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人們始終被「知恩」、「感恩」、「報恩」的故事所感動,「銜環結草」、「投桃報李」和「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典故,更是流傳至今,讓人始終抱著一顆感恩的心,擁有著最美好的人性光輝。但同時,還有一個極為經典的傳統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農夫與蛇」。
2005年,「感動中國」的頒獎禮上,一位名叫叢飛的歌手被評為「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評委們對歌手叢飛有著這樣的評價:
從看到失學兒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顧之前,他把所有的時間都給了那些需要幫助的孩子,沒有絲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貸,他曾經用舞臺構築課堂,用歌聲點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許不如往昔嘹亮,卻贏得了最飽含敬意的喝彩。
這一年,歌手叢飛36歲;這一年,歌手叢飛被確診為胃癌晚期,並發現癌細胞已經擴散。
其實,「感動中國」還只是歌手叢飛所獲得的榮譽之一,自1994年將2400元捐贈給貧困兒童開始,直到生命的終結,叢飛便一直致力於慈善資助並獲得「中國百名優秀青年志願者」、「深圳愛心大使」、「中國青年志願服務金獎」、「廣東省傑出青年志願者」、「全國十大公益之星」、「中華慈善獎」等各種榮譽。
在短短的11年中,作為一名歌手,商業演出頻繁,本應生活富裕的叢飛,累計捐款、捐物300多萬,前後資助了近200名貧困學生。為此,他的第一任妻子離開了自己;為此,他一度負債數十萬;為此,他甚至向生命借貸,帶病演出,只為了讓那些被自己資助的孩子能夠繼續上學。
2005年,叢飛被確診為胃癌以後,社會各界倍加關注,記者也紛紛前來,試圖拍攝一些被叢飛資助學生前來感謝、感恩甚至是告別的感人鏡頭。可現實讓記者終於認識到了什麼叫「人性之惡」。
有一位被叢飛長期資助的女學生在大學畢業之前,始終同叢飛保持著聯繫,可自從不滿於叢飛幫自己找的音樂學校教師工作後,她便再也沒有和叢飛有過聯繫。在叢飛的病床前,記者聯繫上了這位女學生。
可對於叢飛的資助,這位女學生卻給出了這樣的看法:
當時叢飛同意幫助我也是出於一種自願,他有他的想法,我從來沒有強迫過他。至於他有什麼樣的想法,我也說不太清楚,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任何人做事都是有企圖的,至於他圖什麼,我不說你也應該能猜到。
為慈善事業拋棄一切,甚至向生命借貸的叢飛,竟然成了「有目的可圖」;而且,這樣寒心的話,還是出自被叢飛資助的學生之口。
「升米恩,鬥米仇,悲哀莫過於此」,人性之惡在這位女學生的身上展現無遺。
等記者問到「會不會來看望一下叢飛」的時候,這位女學生的回答,更讓人涼透了心:
我太忙了,沒有時間!
如果沒有叢飛,你恐怕連學業都完成不了:如果沒有叢飛,你可能連忙的機會都沒有:如果沒有叢飛,你甚至都不會有機會表現自己的「人性之惡」。一句「沒有時間」,就將叢飛多年的恩情揮霍。是有一句「施恩不圖報」,但如此光明正大、心安理得的「白眼狼」行為,是不是有點太過冷血?
除了這位女學生的「白眼狼」行為外,其餘被叢飛資助的學生更加過分,在其住院期間不止一次地打電話來詢問:「什麼時候治好病能出來掙錢?」、「什麼時候能把下學期的學費打過來?」甚至有一位被資助學生的家長直接發來了質問:
你不是說好要將我的孩子供到大學畢業嗎?他現在在讀初中,你就不肯出錢了,這不是坑人嗎?
看到這裡,不由得想起了「孫儷捐助門事件」,等到付出被別人認為是理所應該,甚至是你本就該如此的時候,孫儷終止向海清資助的做法絕對沒錯,甚至是大快人心。
2006年,叢飛去世;將其視為「頂天立地的男子漢,愛他,敬慕他,願意為他付出一切」的妻子邢丹,也在2011年遭遇不幸意外去世。人性惡之如此,倒也罷了;奈何天公竟也如此糊塗。
《左傳》有載:「及輔氏之役,顆見老人結草以亢杜回,杜回躓而顛,故獲之」,雲雀尚有報恩情,為何人類反倒沒有了感恩心?
(文中插圖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煩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