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該早些出生的反坦克利器,德軍的救命稻草,追獵者坦克殲擊車

2021-01-18 歷史皇太后

二戰中,德國製造了形形色色的裝甲單位,這些單位大多堅甲利炮,能夠摧毀戰場上的一切敵人。但儘管如此,它們的性價比卻說不上多好,因為他們大多過於昂貴,工時也過於漫長。但有一款武器,卻被盟國的工程師-評價為可以挽救德國的武器,這就是德國的追獵者坦克殲擊車。這種小巧玲瓏的坦克殲擊車,到底有什麼能力來挽救德國呢?

一、德國裝甲部隊的困境

對於德國裝甲部隊而言,他們一度認為要擊敗敵人,靠的就是裝甲部隊對敵人實施高速穿插和合圍。儘管在法國戰役裡,他們遭到了法國裝甲部隊那些實力強大的B1重型坦克和索瑪S35坦克,也遇到了來自英國的瑪蒂爾達Ⅱ型坦克。但是因為英法裝甲部隊表現過於糟糕,再加上戰局整體是英法的潰敗狀態,所以局部的失利並沒有被德國國防軍的高層將領,尤其是裝甲兵將領注意。

當然,也有人提出的反對意見。希特勒在這個時期的戰略觀還十分優秀,有著異於常人的敏銳直覺(和後期宛若智障,在地圖上畫條線就是防線,畫個圈就是要塞是有區別的)。他敏銳的意識到,德軍裝甲部隊已經開始實力衰退,尤其是戰場有著巨大的反坦克需求。他幾乎立刻就要求國防軍考慮更新裝甲部隊的火炮,加強反坦克能力,並且提高坦克的裝甲,增加防禦能力。

希特勒的建議可謂是很好的,完全是基於法國戰場上的實際情況。在阿尼戰役裡,德軍裝甲部隊損失較大,雙方共有1,500輛裝甲戰鬥車輛參戰。法軍以損失91輛哈奇斯H35和30輛索瑪S35的代價,使160輛德軍坦克癱瘓。雖然乍一看損失差不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法軍損失的多是輕型坦克,而其主力索瑪S35坦克,就損失的很小了。

這就是說,如果法軍的裝甲部隊作戰效率再高一些,德軍裝甲部隊就很可能被徹底擊敗。而且這還不包括火力更為強勁的B1重型坦克,如果遭遇B1重型坦克,德軍的損失會更為高昂。基於這一點,希特勒要求裝甲部隊提升反坦克能力,加強裝甲防禦等要求,是非常現實的要求。

然而這一要求卻遭到了國防軍的一致反對,他們認為,現在穿插合圍不會遭遇過分的抵抗,那麼未來的戰場上,也一樣不會遇到抵抗。遇事不決,穿插合圍。希特勒的建議也就這麼被一群二百五給否決的,而且這些人不知道的是,在未來的蘇德戰場上,他們會遭遇比法國坦克更為恐怖的坦克。

二、T34危機和坦克殲擊車

1941年6月22日,地點蘇聯加盟國白俄羅斯的格羅德諾地區,蘇軍裝甲部隊第一次出現在德軍面前。彼時德國裝甲部隊還是三號坦克裝備長倍徑50毫米坦克炮反坦克,四號坦克裝備75毫米短倍徑火炮反步兵。然而他們遇到的對手,卻是來自蘇聯的T-34中型坦克。此時雙方的坦克性能差距不算巨大,唯一決定勝負的就是雙方的火力。裝備了F-34型76.2毫米火炮的T-34中型坦克可以在任何距離上擊穿三號坦克,擊穿四號F型坦克對T-34中型坦克也是輕輕鬆鬆。

但更為噩夢的是蘇軍所裝備的KV系列重型坦克,裝備了和T-34中型坦克相同火炮的KV-1重型坦克是當時蘇軍任何坦克都無法對付的存在。反觀這些KV-1重型坦克卻可以輕易的擊毀德軍坦克,並且將德軍部隊追的和兔子一樣。而如果出現的是數量稀少,十分罕見的KV-2重型坦克,那麼對於德軍官兵就無異於是一場徹頭徹尾的屠殺。

