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產地倉」落地,數字農業能改變生鮮戰局嗎?

2020-12-24 生鮮電商運營專欄

生鮮農產品由於存在保鮮和腐爛問題,影響農民收入的彈性最大,如果生鮮農產品無法及時銷售,生鮮農產品損失可達20%-30%,而這一損失主要由農戶承擔。不僅農民,對於更多的生鮮電商來說,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建立產地倉。

產地倉是什麼意思?

產地倉,是指大的零售和物流企業在供應商產地就近建設倉庫,供應商就近送貨入倉;

通過企業具備的運輸資源,使物流集約化、規模化,實現從產地倉向分撥中心、轉運中心的多頻次、小批量的連續補貨。

阿里「產地倉」落地,數字農業能改變生鮮戰局嗎

一、降低物流成本

產地倉可以優化備貨結構,提升現貨率,縮短訂貨前置期,降低雙方物流成本,提升緊急訂單處理能力,實現共贏。

就拿阿里巴巴來說,隨著西安產地倉的正式運營,阿里巴巴全國五大產地倉,全部在今年內建成、運轉。

該模式的作用,是通過大數據的分析,並且按銷售終端區域,實現整車集中發貨,實施調配生產計劃。

這種模式的出現,為阿里整個農業體系構建了一張高效的供應鏈網絡。不僅降低了物流成本,還可以利用農產品綠色通道等優惠政策,提高快件處理時效,同時也讓消費者得到實惠。

二、緩解農產品的損耗

數位化,是阿里巴巴的產地倉最大特色,可以大幅緩解農產品的損耗問題。

據了解,阿里產地倉數位化中控室,可隨時了解農產品數據和入庫情況。

生鮮水果被送上四通道的分選設備,如同排隊做CT一樣。

光電分選機,可以測出每一顆水果的果面光潔度、酸甜度、是否有黴斑、劃痕等。

至於水果果徑,更可以精確到毫米,重量精確到0.5克。

從這個意義上,產地倉是農村優質農產品進城的「檢測儀」和「助推器」,通過這樣的檢測,農產品會被篩選分類,減少不必要的損耗。

據估算,產地倉的出現,可以把生鮮農產品的損耗率從20%-30%降低到10%,把這部分利潤「還」給農民。

三、提高生鮮農產品分揀效率

效率,是產地倉的關鍵因素。

傳統農產品流通過程中,生鮮農產品想要轉變成商品,需要涉及分選、品控、裝箱、打單等諸多流程,而且人工分揀效率還很慢;

而數位化和自動化的產地倉,完成以上一系列的流程,只需要兩分鐘。

再對於人力分揀,在昆明產地倉的雙通道分揀線上,熟練的工人分揀水果,一天最多能分揀出450公斤水果;

而阿里產地倉分揀線,一小時就能將7噸水果「分門別類」,效率是前者的124倍。

總的來說,產地倉是生鮮零售企業,在成熟系統基礎上進行的供應鏈優化嘗試,也是供應鏈上下遊協同項目新的開始,產地倉更像是水果保鮮箱,高效並不會讓農民失業,現在看來優勢很多,至於產地倉未來發展如何,還需拭目以待!

