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旺成了村裡的「火色人」

2020-12-27 大河懷川

大河網訊(記者 王輝 通訊員 徐帥帥)狗旺姓鄧,有點小迷信。出於對自己名字的幻想,就在自家院子裡養了一群狗。

收狗、賣狗,鄧狗旺忙活了好幾年,生活上依然一貧如洗。一家四口人,連每年幾百塊錢的醫保統籌也交不起。2016年,被他們村——也就是焦作市馬村區武王街道鄧莊村認定為貧困戶。這讓鄧狗旺總覺得自己很沒有面子。

說起來,鄧狗旺也挺不容易的。多年前的一次車禍給他留下了後遺症,兩條腿行走起來不方便,屬於4級肢體殘疾。本來就幹不了什麼重活,再加上他媳婦有精神病,離不開人照料,所以,鄧狗旺外出打零工的次數也很少。

鄧狗旺的媳婦叫王海玲,猛一見,人還挺俊俏的一個媳婦,看不出有什麼毛病。可是一說起話來,或者做起事來,就明顯地與正常人不同。記不得有多少次了,鄧狗旺一不在家,王海玲就跑出去,或進飯館吃飯,吃完不給錢就走;或進超市閒逛,拿人家東西就走。飯館老闆或超市服務員追上她,問她要錢。她就呆呆地站在那兒,不說話,也掏不出錢。人家打電話報警,警察也問不出她是哪兒的人。她只知道鄧莊村村名,警察就通知武王街道來領人。

街道辦事處的扶貧辦主任喬玲霞為這事也很頭疼。2016年夏天,王海玲又一次被街道派人給送回家後,喬玲霞到鄧狗旺家裡了解情況。

早有心理準備的喬玲霞還是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了。

一進院子,滿眼的雜亂不堪。遍地的雜物、雜草、狗糞,幾鐵籠各樣品種的狗亂吠著,空氣中夾雜著刺鼻的味道。鄧狗旺家的正屋坍塌,沒怎麼收拾。一家四口擠在東屋不足四十平方米的土房裡。一進屋,那真叫一個亂。到處黑乎乎的,分不清哪是住的地方、哪是吃飯的地方,沒洗的鍋碗瓢勺到處堆放,髒兮兮的衣服、鞋子、板凳、油米等隨便扔在地上,蒼蠅嗡嗡亂飛。

最起碼,家裡得有個落腳的地方吧。

幫扶鄧狗旺家,就先從整潔衛生開始。喬玲霞和區人大駐鄧莊村第一書記楊新奇溝通後,立即著手幫鄧狗旺清理家庭衛生。

鄧狗旺辦有殘疾證,和媳婦王海玲還有他閨女入有「低保」。喬玲霞想幫他兒子再申請個「低保」,再幫狗旺和他媳婦倆人申請殘疾人補助。2017年9月份,其兒子的「低保」辦了下來,狗旺夫婦的殘疾人生活補助也已發放。多了幾項收入,當年,鄧狗旺一家人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接下來,喬玲霞又幫著聯繫焦作市第四人民醫院,每年給王海玲免費治療三個月的精神病。這下,鄧狗旺終於能安下心來,不用整天擔心媳婦到處瞎跑而欠更多債,自己還能出去打點零工貼補家用。

還真別說,經過系統的治療,王海玲的病症有了明顯好轉,鄧狗旺一家人的生活慢慢走上了正軌。

2018年,鄧狗旺家的住房被鑑定為D級危房,給他們家蓋個新房就成為當務之急。喬玲霞和第一書記一塊兒聯繫愛心企業找水泥、協調鄧狗旺的親屬參與幫忙、辦事處主動墊付部分資金。鄧狗旺自個兒也找了一些老房拆下來的舊磚,抽空刮去泥灰,堆了一大片,少說也有兩萬來塊。有新牆沒舊磚,湊合著能用。

資金和材料湊齊後,嘰裡咣當,沒多久,一座70多平方米的磚混現澆房在鄧狗旺家的正屋原址上建起。

鄧狗旺把一院子的狗也賣了。別人問他,「你咋,不想『旺』了。」鄧狗旺脖子一梗,不屑地說:「要是沒有政府幫著,我哪能住上這樣的新房,今後靠著政府,我才會更『旺』嘞。」

2018年夏天,鄧狗旺一家人高高興興地住進了新房。

現如今要是去鄧狗旺家裡,那可是真的大變樣了。窗明几淨、陽光透亮,使人心情愉悅。

王海玲在家的日子,也不胡亂瞎跑了。只要交代得勤、叮囑的嚴,還能幫著做些家務。

鄧狗旺也在家附近的物流公司開始務工。效益好的時候,每天就能掙個一百多塊錢。

曾經髒兮兮的兒子,正上著小學,一經梳洗打扮,精神的一個小子。天天上學的路上,他還總愛哼哼歌兒什麼的。

閨女今年18歲,在四川打工,每月都能寄回來千把塊錢。2020年6月,閨女把攢下的一萬多塊錢寄回來,說是讓鄧狗旺把院子、街門樓再整修的更氣派些。

現在的鄧狗旺也算是村裡的「火色人」了。有人跟他開玩笑,「狗旺,有這麼個好閨女,你啊,真火色!」

鄧狗旺脖子一梗,不屑地說:「等吧,等今年我摘了『窮帽子』,那才最火色嘞!」(註:火色,焦作方言,很牛的意思)