在蘇德戰爭的初期,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倘若不是蘇軍準備不足,倉促應戰,以及各部隊配合不佳,且缺乏制空權,那麼相信德軍裝甲部隊早已戰敗。而面對這樣的情況下,德軍能做的選擇就是立刻提升己方裝甲部隊的戰力,除去給四號坦克換裝長倍徑火炮,也就是後來裝備四號坦克F2型上的75毫米KwK 40倍徑火炮之外。就是將這種火炮裝備於三號突擊炮上,並大幅度削弱三號坦克的生產,將其轉為生產三號突擊炮。這樣一來,也就將三號突擊炮轉變為了一款坦克殲擊車。

事實上,作為曼施坦因的經典之作,反坦克本不是它的用途。但是它低矮的車身和無炮塔結構,這就讓它的中彈概率大幅度降低。同時它的工時和維護成本也大幅度降低。三號突擊炮車身低矮的特性還適合埋伏,可以有效的在戰場上抵禦蘇聯裝甲部隊的攻擊,並將其牢牢遏制。

此後各型坦克殲擊車就成為了德軍遏制蘇聯裝甲洪流的一大利器,不過因為在1943年11月,盟軍轟炸了位於柏林的阿爾凱特公司,使得三號突擊炮停產。無奈之下納粹德國只能考慮其它替代品。最終BMM公司(原斯柯達公司)提出的方案就是用自己公司一直是生產38(t)坦克底盤研製新型坦克殲擊車的方案,1943年12月,該方案被希特勒批准。最終誕生的就是追獵者坦克殲擊車。

三、追獵者坦克殲擊車

1944年3月,捷克的BMM公司生產出三輛追獵者坦克殲擊車的原型車。事實上,在此之前,該公司還生產過另一款,採用相同底盤,但炮塔為固定敞開式的坦克殲擊車,也就是黃鼠狼坦克殲擊車。不過黃鼠狼坦克殲擊車過於脆弱,因為敞開式炮塔基本不具備什麼防護能力,往往一顆燃燒瓶都能要了乘員的命。所以它並不屬於一種非常好的坦克殲擊車。

在追獵者誕生後,追獵者坦克殲擊車取代黃鼠狼坦克殲擊車進入量產。通常來說追獵者坦克殲擊車是為配備步兵師轄下的自行反坦克炮營,目的是讓其步兵部隊能夠擁有基本的機動反裝甲戰力。這一點對於步兵部隊十分重要,因為在戰場上這些步兵所駐防的陣地,非常容易遭到敵軍坦克突破。而此時,坦克殲擊車就是步兵們唯一所能指望的依仗了。

而相比於黃鼠狼,追獵者低矮的車身提供了更好的防護性能,全包覆式裝甲能提供的防禦可不是黃鼠狼那薄弱的裝甲能比的,而其低矮的車身也更適合其隱藏起來。對於敵方坦克而言,追獵者是一群致命的殺手,因為實在是很難發現他們。而他們所裝備的火炮也有所提升,裝備的是一門75毫米的48倍徑火炮,這種火炮也裝備於四號坦克的後期型號上,能夠在1000米可以射穿30度角鋼板97毫米。換句話可以在戰場上擊穿盟國大多數坦克,即便是面對蘇聯IS-2重型坦克,也可以在五百米距離上擊穿其側面裝甲。

當然,它也有非常明顯的缺點,主要問題在於其內部空間過於狹窄,而且主炮射界也十分狹窄,車組的視界也十分糟糕。由於主炮射界太過狹窄,使本車有時得挪動車體才能瞄準快速移動的目標。本車主炮須由右側裝填炮彈,但該炮也裝在車體的最右方,這就造成了車組的炮手和裝填手在操作火炮時十分的困難,進而導致了的追獵者的實際射速低於預想射速。

同時,追獵者的車內空間對於擠進四個車組員而言也過於狹窄,這主要是因為它的本體是一款輕型坦克,所以註定了在裝入一門長倍徑75毫米火炮後,內部空間變得異常狹窄。而追獵者的車長座位是處於最後方,他前面是平坦而沒設置觀測塔的車頂。當車體前方抬起時,車長的視界會受限,可以說跨越障礙時,就必然會出現這個情況。

