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人間煙火味,人生得意須擺攤——聊聊地攤文化的前世今生

2020-12-24 歐陽憶簫的書和遠方
圖來源於網絡,如侵刪。

最近地攤文化在我朋友圈突然火了!

有朋友感慨道:二月份 口罩 我錯過了;三月份 體溫槍 我錯過了;四月份 熔噴布 我也錯過了;五月份 頭盔 我還是錯過了;六月份 擺地攤 我再也不能錯過了!

圖來源於微博截圖

還有一位曾經創業過的小夥伴也感慨頗多,曾經被堅決肅清的地攤文化如今卻成了人間煙火,嘆世事無常,創業不易,哀民生之多艱。

圖來源於我的 qq 空間好友動態截圖

當然了,

最喜歡的還是我大學老師的那句——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圖來源我朋友圈截圖

除此之外,我還看到了很多比較有意思的「地攤文案:

想擺地攤卻沒有門路,我靈機一動癱倒在路邊,於是我成了路邊攤。

圖來源於網絡

還有一首非常火爆的《擺攤吧,後浪!》

圖源於網絡
圖源於網絡

跟我閨蜜提起「擺地攤」這件事,然後她告訴我在昆明1903公園有很多開著寶馬後備箱擺地攤的人,我不禁感嘆:

所以說富人為什麼會富?

是因為他們跟得上政策的風向標,而且放得下面子擺地攤。

圖源於聊天截圖

所以,以上這些都是誘使我想要寫一篇關於「地攤文化」的文章的原因。

我整理了一下思路,打算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談談地攤文化:

一是地攤文化興起的原因;二是追溯一下地攤文化的歷史;三是分享一下有意思的地攤文案;四是簡單談談對地攤文化的看法。

一、地攤文化興起的原因

1、放行與提倡地攤文化,主要是出於靈活就業的考慮

眾所周知,疫情之下倒了多少公司,多了多少失業人員,再加上今年那874萬應屆畢業生,所以今年的就業形勢格外嚴峻,開始放行「地攤」。

城管以往是「快收攤」「沒收」「罰款」,

現在則是「來擺攤」「沒門檻」「服務」!

聽說某地城管大隊隊員接到了每天發展三個地攤的任務,領導要以身作則,發展五個……

突然間,角色轉變。

城管從傲氣甲方變成了卑微乙方。

只能每天打電話聯繫小販來擺地攤,每天完成工作KPI。

(網友感嘆: 感謝當年跑得慢被逮,如今城管才能聯繫得上啊!)

一個路邊攤,解決了一個人的就業問題,背後或許撐起了整個家庭的生計,也可能撐起了草根創業的決心。小地攤蘊含著大民生,是人間的煙火。

疫情衝擊下,不少人的工作和生活都受到了影響。國家大力支持地攤經濟,為失業人民找生計,創機會,使得地攤文化蓬勃發展。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2、人們積極響應黨的號召,紛紛開始擺地攤。就連那些開著寶馬等豪車也來擺地攤的人,不知道是來體驗生活還是搞行為藝術,也為「地攤文化」貢獻了一筆力量。

(一方面佩服他們總能敏銳嗅到商機並且拉得下面子擺地攤,另一方面還是想要弱弱地說一句,請不要跟我們底層群眾爭蛋糕好不好)

所以為緩解就業壓力政策寬鬆和民眾積極響應號召就是地攤文化大火的原因。

圖源於網絡

二、地攤文化的歷史

01

「地攤文化的古代史」

「市」作為專有名詞,最早可追溯於夏王朝

商王朝時期,市場則更加普遍——古代文獻記載「殷君善治宮室,大者百裡,中有九市」;此時商貿活動已經蔚為可觀——詩經有云「商邑翼翼,四方之極,赫赫厥聲,濯濯厥靈」,說的便是殷都繁榮的景象。

西周時期,類似現在的流動攤販就存在,《周禮 ●地官司市》記載「夕市,夕時而市,販夫販婦為主」'。在那時,流動攤販是正常社會景象,是百姓日常生活一部分。

西周時期,已經設有「市司」管理市場,「賈師」管理物價,市場管理制度雛形初現。

「市井」是古典小說中最常見到的市場代名詞,最早出現在春秋《管子·小匡》:「處商必就市井」,意思是有商人經營的地方就是市井。

為何稱為市井呢?