相關焦點

  • 分地時,沒人要的村邊「雞刨地」賣了百萬,咋讓他成了村裡首富?
    看看南蠻子歷史對於我們邯鄲農村的農民來說,對於村裡那些精明的人,習慣說他們是南蠻的,因為南方人都的確比我們北方人聰明。我們村裡人還是比較短見,把黃河以南就當成了南方,並不會按照地理分界線秦嶺和淮河區分南北。
  • 靠著一桿秤,他曾成村裡首富
    也因此,在豫西南偏僻的村莊,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當很多人還守著兩畝田地過日子時,年輕的父親通過一座磨坊,腰包鼓了起來。現在看來就是一個普通的油磨坊,香油、菜籽油、花生油、豆油,在這裡加工出售,顧客是周邊幾個村裡的的村民,還有一些經銷店,到後來,因為質量好、量足、老闆夫妻為人熱情,名氣開始不斷傳開,再後來甚至有了一些鎮裡城裡的客戶也來訂購。
  • 熱孜拉成了村裡的大忙人
    於是,工作之餘,熱孜拉又多了一份「差事」,就是為村裡的文藝活動隊編排舞蹈,在演出時還要主持節目。「熱孜拉的舞跳得特別棒,只要是她編排的節目,總能贏得滿場喝彩。」同事阿孜古麗·艾麥爾說,熱孜拉手把手教她們跳舞。「頭要抬高,肩膀放鬆,眼睛直視前方,踏上鼓點跟著節奏走。」熱孜拉作起了示範,舉手投足間滿是自信。因為工作努力,待人耐心熱情,熱孜拉在村裡很受歡迎。
  • 智果村裡「種」文化
    綠油油的稻田向遠處延伸,成環繞之勢將智果村包圍著,一幅「江南水鄉」的景象呈現在大家面前。到達智果村已是6月18日的中午,儘管烈日高照,但依舊擋不住勤勞的智果村人。綠色的稻田間,幾名身穿淺色衣服的村民正在除草,陽光灑下來顯得格外耀眼;村民家門口外,有人帶著小孩拿盆接水洗衣,看到有外人走過便會熱情打聲招呼。
  • 豫東民權葛崗集:村裡有個上天的人
    1700年前的晉代,豫東有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莊,竟發生一樁驚天動地的大事;村裡一個年輕後生上天啦!
  • 村裡的打工仔,咋就成網紅了
    如今堆寒莊成了網紅聚集地,村裡和附近村的網紅,加起來共有十來個,粉絲大多過了百萬。他們大多是95後,「三炮」還是98年的。他們一度擠滿了「三炮」家的客廳,哇啦哇啦地,各自直播,場面頗為壯觀。這也是「三炮」們走過的命運軌跡,但現在,他們向這種命運發起了挑戰,逃離了工廠,回村裡「玩網絡」。即便是從來不碰網際網路的老年人也知道,這群打工仔如今成明星了,一如電視裡的歌手和演員,他們也有千萬人擁戴。大量粉絲湧向這裡,有的來自千裡之外的外省,倒了四五趟車,只為了和「三炮」們合影、拍照。
  • 人老實了就受氣,要是換作趙本山,他村裡的人還敢這麼囂張嗎?
    他為村裡做的好事大家當做理所應當,甚至還埋怨他做得不夠好。村民整天在他家裡拍視頻掙錢,在網上編排大衣嫂怎麼邋遢,怎麼懶。村裡的人原本就看不起朱之文,誰想到他們鳥都不鳥一眼的朱之文出名了,成明星了。他們就開始紅眼嫉妒。看朱之文好欺負,借錢不還,還成天呆在人家裡把他兩口子當猴耍,在網上靠作賤大衣哥,大衣嫂賺錢。
  • 王佑貴作曲並獻唱《想見村裡每一個人》獨特視角訴說鄉愁
    近日,由張建全作詞、王佑貴作曲並演唱的歌曲《想見村裡每一個人》上線。歌曲以獨特視角訴說鄉愁,民歌新唱,勾出了大城市裡忙碌的奔波者心中對故鄉的懷念和嚮往,是詞、曲作者獻給故鄉、聽眾的禮物。 王佑貴代表作品:《春天的故事》(葉旭全、蔣開儒詞)《長大後我成了你》(宋青松詞)
  • 山東茌平:貧困戶也能做村裡的「能人」
    他之所以知名度這樣高,不僅是因為他是村裡有名的木匠,更是因為他是一位不等不靠、自強自立的建檔立卡貧困戶。  圖為魏慶明做工的工具  因為心臟病,魏慶明無法像村裡的村民一樣在縣城、集鎮務工,家裡主要致貧原因就是因病。他沒有家人,作為一名獨居老人,生活過的十分的清貧。
  • 這位象山醫生把荒山改造成體育公園,村裡還建了遊泳池
    蔣秋軍是曉塘鄉青山頭村人,目前他是該村的黨支部書記。同時,他開辦著一家診所,為鄉親們除病解痛。 擔任村支書以來,蔣秋軍帶領全村上下,以建設體育特色村為目標,籌資金、建場地、找項目。
  • 柴文 寶應油坊村裡老人心中的「三不好人」