但相對的,因為是廉價易產的輕型坦克底盤製造,追獵者的維護十分方便,製造起來就更是方便。要知道德國的四號坦克,工時為三萬小時,這已經是減到最低了。而虎式坦克的工時則是二十五萬個小時。而與之相對的則是蘇聯KV系列重型坦克和平時期在和平時期才十萬個小時,戰爭時期則進一步縮減,T-34中型坦克更是只有八千小時左右的工時。所以戰場上,蘇聯的坦克數量總是多於德國坦克。

而追獵者的工時則在三千個小時以內,這就意味著追獵者可以在短時間內大量生產,非常適合填補戰線。在1944年4月開始量產至1945年戰爭結束,追獵者共生產了足足2500多輛。在二戰的最後歲月,追獵者坦克殲擊車抵擋了盟軍和蘇軍的裝甲洪流,儘管不能挽回敗局,但卻大大阻礙了盟軍和蘇軍的進攻。

結語

儘管追獵者不如獵虎坦克殲擊車那樣戰功赫赫,也不如獵豹坦克殲擊車那樣全能。但是它生產簡單,可靠性高的特點得到了戰爭各方的一致好評。即便是在戰後,捷克斯洛伐克也繼續生產了一段時間的追獵者坦克殲擊車,甚至將其出口到了瑞士,並服役到了1970年。作為一款二戰生產的坦克殲擊車,它的殊榮已經證明了它自己。