原因與擺地攤的地點有關。一說大家是在井田旁進行交易,故稱市井。井田是西周時期的農業生產場所,想像一下大概就是把剛摘下來的新鮮農產品就地銷售的意思。另一說是在水井旁邊進行交易,水井是古代人們日常給水、洗濯都離不開的生活場所,是居住區的中心,也是人們最常聚集的地方,容易促成交易,故稱市井。

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市井已經無法滿足日益頻繁、規模逐漸龐大的貿易需求,同時封建君主的中央集權加強也促使更方便對商貿進行管理的制度產生,於是市井逐漸向市裡(坊)轉變。

西漢時期,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市場管理制度。

班固《兩都賦》記載,長安、洛陽這樣的大都市中設有專門的商業區稱為「市」,居民區則稱為「裡」(後稱為「坊」)。市、裡截然分開。

在「市」中,同類商品排在同一行列內為「肆」,因此稱為「列肆」、「市列」;賈人在賈區進行坐賣。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中軸對稱式坊市城市便是大唐長安城。

詩人白居易曾用詩生動地描述了坊市制下長安城整齊劃一的概貌:「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出自《登觀音臺望城》)

北宋時期畫家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描述的是汴梁時期的市井繁華景象,其中不乏有小商販的身影。

秦代實行「不農之徵比多,市利之租必重」。從秦漢以來,到後來的明清,對流動攤販總的是抑制,但有時也會執行的不是很好。

圖源於網絡,清明上河圖局部

02

「地攤文化的近現代史」

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隨之進入了近現代歷史。「地攤文化」進入了重要轉折點,本質依舊如故,但是外部環境發生了變化。

以上海為例,因為開埠原因,洋貨不斷湧進來,大家熟知的洋火、洋皂等「五洋」產品越來越多,郊區農民將多餘的農產品送到上海市中心進行交易,現在大家熟知的「百年老店」正是那個特殊時代背景下發展而來。

1912 年直隸省給全省警務公函中對流動攤販的態度和政策是「任意將便道侵佔」「設法取締」。

1914 年上海出現《上海工部局治安章程》,其中就有對流動攤販的管理內容。

當時,殖民者在自己的勢力範圍、租界實行一.套城市管理模式。各地政府也學習西方的經驗,實行警察制度進行治理。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要求全國大中城市對流動攤販進行整治,如:

1946年發生在上海的攤販整治風潮事件,因為觸及底層人員的生存權,遭到激烈抵制,當時政府允許在老閘和黃浦交界處重設攤販集中點,實行安撫政策,暫緩矛盾'。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剛剛推翻三座大山,在之前經歷的通貨膨脹,民族資本破產等,經濟破壞還未及時恢復。

1951年之後的幾年中,我國對流動商販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採取「組織起來,加強教育,嚴密管理,限制發展,區別不同情況,逐步進行改造」限制政策。攤販多途徑分流,有的商販到公私合營部門謀職,有的輸送工業部門,有的到農村進行農業生產,有的到外地工作,有的另謀出路,總的來看流動攤販比較少,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改革開放之前。

從治理上看,在建國初期,為振興城市工商業,對流動攤販是保護和規範,但在社會主義改造以後,對流動攤販的態度是嚴格禁止。

圖源於網絡

1978年-1988年,改革開放以來,是流動攤販復甦的重要時期。中國社會轉型,推行了改革開放,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得到蓬勃發展。

1988年-1998年流動攤販逐漸增多,分布在城市的每個角落。

很多人通過做攤販來維持生計,不少人藉助做攤販走上了發家的道路,完成第一桶金的積累。現在很多地方市場大型企業都是由原來的攤販起家。在這個時期主要是賣方市場,百姓購買力也比較強,流動攤販售賣的物品多以價格便宜、品種齊全贏得市場,從這方面來講,流動攤販方便了市民的購買,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經濟的發展。這一時期,流動攤販的數量規模不大,負面效應也逐步顯現;同時,也出現對攤販整治的情況,但多為臨時機構,不具合法地位,人員也非正規編制人員。

