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是一夜之間就全民擺攤了,擺攤經濟成了網際網路人這幾天不得不談的話題。
為什麼地攤會成為「熱點」?最近一兩年,副業是網際網路人都想做的事情,今年受疫情影響,工作帶來的效益變低,網際網路人對於副業的需求更好。
以往的熱點大多是網際網路人自己造出來的,現在地攤是由政策帶來的風口,所有人都有想法當風口上的豬。
然而口嗨是網際網路人的必備技能 ,也只是一個技能,嘴裡說著準備擺攤,準備了一大堆,卻還開始動手。
動手的倒也有,有蹭熱點寫文分析的(比如我),有抓機會找資料引流的,就是沒有支起攤子去吆喝的。
然而線上資源與線下資源的打通並不容易,線上思維與線下思維的差異也不是那麼容易轉換的。
什麼貨好賣,從哪裡進貨,在哪裡擺攤,擺攤遵守什麼規則,擺攤的地方需不需要交管理費,怎麼才能吸引人來自己攤子……先了解這些,再去擺攤吧。
當然 ,很多人也只是一時興起去了解,了解完就索然無味了。
真正的擺攤人已經在街頭巷口吆喝,等著你們來當陪襯,等著你們來免費宣傳。
我之前也說過網際網路人去擺攤挺有優勢的,畢竟能利用網際網路給自己創造更多價值,但這只是理論上,就像是線上購物興起,實體店以為自己在網際網路會更有優勢一樣。
前段時間有個朋友就說自己做副業,晚上下班就騎個電驢到小區門口買些襪子之類的小東西。如果他僅僅這麼做,就太對不起他新媒體運營的專業了,所以我們出了一些「餿主意」——擺攤掛上自己的微信號,加上微信的客戶有優惠;用視頻記錄自己的擺攤經濟,做個勵志的短視頻。
這是基本的兩件事,通過這兩件事還可以延伸出其他有利於他副業收入的操作——通過朋友圈觀察、聊天等了解客戶的更多需求;通過建群、發朋友圈等方式,做更多產品的推廣;通過短視頻傳播產生新的效益,引導附近的人關注……能做的事情還很多,雖然不一定都會有效果,但總是要比單純的擺攤賣貨要好一些,也算是通過自己專業去做更多有利於提高自己收入的事情吧。
這是我上個月寫,沒想到地攤真的成了風口,但這是老擺攤人的風口,人家走了十幾年的老江湖,實踐就是最專業的,哪裡還有什麼更專業的。網際網路人的理論知識大多紙上談兵,在自己想像裡成了地攤界大佬,真正去擺攤就傻眼了。
其實真的想擺攤,何必捨近求遠,朋友圈就是一個很好的線上擺攤場所,在4月份我寫了《微商就是在朋友圈擺攤,誰都可以上去吆喝幾句》。
我一直認為微商就是一個線上擺攤的模式,而且相對於線下擺攤更能體現交易的便捷,一方面貨源更廣泛,一方面價格也更低。
當然,線上擺攤也有其缺點,最大的問題就是商品的質量難以讓人放心,畢竟不能看到實物,而東西到手時間也是個問題。
不過說起來,如果在網上買東西,為什麼不在各大電商平臺買呢?說起來也是和地攤一樣,講究的是「熟人」,是信任,這樣才能保證商品的質量;當然,更重要的還是價格要有優勢,能有更好的性價比。
線上擺攤就是先有人幫你篩選出你更需要的商品,避免在眾多選擇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用心選擇產品,長期保證質量,才能在「網友」建立信任。
最終到底有多少人真正去擺地攤呢?這幾天可以刷刷直播,可能會看到一些,但更多恐怕還是原來就長期擺攤的人開啟了直播,畢竟他們才是這煙火人間的老江湖,一開口就知道有沒有了。
-end-文-夢惜仙-
我想讓我的文章讓更多的人看到,這是無可厚非的私心,閱讀量、留言量、在看量、打賞……都是讓我不斷寫去的動力,雖然偶有垃圾,但金子需要鼓勵才能生產,畢竟牛吃草也不會只產奶。
關於圖片:原創文章來自夢惜仙拍攝,轉載圖文來自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