參考文獻:《坦克與裝甲戰車》

《二戰德國坦克圖鑑》

相關焦點

  • 還沒屋簷高卻能正面對抗盟軍坦克!說說二戰德國追獵者殲擊車
    這兩張照片裡,追獵者還沒有後面房子的屋簷高,和第二張照片裡那個男孩對比下來,真的太小了。winter_z:這些殲擊車,主要損失於敵方的什麼武器呢?甜妞她爹:對方的坦克炮。kgb1059:60mm/60°啊,85炮用BR365,0距離都穿不了。
  • 追獵者並不先進,是二戰德國無奈的選擇,它的缺點同樣不少
    追獵者坦克殲擊車作為二戰最有名的裝甲武器之一,被公認為二戰德國的救命稻草,誠然它易於生產、結構簡單耐用、打擊能力夠用的特點,確實是當時德軍最佳的選擇,但是同樣應該看到,追獵者本身的設計也有不少的缺點。追獵者坦克殲擊車追獵者的問世追獵者的出現頗有一些無奈,設計它的直接原因就是1943年德國兵工廠遭到大規模轟炸,三號突擊炮的生產被終止,德軍一方面生產四號突擊炮緩解前線的壓力,另一方面考慮設計一種輕型坦克殲擊車
  • 狡猾獵手,兇悍炮,為了大戰使勁造:憶德軍四號坦克殲擊車L70
    【軍事家二戰專欄】地面猛虎篇-稀有戰車列傳:德軍四號坦克殲擊車L/70 稀有戰車列傳:德軍四號坦克殲擊車L/70(A)技戰史(下) 四.
  • 二戰元首的救星,簡陋至極的RSO坦克殲擊車,就是一輛平板車
    提起二戰德國的坦克殲擊車,往往是「黃鼠狼」、獵豹等著名的型號或者家族,不過德國的科技怎麼可能就局限於此呢,在當時德國還有一款RSO坦克殲擊車,別看它數量稀少,也曾面呈元首,被元首當成東線救星。RSO坦克殲擊車RSO全地形車改裝坦克殲擊車早在蘇德戰爭初期,德軍就已經意識到東歐地區的爛泥地是機動車輛的天然剋星,雖然當時德國已經有了一些半履帶車輛
  • 稀有戰車列傳:德軍四號坦克殲擊車L/70(A)技戰史(上)
    【軍事家二戰專欄】地面猛虎篇-稀有戰車列傳:德軍四號坦克殲擊車L/70稀有戰車列傳:德軍四號坦克殲擊車L/70(A)技戰史(上)一.德軍高層要求尼伯龍根工廠也拿出部分產能生產四號坦克殲擊車,但對於尼廠而言,這涉及到相當複雜的設備轉換、調整。前面提到過,四號坦克殲擊車雖然基於四號底盤設計,但底盤本身是進行了大量修改的,無法直接沿用現成的坦克底盤。尼廠如果立即轉產,必須要重新開闢生產線,既無法馬上造出成品,還會嚴重影響現有的四號坦克生產計劃。而前線戰局緊張,顯然是不能允許這樣耽擱的。
  • 二戰時期德軍的犀牛88毫米主炮殲擊車一度成為東線戰場死神點名者
    說到二戰時期的德軍坦克88毫米主炮的坦克殲擊車最初第一版本便是著名的犀牛自行火炮,和大黃蜂型88毫米反坦克殲擊車。在此背景下,德軍利用老舊的三號坦克底盤和四號初期型底盤,分別生產出三號F型突擊炮G型突擊炮和著名的犀牛坦克殲擊車等緊急部署到東線戰場上,協助德軍坦克部隊防禦與進攻作戰,犀牛殲擊車當時一共生產200多輛投入戰場,組建獨立坦克殲擊營,作為德軍前線裝甲狙擊手特種戰車使用,德軍最先發明的這一套全新的戰術理念,之後盟軍和蘇軍才開始重視坦克殲擊車研製。
  • 英俊騎士——德國獵豹坦克殲擊車
    在諾曼第戰役中,德軍也投入了新式武器,其中就包括本文的主角——獵豹坦克殲擊車。1943年8月,在庫爾斯克戰役結束後,德軍第654重裝甲殲擊營奉命將剩餘的費迪南坦克殲擊車移交給第653裝甲殲擊營,輕裝前往法國準備換裝另一種新型戰車——獵豹坦克殲擊車。
  • 【小雨姐評測】森寶鋼鐵帝國:象式坦克殲擊車、虎式重型坦克、獵虎重型坦克殲擊車、虎王重型坦克Empires of Steel(上)
    第一款,象式坦克殲擊車「象」(德文Elefant,英文為Elephant)式坦克殲擊車,前身是「斐迪南」(Ferdinant)坦克殲擊車,是二戰中後期德國研製的重型坦克殲擊車。獵虎重型坦克殲擊車獵虎重型坦克殲擊車(第一次命名為Jagdpanzer VI,後來改成Jagdtiger),是納粹德國生產設計的一種重型坦克殲擊車。從外觀看,「獵虎」坦克殲擊車和「虎」II坦克區別很大。
  • 蘇德戰爭中的打虎英雄,為對付虎式坦克而生的SU85坦克殲擊車
    這蘇軍是又喜又驚,喜的是他們終於知道德軍的新式坦克長了個什麼模樣,驚的是這種坦克過於強大,蘇軍沒有任何一種坦克能對付虎式重型坦克。可此時蘇軍還有僥倖心理,可接下來的第三次哈爾科夫戰役就狠狠打了他們的臉,德軍的虎式重型坦克威力無窮,打的蘇軍的T-34/76中型坦克和KV-1重型坦克全無還手之力。
  • 鼓吹坦克殲擊車,堅持坦克反步兵,火炮反坦克的麥克奈爾將軍