1998年-2008年,流動攤販出現一些新情況,大學擴招後,大學生不再是天之驕子,未能就業的大學生也加入流動攤販這一行列。政府開始關注流動攤販給市容、交通、人口管理帶來的負面影響,採取了一定的管理措施,並出臺一些法律。總體來看,出臺的法律不健全,管理人員隊伍設置不規範,沒有形成完整體制,整治過程中發生的問題也不少。

2008年以後改革開放三十年取得了巨大成就,流動攤販的負外部性與「更好的城市」相悖,受到了限制。

圖源於網絡

三、有趣的地攤文案精選

圖源於網絡
圖源於網絡
圖源於網絡
圖源於網絡
圖源於網絡
圖源於網絡
圖源於網絡
圖源於網絡
圖源於網絡
圖源於網絡
圖源於網絡
圖源於網絡
圖源於網絡

這一屆地攤老闆簡直太有才了!

圖源於網絡

四、我對地攤文化的看法

我比較認同深圳特區報評論員的觀點:

是否發展地攤文化要因地制宜因城而異,一是要考慮城市定位,二是要考慮精細治理。

改革發展迅速,城市化走上了快車道,造成產業結構趨同,帶來了文化地域特色喪失的「千城一面」的問題。所以,沒必要盲目跟風,一哄而上地去哄抬「地攤文化」。

「地攤文化」是否適合一個城市,要根據這個城市的定位發展目標做出判斷和選擇

圖源於網絡

可能是因為群眾對「地攤文化」太過熱情,後面有關部門又出來降溫,有一種觀點表明「一線城市不適合發展地攤文化」。

針對這個觀點我有其它看法,我認為真正開放包容的城市,不應該只有摩天大樓,霓虹燈,還應容得下地攤和流動商販。

大道至簡,柴米油鹽醬醋茶才是生活。每天下班出了地鐵,周圍擺滿了各種小地攤,會讓我感覺到這座城市並沒有那麼的冰冷,它更具包容性,也充滿了煙火氣息,還有濃濃的人情味。

地攤文化和「城市」的面子形象有一定關係,但是更事關民生的裡子以及百姓的肚子。

疫情之後,國家大力發展地攤文化,保障群眾就業有路,工作有崗,收入有方,更是顯示了一座現代化城市應有的胸襟、情懷和溫度。

圖源於網絡

備註:

1、所有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刪。

2、歷史部分參考文獻來自中國知網的「地攤」相關文獻。

新媒體運營其實也是可以擺地攤的吧:

