀望心態。對此,湖科大召開全校教師大會進行部署,全校師生達成了三點共識:
第一,深入開展「教學禮拜」主題活動,是對黨和國家關於高等教育人才培養中心地位精神的堅決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牢固確立人才培養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湖科大堅持開展主題活動,鞏固本科教學中心地位,就是對黨和國家關於高等教育人才培養中心地位精神的堅決貫徹。
第二,深入開展「教學禮拜」主題活動,是實現湖科大「特色鮮明高水平綜合性大學」定位目標的現實需要。湖科大長期以來的定位目標是由教學型大學向教學研究型綜合性大學轉變,實現總體辦學水平跨越發展,必須根據本科教育在人才培養體系中佔據著主體性地位的校情,堅持以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為根本,深植本科教學之根,開展主題活動,切實提高本科教學水平,以高水平的育人質量助推高水平大學建設。
第三,深入開展「教學禮拜」主題活動,是符合湖科大內涵發展要求與發展需要的可行性決策部署。就學校的辦學歷史、定位目標來看,要實現「特色鮮明高水平大學」的大學夢,就要爬上人才培養質量的「坡」,邁過本科教學水平的「坎」。因此,深入開展主題活動,尊重教師、關愛學生、禮拜教學,是與時俱進、順勢而為、水到渠成。同時,活動由學校統一部署,主要校領導牽頭,全體校領導協調推進,各單位具體落實,所有的人財物都是集中投入、專項使用、持續跟進,能確保組織有力、統籌有方、落實有痕。
正是堅持問題導向,結合學校發展進行頂層設計,以上率下全力推進,全校師生很快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人才培養的發展大局上來,真正做到了深植本科教學之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逐層壓實責任落實具體任務
學校經廣泛調研、專題討論,最後召開黨委會、形成決策,決定實施「教學禮拜」主題活動,頒布開展活動的實施綱要,多措並舉、多管齊下進行安排,逐級逐層壓實責任,既確保全校宏觀協調統一,又使每個單位、每位師生都有具體任務。
堅持三個結合,鞏固本科教學中心地位。一是結合領導幹部聯繫群眾制度。活動要求領導幹部深入基層,以上率下、一級做給一級看。主題活動第一周,學校不安排任何會議,全體領導幹部深入教室、宿舍、食堂,深入課堂隨機聽課;校領導到分管單位、聯繫學院召開師生座談;了解教學運行和學生生活情況,協調解決教學和學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二是結合常規教學管理制度。「教學禮拜」在時間安排上與期中教學檢查相同,不僅檢查師生的教學活動,還檢查服務教學工作的各部門、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的諸要素。三是結合全員協同育人制度。「教學禮拜」通過領導幹部率先垂範,職能部門協同創新,做到了各方面工作、各工作崗位、全體教職工的全覆蓋;廣大學生既通過各種渠道反映教學條件、教學模式、後勤生活保障等問題,又召開班會,反思自己在學習成長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能力。
構建三項機制,推動教學質量持續改進。一是構建質量體系引領機制。湖科大建立了包括質量標準綱要、專業質量標準、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教學標準、實踐環節標準、教學資源標準和全員崗位育人標準等文件內容的質量標準體系,提出了人才培養質量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與評價、信息反饋和質量改進的方法。二是構建教學質量調研機制。「教學禮拜」開展實地檢查、信息收集工作,統計分析前期教學活動、學生活動與事務、教學支撐條件、後勤保障服務等工作和日常檢查結果。三是構建教學質量整改機制。每次活動都要總結分析前一階段的教學運行情況和前次活動的整改情況,一個學年還要「回頭看」,形成學期小循環、學年大循環、不斷循環、持續改進的質量管理閉環。每學年一個主題,研究修訂新的本科教學質量指標體系,下一學年以新標準體系為依據,開展檢查、分析、研究和整改,如此循環,促進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升。
採取三項措施,著力培育禮拜教學文化。一是深化主題活動文化內涵。「教學禮拜」是一項尊重教師、關愛學生、禮拜教學的校園文化活動,具有豐富內涵。「禮拜」一詞,借用傳統文化中「頂禮膜拜以示敬」之深刻內涵和「禮拜周」的時間概念,提出「教學禮拜、禮拜教學」的理念。湖科大將「教學禮拜」等同於春節、國慶等重要節日編入校歷並以醒目藍色標註,要求大家在同一個時節、持同一理念、做同一件事,增強集體儀式感,突出神聖感。二是激發師生員工行動自覺。結合學校先進典型,啟發師生員工反思內省,見賢思齊,從而逐步形成「禮拜(尊崇)教學」的行動自覺。三是營造主題活動文化氛圍。活動始終注重宣傳教育,通過各類新聞媒介,以動員會、報告會、座談會等形式,面向師生廣泛宣傳、深入發動。
湖科大堅信,把「教學禮拜」固化為一種制度,堅持不懈,久久為功,它就會升華為一種文化,一種重視教學、認真教學的良好習慣、自覺行為、校園文化。
(作者 劉德順 系湖南科技大學黨委書記)
《中國教育報》2020年11月02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