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叢飛 作者:1號嘮嗑員
你還記得歌手叢飛嘛?
當年叢飛的感人事跡,轟動一時,至今仍是一段動人佳話。
他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慈善事業,受人尊敬和銘記。
他一生義演了400多場,義工服務超過6000小時,捐助貧困兒童183人。
捐助失學兒童和殘疾人超過150人,認養孤兒37人,捐助金額超過300萬元。
感人的事跡,讓叢飛在2009年獲得了「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奈何,這樣一個善良純粹的好人,卻又一生充滿了悲情,至今令世人感慨和唏噓。
一、
叢飛原名張崇,出生在遼寧盤錦的田莊臺鎮,一個極其貧困的農村家庭。一家人靠著父親那一點微薄收入養活8口人,步履維艱。叢飛家雖然貧窮,但卻是當地有名的好心人家,一家人樂善好施。作為一個普通的農村孩子,叢飛自小就勤奮、樸實與善良。小時候的叢飛就展現了比同齡人超高的音樂天賦,而且為之著迷不已。家裡放著《霍元甲》《上海灘》的主題曲時,他聽個一兩遍就能徹底記住。而且沒事就會跟著唱,大家也都說他唱得好,也讓他勵志要成為一名歌手。但是,學習音樂這件事,對於一個貧困的農村孩子來說,何其艱難?無奈,叢飛只好在初二那年輟學,到了銀行上班,做了一名出納。早早步入社會賺錢的叢飛,此時只有一個目標,考上一個和音樂有關的大學。有夢想就有動力,叢飛一邊辛苦工作一邊自學音樂,每天樂在其中。功夫不負苦心人,叢飛憑藉出色的成績,終於考上了瀋陽音樂學院。可以說,叢飛是一個典型的勵志青年,也讓他明白了貧困學生的艱難與不易。1992年,叢飛大學剛畢業,懷著滿腔熱血,隻身一人南下廣州去闖蕩。後來有一個善良的女孩聽他唱了一首《烏蘇里船歌》,被深深打動。女孩資助了他600元錢,然後去報名參加了歌手大賽,這才開始登上舞臺。在廣州打拼了兩年後,叢飛又輾轉來到了深圳繼續闖蕩音樂夢想。沒有工作的他,睡橋洞,吃剩飯,後來租住的房子也不過60平。1994年,叢飛參加了在成都舉行的失學兒童重返校園的義演。當他知道這2400元能夠讓20個貧困小學生順利完成兩年的學業。叢飛第一次感受到了巨大的滿足感和人生的意義,快樂流入心底。從這以後,叢飛開始決定儘自己最大能力去資助需要幫助的貧困學生。後來他又去了在重慶舉行的一次失學兒童重返校園義演,開始了長達12年的資助事業。在深圳打拼出頭後的叢飛,經濟上也漸漸充實起來,最高的一次出場費就高達一萬元。而叢飛賺的錢,幾乎都用在了貧困助學的慈善資助上面,自己生活中其實沒多少錢。1996年底,叢飛成了「幫困助弱」的義工,也成為了深圳的首批「義工」,這是金錢無法取代的善意。據了解,叢飛一共做義工服務超過6000小時,義演了400多場。一生資助的貧困兒童183名,救助殘疾人150多人,認養了37名孤兒,捐助了300多萬元。這些貧困兒童中,還包括、白族、苗族、羌族、彝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孩子。叢飛一生將愛都奉獻給了別人,而自己卻傷痕累累,遭受命運的打擊。叢飛的第一任妻子是個緬甸人,兩人本來恩愛相守,憧憬美好。但妻子最後卻因為無法忍受叢飛的無償捐獻,而提出離婚,徹底離他而去。2004年的時候,叢飛就已經背負了近17萬元的債務。但善良的叢飛很快就遇到了一生中的摯愛,兩人情投意合,一起奉獻愛心。邢丹愛上叢飛,就是因為他是一個有愛心有擔當的好男人。為了叢飛,邢丹不惜放棄了空姐的工作,全心照顧和扶持叢飛的事業,也包括慈善事業。邢丹說:「他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吧,反正開心就好,至於錢財這東西,反正家境也沒到吃不上飯的程度,能資助就資助好了,自己夠花就可以了。」奈何天意弄人,這段美好的幸福婚姻,很快就支離破碎,讓人悲嘆。妻子邢丹這個時候,已經懷有身孕,痛苦與絕望充斥著每一天。就在叢飛患癌的時候,他心裡想的還是那些貧困兒童,還將自己看病的錢捐了出去。叢飛在醫院治療期間,曾經那些被他無私幫助過的人,居然沒有一個來看望他。更令他寒心的是,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還遭受到了被他資助過的人的質疑和無視。他現在還在讀初中,你就不肯出錢了?你這不是坑人嗎?」生病的叢飛說:「我生病了,最近這幾個月都沒有演出,所以就沒有寄錢了。」沒想到這個家長怒洶洶的說了一句:「那你什麼時候病能治好?」有一個當年曾被叢飛推薦去做音樂老師的學生,更是讓他心痛至極。她說:「叢飛同意幫助我也是出於一種自願,他有他的想法,我從來沒有強迫過他。任何人做事情都是有所圖的,至於他圖什麼,我不說你也應該能猜到。」甚至於有個學生談及叢飛資助過他的事說:「永遠也不希望再提起這些已經成為歷史的往事。」面對種種「白眼狼」的行為,當時很多人特別不理解叢飛,更為他感到不值,尤其是親人和朋友。叢飛感慨地說:「我曾向孩子們承諾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供他們到畢業,怎麼能說話不算數呢?」他治病的錢都是向親戚朋友借的,還有一些是好心人捐助的。不過捐給他治病的錢,叢飛只留下了3個療程的化療費用,拿出了2萬元資助了一個貧困山區。2006年初,叢飛的病情急速惡化,無法進食與喝水,每天靠著營養液來維持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