圖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什麼才是擺地攤的正確方式?
    這種人間的煙火氣,可能是早起的一碗豆漿,是深夜的十個羊肉串。這讓「地攤經濟」相關話題成熱搜專業戶,刷爆了朋友圈。地攤美食車隊排隊入場、城管主動來喊擺攤……地攤比消費券還管用,刺激了大家的味蕾。人間煙火,從地攤、夜市嫋嫋升起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經有濟南、南寧、鄭州、南京、成都、合肥、廈門、長春、杭州、長沙、石家莊、青島、宜昌、黃岡、德陽、攀枝花、廣安、南充、資陽、遂寧、彭州等城市,以及上海、陝西、遼寧、江西、甘肅等省份先後明確鼓勵發展地攤經濟。
  • 單創雲擺攤告訴你地攤經濟的秘密
    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裹著人味、生活味的小攤,成為了記憶裡一道獨特的煙火氣。這段時間,地攤兒經濟突然衝上熱搜。想想小時候,仿佛已經忘了記憶中地攤兒的模糊存在,而現如今的「地攤經濟」正熱,「擺攤」正式成為2020年新晉網紅職業。街邊小巷裡全是各種各樣的小攤兒。
  • 日本地攤經濟極簡史
    擺攤吧,後浪!6月1日上午,總理在山東煙臺考察時表示: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是中國的生機。總理的一句話,讓「地攤經濟」徹底火了。廣大市民、資金、企業都紛紛行動起來,相關股票連續漲停,網傳各地城管都在喊小販回來擺攤了... ...
  • 易昇證券:全員擺攤時代?地攤經濟火了!你有推車嗎?帶我一個?
    可以想像,在疫情過後,社會對經濟復甦的高度關注,以及人們重溫城市煙火氣息的激動和喜悅。很多重返市場的人都想抓住這個機遇,為疫情下的拮据生活創收,開闢自己的第二桶金。以往都是城管追,攤販跑,現在卻真實的上演著「城管喊你來擺攤」的戲劇反轉。
  • 地攤&打折&空瓶回收,這才是最真實的人間煙火
    2020年最火的行業是什麼?
  • 地攤經濟讓網際網路人狂歡,煙火人間的老江湖早就開始收入
    好像是一夜之間就全民擺攤了,擺攤經濟成了網際網路人這幾天不得不談的話題。為什麼地攤會成為「熱點」?最近一兩年,副業是網際網路人都想做的事情,今年受疫情影響,工作帶來的效益變低,網際網路人對於副業的需求更好。以往的熱點大多是網際網路人自己造出來的,現在地攤是由政策帶來的風口,所有人都有想法當風口上的豬。
  • 擺攤召集令@各位乘風破浪的攤主們!雲瀾灣地攤創意市集免費招募
    1MARKET擺地攤計劃你負責貌美如花我負責擺攤養家HELLOJOY CITYMKT地攤文化 · 煙火氣2020最接地氣的摩登新潮 一車一鋪擺攤去~雲瀾灣水世界暨美食燒烤地攤創意市集攤主招募令擺攤吧!後浪!乘風破浪有奔頭!!「這是中國的傳統,也是很獨特的風景!」「解決就業問題,人間煙火氣,好事!」「煙火氣才是人氣兒,我愛路邊攤。」「現在終於,回來了,童年的味道。」
  • 視頻丨《人間煙火》:想讓擺攤變得更藝術?一輛歐拉R1就夠了!
    但,人生,可以選擇百變。5✖️8小時之外,我喜歡開著自己的車去發現這座城市的人間煙火。而我的歐拉R1,則在這一刻,化身城市中的小精靈,遊弋在古老與現代之間。它不僅是一件經濟實惠的生活用品,更是城市熙熙攘攘的人群裡,驅趕孤單煙火氣的小精靈。
  • 地攤經濟火爆全網,你知道「地攤」在英語裡怎麼說嗎?
    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還沒體會到成為「後浪」帶來的激情和勇氣,又一頭衝進「全民擺攤」的浪潮裡。疫情催生出當代年輕人善於應變和勇於創新的技能和特點。我們在時代變遷和更替裡逐漸學會沉著應對。6月1日上午,李克強總理在山東煙臺考察時表示: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人間的煙火,是中國的生機。
  • 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
    >有一種心情,叫喜怒哀樂,誰不是一邊頂著風浪,一邊投石問路;誰不是一邊踏著坎坷,一邊踽踽獨行。經歷風雨才能見到彩虹,熬過黑夜才能迎來黎明。只有完美的心態,沒有完美的人生;有缺憾才叫現實,無缺憾那是一場黃粱美夢。
  • 什麼是人間煙火氣?看看這些地攤你就知道了……