相關焦點

  • 阿里轉型數字農業「搞批發」!實現「天下糧倉」可行嗎?
    近期,阿里巴巴又連出大動作:在數字農業上,實行「產地倉+銷地倉」模式,搭建全國農產品數位化流通網絡;同時,和農業農村部戰略合作,共同推數字農業;在淄博建立盒馬市,打造五大產地倉落地,著力中國鄉村數字農業新基建。
  • 阿里巴巴數字農業:明年在全國布局新的區域性產地倉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李少華最近在2020(首屆)數字農業50人論壇上表示,阿里計劃明年再新建幾個數位化產地倉,同時擴大自營模式下的農產品基地直採規模。「阿里巴巴說要解決農產品『最前一公裡』,這個提法很好。」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農業農村部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朱明回應。
  • 農產品生鮮從滯銷到猛漲185倍,阿里助農做了什麼?_個股資訊_市場...
    農產品生鮮從滯銷到猛漲185倍,阿里助農做了什麼?,將因疫情而滯銷的農產品(000061,股吧)生鮮轉危為機。自此,阿里巴巴在全國五大產地倉一年內全部建成,覆蓋18個省份的數字農業流通網絡「全線通車」,100萬噸農產品實現高效流通。五大產地倉體系形成後,阿里的產地倉+銷地倉模式將有力的升級全國農產品數位化供應鏈,有效縮短了供應鏈半徑,農民賣農貨更容易,讓消費者吃果蔬更新鮮。  阿里在升級農產品供應鏈上面不遺餘力。
  • 數字農業讓鄉村振興「興」起來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總經理李少華在接受人民政協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據了解,為了解決農產品上行的最前公裡,阿里開始自建數位化倉配體系。據李少華介紹,產地倉可以說是阿里數字農業的新基建。通過品控、冷庫存儲、智能大腦分選、大規模流水線作業等,數位化產地倉可以通過智能化提高產品到商品分級成功率,真正幫助好的農產品實現到好商品的迭代。
  • 讓農民富起來:30位農業院士專家與阿里巴巴共同探索數字農業創新...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總經理李少華表示,阿里將聚焦「三個創新」,與農業科學家和社會各界一起努力,探索實踐數字農業,讓農民富起來。除了產銷對接,院士專家與阿里還將聯手探索數字農業創新,共同推動農產品產地、生產過程等多要素的數位化,為農戶和農業生產企業賦能。
  • 30位農業院士專家與阿里巴巴聚焦「三個創新」 探索實踐數字農業...
    30位農業院士專家與阿里巴巴聚焦「三個創新」探索實踐數字農業 讓農民富起來每日甘肅網12月19日訊(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熊園)12月18日,2020(首屆)數字農業50人論壇在雲南昆明舉行,30位農業院士專家與阿里巴巴數字團隊共同探索未來數字農業的創新思路和創新方法。
  • 【新農業】阿里的「盒馬村」 背後是中國數字農業的未來
    去年10月,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在成立伊始就明確提出了自己的戰略目標,數字農業基地的數量將達到1000個,對農業產業進行全鏈路數位化升級。 今年,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緊密規劃、布局,盒馬村、數字農業示範基地和訂單農業生產基地,希望儘快推動農業數位化升級的落地工作。
  • 華語傳媒:春節不能承受之「重」,讓生鮮前置倉來扛
    近兩年,隨著網際網路對人們生活方式的顛覆以及新零售的普及,生鮮前置倉這一電商新物種逐漸走入了尋常百姓的生活當中,其便捷的網購特性配合優質新鮮的菜品,再加上春節不打烊的慣例,成為市民在春節期間採購的新選擇。
  • 科技如何改變人們的生鮮消費體驗?這顆象山紅美人柑橘裡藏著答案
    從智慧物流、數字農業、數字營銷、品牌推廣等多個維度,象山與阿里巴巴展開了深度合作,以期實現象山紅美人產業全面升級。此後在2020年12月8日,阿里巴巴集團聯合拜耳集團在象山縣拜耳合作果園內,舉辦了2020中國·象山紅美人正宗原產地推介會。在多方的共同見證下,阿里與拜耳作物科學代表攜手完成了對象山紅美人正宗原產地揭牌儀式。
  • 阿里持續「變重」下沉 未來三年產地倉將覆蓋100個產業帶
    來源:華夏時報(阿里義烏產地倉 攝影/盧曉)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盧曉 北京報導一頭是密集的產業帶工廠,一頭是低線市場數億消費者,將二者聯繫起來的C2M(反向定製)模式成為阿里出擊下沉市場的重要武器。
  • 阿里副總裁李少華:對農產品上行的「最前一公裡」進行重投入