    「村裡的中青年人一年到頭不在家,老人到鎮上買個油鹽醬醋糖不方便,我這個小超市就是為老人們開的,薄利。」憨厚的柴文說。提起柴文,油坊村的老人們都豎大拇指,誇他不但手巧,心眼也好。誰家的家用電器壞了、水龍頭關不住了、鎖打不開了,甚至桌椅板凳缺胳膊少腿,只要招呼一聲,再忙的柴文都會放下手頭的事,無償去修理。「他就是個『家作懶,外作勤』的人。」妻子常常嗔怪柴文。
  • 男人娶越南媳婦,彩禮1000萬越南盾,嶽父母成村裡明星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男人娶媳婦兒成了一件奢侈的事,很多男人因為房子和彩禮,對婚姻望而卻步,「娶不起」成了很多人的痛。昨天我媽去參加了閨蜜兒子的婚禮,她回到家第一時間就給我打了電話:「你知道嗎?王阿姨的兒子娶了個越南女孩,你猜彩禮多少?」我估摸著在我老家,一般彩禮都至少要8萬元吧。
  • 村裡的綠道通上海
    村裡的綠道通上海 2020-11-26 05:04:37 浙江在線-浙江日報 記者 王晨輝 肖未 市委報導組 陸浩強 通訊員 鄭凱欣   負責綠道建設的平湖蘆川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工程項目部副經理顧利健介紹,經過5年的努力,原本各自「獨立」的綠道段終於連點成線成面,形成了一張綠道網,並逐步完善沿線的綠化、休憩、娛樂設施。  不少綠道還串聯起當地的景區。
  • 為啥朱之文成名後,村裡的人變得越來越討厭他?郭德綱一語道破
    ,成名之後,大衣哥也還是一直住在農村,這就導致有很多村民媒體粉絲啥的只要想見他,直接去他家中就能見到,甚至還有一些人前去拍照拍視頻等。當然如果這些照片被爆出來的話,就會被很多人說成是炒作。那為什麼會這樣呢?別人發照片就可以是分享生活,大衣哥就是炒作了?
  • 扶貧村裡的「守護者」
    得知這個消息後,十三礦派駐襄城縣汾陳鎮朱堂村的駐村第一書記關付學立即回到村裡,與村委黨員幹部、廣大貧困群眾站在一起,挽手抵禦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在此後的日子,他在村裡大力宣防控知識,組織排查返鄉人員,深入到重點貧困的家庭中巡查防護情況,帶領黨員幹部在疫情管控監測點輪流值班。
  • 服務越來越好 村裡安心養老
    服務越來越好 村裡安心養老 2021-01-12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聽,這樣的聲音在村裡迴蕩!
    聽,這樣的聲音在村裡迴蕩!蚌埠市固鎮縣仲興鄉一村幹部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進行廣播宣傳這位村幹部的講話言辭懇切、表達直接明了朋友圈對此紛紛點讚真好這幾天,蚌埠迎來了久違的陽光看到太陽心情都變好了但有的人按捺不住
  • 城裡的公交車開進村裡來了
    原來,華屏村從2015年開始,經過五年三批扶貧工作組接力,不僅實現了127戶貧困縮減至今年7月份的7戶,還把至靈山縣城的805路公交車線路開通到村裡。每隔30分鐘一趟的發車間隔讓村民進城如訪鄰,而單程票價僅需6元錢。
  • 長影演員劉增慶,《我們村裡的年輕人》演李克明,意外離世讓人痛
    例如,劉增慶曾出演過《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中的李克明、《神秘的旅伴》中的朱林生、《虎穴追蹤》中的劉銘、《如此多情》中的黎明、《青春的腳步》中的肖平、《十級浪》中的鄧寶成、《雲霧山中》中的方有志等。 尤其在五六十年代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的電影《我們村裡的年輕人》(上下集)中,劉增慶飾演了男三號李克明。
  • 母親是村裡第一個女秀才,也是第一個擁有「永久」牌自行車的人!
    日積月累,他就成了村裡的「財神」。母親是姥爺的第一個孩子,因姥爺從小跟著養父母生活,受盡欺凌,極渴望得到父愛母愛,因此對母親疼愛有加。母親是村裡第一個能獲準上學的女孩子。因本村當時沒有學校,姥爺就把她送到了十華裡地以外母親的姥姥家去讀書。就這樣,母親和小她四歲的表弟成了同班同學。母親在那裡度過了她愉快舒適的小學時光。