    你有沒有被 #全員擺攤# 刷屏?一夜之間,幾乎人人都開始刷起了「擺攤」的梗為何「擺攤」這個話題會如此火爆?▲全國各地的夜市陸續開張不僅如此,李克強總理還稱讚地攤經濟與小店經濟——「是人間的煙火,是中國的生機。」
  • 古代的地攤經濟|地攤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這兩日地攤經濟登上熱搜,不少小夥伴喊著終於可以吃最愛的路邊攤了,也有不少極具「經濟頭腦」的小夥伴要去擺地攤賺點外快。於是就有了以下話題關於地攤的話題:#全員擺攤# #我爸喊我擺地攤##假如你目前的職業去擺地攤##國內最好逛的地攤夜市# #如果去擺地攤該做什麼生意#
  • 鼓山夜市走紅 地攤經濟重燃「人間煙火」
    人間煙火味
  • 擺攤火了!販夫走卒,引車賣漿,自古養家的手段
    商販:我不信,我要來現場看看的截圖,什麼五菱汽車都因為擺攤以致股票大漲120%!更有甚者,網上出現了一堆的《擺攤秘籍》《擺攤大法》等等如果說,在幾年前你最希望夜晚逛街幹什麼?一部分人肯定會說:逛夜市,吃小吃,但是因為明文城市的原因,不怎麼好找了!但,世事沒有那麼絕對!
  • 「地攤經濟」爆火!開啟全員「擺攤」,這用英語怎麼說?
    一夜之間,「地攤經濟」火遍大江南北。很多地方都出臺政策,積極鼓勵地攤經濟、夜市經濟的發展。此前,各地為了保持市政整潔禁止擺攤。如今,被稱為「人間煙火」的擺地攤重出江湖,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新的生機。我們先來感受一下最近擺地攤火辣辣的熱度↓↓最新的百度搜索大數據顯示,近7天「擺攤技巧」相關內容搜索熱度同比暴漲655%,達到10年來最高值。
  • 聊聊家鄉味,漳州雞仔胎的前世今生
    聊聊家鄉味,漳州雞仔胎的前世今生BY小企9999漳州有種據說大補的東西叫「雞仔胎」。要說到這個,恐怕沒什麼人比我更專業了。不信請你往下看。這東西其他地方也有。南京叫活珠子,蘇杭,大連我也見過,不過他們叫毛雞蛋,真真是把小雞孵到長了毛才吃。
  • 除了橋北市場,茂名(羊角)也隱藏著一個地攤夜市——羊角夜市
    從7月1號開始,羊角鎮這個地攤夜市就開始擺攤營業,由於這個地攤位於鎮上,很少人會注意到這裡,若不是網友說起,連小編也是無法知曉。 濃鬱的地道風味,只有來過,你才能體會得到。地攤老闆的吆喝、逛街的嘻笑流年旦夕間,小事皆煙火都說人間最地道、最本真、最能體現當地特色的風味的,就是隱藏於這個城市的街頭巷尾角落裡,羊角鎮的這個地攤夜市正是如此。在這裡,你會找到更為經典的風味。
  • 販夫走卒引車賣漿者理應得到尊重,擺攤者經不起折騰!
    早市售賣新鮮豬羊肉,路邊麵攤熱鬧非凡自從總理談了:地攤經濟是人間煙火,有城市一夜之間多了幾萬擺攤者,他們在這個疫情過後,不給國家添麻煩,響應地攤經濟乃人間煙火,用擺攤來自救創業,擺脫當下困境。人間煙火氣、最扶凡人心之銀杏夜市可是樣子還是得做做的,還要依據:地攤經濟就是人間煙火,圍繞著做點文章的,口號還是需要喊喊的,於是乎就有了:擺攤秀!
  • 二十年的午火運,「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今日文章靈感來源:益友老師知識星球《我把一切告訴你》第856個主題《2020,如何擺攤》 近期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地攤經濟」。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認為,「不管是現在遇到挫折後恢復就業,還是正常經濟狀況下,『地攤經濟』能夠把社會最脆弱群體吸納到勞動力市場。」「地攤經濟」對「夜經濟」有重大意義,是「夜經濟」中最具煙火氣(未)的一部分。
  • 擁抱「地攤經濟」 煙火裡的生機和溫度
    這樣規模的「地攤王者」,全濟南可能也很少。而更多的攤主們,一個月幹下來掙個五六千元,「省一點花」也能養活一家人。新冠肺炎疫情的陰霾尚未散去,地攤經濟恰於此時「煙火重聚」了。連日來,「地攤經濟」徹底火了:多地鬆綁擺攤賣貨,攤位申報火爆;城管叫你來擺攤,鼓勵佔道經營;小商品城(600125.SH)、茂業商業(600828.SH),甚至廂式貨車等與地攤經濟沾邊的概念股在A股市場中連連上漲。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合理設定流動攤販經營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