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園內,綠樹成蔭,鍾靈毓秀。同每一方飽經歲月的建築、草木一樣,一位老者,在這座百年學府內,見證了清華園的歲月變遷、也見證了一代代清華學子的成長,他就是93歲高齡,依然堅守本科教學一線的物理系教授張禮。(10月8日《人民日報》)
古人稱90歲為鮐背之年,既泛指長壽老人,也形容年紀非常大老態龍鐘的樣子。清華大學物理系張禮教授,在93歲高齡依然堅守本科教學一線,彰顯了他教書育人,甘做「鋪路石」、甘架「凌雲梯」、甘當「孺子牛」的高尚情懷。
教師以育人為本。然而,近年來,不少的高校教師在評上教授之後,卻與一線教學漸行漸遠。60所教育部直屬高校2016-2017學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顯示,其中23所高校教授給本科生上課比例低於80%、30多所高校教授上課門次不到總量的四分之一、僅有極少數高校接近實現教授全員上課。一些著名高校在招生廣告中列有不少名教授,但許多本科生在校四年卻沒見過這些教授。
一些教授不願意給本科生上課,是因為覺得不僅無名無利,甚至吃力不討好。但是教授們卻願意給研究生上課,因為研究生的知識基礎好,專業能力強,給他們上課,可以把他們拉到自己的學術團隊中做項目、做課題,給自己帶來名聲和收益。一些教授不願給本科生授課,多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
本科乃大學之本。「一流大學應有一流本科教育」。教授給本科生上課很有必要。由於教授的閱歷、學識等相對講師更為豐富,其講課效果對於本科生吸收知識、打牢基礎起著十分重要作用。教授不給本科生上課,意味著本科教育這個大學之「本」在一些高校迷失了,導致很多高校本科教學質量每況愈下,長此以往,影響的是教育的百年大計。
張禮教授是清華大學物理系1982年復系之後的首位系主任。每年,他都會給學生講授《量子力學前沿選題》,為了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前沿課題和科研動態,張禮時刻要求自己保持對前沿的敏感,並在講義中加入對前沿問題的介紹與思考。他在課堂上將每個知識點和前沿發現透徹地講給學生聽,讓學生能夠理解箇中奧妙,力求激發更多年輕人對於物理學的興趣,走入物理研究的領域。這也是張禮教授覺得最幸福的事。
張禮教授60多年如一日堅持給本科生上課,既是踐行「人才培養為本、本科教育是根」理念的體現,更是培養學生的強烈責任感,不計名利、甘於奉獻的崇高師德彰顯,他用實際行動築起了師德的高地。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名師的第一身份是教師,上好課特別是上好本科生課程是高校教授的第一責任。近日出臺的《教育部關於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明確,「要制定教授給本科生上課的專門管理規定,確保教授全員給本科生上課。要嚴格執行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對於師德表現失範的,要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高校教授該不該給本科生上課,如何給本科生上課,93歲的清華大學物理系張禮教授,早已做出了良好的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