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阿里和中化合作的超級蘋果,是一款經過了508項檢測都沒有檢出農藥殘留的蘋果。
一款經過了508項檢測都未發現農藥殘留的「超級蘋果」,將在12月底登陸盒馬等全國各類銷售渠道。
記者獲悉,這款蘋果由阿里巴巴數字農業事業部和中化集團旗下先正達集團中國MAP與數字農業事業部合作種植,經國際權威檢驗機構SGS檢測,在508項農藥檢測中「農殘未檢出」。商品果率達到70%,高過同產區蘋果10%~15%。
2020年6月30日,雙方籤署戰略合作協議,計劃三年內在全國共建一批數字農業基地,蘋果是其中的品類之一。
MAP(Modern Agriculture Platform)是中化農業推出的一個現代農業技術服務平臺,可為農戶提供線上線下結合的農業託管服務。中化農業總裁覃衡德表示,命名為「超級蘋果」,是希望種出代表農業未來的果實。
這場被稱為「蘋果實驗」的種植計劃,落地陝西洛川。洛川是全國優質的蘋果產區,種植面積53萬畝,年總產量90萬噸。先正達集團中國MAP團隊邀請了57戶農民,根據阿里的標準,做了1000畝訂單農業基地。
蘋果權威科學家孫建設認為,過去幾年行業走入誤區,產端追求的是顏值而不是好吃。阿里數據也顯示,蘋果消費的主要痛點是不好吃。所以阿里和中化聯手,上溯到農業種植端去改良蘋果。
阿里、中化與農戶共同探索「產供銷數位化」新模式應運而生。
為了種出好蘋果,蘋果的糖度、酸度、外表、克重、果徑、農殘,阿里給了清晰的標準。供應鏈環節,通過阿里在西安的產地倉數位化智能分選,給蘋果做分級。分選的價值在於品質的確定性,消費者吃到好吃的蘋果不用碰運氣。
中化農業MAP與數字農業事業部負責提供品種選擇、土壤化驗、植保套餐、配肥施肥、農產檢測、農民培訓、智慧農業等服務。
圖說:為了給洛川的土壤提供改良方案,中化和阿里從當地取了1000份樣本,送往中化在山東的實驗室檢測。
超級蘋果更好的口感,首先來自土壤改良。中化農業MAP和阿里在洛川取了1000份樣本,通過中化在山東臨沂的實驗室做了化驗。根據不同果園的土壤情況,中化農業MAP給了系統性的改良和營養方案。結果是,今年合作的果園,平均糖度比同產區高了一度,商品果率達到了70%。
消費者吃得放心是這場實驗的另一個目標。在種植過程中,中化淘汰了所有的高毒、高殘留、落後的農藥劑型。中化的MAP系統,通過區塊鏈技術記錄蘋果農事,同時通過技術員日常巡園,避免農民使用不規範農藥。
農民需要做的是,根據阿里的標準、MAP的種植方案管理果園。據了解,今年阿里向合作果農收購了3000多噸蘋果。
圖說:12月12日,與中化阿里合作的洛川果農桑豔海在果園修剪樹枝。今年他的果園,每畝增收了3250元。
洛川縣永鄉鎮上珊瑚村果農桑豔海今年42歲,種了15年蘋果。今年,他的18畝蘋果賣了30萬元,每畝產值超1.6萬元。他告訴記者,與阿里合作的農戶,畝產普遍超過1.6萬元,比往年畝產增收3250元。
「以前在西安的超市裡,看著國外的蘋果挺羨慕,幾個就幾十塊。現在覺得自己種的蘋果也不孬。」 桑豔海說,看到自己增收後,已經有60戶村民想參與進來一起幹。
越來越多的洛川農民開始踏上數字農業賽道。洛川縣永鄉鎮金盆村支部書記周建紅告訴記者,已有不少村民想參與這個模式。
編輯: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