    近日,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李少華在2020(首屆)數字農業50人論壇上透露,阿里將再建幾個數位化產地倉。同時,加大自營模式下的農產品基地直採規模。「做農業,光有平臺的力量還不夠,需要更大的魄力、更大的投入。」 李少華2年前接手阿里農村業務,現在負責數字農業和數字鄉村兩個事業部。
  • 科技如何改變人們的生鮮消費體驗?這顆象山紅美人柑橘裡藏著答案...
    從智慧物流、數字農業、數字營銷、品牌推廣等多個維度,象山與阿里巴巴展開了深度合作,以期實現象山紅美人產業全面升級。  此後在2020年12月8日,阿里巴巴集團聯合拜耳集團在象山縣拜耳合作果園內,舉辦了2020中國·象山紅美人正宗原產地推介會。在多方的共同見證下,阿里與拜耳作物科學代表攜手完成了對象山紅美人正宗原產地揭牌儀式。
  • 前瞻生鮮電商產業全球周報第48期:首個「水上盒馬村」落戶重慶...
    《意見》要求,要加快高標準農田、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現代農業園區、動植物保護、沿海現代漁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供水保障、鄉鎮汙水處理、智慧農業和數字鄉村、農村公路、農村電網等11個農業農村重點領域補短板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從四個方面部署加大農業農村投資力度。
  • 前瞻生鮮電商產業全球周報第64期:滴滴旗下橙心優選版圖再擴大 想...
    公告表示,要打造浙江數字貿易先行示範區,到2025年,全省數字貿易進出口總額達到1000億美元,數字貿易年均增速達到15%以上,並培育10家全球有影響力的數字貿易平臺,100家數字貿易重點企業。據官方介紹,該店位於武漢光谷保利廣場,生鮮品類佔比達到65%,酒吧、烘焙、餐飲等業態齊備。七鮮超市布局華中首站後,未來將繼續在武漢落地新店,還將針對武漢區域的文化和特色,落地本土化的新業態形式。京東:穩步推進三年採購4000億元進口品牌商品計劃京東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宣布,將穩步推進三年採購4000億元進口品牌商品的計劃。
  • 拼多多、京東生鮮、每日優鮮各佔一席
    2020年前三季度,線上生鮮果蔬訂單量中,憑藉著規模化優勢,拼多多、京東生鮮、每日優鮮佔比位列前三。憑藉多年產地直採的深耕優勢以及疫情期間對農產品上行的幫扶賦能、直播形式的創新等都打造了生鮮電商樣板。  這種規模化的供應更得益於京東物流供應鏈網絡先行,去年底,京東物流就與壽光戰略合作,已落地產地京東雲倉,在運配環節,採用直採直運模式,針對不同果蔬商品,京東冷鏈調度多溫層冷鏈車,全程確保新鮮。
  • 【行業報告】生鮮電商行業深度報告:生鮮到家,流量、數據、供應鏈...
    我國生鮮品類上遊分散,下遊消費群體 龐大的「小農戶,大市場」的現狀導致流通環節層級眾多,生鮮產品在現有的 主流流通方式下仍然需要從原產地先後經歷產地採購商、產地批發商(多級) 、 銷地批發商(多級)等環節才能達到零售終端。
  • 國產「超級數字蘋果」即將上市:508道數位技術避免農殘,可讓農民...
    記者獲悉,這款蘋果由阿里巴巴數字農業事業部和中化集團旗下先正達集團中國MAP與數字農業事業部合作種植,經國際權威檢驗機構SGS檢測,在508項農藥檢測中「農殘未檢出」。商品果率達到70%,高過同產區蘋果10%~15%。2020年6月30日,雙方籤署戰略合作協議,計劃三年內在全國共建一批數字農業基地,蘋果是其中的品類之一。
  • 馬雲「宣誓主權」,盒馬生鮮原來是阿里的!
    可以說,盒馬生鮮是阿里重點打造新零售戰略在生鮮電商領域的落地產物,而新零售則是阿里集團整體戰略的重要支撐。阿里巴巴宣布成立「五新執行委員會」,由CEO張勇擔任委員會主席,包括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集團、菜鳥網絡等阿里生態體系內的所有力量,全力投入建設「五新」(新零售、新金融、新製造、新技術、新能源)。
  • 阿里數字鄉村助力南和首屆寵物嘉年華直播節圓滿舉辦
    阿里數字鄉村作為本次直播節的重要承辦方之一,整合阿里平臺資源,帶來三大流量支持:一是阿里數字鄉村官方"超級原產地"IP首發,優選南和30+優質產品,為南和提升區域貨品價值,活動首日,官方直播近20萬觀看量
  • 前瞻生鮮電商產業全球周報第65期:拼多多Q3營收同比增長89% 實現...
    浙江衢江盒馬村正式投入運營日前,浙江衢江盒馬村·阿里數字農業示範區暨衢江區農產品加工配送中心正式投入運營。據介紹,示範區一期佔地近2萬畝,包括佔地8000畝的杜澤萬畝水生蔬菜基地和1.1萬畝的富裡萬畝果蔬基地,是目前全國最大的盒馬村。同時,示範區還擁有倉儲冷庫1700平方米,分揀作業區900平方米以及6條生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