    二、坦克殲擊車麥克奈爾提過反坦克炮要交給炮兵,可是炮兵又不能推著反坦克炮追著裝甲部隊的坦克炮,那麼如何讓己方的反坦克炮能夠追上裝甲部隊的前進,並隨時為裝甲部隊提供反坦克火力支援就成了問題。而麥克奈爾也不虧是有頗多奇思異想,他直接推出了坦克殲擊車的概念出來,並且在1941年11月於德克薩斯州的胡德堡基地成立了坦克殲擊車戰術和射擊中心,用來研發構想中的坦克殲擊車。按照麥克奈爾的思維,新的坦克殲擊車必須擁有較好的機動性,並且配備一門足夠擊毀各國現役坦克的反坦克炮。
  • 斐迪南重型坦克殲擊車:成員笑嘻嘻,後勤MMP
    奧託·卡裡烏斯回憶錄《泥濘中的老虎》記敘了這位二戰坦克王牌的戰爭的經歷,他先後駕駛LT-38輕型坦克、虎式重型坦克、獵虎坦克殲擊車。整個戰爭過程中他合計擊毀了150多輛敵軍裝甲車輛,成為二戰戰績最輝煌的「擊破王」。
  • 二戰比利時T.13系列坦克殲擊車,在鋼鐵洪流中英勇奮戰的小強
    T.13系列坦克殲擊車,是二戰爆發前比利時利用輕型裝甲車輛自行改裝的裝甲武器,它們樣貌並不帥氣,甚至有點滑稽,數量也不多。可就是這樣的裝備,卻在德軍的坦克大軍攻擊下,以弱小的身軀給德軍製造了不小的麻煩。
  • 二戰德國大麥克斯坦克殲擊車,大口逕自行反坦克炮的先驅
    大麥克斯坦克殲擊車最早的德國坦克殲擊車雖然二戰德國最早服役的坦克殲擊車,是用一號坦克底盤改裝的黃鼠狼1,但是真正從設計上來講大麥克斯坦克殲擊車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安裝如此大口徑的坦克殲擊車,或者叫自行反坦克炮,思路本身還是很超前的,當時世界主流的反坦克炮不過是37毫米、45毫米,或者英軍的QF2磅炮(40
  • 元首最後的玩具費迪南(象式)坦克殲擊車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虎式坦克的衍生品費迪南坦克殲擊車。先來說說這款武器是怎麼來的,時間節點來到一九四二年,由於前線的戰事吃緊,急需一款能夠hold住局面的裝甲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虎式。保時捷與亨舍爾兩家公司都在緊鑼密鼓的對自己的原型車進行完善。
  • 四號突擊炮和四號殲擊車有什麼區別?德軍為何要裝備這兩款武器?
    四號突擊炮和四號坦克殲擊車是二戰德軍同時裝備的裝甲武器,它們都是以四號坦克底盤為基礎,安裝一門前向火炮製成,兩者形制和性能都差不多,為何德軍要不嫌麻煩的安裝這兩款裝備呢?四號坦克殲擊車無論是四號突擊炮還是坦克殲擊車,它們兩者的基本性能差不多,都是安裝一門長身管75毫米炮,在使用中兩者功能也基本互通。
  • 淺談ASU-85空降坦克殲擊車,紅軍空降兵崛起的標誌,越南還在裝備
    其實雖然有了T-90S,但是短期內越軍的裝甲實力還是難以提升,因為這64輛T-90S和越南規模巨大的老爺輩坦克比起來還是相形見絀,越南軍隊目前裝備超過2000多輛的T-54/55、T-62以及63式水陸坦克,此外在今年年初舉行的大演習中,越南軍隊更是亮出了ASU-85空降坦克殲擊車這樣的絕版武器,這種武器曾是蘇聯空降部隊的利器,但是受制於火力因素,從上世紀60年代中期便逐漸開始退出了蘇軍現役。
  • 狂怒的設計和製造思路——淺談二戰時期坦克研製的國際差別
    但是因為坦克殲擊車有的時候也可以支援步兵,所以不少時候會被和突擊炮混淆。大名鼎鼎的德國輕型坦克殲擊車追獵者,其實在早期生產的時候遭到了不少德軍官兵的詬病,就是因為當時的德國發動機生產能力和研製能力不足,造成這款戰車的機動性低下,無法滿足前線的反坦克要求。
  • 輕型戰車的典範---義大利「半人馬座」輪式坦克殲擊車
    2002年義大利又研發出新型「半人馬座」B1型120毫米輪式坦克殲擊車。它是一款火力可以與當代主流主戰坦克相媲美的輕型戰車,8X8全驅結構使得其公路機動能力相當出色。最高時速為105公裡,最大行程為800公裡(540升燃油)。
  • 《坦克世界》中不同類型坦克殲擊車的玩法,總有一款適合你
    從歷史上來說,坦克殲擊車被研發出來的目的就是用來制裁坦克,不過雖然是坦克的「天敵」,但是坦克殲擊車的設計也採用了坦克底盤,所以坦克殲擊車又被稱之為「驅逐坦克」或者「殲擊坦克」。並且在二戰戰場上為了簡化生產,同時保證良好的隱蔽性,坦克殲擊車的高度都被降低。
  • 義大利「半人馬座」II坦克殲擊車相比前輩都有哪些升級?
    近日據報導,義大利國防部已批准生產和訂購40輛「半人馬座」II坦克殲擊車。 「輪式坦克」的「鼻祖」 「半人馬座II」坦克殲擊車的前身是創立了「輪式坦克」這個概念的義大利「半人馬座」坦克殲擊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